2013年7月26日,日本防卫省发布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的中期报告。报告包含了使自卫队具备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功能、强化警戒监视力度、提高“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深化日美同盟等诸多内容。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日本防卫政策走向实质性转变的担忧。
从安倍政府近期的一连串表现来看,此次中期报告出台的基调与内容当属意料之中。其目的很明确,即为安倍在任内完成“修宪”铺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安倍政府重点从两个方面创造于己有利的舆论环境。
一方面,安倍政府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威胁论”。7月9日,日本发布了2013年《防卫白皮书》,污蔑中国“基于与现有国际法秩序不相符的独自主张,采取了包括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在内的高压做法”,妄称中国的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
近期,我国加大了对领海的维权力度,并按计划在公海进行常态化军事训练。7月24日,中国军方一架运-8警戒机飞经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空进行例行训练,途中遭到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跟踪监视。7月25日,安倍就此事向媒体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特异行动,将关注今后的事态发展。”
而此次中期报告宣称,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环境日益严峻。中国正迅速推进军事力量现代化,扩大海洋活动。据统计,报告中有12次提到中国,俨然将中国视为“假想敌”。
另一方面,安倍积极展开外交攻势,意图建立反华联盟。7月9日,安倍在参加日本TBS电视台一档节目时明确表示,“日本将联合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一同对抗中国”。
安倍确实也是这么做的。7月26日,到访新加坡的安倍发表演讲,不点名地批评中国以“强行威胁”引导亚洲,还无礼要求中国同日本“无条件”举行首脑会晤或外长会谈。
7月27日,到访菲律宾的安倍在与阿基诺三世总统会谈后,提出日本向菲律宾提供10艘巡逻艇,以支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能力建设,意图使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不仅如此,安倍在东南亚访问期间甚至提出了“日本修宪和行使集体自卫权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稳定”的荒谬言论,以为其“修宪”制造国际舆论。
与2013年6月11日日本自民党向安倍政府递交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建议草案相比,此次中期计划的内容已经具体和明确很多,其中有两项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是日本要组建海军陆战队。中期报告认为,考虑到中国的海洋活动以及在钓鱼岛周围的“挑衅”,“确保机动部署能力及水陆两栖功能(陆战队功能)十分重要”,自卫队有必要建设陆战队功能,以能够遂行夺回离岛的战斗任务。
众所周知,海军陆战队历来是外向型国家对外用兵的急先锋。历史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就曾是臭名昭著的侵略主力。1932年,其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而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陆战队更是跟随日本舰队参与了对太平洋诸岛的全面进攻。
实际上,今天的日本自卫队已经有了一支“隐身”的海军陆战队。2002年3月27日,日本组建了隶属于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指挥的“西部方面普通科联队”。该部队虽然归类为陆军特种部队,但实质上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性质,担负着九州地区的岛屿防御、警备和抢险救灾等任务。日本政府此次再提海军陆战队的话题,则不仅仅是要为其正名,更是为了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甚至借此改变自卫队“专守防卫”的性质。应该说,日本自卫队的陆战队化将成为日本防卫政策由“守”转“攻”的一个关键落脚点。
二是提出引进无人机加强警戒监视能力。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地从上空监视日本周边,做好领土与领海防卫,特别是加强对中国海空军动向的监视和强化钓鱼岛的防空力量,日本有必要购置“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并在与那国岛新设电子侦察基地。
安倍政府认为,在当前自卫队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能够在1.8万米高空连续飞行30小时的“全球鹰”,可以有效监视在钓鱼岛周边巡航的中国执法舰船、飞机,以及中国海空军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军事活动。同时,引进美军最先进的侦察监视无人机也是展示日美同盟的另一种方式。
安倍政府在防卫政策和自卫队建设上如此大动干戈,竭力推动“修宪”究竟意欲何为?日本政策研究院安全研究专家道下德成表示,“我们的防务理念将会产生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对安倍来说,这是日本及其武装力量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那么,什么是“正常”?日本政治评论家森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的本质就是想让日本拥有发动战争的权力,想回到二战前的军国主义态势。安倍在参议院选举之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要专心、强有力地推进政策实施,展开强有力的外交,我希望向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存在感”。
但是,安倍政府所制造的这种“存在感”却招致了亚洲人民的普遍反感。7月28日,在首尔举行的东亚杯足球赛日本对韩国的比赛中,韩国球迷打出了“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的横幅,并举起暗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韩国人安重根的巨幅画像。即使是在日本国内,除了狂热的右翼分子和民族主义者,普通民众已经逐渐清醒。日本共同社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已经由6月的68%下降至56.2%,民众开始对安倍在“修宪”等问题上的激进政策有所怀疑。
原文发表于2013年8月02日《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