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林太的特首之路

林太的特首之路

时间:2023-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3月26日,香港选举委员会在会议展览中心推选出第五届行政长官。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选举行政长官对香港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次诞生了第一个女特首。香港选举委员会的法定上限人数为1200人,实际上有1194人,本次选举中,8人未参与投票,共有1186票。选举当日,白票19张,废票4张,有效选票1163张。林郑对这种传闻不屑一顾,表示“对老公百分之二百信任。”

特约撰稿/洪雨

2017年3月26日,香港选举委员会在会议展览中心推选出第五届行政长官。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选举行政长官对香港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次诞生了第一个女特首。

香港选举委员会的法定上限人数为1200人,实际上有1194人,本次选举中,8人未参与投票,共有1186票。选举当日,白票19张,废票4张,有效选票1163张。两位男性候选人曾俊华和胡国兴分获365票与21票,林郑月娥(以下简称林郑)则得到777票,根据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得票600以上即可当选,林郑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香港以前的特首,上任前可能都没有耗费过如此多唇舌,林郑本人也从未像近期这般频繁现身于媒体,她不断接受电台和电视台采访,不惜苦口婆心重复她的施政理念。为消除反对派的误会,她向各区群众谢票,拜会各界名人,尤其在拜访天主教香港教区红衣主教汤汉时,强调将致力于维护香港的宗教信仰自由。

而这一切,缘于林郑在特殊时期登上特首的位置。“团结香港,弥平裂痕”,是她与另两位候选人在拉票期间的竞选主旨,可见“团结”已经成为香港政治人物们的共识,也是摆在香港社会面前的急务。

这位香港“女强人”已经表态,竭尽所能维护“一国两制”,坚守香港核心价值,首要工作是团结香港社会向前发展。本港无论持什么观点的媒体已注意到,林郑可能比前任背负着更重的担子,前路面临诸多挑战。

林郑自出道开始,走的就是务实理性的技术官员路线,她以前在公众面前的表现力恐不及其他本港政治人物。当她的身份摇身变为候任特首时,广泛进入人们视线。人们都非常好奇,林郑是谁,这位女性可否担起重任。

林太说自己其实挺“小女人”

香港政坛上活跃着不少作风硬朗的女性政治人物,最早进入内地民众视野的当属范徐丽泰,后来还有林方安生、叶刘淑仪。某些方面香港比内地更加传统,一个女性,不管她在事业上取得多大成就,甚至可能超越了自己丈夫,都要名字前冠以夫姓。

尽管担任过诸多官职,现在已经成为候任特首,但大家仍然喜欢叫林郑为“林太”,这个称呼伴随着她30余年的从政生涯。2000年初,她从社会福利署署长位置上卸任,同事们打趣地说,想一想,居然共事这么久没叫过她署长。

“香港有曾(荫权)特首,梁(振英)特首,你上任后,希望人们怎么称呼你,叫林太,还是叫‘林郑特首’?”香港翡翠台专访候任特首时,主持人开玩笑地问。“当然,叫特首也不错,叫我林太,呼我英文名Carrie同样可以啊”,林郑如此回答。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而一个事业成功女人背后通常空无一人。

林郑是幸运的,她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当她广泛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她一向低调的丈夫、香港“第一先生”林兆波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女强人背后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

1982年,那时候她还叫郑月娥,成为公务员后两年,被政府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这是她第一次前往英国。她不久后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玩,结果遭遇交通事故,腿骨折断,需住院一个月,这个事件登上了当地报纸。

当时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林兆波与郑月娥素不相识,不过从报纸上获知情况后,与几位来自香港的同学前往探视。林郑称这段姻缘是“因祸得福”,她与林兆波由此发展出恋情,维持几年异地恋之后,林取得博士学位,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两人结为夫妻。

极少将家人和家事置于公众面前,这是林郑的风格,也是丈夫对她的要求。不过成为特首以后,却无法阻止媒体和公众的好奇心,向她打探家庭情况,林太也不再遮遮掩掩。

“他的作风就是一贯的低调”,评价丈夫时,她说林兆波为了自己事业做出很大牺牲。

2007年将担任发展局局长时,林郑征询丈夫意见,丈夫回答“I would stay away from you”(我将远离你)。意思就是在香港当问责高官,自己和家人将承担较大压力,林兆波为了让她没有后顾之忧,移民英国,独自在那边养育孩子。

林郑虽然有“好打得(作风硬朗拒绝屈服之意)”的绰号,其实她说自己在家里比较“小女人”,有软弱的时候。

出任梁振英特首的政务司司长时,因要统领全港公务员,这是仅次于特首的第二把交椅,压力更大。林郑晚上回到空空荡荡的家中,无人陪看电视,感到想有一个胳膊依靠,请求丈夫回港陪伴,林兆波又再度遵命返港。

林郑是读“社会系专业”的文科生,但丈夫和儿子全是剑桥理工男。林生是数学专业出身,近年前往北京工作,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老本行,两个儿子林节思和林约希分别毕业自理论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系。

有人开玩笑说,林郑当特首,是数学家的妻子和妈妈治港。

一向极其低调的林兆波在妻子参选特首后,不可能再贯彻百分之百的生活原则,难以躲过媒体的聚集。因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本港媒体一度爆出八卦,说他在英国有红颜知己,林当然未搭理这些八卦。

选举前的一天,香港众新闻记者居然在街头堵到林兆波,罕见地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当这位颇不善言谈的数学教授站在镜头前时,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他能有什么“绯闻”。

林兆波言语中都透着一股老实敦厚的“书呆子”气质,“我觉得有这种事,在选举中是正常的了,不应该惊讶”。他甚至都没有责怪那些人的意思,只强调作为公众人物,被人议论免不了,能做的就是继续低调。“我和太太的感情非常好,没做过任何对不起她的事”,林教授强调。林郑对这种传闻不屑一顾,表示“对老公百分之二百信任。”

胜选当天的记者会上,末了,林郑说:“我先生等我好久了”。她意指本来没想过参选行政长官,原打算退休,跟先生到英国享受一阵二人世界,因为结婚32年,在一起的时间不太多。

“对不起啊老公,你又要继续牺牲了”。从来只在公众场合一本正经谈论政事的女强人,严肃的记者会上说出这么有“情调”的话,林郑略有羞涩,全场发出笑声。林兆波凑过来对着麦克风回了一句“乐意为香港人民多做点牺牲。”

家庭生活太少,林郑略有歉意:“不过,两个仔(儿子)都长大了,有自己生活,也无须太担心,只希望他们不时关心一下妈咪,如果有一天,我学会了用Facebook,希望他们能跟妈咪多交流。”

充满亲情意味儿的话语,让很多人领略到女特首确有“小女人”的一面。

竞选获胜后第二天,林郑月娥与现任特首梁振英一同出席3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

出身于底层的“女学霸”

历任特首中,林郑出身最为苦寒。竞选时她努力打出“草根”招牌,营造自己“接地气”的形象。

林郑及其家庭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当代香港发展史。

父亲是来自上海的移民,早年在船上做工,后来经营小生意糊口;母亲出生在香港,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底层妇女。家中有五兄妹,林郑排行老四,上有两姐一兄,下有一个弟弟。

童年时代,林郑一家挤在湾仔告士打道的破旧楼房里,五六个家庭20多人合住一个单元。因家中狭窄,兄妹们睡在低矮的双层床上,床的下层比上层宽,放学回家后,林郑只能站在下层,把上层当作书桌做作业。21岁那年,哥姐们出来工作,家中经济宽裕,全家人才攒钱买了套66平方米的居所,总算有了三个房间。

母亲没有文化,但重视子女教育,特意为女儿寻觅到湾仔比较好的教会学校——嘉诺撒圣方济各,母亲的一念,改变了女儿一生。这是一所为底层市民提供教育支持的学校,校训是“力行仁爱,实践真理”。

教会学校这段读书经历,促使林郑在入读香港大学后选择了社会系专业。

林郑从小属于“乖乖女”和学霸型的女生,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她比同龄的学生要成熟,对错分明,办事细心而思想缜密”,这是她的中学老师李永援修女对她的评价。中学时代林郑就体现出当“领导”的潜质,中六担任副总领袖生,中七升为总领袖生,在内地,这种学生被称作“学生干部”。

社会系专业通常都带有左翼情怀,由于所学专业的缘故,林郑70年代末也参加过金禧事件和油麻地艇户事件两场社会运动。担任学会时事秘书期间,她举办过两个展览,一个是关于香港的赌博问题,一个是反映社会问题的香港周。

大学生时代的林郑与内地有过亲密互动。1979年,作为香港大学学生会交流团副团长,她率队来北京,见到仰幕已久的作家冰心、科学家钱伟长。据说这次内地之行,促使她思索未来之路,毕业后没有去民间机构从事专业工作,而决定去当公务员。林郑投报了三份政府工作,其中有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主任,最后被录取为政府的政务官。

查看当年的影像资料,林郑踏入政府工作时,是一位刚从底层流向上层,充满着理想的社会系青涩女生,发型、肤色、气质,都还欠缺几分“洋气”。时光飞逝,经过30余年政坛历练,今天的林太无疑比年轻时更显典雅和端庄,气场十足。

也许是机缘巧合,林太一入政界起点就高过普通公务员。林郑踏进政府介入处理的首个重要政务,是两次参加中英联络小组,处理香港回归的问题。第一次是处理香港永久性居民问题,第二次是参与处理过渡期预算工作。这个期间,林郑频繁出入英国和中国的中央政府部门,穿梭于两国高层之间,为她今后的政坛资历铺垫了良好基石。

实务有优势,熬鸡汤有欠缺

林郑的从政履历摆放出来,是令人炫目的,连她的反对者们也不会从这个角度寻找破绽。

2000年至2003年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这段履历,是林郑与自己专业和早年理想最对口的政府职务。这个时期香港出现财政赤字,失业率增加,并没有太多资金投入福利事业,可能是林郑从政生涯中最烦躁的阶段,不过她还是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2003年沙士(SARS)疫潮,300多人死亡,留下70多个孤儿,林郑同三位女同事发起“护幼教育基金”,资助这些孤儿的教育开支,直到大学毕业。这次募捐展现了林郑的组织动员能力,共筹到8000余万元,其中3000多万来自公务员系统。

从2007年开始,林郑担任发展局局长,在多起棘手的争议事件中,如中环皇后码头拆迁、马头围道旧楼倒塌、新界村屋违建,都是别人认为难以解决的烫手山芋,她果决硬朗的处置方式赢得“铁娘子”的公众形象。

处理皇后码头拆迁争议时,她曾亲往码头,进入阻止拆迁的保育示威者的包围圈,与他们面对面讨论问题。

最棘手的是解决新界村屋违建,当地违建者们激烈抗议,甚至火烧写有“林门郑氏”字样的纸偶像表示怨愤。但林郑却无畏惧,表态说,政府执法的决心不会因恐吓、言语或影像暴力而退缩,2012年4月将展开首轮清建行动。

乡议局有人教唆违建村民,收到屋宇署拆迁令就提起上诉,拖到政府换届,让这事儿不了了之。林郑立即针锋相对,说正研究增加建筑物上诉审裁小组的人手,精简举证工作,将上诉审理时间缩减至三个月或半年,实行速战速决。

林郑因此获得媒体赠送“好打得”的绰号,在香港一说这个称谓,基本上成为她的代名词。

香港是个自由社会,没有任何政治人物能得到百分百支持,也没有任何政治人物会遭到百分百反对。硬朗干练的行政作风,使林郑一度成为声望最高的问责官员,香港大学2012年4月进行的民调显增,她在公众中的支持率达到73.8%。

若说梁振英曾赞扬过林郑“有担当有能力”,多少有夸耀自己班子政务司司长之嫌,那么,经常揶揄林郑的另一位本港政坛女强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的评价可算中允。

叶刘淑仪2016年底曾宣布要参选特首,可惜未能入围。“林太的团队,‘选举经验’可能不足,但讲到办事能力,她真的是很强的,我想,我的新民党成员们可以此为标准”。她认为另一位候选人曾俊华在竞选技巧上比较“用功”,经验丰富,但政纲不够实在。

林郑的竞选办主任陈智思在接受电视台访问时,对两位热门候选人的评价一语中的:林太主打的是实务牌,做实事,曾俊华先生主打的是理想牌,谈情怀。

林郑团队在“熬鸡汤,谈情怀”方面的能力欠缺,几乎是包括她和自己团队在内,香港各派别达成的共识,而这正是曾俊华的优势。陈在选战中经过观察发现,曾俊华善于利用新媒体为自己加分,在Facebook上造势颇为成功,林郑到现在却连一个社交工具账号都没有。

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获知自己参选成功后与支持者相拥庆祝。

利用明星造势,吸引粉丝和票友,是选战中常用的招数,曾俊华就想到了这点。他们夫妻俩跟周润发夫妇前往九龙城寨喝豆腐花,利用“发哥”为他带来更多的“点赞”。

“同行建共识,经济民生齐推进”,这是林郑竞选政纲的总标题,这份政纲可说包罗万象,从行政、经济到教育、社会,体现林郑想巩固香港世界经贸和金融中心地位的用心,也想通过社会改革,增进福利凝聚人心,弥补裂痕。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在选举翌日所做的民调显示,42%的受访者对林郑月娥出任下任特首表示支持,不支持的有28.9%,表示观望的有27.4%。林郑获得的整体评分为54分,在10个项目的评分中,有5项高于50分,分别为:办事能力59.5分、廉洁公正59.2分、关怀民生疾苦56分、值得信赖53.2分、可以改善香港经济发展52.3分。

可以看出,林郑得分最高的是办事能力和廉洁公正,鲜有人怀疑新一届林郑特区政府的行政能力。这样的支持率与得分,相较欧美国家常见的数据,已属中上。

林郑30余年丰富的政务经验,使她过度重视务实主义,而忽略了情怀,她自己也注意到了。 当然,林郑是在梁振英宣布放弃连任之后,仓促改变之前不参加竞选特首的决定,用她的话说,这场选战毫无充分准备。但香港工商业界肯定更欣赏她的优点,毕竟,摆在香港面前的问题,他们认为需要用务实主义去解决。

坦诚面对一切批评,多次公开说“深知自己的不足,以后一定会努力弥补”。她没有具体说什么不足、弥补什么,大意是指要增强“讲情怀”的公关技巧和能力。林郑知道自己在互联网方面“Out了”,特意承诺今后会更加重视社交平台,用青年人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去跟他们交朋友,“用Facebook,这也是我儿子对我的要求了!”

对于未来,各派别最关心的议题是林太如何弥平香港社会的撕裂。林郑已在多次访谈中提及这个话题。这可能也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她以往的经验范畴之外,她需要新方法新思路。

弥合裂痕,林郑可能先从人事方面突破。她声称当前的急务是先组建班子,承诺会努力超越党派偏见,盛赞在泛民阵营中同样有很多年轻的专业人士,希望他们能更多地认识自己,人事方面将秉承用人唯贤之原则,不会排斥任何值得任用的人。

2007年7月29日,时任发展局秘书的林郑月娥参加一个由反对拆除皇后码头的团体组织的论坛,讨论政府规划下皇后码头的前途命运。论坛上,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对是否整体迁移皇后码头持开放态度。

林郑月娥竞选网站上公开的林郑与丈夫林兆波以及两个儿子早年的家庭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