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腹地板块正在出现“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最新动态。中俄两国和上合组织国家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深化“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进一步磋商研究。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是一个牵动全局的进展,甚至对欧亚大陆不同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发生整合性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有双边性,但更多的是多边一体中的交错合作。例如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中东欧“16+1”、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以及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等等。尤其是东盟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后,中国与东盟的自贸谈判力争在2016年内完成,中国与海合会的自贸谈判也开始重新启动,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间区域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丝路合作,也就面临着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机遇。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睦邻合作
睦邻合作政策一直是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而这也是“一带一路”能够一路远行并取得不断成功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建设,首先取决于临近国家和联合经济体之间的互利共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欧亚连接部,中俄蒙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包括俄罗斯、中亚五国、白俄罗斯甚至前苏联的已经获得独立地位的许多“加盟共和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得到密切,无疑会直接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景。
有俄罗斯专家盘点2015年的中俄关系,认为是经济、政治冰火两重天: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与欧美合作顷刻间破灭,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成为“唯一的、具有全球分量的伙伴”,但在经济上,虽然俄中签署了油气合同以及技术合作的重要协议但又停滞不前,如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目前还在纸上,双边贸易也从2014年的1000亿美元跌到700亿美元。但这种双方都不愿看到的贸易事实,与全球经济形势尤其是油价下跌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建立多极化世界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中俄有高度的共识。在双边贸易中,中俄之间的商品贸易数量并没有减少多少,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油价的下跌与卢布的大幅贬值,造成了贸易值的相对变化。而这种变化由于美联储升息和“石油美元”的真正贬值造成的暂时难以克服的贸易瓶颈,处于欲进不能的状态。中俄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也是成功的,但有一定的“时差”效果。面对这种状况,中俄双边启动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贸易机制创新,对“石油美元”的结算方式做了一定条件下的“扬弃”,这是中俄发展和扩大贸易的一个新的思路。俄罗斯经济的优势之一在于能源,它的阿喀琉斯之踵也在于能源。虽然有人断言石油和大宗商品不会有翻身之日,但过剩并不等于它不重要。在新能源还不能主导国际能源供给结构的现实情况下,石油天然气还有其合理的资源价值,只是它的价值在回归于一种经济理性。石油价格一度回升到50美元,出现剧烈反弹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石油资源富有国家抓紧调整产业结构的深刻原因在于此,它们在客观上要求强化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推动“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的紧迫感,也在于此。俄罗斯还有高科技的诸多优势,但受苏联计划经济的长久影响,经济结构一直没有调整到位,必须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合发展,摆脱面临的经济“困境”。
但是,也有一些美日学者和媒体从另一个角度评估预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深化丝路合作的走向。欧亚经济联盟以俄罗斯为主导,因此他们把评估预测的重心放在所谓中俄的“交情”有多深上。美国之音报道,过去两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快速推进双边关系,包括双方签订巨额石油天然气合同,两国海军在多个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及俄罗斯向中国出售先进导弹和战斗机,等等。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位教授则说,边界纠纷不再是障碍,眼下中俄“俨如两个亲密盟友”,“俄中关系正朝同盟关系的初级阶段迈进”。美国的安全问题专家甚至将克里米亚与中国的南海类比,说中俄两国都试图改变自己所在区域的国际秩序,并试图阻止美国介入,因此两国走到了一起。另一种分析则把中俄关系称为“权宜联姻”。美国的一位国务院前官员还说,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开始“散架”,中俄“能源轴心”已经丧失很大一部分能量。美国和它的欧亚盟国甚至包括印度,都应当联合起来应对中俄。
事实是,在投资贸易经济合作领域,中俄双方在努力强化合作。2015年,在中俄输油管道尚未竣工的情况下,中俄石油贸易的商品数量达到创纪录的800万吨,只是因为石油价格的跌落,表现在贸易额上,似乎是下降。中俄贸易额不能不受到美元升值的影响,但不会受到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影响。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小麦出口中国,中资参股俄西伯利亚油气公司与秋明油气公司49%的股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首届东方论坛上,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化签署俄罗斯北部亚马尔-涅涅兹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两大油田共同开发协议,在埃克森美孚停止北极地区喀拉海石油钻探之后,中俄印有望携手开发北极油田。在世界石油投资陷于停顿的现状下,中国继续对俄罗斯的石油业给予大量投资,这是中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中国还看好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与丝路基金的合作对接,共同倡导在欧亚联盟地区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联盟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接。与此同时,中俄边界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中俄黑龙江大桥通车。中俄企业在图们江出口处的加鲁比诺6000万吨大中型港口合作建设也正在顺利进展。但总的说来,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战略的对接还处于潜力挖掘的初始阶段,未来的空间巨大。除了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在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中亚及周边地区,有着更深刻的丝路交集。
在欧亚联盟内部,除了处于边缘地带的经济体与资源核心国家存在着互补关系,大多数经济体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与俄罗斯大同小异。中亚五国中实力最强的哈萨克斯坦同样是石油天然气生产发达的国家,但产业结构同样比较单一,在油价下跌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转型挑战。对它们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不仅事关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走出经济危机的现实问题。欧亚联盟成员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总和分别占全球15%和20%,但产业技术、人员支持和市场保障明显不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资源经济的改善是一个方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调整经济结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一切都构成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希望与“一带一路”进一步紧密战略对接的深远背景。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于2015年1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签署条约,承担相互间商品、劳务、资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义务,并在包括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在内的经济领域推行协调一致的政策。有关报道说,“就欧亚地区一体化而言,条约的签署堪称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意味着独联体地区最大的统一市场组建完毕,它涵盖了1.7亿人口,将成为新兴的经济发展中心”。但也有报道影射中俄经济合作的关系“微妙”,这是一种大惊小怪,也不理解“一带一路”合作包容中的对接意义。经济对接可以是两个经济体的双边对接,也可以是两个联合经济体的多边中的双边对接,操作得好,后者的效率更高。欧亚经济联盟并非突然间提出来的,也不是中国倡议“一带一路”之后的一种经济区域平衡,恰恰是一种加快对接步伐的次区域整体合作的准备。早在199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提出过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他在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时说,欧亚经济联盟只是一个“经济项目”,不涉及政治主权问题,也没有把边防安保、移民政策、卫生科技等超出经济一体化范畴的条款纳入条约。该条约商定,最终形成商品与服务市场,要待2025年才能完成。在目前,多国分配统一关税收入的比例并没有变化,俄罗斯占87.97%,哈萨克斯坦占7.33%,白俄罗斯占4.7%。这种关税同盟显然高出一般自由贸易区合作一个层级。该条约还商定在2025年前成立统一的金融管理局,但并未提及统一货币,只是强调其成员国可在极端情况下采取为期一年的货币限制措施,但不排除统一货币的可能。只是因为所有成员国货币都在大幅贬值,因此在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操作空间。总之,这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建立更为深刻的经济共同体走向的明显的经济合作形式,道路也许曲折,但走势明显。如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更大格局中看,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环环相接相扣的大区域内部结构上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不仅在方向上不存在问题,也是必须重视与首先需要整合的环节。
对于欧亚经济联盟,西方国家也早有过中俄经济势力将在中亚地区争夺影响的议论与判断。但他们的判断逻辑未必正确。从政治地缘和区域安全关系上讲,上合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是取得东西方政治经济平衡、推进世界经济和平发展的建设性力量。“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虽然与上合组织的发展是两个层次,但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对接,显然有着内在的联系。2015年9月,为落实乌法上合组织元首会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十四次部长会议在中国西安举行,批准了2017年至2020年推动经济项目清单,总金额近千亿美元。推进贸易便利化、搭建贸易平台,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会议之外还有230家企业参加展览与博览,明确提出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合作,深化海关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和互联互通合作,提出加强资金融通的合作范围。值得关注的是,巴基斯坦发出了邀请哈萨克斯坦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建议,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次第三方参与,扩大了中国、巴基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共同发展的空间。巴哈合作空间很大,尤其在能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哈萨克斯坦对投资巴基斯坦的纺织、食品和皮革制品也有很大兴趣。在道路联通上,哈萨克斯坦将经过中国新疆地区通过喀喇昆仑公路,与中巴经济走廊实现物理联通,未来或许也会出现借道阿富汗的前景。
2016年,俄罗斯在推进“一带一盟”合作中,也没忘记联结中俄蒙的草原丝绸之路。俄罗斯开辟了“茶叶之路”旅游项目。在历史上,中俄两国的商队从俄蒙边境的恰克图(买卖城)走向伊尔库茨克,再经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分道进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下诺夫哥罗德是终点市场。
这或许都显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的纵横交错的紧密联结性。在这种联结中,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及白俄罗斯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蒙古都是较为核心的合作因素。进一步看,西南亚、西亚和中亚是一个历史性的大文化经济板块,联系素来十分紧密。在当前对于消除“一带一路”发展的一些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即恐怖主义极端势力活动造成的对发展环境的威胁,这种区域与次区域的紧密经济对接,更具现实意义。一些极端主义者主要在塔吉克斯坦境内活动,这是俄中两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关心的问题。巴、中、吉、哈四国之间签有转口贸易协定,中亚与西南亚实现了贸易联通,无疑会强化对区域安全的更大需求。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会为中南亚、中亚和中东30亿人口带来经济福祉,并非虚言,但中巴经济走廊的持续发展最终需要在更大的国际经济合作背景中稳定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要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也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接。目光可以更远,视野可以更宽,可以在多地区的更广泛的合作中取得“一带一路”发展的新突破。
从这种对接的更为长远的走向上看,也有可能对欧亚大陆整合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我们知道,欧洲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俄罗斯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史,欧洲边缘地区发生的战争主要来自各方经济利益的冲突。俄罗斯双头鹰的国徽标志,至少在客观上体现了俄罗斯的双向经济利益走向。也许,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将会成为欧亚经济全面立体经济合作的稳定连接器,化历史恩怨于共同发展之中,而不久前发生的经济制裁与反制裁也会最终成为历史的一种“绝响”,欧亚大陆共同发展一体振兴,也不会是一个梦。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中亚甚至西亚各国既把亚太新兴市场作为外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也把欧洲市场特别是欧洲的能源市场作为商业的一个方向。也就是说,既向东看,也惦着西方。这不仅与“一带一路”市场经济带建设的根本方向是一致的,也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整体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古丝路既向西看也向东看,这是地缘经济发展的轨迹,也是新丝绸之路的当然发展目标。
中亚五国与“一带一盟”
对于这个欧亚腹地梯度发展的设想,美国也不是没有过动作,美国学者很早就提出“大中亚”的设想,而且在美军主力撤离阿富汗之前,也在阿富汗投入数百亿美元,修建道路,那显然不仅仅是对阿富汗遭受苦难的一种补偿。美国对中亚也有一个另类的“丝路”计划,那就是由阿富汗向北修路。美国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在2013年也大讲过丝绸之路,这是一些人把丝绸之路发明权归之于美国的一个了不起的论据。但希拉里也不过是“理想化”地提起,真要操作,是没有那么大的心力与经济投入的。但是,美国、中国与巴基斯坦共同参与阿富汗国内和平的多边建设性谈判,终归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努力,这对具有开放性的“一带一路”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中亚一些国家也在2014年重提过穿越西天山建设南下铁路通道的设想,想得很好,但帕米尔山结形成的崇山峻岭地理走向,历来是由西向东由东向西的横切方向,南北竖向工程之浩大,投入的数字是难以想象的。除非阿富汗出现了真正的和平,从阿富汗的北部向南向北穿越,也许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中国与中亚主要国家的直接经济对接,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合称“一带一盟”)经济对接合作的一部分,其中并不存在错位关系,而是相生相伴关系。哈萨克斯坦由典型的内陆国变成有出海通道的国家,除了借重中国陇海线东部的出海口,也可以借助很快可以见到的中巴经济走廊通道,这是巴基斯坦邀请哈萨克斯坦介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原因和理由。在这条预设的通道上,伊犁盆地通向中国南疆的“昭苏古道”具有古代“微丝路”的发展潜力,那里应当是真正能够穿越天山南北的最具可行性的道路联通选择。
在中亚地区,“一带一路”或曰“一带一盟”的对接,主要实现形式首先还是道路联通。“一带一盟”之间有天然的经济联系与人文联系,道路联通进一步密切了这种联系。但双边或多边的贸易规模扩大,需要多种技术因素来支撑。在当前美元利率与相关汇率的剧烈波动中,着眼于货币结算带来的现实贸易影响无疑很重要。中俄之间已经开始确定以人民币为贸易结算单位的有益探索,但在目前的国际货币形势下,能不能马上由双边扩至多边,在技术条件上还有待于条件的继续成熟。在一个大的经济合作对接区里,多种本币实现平衡的利率汇率政策,至少要有一个类似央行的权威金融管理协调机构,也许拟议中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可以担当此任,但那也需要上合组织出现欧盟那样类似的经济一体化机制。也许可以设想发行一种与成员国本币有相应兑换关系的“欧亚元”,甚至是经济合作区域内的一种“超主权货币”,但同样需要时间和条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基本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因此,在更为基本的层次上,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应当成为“一带一盟”密切对接的重中之重。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经济对接中,发挥好中俄经济合作的引领作用很重要,发挥好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积极调整各自经济结构的努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也很重要。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与后加入国和观察员国家也应当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参与者,全方位地提升经济合作水平。上合组织既是区域性安全组织,也应当是区域内最大经济对接平台,与“一带一盟”相呼应,不断扩大各方利益汇合,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一带一盟”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接,与各种双边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并不矛盾,这种双边合作甚至是多边合作的催化剂。2015年下半年,哈萨克斯坦发生严重通胀,这同样与石油价格跌落有关系,也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分不开,同时也间接受到俄罗斯受西方制裁的牵连。但坚戈贬值也有利于出口。在前十多年,哈萨克斯坦一直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GDP年均增长10%,经济实力占中亚五国的三分之二,人均GDP为1.2万美元,但2015年GDP增长只有4.3%。哈萨克斯坦的问题是对大宗商品出口过分依赖,一方面要改善结构,一方面要加大“私有化”力度。哈萨克斯坦有7000家国企,其中60家进入“私有化”名单。还有主权财富基金旗下的600家企业拟在三年之内出售。但“私有化”也遇到买家少的尴尬。在这方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种化解的思路。
可以明显看到的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中,中哈经济合作先声夺人。201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光明大道”经济计划,“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同时启动。这年年底,纳扎尔巴耶夫为“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的启用按下了电钮。“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是中哈共建的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核心部分。作为哈萨克斯坦境内最重要的物流中心,哈萨克斯坦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由此东向中国连云港,西向里海国家,成为中亚内陆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枢纽。这种两头接地气的战略决策,是与“一带一路”发展的包容气质和全方位开放性的内在要求一致的。这同时也说明,“一带一路”不仅没有丝毫排他性,相反还欢迎这种多向的经济对流。一个善于从东西方向多向对流中发展自身经济的贸易伙伴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如果说,前两年中哈边境两侧还有明显的发展反差,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帐篷满目,但现在发生了大变化。据统计,自“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投入使用以来,2015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出口的货运量同比增长近12倍,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0倍,进出区人员150万人。哈萨克斯坦要把“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建成中亚最大的陆地港,目标是通过这个陆地港,使中欧之间的物流量达到传统海运量的十分之一。据哈萨克斯坦铁路总公司统计,尽管油价下跌,坚戈贬值,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大幅下滑,但中国经哈萨克斯坦去往欧洲的集装箱货运增长了一倍。哈方计划,在经济特区中建设占地220公顷的工业园,引进加工业、制造业、化工与制药,打造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发展引擎。法国《世界报》的记者在采访“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后报道说,这条横贯亚欧的大通道,开始了“汽笛一响,黄金万两”的商业景观。
2015年,中乌经济合作水平也在提升。2013年,《中乌友好合作条约》签署,进一步奠定中乌经济合作基础。2014年,中乌双边贸易额为47亿美元。2015年受国际贸易低迷影响,双方贸易仍将保持40亿美元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先后建立纳沃伊自由工业经济区、安格连工业特区和吉扎克工业特区。吉扎克工业特区是中乌合作重点项目,中国企业在2009年投资建立的鹏盛工业园是吉扎克工业特区分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多种轻工和建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业合作园区,成为中亚地区拥有年产10万部智能手机能力的企业。2014年产值近亿美元,向当地纳税1000万美元。园区员工1500人中,当地员工就有1300人。美的集团与长虹集团也进入了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处于东西南北十字路口,是重要物流枢纽,未来的中吉乌铁路对密切中乌经贸合作意义重大。中乌产能合作尤其是电力建设合作呈现亮点。天然气也从过境合作发展为供气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达,盛产棉花,近年来纺织服装业有了较大发展,2015年出口额达10亿美元,2016年计划增加到11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乌兹别克斯坦从总统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土库曼斯坦是中亚最大产气国,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具有同时东西向的输出优势,其中连接中国的A、B、C输气工程,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国际能源输入的动脉。土库曼斯坦也是向西进入里海北部和东欧地区的接合部。里海地区是一个油气宝库,土库曼斯坦是通向这个宝库的重要门槛。
但是,由于受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和俄罗斯经济下行的影响,中亚各国经济进入动荡期,社会稳定也受到拖累。哈萨克斯坦坚戈兑美元汇率下跌一半,塔吉克斯坦的汇率也下跌40%,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赴俄劳务收入缩水,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挑战。阿塞拜疆也大体类似。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各国当务之急。
中亚五国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亚的大部分资源尚未开发,特别是里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该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7.9万亿立方米,排在俄罗斯与伊朗之后,居第三位,石油探明储量超过40亿吨。中亚也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地区。虽然中亚五国目前只有6000万人口,市场不算很大,但人口比较年轻,成长的空间很大。例如,居于中亚一隅的塔吉克斯坦,是人口相对稀少的高山之国,但据联合国预计,该国的人口将会从2015年的848万增长到2050年的1400万,在多数国家发生“老龄化”倾向时,这里是“人口红利”的后发优势之地。许多国家兴起“中亚热”,就连远在东隅的安倍都注意到中亚,不远万里地去访问,完全是基于经济与政治地缘的双考量,而中亚国家也希望多方合作,这其实也十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建设发展,辐射出更多的经济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