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随着西伯利亚铁路、中东铁路以及京张铁路、京绥铁路的通车,俄国把对华贸易的中心由蒙古转移到东北。俄商还利用享有的通商特权,直接深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这种状况使旅蒙商人在对俄贸易中的中介作用丧失殆尽,也导致了归化城、张家口、库伦、恰克图等传统边贸中心日趋没落。辛亥革命后,由于国内军阀混战,局势动荡,旅蒙商人的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归绥最大的旅蒙商号大盛魁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闭歇业。1929年以后经常往来于草原丝绸之路,承担与西北贸易的商人是归绥的回族驼户,当时这些驼户有骆驼5000多峰,每年营业额约30万银圆。及至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后,日本侵略者对华实行了强制的经济统制,归绥的日本人对驼户的外出经商规定了若干限制。其中规定,凡出境(出日占领区)商贸,必须经“贸易通商会”的审查,即使得到许可,也要派人跟随驼队监督贸易。加之当时统治新疆的军阀盛世才实行全面封锁政策,出入新疆的贸易皆被封死。从此草原丝绸之路开始衰败。抗战胜利后,通往新疆的草原丝绸之路重新开放,归绥和包头的驼商又开辟了新的草原商道,继续与西北边陲进行贸易,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我们选择的是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与国外贸易往来较少,加之国有经济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使得以个体商户(驼队)为基础的草原丝绸之路失去了用武之地。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在草原丝绸之路旧址上又重新出现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草原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与市场机制的完善,如今人们呼唤的草原丝绸之路应该是升级版的草原商道,它必将注入新的内涵,为沿线的人民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