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政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蒙古国提出“草原之路”经济带建设目标,俄罗斯在倡导“欧亚经济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了远东开发计划,三国在经济合作和发展重点的高度一致性,前所未有。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种政策信号和政策导向。在具体落实上述倡议的基础上,中国日前发布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由设想到实施的重要关键一步。可以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正式启动,摆在我们当前的任务是研究规划纲要的政策导向,分析我们所处的区域环境和产业资源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势,融入其中。在融入中顺应趋势发展自身,在发展自身中为推进整个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设想到规划,由规划再到实施,这是一个困难而艰苦的过程。从以往的中俄、中蒙经济合作和发展上来看,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次我们要看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具体化,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和中蒙俄三国加强合作的愿意,更需要我们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而富有建设的研究,更需要我们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企业界积极参与。
在整个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吉林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吉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吉林省与蒙古国、俄罗斯邻近和接壤,边境线总长1438.7千米,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千米,中俄边境线232.7千米。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吉林在思考开发开放方面有如下视角和着力点:
一是东北亚形势发展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非常重要的因素。东北亚地区涵盖中、日、朝、韩、俄、蒙六国,但在经济合作和发展上,我们更多关注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而忽视了中蒙俄三国的合作。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东北亚地区力量变换,格局翻转,战乱纷繁。然而这种战乱和纷争却没有对经济合作和发展造成多大影响,东北亚地区却是一个在纷争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地区,特别是日、韩、中经济的顺次发展,使东北亚成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区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见,尽管东北亚各国在外交、历史、领土等问题上纷争不断,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上却能取得更大公约数,经济的包容性远大于政治和文化的包容性。处理东北亚那种无解的难题,维护和平和发展的大局,必须反弹琵琶,把经济合作和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而中蒙俄三国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所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上没有这么多的纷争和制约,我们理所应当把它建设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典范。
在推动东北亚合作和发展上,吉林主动作为,做了很多工作。承办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已经有10届,在东北亚,乃至世界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我们承办了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专家论坛——东北亚智库论坛。该论坛由吉林省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和吉林省博览事务局共同承办。论坛着力智库作用,是经济合作和发展专项论坛,特别是它实现了东北亚六国,尤其是朝鲜专家参会,实现了大团圆,使得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和东北亚地区一个很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2016年,我们编辑出版了《智库: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东北亚智库论坛(2011—2015)论文集萃》;2017年9月,在第11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我们将召开第六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届时主题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东北亚合作”。
同时吉林与俄方共同发起了中国吉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围桌会议,这个会议已举办两届,分别由中方和俄方承办。论坛的特点表现为专家、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各占1/3,目的是推动智库建议向决策层面的转化。
二是朝鲜半岛形势变化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牵制因素。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的地缘连接轴心,中、美、俄、日等大国成为制约半岛形势、走向的重要因素,各大国在半岛上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想法,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国战略重点东移,使得朝鲜半岛取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中国与朝鲜半岛有1334千米陆地边境线中,而吉林就占1206千米,占比为90%。同时从行政区划上看,吉林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两个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与朝鲜和韩国有着密切的民族联系。所以从地缘上讲,吉林在国家实施对朝鲜半岛外交政策,维护朝鲜半岛形势稳定与发展方面,承担着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任吉林省委书记时强调,做好吉林省的领导,起码应该成为半个朝鲜问题专家。所以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半岛因素不可忽视。处理好了,这是正能量;否则就是负能量。
三是要充分考虑吉林经济的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吉林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当前东北经济不振,但吉林由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特别是机车制造、生物医药、冰雪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总的经济增长达到6.7%,大大高于东北地区平均发展水平。同时吉林享受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特别是2010年启动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国家战略,使联合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图们江开发开放有了有效的载体;2012年,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为加强同朝鲜、俄罗斯跨境合作提供了政策基础;2016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继国家批复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规划之后,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要把这些政策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成为助推的增长极。
经济走廊建设,交通先行,通道为先。就吉林省而言,通道建设特别要在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上加大力度:在吉林东南方向,为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努力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并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罗先特区、中国珲春示范区“三区联动”。朝鲜在罗先特区开放上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朝鲜社会科学院金哲所长认为:“罗先经济贸易区是中俄两国海陆运输要塞,也是连接亚太地区与欧美地区的国际大陆,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珲春示范区将以“内贸外运”的方式,开通俄罗斯扎卢比诺港到韩国釜山的航线;扎卢比诺港到日本新泻港已经试航;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并谋划“北冰洋航线”的开通,这是改变世界物流格局的大航线。在吉林西北方向,吉林与蒙古国不直接接壤,加之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活跃的区域经济水平,制约了吉林与蒙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吉林需要通过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推动将阿尔山—乔巴山“两山”铁路进行连接,再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横贯铁路连接。打通这个节点,不仅是推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蒙古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而且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会成为连结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在第二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上,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官员金主先提出:“自釜山经由首尔、平壤、新义州、沈阳、哈尔滨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的朝鲜半岛西部运输通道,自釜山经由罗先、哈桑、乌苏里斯克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的朝鲜半岛东部运输通道,从罗先开始经由长春、蒙古国东部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的图们江运输通道等运输通道可望成为东北亚地区主要国际运输通道。这些通道作为经由大部分东北亚国家的运输大动脉,将给每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大胆的设想也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也应该成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考虑因素。
作者简介:
刘亚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