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的自贸谈判成果还是可圈可点的。中韩自贸协定在2015年2月完成确认,12月20日生效。在长达20年的过渡期里,中方零关税产品将达91%,韩方零关税产品将达92%。据研究,这个协定在五年内可使韩国GDP提升1.25%,中国提升0.4%至0.6%。中韩自贸协定利益关系大体平衡,也具有全面、较高水平的特征,为其他自贸谈判提供范本。特别是对未来的一揽子亚太自贸区路线的推进有意义,既是第一个,也有示范作用。中澳自贸协定谈判从2015年4月启动,6月17日签署,也于2015年12月20日生效。除此而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签署升级议定书,为正式谈判的完成做出了准备。
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协定。2016年需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已与海合会达成启动的自贸谈判,推动与以色列的自贸区谈判,并力争完成中国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此外还有与欧亚联盟共同建设自贸区的协调谈判,同时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对涉及全球60%贸易量TPP协定和TTIP协定继续关注的同时,坚定不移地继续逐步推进亚太自贸区路线的实现。
在国内,中国将在2020年形成内陆与沿海协作的大通关体制。中国关税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15年开始实行,一般关税总水平仍为9.8%,其中农业品为15.1%,工业品为8.9%。2015年实施暂定税率的有749项,平均4.4%,适用于2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自贸区协定国。2015年1月19日,中国商务部还发布了外国投资法征求意见稿,拟将中外合资法、中外合作法、外资企业法三法合一,实行“有限许可加全面报告”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国投资享有不低于国内投资者的待遇。
自贸谈判成果
中国与海合会自贸区谈判恢复,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1月19日对沙特国事访问期间,中国商务部与海合会秘书处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确定的。2016年2月29日,中海自贸区第六轮谈判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谈判总协调人沙特财政副大臣巴兹分别率团出席谈判,就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开发以及货物贸易遗留问题深入交流意见。根据联合声明议定的时间表,双方力争在2016年内达成一个全面的一揽子协议。这是一个双边即多边的自贸协议,影响巨大。
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自贸谈判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经历了20世纪的“黄金四角+1”“黄金六角+1”到“东盟10+1”“10+3”,发展到RCEP谈判。中国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仪式上提出,力争2016年结束谈判。RCEP谈判举行多轮,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等领域都取得进展,但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经济差异和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谈判进展不算快。例如印尼的制造业不很发达,而该国的平均关税在RCEP中最高,印尼因此担心RCEP协定会不会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影响,等等。中日、韩日之间尚未达成双边自贸协议,在客观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掣肘因素。此外则是RCEP中的七个国家与美国主导的TPP达成协议,它们也会审视RCEP的自由化率。凡此种种,都带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但是,这不应该是什么大的阻碍。第一,RCEP与TPP是两个不同的自贸体系,又有一定的交叉,一个照顾到了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尽相同的差异,另一个自认为是“高水平”,在技术层次上“松紧度”不一样,适用性也不一样。如果用所谓TPP的标准要求RCEP,说浅了有些二律背反,说深了是少数人搅局。在与RCEP谈判的国家里,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不都同中国达成了自贸区协议并开始运转吗?而澳大利亚、新西兰本身就是TPP的协议成员。那至少说明,各有各的贸易思考角度,但此角度并不会替代彼角度。举凡经济务实的国家并不会把“两面下注”和实际经济利益对立起来。第二,在过去的2015年,东盟一些国家的出口正在减少,东盟经济相对发达的主要五国,近六年来出口负增长。根据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越南的贸易总额的统计,占区域出口总额90%的这五个国家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减幅最大的是东盟国家出口位居第二的马来西亚,2015年出口额为1817亿美元,下降幅度为22%。受资源价格下跌影响,出口单价也有大幅下滑。印尼的出口额为1502亿美元,也大幅减少了15%,连续四年同比下降。唯一坚挺的是越南,2015年出口额达到1621亿美元,增长8%。但这与中国的贸易是分不开的。面对这样一种外贸格局,即便是TPP协议参加国也不能等着最少两年后可望生效的TPP。多一副现实的拐杖总比等拐杖要好。第三,由于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泛亚铁路”的北线轮廓大体显露,尽管有些段落不能一次性开通,但假以时日,通向中国西南和中国相对发达地区甚至远至欧洲的贸易“大陆桥”就可以发挥联动效益。到那时,东盟国家的发展将会扩展更大更新的空间。综合以上一些因素,从道理上讲,尽快结束RCEP谈判应该不会有方向上的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据印度《今日商业》双周刊网站报道,一直被美国主导的TPP放在一旁的印度,对RCEP协议谈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在2016年内能够签署这项协议。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在推动“印度制造计划”,也在上任之时提出了“向东看”,加入RCEP无疑是提高印度制造参与度的现实选择。《今日商业》援引一位印度高官发出的信息,印度将在年内完成一项关税削减协议,这被视为加快谈判进程的信号。亚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甘尼香·维格纳拉贾认为,“缔结RCEP将成为莫迪政府的里程碑成果”。
在2016年上半年,中俄开始酝酿联手打造“欧亚自贸区”。3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俄中建设论坛,讨论的不仅是建筑。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欧亚经济联盟及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在酝酿“经济大陆伙伴协定”,内容之一便是建立自贸区。他强调,这个协定将覆盖全球近一半人口,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一锤定音”。提前勾勒的“经济大陆伙伴协定”的框架,推动欧亚腹地商品自由流通和资本流动,并为扩大本币结算创造环境。俄罗斯还提出,向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服务业企业提供特惠待遇。这些信息印证了中国早先时候提出的在上合组织中设立自贸区的建议。俄罗斯欧亚联盟研究所所长列佩欣认为,中俄亟须打造一个泛欧亚自贸区。但这只是酝酿中的计划,如果拟议中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家银行也随之浮出水面,倒有极大实现可能。从“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构想来讲,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自贸区建设,是一个必须填补的空白,但主要难点并不在于俄罗斯目前经济进入衰退周期并推出了2016年“反危机计划”,也不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俄贸易下滑”,而是如何创造扩大本币结算的环境和条件。
中俄金融合作取得了进展。根据2014年中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从2015年10月开始,中俄两国的央行相互进行了多笔双边本币互换。自互换协议签署以来,卢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但中国央行发表声明说,未来双方可根据需要继续启动互换操作。具有更大意义的是,中俄贸易正在考虑以人民币为贸易结算单位。
中国与格鲁吉亚首轮自贸协定谈判也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双方对近两年来经贸合作的发展表示满意,原则上确定在2016年内完成实质性谈判,尽早达成中格自贸协定。格鲁吉亚处在古代丝绸之路里海北岸和高加索北部的咽喉地带,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延长线的中心部位,中国目前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15年12月双方签署启动自贸协定的谅解备忘录,两个月后谈判启动,进入的速度如此之快,对西亚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影响不小。
中欧自贸谈判也在推进。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委托欧洲政策研究中心进行关于中欧签署自贸协定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双边贸易的增加,未来15年内每年的经济增量为2000亿美元,相当于葡萄牙一年的GDP。起草的报告说,中欧之间贸易活跃但还存在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和行政机构主导的行政壁垒。取消双边关税,监管壁垒减少25%,或者取消双边关税,监管壁垒减少50%,双方就可以获得提升2000亿美元GDP的经济利益。
在2016年,随着RCEP结束实质性谈判,中日韩自贸协定步伐也有进一步加快的可能。中日之间“政冷”,但经济上还有紧密的联系。日本这几年实行超级货币宽松政策,希望通过“安倍经济学”的新旧“三支箭”摆脱经济困境,略有转机,却又在美联储的加息声中前功尽弃。进入2016年初,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入新低,日元对美元汇率进入高位。“安倍经济学”计划创造的“神话”遭到市场的质疑。日元贬值令进口商品更加昂贵,财政状况恶化,政府债务高达GDP的236%,安倍就职所承诺的2020年实现财政盈余目标越来越远。日本央行几近无策,只能实行负利率。随着旧的“三支箭”脱靶,新的发展经济、改善社会保障和支持儿童培训的新“三支箭”搭上弓弦,能不能奏效,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从道理上说,改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是不得不为的事情。但日本向来更看重美国,在放弃国内农业产业利益加入美国主导的TPP之后,安倍启程访欧,参加一年一度的首脑磋商,但欧盟对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谈判进展缓慢表示失望,建议以非正式首脑会谈取代首脑磋商。日本优先TPP而延宕了EPA。日本要求欧盟取消针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关税,欧盟则要求日本进一步放开猪肉、奶酪等农畜产品市场,同时对其政府采购等非关税壁垒表示不满。欧盟要求在2016年取得谈判结果,否则“可能不看好磋商前景”。那么,日本如何对待中日韩自贸协定,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对世界贸易的积极意义
无论有多少曲折,在2015年,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也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主要是就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信息产品贸易便利化和降低关税达成全球性的多边协议。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尤其是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情况下,首次取得的比较重要的突破。
应当看到,在全球贸易不振和在熙熙攘攘的自贸谈判中,中国外贸综合优势依然存在,并具备远期稳定增长的基础。必须积极挖掘进口潜力,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件和消费品进口,推动加工贸易转轨升级,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并且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走出去”,促进投资与贸易有效融合。与此同时,加快自贸谈判的进程,为全球经济的最终复苏做好机制准备。
自贸谈判目前有三种形式,一是双边,二是全球中的多边,三是部分中的多边,即区域性贸易安排。中国与东盟的RCEP和美国主导的TPP等都可以归为第三种。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曲折而继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依然是值得追求的主渠道。鉴于世界经济目前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贸易继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或明或暗的挑战,多哈回合谈判如何推进面临难题,区域性贸易安排有现实意义,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磋商是历史的选择。
自1948年关贸总协定诞生以来,自由贸易一直是主要的旋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先后吸收36个新成员,成员国内平均关税降低了15%,覆盖了全球98%的贸易额,完成了400多次贸易政策审议,受理了500多起贸易争端纠纷,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政策监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贸易体制可以有多渠道的探索,但最终要回到多边中来,只有多边体制才有贸易规则的一致性和普遍有效性。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推进中出现了两大突破,一是上面提到的《信息技术协定》,二是《贸易便利化协定》。这两个协定将会带来一定的贸易增长长远效应。《信息技术协定》是世贸组织50多个成员国达成的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免,取消了对201项信息技术(IT)产品高达1.3万亿美元的贸易限制,将使全球GDP每年增加1900亿美元,从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视频游戏机到下一代半导体,多种商品的贸易成本都会降低。根据扩大后的《信息技术协定》,关税壁垒分三个阶段取消,2016年7月生效,65%的关税细目取消,三年后89%的细目取消。2024年全部取消,尽管一些产品如LED显示屏和锂电池没有被纳入,但这是迄今为止多边谈判的重大突破。
但是,从大环境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贸易在近期难有大的改善。世界贸易组织下调了2016年的贸易增速,年初预测3.9%,高于2012年至2014年2.4%的平均年增速,但低于20世纪90年代5.1%的年均水平。此外则是多哈谈判依旧艰难。2015年底,世界贸易组织发布《内罗毕部长宣言》,提出继续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但一些发达国家成员不仅缺少推动意愿,而且提出转向新的议题,2016年多哈回合谈判能不能有所进展,依然存有很大的问号。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各国都在另辟蹊径,部分多边谈判在事实上成为主要模式。美国完成TPP谈判,下一个重点就是TTIP。但人们也看到,作为区域性贸易安排,TPP并不完整,基本是美国军事围堵中国的附庸,是用经济贸易手段完成政治地缘战略的目的,因此它所显示的问题,并不是什么贸易集团化、碎片化,而是另有所图。打破这种把自由贸易功利化、政治化的格局,一是真正的大区域贸易安排,例如不断推动中国与东盟的RCEP谈判等;二是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中回归更多更大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从贸易角度讲,“一带一路”视野更广阔,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地理坐标,也是世界贸易规则统一的最大化的地理载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明确的和潜在的世界贸易支柱力量。
其实也应当看到,美国主导的贸易价值观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高水平的标准应当是有效推动世界的自由贸易,是走向平等互利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以谁为主导的一团一伙。贸易规则的包容是规则中的第一共同规则,失去了包容和这种共同规则,不仅失去了自由贸易的前提,同时也不是普惠的。尤其是在把地缘政治与经济贸易绑在一起的情况下,在事实上也会捆绑自己。缺少了包容性,贸易摩擦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