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夏斯特里总理到拉吉夫·甘地总理执政时期

从夏斯特里总理到拉吉夫·甘地总理执政时期

时间:2023-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尼赫鲁总理逝世后,由夏斯特里接任印度总理。这一年在英迪拉·甘地赢得总理连任之后便开始面临重大考验。英迪拉·甘地总理因为涉嫌在1971年大选中舞弊,招致政敌的攻击。英迪拉·甘地总理于是过度行使总理权力,并宣布印度进入紧急状态。英迪拉·甘地总理在第二次执政时期提出“英迪拉主义”,也称为“印度主义”。英迪拉·甘地总理遇刺之后,其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印度总理。

尼赫鲁总理逝世后,由夏斯特里接任印度总理。两年之后,尼赫鲁总理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当选印度总理。在英迪拉·甘地两次担任印度总理的时期,英迪拉·甘地执行一套与她父亲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外交与国防政策,显示出和父亲完全不同实用主义态度[39],英迪拉·甘地十分信赖军队的作用。印度在英迪拉·甘地的领导下打破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的不结盟与和平主义政策,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同时,在这一时期,由于英迪拉·甘地总理权力的不断集中和加强,印度的民主制度也受到极大的挑战。

1966年,英迪拉·甘地第一次就任印度总理。1971年成为英迪拉·甘地总理以及印度外交和国防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在英迪拉·甘地赢得总理连任之后便开始面临重大考验。官僚主义和贪腐令印度政府出现危机,国大党内部也出现分裂,英迪拉·甘地总理的铁腕手段并未能缓解印度国内出现的这些问题。而在外交上,英迪拉·甘地政府却有大动作,这极大地体现了英迪拉·甘地总理的外交手段。

1970年,东巴基斯坦遭遇严重的飓风灾害。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东巴基斯坦的严重灾情却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东巴基斯坦对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严重的救灾不力倍感失望,对东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既有权力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感到不满。东巴基斯坦成立人民联盟并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大选。这是巴基斯坦历史上首次全民普选。在此次大选中,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依靠东巴基斯坦在人口数量上的显著优势,以地方自治为诉求,主张加强各省的权力,弱化中央政府的职能,得到东巴基斯坦大多数的孟加拉人拥护。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300个一般席次中,人民联盟赢得东巴基斯坦162个席位中的160席,几乎包揽东巴基斯坦的全部议席,一跃成为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中的多数党,具有稳定过半的席次,可以单独组成内阁。而阿里·布托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是赢得西巴基斯坦议员席次最多的政党,因而成为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是,人民联盟和巴基斯坦人民党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弱点,即只能获得巴基斯坦一半地区的强烈支持,在另一半则极度弱势。横扫东巴基斯坦绝大多数席次的人民联盟在西巴基斯坦却未能取得任何一个席位。同样,在西巴基斯坦所向披靡的巴基斯坦人民党也未能在东巴基斯坦获得席次。按照内阁制的常规,巴基斯坦1970年大选后理应由议席稳定过半的人民联盟组成内阁,但是由于巴基斯坦人民党主席阿里·布托、旁遮普精英和军队内部的强烈反对,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未能让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组阁。直到1971年3月,巴基斯坦各主要政党未能就国家宪法体制和政府机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与此同时,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3月25日,巴基斯坦各政党会谈破裂,形势急转直下。当晚,巴基斯坦军队采取镇压行动,逮捕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立即发动起义,由此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内战。

英迪拉·甘地政府以此为契机插手巴基斯坦内政,并且展开广泛的外交活动为其军事干涉做准备。印度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印苏双方其实早在1969年就已经起草友好合作条约草案,但由于印度国内和国大党内部的政治斗争,英迪拉·甘地总理的亲苏政治立场并不牢固。1971年,第五届印度人民院进行选举,以英迪拉·甘地总理为首的国大党执行派获胜,这为英迪拉·甘地总理开展新一轮的外交行动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此时,英迪拉·甘地总理并不急于马上签署条约,而是到1971年8月东巴基斯坦局势已经到达关键时刻之时,英迪拉·甘地政府才最终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印度最终成功地肢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在印度的协助下宣告成立,印度在南亚的霸权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在印度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战事中,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孟加拉湾戒备。美国政府警告印度不要以东巴基斯坦的种族屠杀为借口,而对西巴基斯坦以及有主权争议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进攻。美国的炮舰外交导致印美关系更加疏远。印苏关系得到质的提升。虽然从印苏友好合作条约的内容上看,印苏两国并没有结成紧密的军事、政治同盟,这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但是印度外交和国防的独立自主性显著下降。这样,印度已经从行动上放弃并否定尼赫鲁总理执政时期提出的“不结盟”政策,冷战两极格局终于在南亚地区形成。

英迪拉·甘地总理因为涉嫌在1971年大选中舞弊,招致政敌的攻击。英迪拉·甘地总理于是过度行使总理权力,并宣布印度进入紧急状态。这些行动并未解决印度的问题,反而使英迪拉·甘地总理备受诟病。因此,在1977年的大选中英迪拉·甘地总理落选。经过一番补救措施,英迪拉·甘地在随后的选举中重新当选总理。英迪拉·甘地总理在第二次执政时期提出“英迪拉主义”,也称为“印度主义”。英迪拉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印度无意介入任何南亚国家的国内事务,同时也反对任何南亚国家介入另一个南亚国家的国内事务;其次,印度绝不容忍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南亚任何国家的内部事务,无论这是否有意或无意地含有反对印度的含义。南亚地区各国不能寻求任何外国军事援助来反对印度;最后,如果南亚地区国家确实需要外部援助来应对国内冲突或是针对本国合法政府的威胁,这个南亚国家应该向包括印度在内的邻国寻求帮助。在类似事件中绕开印度将会被印度政府认为是针对印度的敌对行为。[40]这一宣言一经出台,引起南亚地区各国一片哗然,印度与南亚地区诸国的关系立刻紧张起来。

20世纪80年代,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的冲突日渐严重。英迪拉·甘地总理采取铁腕手段,于1984年6月派兵进攻锡克教圣地金庙。此举导致锡克教与印度教之间矛盾的加剧,英迪拉·甘地总理也因此被她的锡克教徒卫兵刺杀身亡。英迪拉·甘地总理遇刺之后,其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印度总理。虽然拉吉夫·甘地只担任了一个任期5年的总理,但是拉吉夫·甘地总理致力于为印度外交改善局面,尤其是在大国外交和地区外交这两个层面。并且拉吉夫·甘地总理主导印度外交在原则上回归尼赫鲁时期定下的印度外交政策的基调,即奉行不结盟、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41]

拉吉夫·甘地履新印度总理6个月左右就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里根进行会谈。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对印度的一贯印象,印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印关系并不平稳,特别是在1987年印度突然宣布在中印争议地区东段即中国的藏南地区设立阿努纳恰尔邦,此举导致中印两国边境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双方似乎又回到1962年10月前临战的那种状态。但中印两国在关键时刻都保持克制。拉吉夫·甘地总理随即提出要出访中国。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实现自中印两国边境冲突之后首次访问中国。中印双方领导人进行会晤,就此中印双方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避免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再次发生。

拉吉夫·甘地总理也着手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对话,还实行一系列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其母亲英迪拉·甘地总理执政时期紧张的周边外交态势。然而,拉吉夫·甘地总理虽然号称要改善印度在南亚邻国中间的形象,但是在1987年到1990年期间,当遇到斯里兰卡国内的泰米尔族群问题并牵扯到印度的时候,拉吉夫·甘地总理还是毫不犹豫就派兵对斯里兰卡进行军事干涉,以至于最后被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派遣恐怖分子刺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