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时间:2024-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可否认,从纵向来看,吉林省对外贸易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贸易总量有了大幅的增加。在吉林省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对外贸易总量的增幅并不大,在此过程中,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出现了隐形下滑的态势。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对外经济合作整体水平在提升,这为“十三五”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引进外埠企业入驻吉林省。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1982年第一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吉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长春诞生以来,30多年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发展速度极其惊人,成为推动吉林省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吉林省对外贸易除个别年份(2009、2014、2015)下降以外,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很大,但整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一直在增加。从2004年到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总额从67.93亿美元增加到258.5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了23.8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从50.78亿美元增加到190.9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7.52亿美元;出口总额从17.15亿美元增加到67.5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6.3亿美元。近几年来,吉林省的外贸总量连上三个台阶:2007年突破100亿美元;2010年突破150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实现了自2007年以来四年翻一番的历史跨越。不可否认,从纵向来看,吉林省对外贸易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贸易总量有了大幅的增加。但从横向来看,与其他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吉林省对外贸易规模仍然偏小。在吉林省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对外贸易总量的增幅并不大,在此过程中,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出现了隐形下滑的态势。据统计,2011年,吉林省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各省区中的排名居19位,仍不容乐观。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对外经济合作整体水平在提升,这为“十三五”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73.3亿美元,是“十一五”规划的6倍,在6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新建企业266家,投资领域涉及矿产林业、农业、装备制造、建材、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2.1亿美元,总量是“十一五”规划的2.3倍。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1万人,总收入16.6亿美元。承担援外物资类项目16个,培训6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官员、技术人员1 026人。

为了加快“走出去”步伐,吉林省各级商务部门围绕重点项目,引导重点对外工程企业与重点投资企业对接,强强联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协调国家商务部核准了吉恩镍业3.6亿美元加拿大皇家矿业增资项目以及对印度尼西亚投资10.75亿美元的镍金属冶炼项目;核准了通化铭邦工贸公司对俄马加丹矿业项目,增资3 162.3万美元;推进了中国水电一局和中油吉林化建境外承揽的在建和新签大项目。成功引进外埠企业入驻吉林省。吉林省从大连和北京引进了东扬实业和天纵矿业两家对外投资企业分别入驻珲春市和长春市。东扬实业在朝鲜的水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总额达900万美元,年拉动进出口贸易额1 000万美元;天纵矿业在俄罗斯的9个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拟投资总额达9500万美元。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高效益。2013年1~8月份,全省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完成总额实现5.6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实现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仅2012年,吉林省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就达32家,有11家境外企业增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合计16.96亿美元,完成省政府重点工作考核目标的212%,同比增长184.1%,创造了吉林省境外投资历史的新高点。

2014年上半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9%。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8.71%。与模型预测相比,实际利用外资高出预测1.7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高出预测1.37亿美元。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3个省(区)对比,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排名第二位,处于中上游水平。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主要特征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