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次巴基斯坦政府下重手打击斯瓦特地区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是美国、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三国协同反恐的一个组成部分,标志着反恐战场正式从阿富汗战场向阿富汗—巴基斯坦战场转变。2009年2月,巴基斯坦政府与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进行和谈,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巴基斯坦政府与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后,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并未就此停止向周边扩张的脚步,其势力不断自斯瓦特地区向外拓展,一度前进到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仅有60英里的布内尔。国际舆论对此一片哗然,美国对巴基斯坦反恐斗争的软弱无力提出强烈批评。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巴基斯坦塔利班已经威胁到自身核心利益,派出重兵打击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变得不可避免。
首先,来自美国的庞大压力是巴基斯坦政府打击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的重要原因。美国认为巴基斯坦塔利班对巴基斯坦的未来和世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巴基斯坦政府与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和谈是对恐怖分子的退让,因而不断向巴基斯坦政府施压,要求其加大打击塔利班的力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担任参议员与总统候选人期间,就曾对小布什政府的反恐策略提出强烈批评。奥巴马总统指出:伊拉克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并且影响美国对基地组织正在不断壮大这个严峻事实的关注。即便是美国宣布已经打垮的塔利班,也利用美国的这一错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重整旗鼓。奥巴马明智地把他的关注点放在阿富汗,并且远离伊拉克。[9]因此,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不久就做出从伊拉克撤军,向阿富汗增兵以及密切关注巴基斯坦局势发展的决定,将反恐重心由伊拉克向阿富汗转移,逐渐将“以阿富汗为主,巴基斯坦为辅”的反恐战略,改变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并重的战略,甚至变成以巴基斯坦为主的战略,致力于摧毁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恐怖主义网络,切断恐怖分子输入与输出的通道。
不过巴基斯坦政府反恐的决心和行动却让美国十分失望。自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私下劝告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以及陆军参谋长基亚尼加大打击塔利班的力度,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效果。近年来,塔利班正在成为比基地组织更危险的恐怖势力,但是巴基斯坦政府却还与塔利班寻求共存之道。2009年2月,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进行的和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美国认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通过和谈解除塔利班武装的尝试近乎于缘木求鱼,巴基斯坦政府此举显得极为不智。更让美国担忧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势力正在巴基斯坦呈快速扩散之势,这是对巴基斯坦政府的现实威胁。对美国政府颇具影响力的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一份备忘录指出:“巴基斯坦正处在快速的政治变化当中。这不但挑战着巴基斯坦领导人维持国家凝聚力的能力,而且提出了今年年底可能会发生一场伊斯兰革命的问题。”[10]2009年4月23日,数百名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从斯瓦特地区向南挺进,到达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仅60英里之遥的西北边省布内尔县。这些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占领布内尔县政府大楼,洗劫布内尔县国际援助机构的办公室,还将一些国际援助机构的雇员扣为人质。布内尔县发生的这个标志性事件不但让美国认识到巴基斯坦政府统治能力的脆弱,也印证了美国以往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随着巴基斯坦塔利班势力在巴基斯坦日渐坐大,从国务卿、国防部长到总统等美国政府与军队高官,均对巴基斯坦发出严厉警告。奥巴马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坦言,自己对巴基斯坦的局势以及巴基斯坦政府感到十分担忧:“倒不是因为我担心巴基斯坦政府会马上被巴基斯坦塔利班所取代,而是因为巴基斯坦政府十分脆弱,没有能力提供学校,医疗卫生,法制国家体系以及司法体系等基本的社会保障。”[11]4月22日,希拉里国务卿严词批评巴基斯坦政府,指责巴基斯坦领导人一味忍让巴基斯坦塔利班,造成巴基斯坦局势动荡,巴基斯坦核武库充满危险。这对美国安全和世界和平都构成致命威胁。希拉里国务卿指出:“我认为,在巴基斯坦塔利班和极端分子面前,巴基斯坦政府基本上已经放弃。”[12]国防部长盖茨则警告巴基斯坦政府,如果巴基斯坦不加强打击高涨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就会影响美巴两国关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指出:“那里(巴基斯坦)的局势无疑比两周前糟。他们(巴基斯坦政府)需要积极的领导力来采取行动。”[13]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坦言,自己并不相信扎尔达里总统能够应付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挑战。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美国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特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呼吁巴基斯坦信守承诺,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巴基斯坦塔利班激进武装组织。理查德·霍尔布鲁克指出: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最重要的利益如今受到威胁,美国政府有必要向巴基斯坦这个友邦施加压力,催促巴基斯坦加强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14]美国反复的严重警告对扎尔达里政府造成严重刺激。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基亚尼将军表示:如果巴基斯坦塔利班继续推进,巴基斯坦军方将加以对抗。在美国的强大压力和推动下,巴基斯坦政府决心派出陆军精锐部队第11步兵师打击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
美国对巴基斯坦局势如此坐立不安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落入巴基斯坦塔利班之手。2009年4月27日《纽约时报》以“离伊斯兰堡60英里”为题发表的社论对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安全倍感担忧:“最令人害怕的是,如果巴基斯坦政府军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抵抗武装分子,保卫自己的国土,那么谁能担保巴基斯坦政府军会保护巴基斯坦60件左右的核武器?”[15]2009年5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指出,美国和全世界都需要确切知道巴基斯坦的核武库是否安全。美国政府多次强调,美国不希望巴基斯坦核武器落入“错误之手”(即恐怖分子之手)。美国担心,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一旦落入基地组织或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手中,将会对美国本土安全和欧亚大陆结合部的美国战略利益带来灾难性的威胁。[16]正是基于这种恐惧,美国希望巴基斯坦确保其核武器不会落入巴基斯坦塔利班之手。巴基斯坦核武库的安全问题是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2009年访问美国期间双方讨论的重要话题。[17]
其次,巴基斯坦塔利班对巴基斯坦政府有效统治构成的严重威胁,也是导致其被巴基斯坦政府打击的重要原因。世人所俗称的塔利班其实可以分为两支:一支是阿富汗的老牌塔利班,另一支是巴基斯坦的新塔利班。前者主要是在阿富汗与北约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作战,后者一方面支持前者在阿富汗的战事,另一方面不断扩充实力谋求与巴基斯坦政府对抗。从2007年开始,塔利班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7年年底,巴基斯坦全国的塔利班运动宣告成立,并与阿富汗塔利班在组织上实现分离,完成从“阿富汗塔利班”向“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蜕变。巴基斯坦一些研究普什图部落区的资深专家认为:“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成分远比“阿富汗塔利班”复杂。“阿富汗塔利班”以宗教学校学生为主,再加上一些伊斯兰教士和贫苦农民,成分相对单一,其政治信念也容易得到普通民众的支持,而且曾经入主过喀布尔,统治过大半个阿富汗。而“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成分则极为复杂,除去部分宗教学校学生外,还夹杂各种地痞、流氓、恶棍、无赖、走私犯、贩毒犯和一些小军阀,因而也有人把他们称为黑社会组织。[18]
巴基斯坦塔利班控制的区域约40000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其中,斯瓦特地区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最坚固的据点之一。巴基斯坦塔利班之所以选择在斯瓦特地区一带集结,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基于塔利班的生存战略。由于北约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在阿富汗境内持续清剿,塔利班认为巴基斯坦政府军没有那么强势,他们可以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更安全的基地;(2)斯瓦特一带临近巴基斯坦的普什图部落区,居民多为普什图人,与阿富汗有很深的渊源,巴基斯坦政府的影响力不强;(3)斯瓦特地区的地形特点非常适合塔利班的发展。由于斯瓦特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湖面交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因此,从2007年开始,塔利班就控制斯瓦特地区,把斯瓦特地区变成不受巴基斯坦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
巴基斯坦政府当然不愿接受这种既成事实,所以每年都派兵发动冬季攻势对占据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进行军事清剿。但由于巴基斯坦政府投入的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收复斯瓦特地区,只好寻求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妥协。2009年2月,巴基斯坦政府与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内容包括:在包括迪尔、斯瓦特和布内尔等地的马拉坎德地区实施伊斯兰教法,换取斯瓦特地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放下武器。伊斯兰教法的要求包括不能贩卖光盘、不能收看有线电视、不能唱歌跳舞、不能让女孩上学等。在伊斯兰教法的具体实施问题上,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一直存有很大分歧。这项和平协议遭到巴基斯坦国内一些人的反对。专家认为,巴基斯坦政府和巴基斯坦塔利班进行的新一轮谈判使人们再度认识到巴基斯坦政府没有能力解除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的威胁。西北边省政府不应该在斯瓦特地区与叛乱分子进行协商,巴基斯坦塔利班应该马上消失。西北边省政府某匿名官员也认为,这些策略都大大增加了巴基斯坦塔利班侵蚀国家权力机关的能力,这种情况将逐渐扩展至伊斯兰堡和白沙瓦。[19]
巴基斯坦政府容忍巴基斯坦塔利班控制斯瓦特地区的决定对巴基斯坦塔利班造成巨大鼓舞。巴基斯坦塔利班以斯瓦特地区为基地,不断渗透临近地区,逐步逼近首都伊斯兰堡。如前所述,4月23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占领的布内尔县距离伊斯兰堡仅有60英里。而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所制作的一份关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的地图显示:该省只有约38%的地区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约24%的地区已经被塔利班完全控制。[20]巴基斯坦塔利班势力不断壮大,甚至蔓延到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无情现实,让巴基斯坦人民党政府感受到政权倾覆的危险,重拳打击巴基斯坦塔利班成为维系巴基斯坦政府有效统治的必要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