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对象国及合作状况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对象国及合作状况

时间:2024-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吉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吉林省具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的公司有91家,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共有56家。目前,中国已成为东北亚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累计达650亿美元。

截止到2013年,吉林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70多个,欧盟、德国、日本、东盟是吉林省主要贸易市场,其贸易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90%左右;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在欧盟、东盟、日本、俄罗斯和韩国,对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占全省贸易出口总额的55%左右;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为欧盟、德国、日本、美国、匈牙利,其进口额占全省贸易进口额的90%强。外资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电力燃气供应、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外资主要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德国、韩国、日本等。按照吉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吉林省具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的公司有91家,截至2012年末,吉林省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共有56家。

由于欧盟和东盟组成国家众多,所以不在论述之列;另外由于课题本身探讨东北亚各国经济政策对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影响,而且东北亚的日本、韩国、俄罗斯均是吉林省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所以本部分主要讨论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化势不可挡,而东北亚经济圈也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后又一令人瞩目的地方。东北亚地区历史上存在独具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当代学者依据考古证据和历史文献的考证,汉代的“夫余道”[1]高句丽“南北道”[2],渤海“朝贡道”[3]“日本道”[4]契丹道”,辽金时期的水陆通道,都已经十分清晰;至元代,不仅通往中原地区的海陆通道畅通无阻,通往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沿岸岛屿和朝鲜、日本的海上线路,也十分完备,明清时期驿路交通更加成熟。随着20世纪90年代图们江区域的开发、2009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2012年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创建,昔日的龙原府已成为图们江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并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拓展它的功能。如今,以珲春为节点,已构筑起联通中、俄、朝、韩、日的陆海交通网,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已于2013年3月复航,珲春—罗津—釜山陆海客货联运航线于2015年5月20日开通。这些航线构筑起珲春—俄罗斯—朝鲜半岛的交通网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东北亚地区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复兴古老的东北亚“丝绸之路”刻不容缓,东北亚地区未来的经贸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区域再次明晰。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北亚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累计达650亿美元。2011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6%;2014年中国与东北亚域内贸易额合计约7 120.3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7%。[5]虽然指数有所下降,但随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逐步向前推进、中韩自贸区谈判的开始、中朝在朝鲜黄金坪岛和罗先经贸区建设上的实质进展以及俄罗斯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更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便利,这些利好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走了一条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地区再到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的渐进式开放模式。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下文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国为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二五”规划提出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建成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不久前,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对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而珲春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在图们江开发开放中具有显著的“窗口”作用,因此早在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为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曾经掀起过开发珲春的热潮,而在国家新一波的沿边开放政策下,珲春开发迎来了第二春。2012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又一重要平台,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向纵深方向发展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必将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12月,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获批,2014年3月保税区正式通关运营。这种双引擎式的开放战略,必将为长吉图战略提供强劲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吉林省与东北亚各国的合作上升到新层次。2012年,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更名为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更名升格后的博览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吉林省作为东北亚博览会的承办省和永久举办地,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虽然吉林省正在举全省之力扩大对外开放,但是从全国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来看,吉林省依然处于落后状态,近些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有了很大增长,但是进口与出口并不平衡。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对外开放度排名中,辽宁省以28.7分位居第8位,吉林省以16.8分对外开放度指标得分位列全国第13位,虽然超过同在东北的黑龙江2个位次,但形势不容乐观。从城市对外开放度得分情况来看,深圳、广州、厦门位居三甲,深圳更是以92.37的高分荣膺榜首。东北三省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依次排列(如表7)。目前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要遥遥领先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两省,是两省贸易总和的两倍左右。

表7 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城市对外开放度总指标得分及排名

从东北三省与俄、日、韩、朝四国贸易和投资总体情况看,处于沿海地区的辽宁省约占韩国和日本对东北三省贸易和投资额的80%,全国对朝贸易的70%由辽宁省垄断,其“一人领跑”优势已拉大了与吉林省的距离,而黑龙江省多年占据全国对俄贸易的首位,因此,吉林省与日、韩、俄、朝贸易和投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从近几年吉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百分比来看,吉林省是三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吉林省的外贸潜力很大,进步很快。

辽、吉、黑三省对日贸易比重约为20:4:1,因此,吉林省在东北三省中对日贸易处于中游水平。以辽宁省2010年对日出口为例,辽宁省的对日出口额为97.3亿美元,吉林省及黑龙江省的对日出口额分别为5.2亿美元和3.3亿美元,差距甚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辽宁可以直接利用大连港进行对日贸易,仅大连市对日贸易就占辽宁省对日贸易的80%左右,这种优势是吉林省所不具备的。同时,吉林省及黑龙江省对日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及加工品,产品附加值低,而辽宁省出口最多的是机械器具、电子设备类产品。

从对韩贸易来看,2011年,韩国与东北三省的贸易额为101亿美元,但贸易额中近80%集中在辽宁省。从投资情况看,2011年末,韩国对东北三省的投资额达到45.8亿美元,占韩国对中国投资额的12.4%,而2006年这一比例不过是6.6%,从中可见韩国企业正在东北地区扩大投资,而且韩国大企业进入东北地区的趋向越来越明显,为此,吉林省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争取使双边贸易和投资实现快速转身。

从对俄贸易情况看,黑龙江省作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贸易额不仅领先于辽宁省和吉林省,而且2011年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5倍。从这些数据反应的实际情况看,下一步吉林省应该在2年内实现对俄罗斯贸易总额达到10亿美元,争取在5年内实现对俄20亿美元的贸易额。这需要吉林省一方面要调整贸易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珲春口岸的改造,使其为出口产品提供更好的产业依托;同时加强对蔬菜水果保鲜和冷藏设备的资金投入。在投资领域,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主体建设,争取到大项目,使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到双边合作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