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原慎太郎

石原慎太郎

时间:2023-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4月以后,石原慎太郎在中国的“人气”进一步飙升,其购岛行为导致中日邦交40周年的友好氛围几近粉碎。石原慎太郎念叨了一辈子的国家战略是希望日本能够恢复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希望日本人能够重新燃起爱国情怀。每年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石原慎太郎几乎都会出现在靖国神社,是日本遗族会的座上宾。


石原慎太郎

特约撰稿员/林子敬

11月13日,东京,石原慎太郎坐在自己刚刚组建的新党太阳党的旗帜下挠起头来。“太阳”一词取自他于1956年获奖的小说《太阳的季节》。这支新党由奋起日本党5名国会议员和石原共同发起,成员平均年龄73.5岁。

编者按

成功挑起中日钓鱼岛冲突的石原慎太郎,2012年10月25日宣布辞去东京都知事(东京都最高行政长官)一职,11月13日组建太阳党,17日,宣布太阳党并入日本维新会,石原担任党首。

紧接着,石原慎太郎迅速在日本构建了一个冲击自民党、民主党的“第三极”。他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举动被外界看做是为了登上首相宝座。然而,宣称当上首相就要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的石原慎太郎真的有望冲击首相宝座?

目前形势下,只有自民党决定与日本维新会联合组阁,且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愿意让位给石原这一种路径,所以他还不算完全没有机会。

在中国人看来,石原慎太郎不但经常用“支那”辱骂中国,经常为日本二战罪行辩护,还宣称日本应当修改《和平宪法》,甚至应当拥有核武器,无疑是个铁杆的右翼军国主义分子。

不过,被目为日本政坛铁杆“反华”分子的石原慎太郎,曾经更以“反美”著称,《日本可以说不》即是此观点的集结之作。在中国话语习惯中,石原慎太郎更合适的名头或许应当是“反日”分子。他不但经常指责日本民族自私和集体堕落,还专门著书立说,甚至在2011年“3·11”日本地震时,他认为是对日本人的“天谴”。

环顾今日世界,不要说在日本政坛,就是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他这样的“怪胎”。但是,为什么石原慎太郎这样的政坛怪物,在东京会有超凡的支持率?日本国民如何看待他的言论?他的支持率与他一系列出格言论相关吗?他又为何会有这些离奇出格的言行?

石原慎太郎从来以爱国者自居,但这个爱国者为什么整天“辱日”言论不断?在石原眼中,爱国主义是治疗日本病的根本药方,那么,他眼中的日本的病症是什么?为什么他会认为只有爱国主义才能救日本?为什么他会认为《和平宪法》会妨碍他心目中的爱国主义?

日本2ch网站上曾经热烈转载过中国网络讨论的一则话题:中国人最希望朋友从日本捎什么特产?其中一个答案是“石原慎太郎”。日本网友对这一答案忍俊不禁:“中国人是要拿他作为射击练习靶子吗?”

作为中国人最痛恨的日本人之一,石原慎太郎绝对能够登上当今中国人熟悉的日本人排行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中日关系上,石原专挑最容易触及中国国民反日情绪的字眼,如称中国为“支那”、否定南京大屠杀等。久而久之,他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的形象几乎直接与影视中手持军刀杀戮中国平民百姓的人画等号,可谓当下破坏中日关系的“甲级战犯”。今年4月以后,石原慎太郎在中国的“人气”进一步飙升,其购岛行为导致中日邦交40周年的友好氛围几近粉碎。

不过,除了准确定性为“反华的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外,国人对石原的了解知之甚少。现实中的石原慎太郎西装革履,精神矍铄,在记者面前从来没有一丝做作,喜怒哀乐毫无掩饰。他的卓尔不群的帮主气质丝毫不逊色于欧美的领导人:石原1955年以《太阳的季节》获得日本小说的最高奖项芥川奖,担任过25年国会议员、运输大臣,从1999年起四度连任东京都知事、刷新了东京都知事选举历史上的最高得票纪录……

石原慎太郎念叨了一辈子的国家战略是希望日本能够恢复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希望日本人能够重新燃起爱国情怀。在日本,支持者赞美石原忧国忧民之纯粹心,批判者直指石原以爱国作为所有失误的挡箭牌。也有人说,石原缺乏真正的理解者,对于一个进攻性的政客来说,似乎是生错了时代或者国家。

如今,进入耄耋之年的石原慎太郎成立新党以推翻战后官僚支配体制,这场最后的豪赌成败与否,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国会中将会传出更多让中国人感到刺耳的声音,民族主义情绪渲染下的中日两国将会有更多民众为石原的言行“买单”。

“放言癖”

“近代历史仅仅贯穿着帝国主义的原理,主要表现为欧洲列强开拓殖民地的历史,日本不过是顺势而动,而且日本为世界各地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战后殖民地的独立做出了贡献。如果日本在近代没有成为强大的军事国家,那么世界现在还可能受白人的支配。”

石原慎太郎与小林善范对谈,1999年

11月21日,刚刚担任日本维新会党首的东京都前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横滨出席某会议时致辞,谈到重新参与国政的理由时,他愤愤地说:“一直以来,日本是在被中国轻视以及如‘小妾’般看美国脸色中走过来的,如果无法把日本重塑成更美更强大的国家,我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类似的说辞在石原慎太郎的讲话中并不少见。只是,一个多月前他年满80岁。不再像壮年时期那般慷慨激昂,石原会略微仰起头,右手斜撑着椅子,半眯着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耐烦的神情。

不过,回答问题时他的语速依然很快,给人以威严感,即使内容时常会引起轩然大波:

“地震是对日本人私欲满盈的天谴。”(2011年“3·11”地震后的发言)

“芥川奖候选作品都太愚蠢了,根本没有体现作者源于自己生活的现实性。”(2012年在记者面前评价候选作品)

“哪有自杀之前还会发布预告的笨蛋?想自杀尽早了断。”(2006年评论某欲自杀儿童给文部省写信发布预告)

“我看朝鲜的导弹掉下来一颗也挺好!”(2000年接受《周刊post》采访时的发言)

涉及中日关系时,只要触及中国人的二战记忆或者主权纷争,中国国民的反日情绪便一触即燃,在这些问题上石原却专挑中国人不爱听的说。早在1990年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石原直言:“中国所谓的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目的在于损害日本人的国际形象。”此后类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不断。在慰安妇问题上,石原一度叫嚣“那些所谓的慰安妇是自愿从军做‘性买卖’的女人”。

石原美化日本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罪行,批判美国强行植入东京审判史观。2011年12月2日,石原慎太郎谈到日美同盟的关系实质时说:“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小老婆。日本的精神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受到了掠夺,坦率地说,日本是美国的情妇。”;在谈到日本二战投降时说:“我们被美国已经欺负得过多,现在还在遭到欺负。最大的祸首是外务省,没有腰似的。”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每年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石原慎太郎几乎都会出现在靖国神社,是日本遗族会的座上宾。2011年的当天,菅直人内阁以及官僚集体缺席参拜时,石原讽刺道:“因为日本人已经堕落了,所以他们(菅直人等)不来,他们根本不是人!”

早在1970年代,石原便开始关注钓鱼岛问题。一直以来,石原与“岛主”栗原家族交往甚密,曾与青岚会(注:1973年从自民党中独立出来的鹰派参众议员所组成的集团)成员一同宣誓日本对钓鱼岛的拥有权,还通过募捐在钓鱼岛东南方建设了灯塔。2005年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石原表示:“如果中国出兵占领‘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那么日本应该考虑和中国进行一场有限战争,类似于马岛战争。”自从今年4月开始叫嚣购岛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两国国民更是将一切罪过归咎于他,甚至在日本网络上也有人叫骂“石原罪该万死”。

这些言行无疑是媒体所钟爱的内容,因此每次都会“烧起来”。中国媒体也几乎一次不落地在第二天登报批判。在历次“中国人的感情受到伤害”事件中都少不了石原慎太郎的影子,从小接受革命史观教育的中国人在出离愤怒的同时,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反美”渊源

“看到追逐敌机的日军飞机,我激动得浑身颤抖。那种激动真是终身难忘。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国家’。”

石原慎太郎《新堕落论私欲与天谴》,2011年

可是摒除上述出格的言论,中国人对石原慎太郎本人的了解知之甚少。事实上,在日本历年针对“最期待的首相人选”民意调查中,石原慎太郎和小泽一郎等政治大佬长年居于榜单前列。作为文坛、政治以及媒体界的风云人物,石原慎太郎也不断刷新各项纪录。

1932年,石原慎太郎诞生于兵库县神户市,父亲石原洁当时已经位居山下汽船公司的管理层人员。石原洁并非出身于富贵之家,中学辍学进入山下汽船公司,并凭借自身的努力从店童晋升到小樽分店长,最后因为工作劳累于50年代初病逝。石原弟兄二人自幼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迁移到神奈川县逗子市。幼时由于家境殷实,石原就读于当地最好的私立小学。作家佐野真一在《谁也没能描述的石原慎太郎》中曾描述道:“年轻时的慎太郎真诚坦率,容易动感情,甚至流泪。”

石原的童年都在战争年代度过,战争结束时已经13岁。石原日后曾表示:“如果将人的一生当做一部作品看待,那么儿童时代是材料收集期,青春时代是创作期,壮年时代是完成期。”石原的“收集期”接触了大量战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以及精神,天皇制、神风特攻部队、大日本帝国等成为塑造今日石原内心以及精神面貌的重要素材。

美军的空袭和战后的进驻给这个富家子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在2011年出版的新书《新堕落论私欲与天谴》中回忆了亲身遭遇的一次美军空袭。

“放学的路上响起了空袭警报。不一会儿,我们遭遇了美军飞机上的机枪扫射,急忙躲进已经到了收获季节的麦田里。敌机的飞行员明明知道我们是一群个头跟麦穗差不多高的孩子,却像做打猎游戏一样紧追不舍。我心怀恐惧仰头看了看,那个飞行员也是个带着稚气的青年。”

石原慎太郎的四个儿子

当地时间10月25日下午,石原慎太郎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知事职务,将组建新党参加国会选举。

“我卧倒在田垄里,绝望地等待着机枪扫射的到来,然而飞机来了却没有扫射。我胆战心惊地抬头一看,褐色的机体上画着带白圈的太阳。我们的飞机!……看到追逐敌机的日军飞机,我激动得浑身颤抖。那种激动真是终身难忘。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国家’。”

或许,那时石原的内心便已开始崇尚军事力量。据说后来他最欣赏的是美国式的“产军复合体”,期冀军队和军工产业成为国家政治的实际主导者。

日本投降后,美军进驻日本各地。少年石原似乎又领略了被占领的屈辱,并导致了他强烈的厌美情绪。他记录了与美国兵的一次遭遇。一天放学回家,石原碰上两个喝了酒的年轻美国兵,他们嘴里含着冰棍阔步走在道路中央。

“来往的市民们吓得退避到路边儿,给这两个美国人让道。美国兵则一边用蔑视的眼光看着市民们,一边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我看着他们觉得心里不痛快,就若无其事地在路中间迎面走过去。就要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突然有个美国兵把含着的冰棍吐到我的脸上。已被含软的冰块在我的面颊上变成了冰碴并掉在地上。我就当什么事都没有似的走了过去。”

此事在当地传开后,学校找石原谈话,批评他招惹美国兵给学校添了麻烦。石原说,这件事让他对美国占领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刻骨铭心。

1945年,石原慎太郎升入神奈川县湘南中学。湘南有一种有名的“特产”混混,这里也是日本欺凌现象最严重的地方之一。石原曾经愤恨地讲述过中学时代的一次经历:“有一次看到有人被一群人欺负,我见义勇为上前帮助那个‘弱者’,结果自己变成了那群人欺负的对象。更为可气的是,那个原本我要帮助的弱者也加入那群人一起欺负我。”后来石原在《斯巴达教育》中告诫家长们“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得能够欺负他人”。

在一桥大学法学部就读时,24岁的石原慎太郎发表了《太阳的季节》并获得日本文学最高奖项芥川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其实,这部作品一直存在争议,焦点之一是“下流”,著名的情节是男主角偷看心仪的女孩时下体勃起并刺破了纸门。无论从表现的方法抑或文体来看,这种描写都不属于纯文学。日本小说家深泽七郎曾直言“石原只能写出三流的文学作品”,但是故事中猎奇的剧情受到读者热捧。

石原在品尝胜利美酒的同时也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即使不是真理、并非货真价实,只要有市场就能实施。在这样的心态下,石原后续一系列出格的言行都容易解释了。

石原的父亲善于人际交往。据佐野真一回忆,山下汽船的老干部对石原洁的酒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大加赞赏。石原慎太郎则将这个优点发挥到极致。1970年代,日本掀起“尼斯湖水怪风潮”时,石原组织过尼斯湖水怪搜查队并担任队长。亲弟弟石原裕次郎是日本著名演员,石原参加选举时总是让裕次郎捧场。首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后,石原慎太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裕次郎上坟。明里是向兄弟报告喜讯,其实是在提醒选民们千万别忘了,他是“永远的裕次郎”的哥哥。

《太阳的季节》之后,日本人对石原慎太郎的看法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赞美者称道石原的直率与犀利,反对者厌倦他的暴言与妄想。石原在日本人面前主动为自己贴上爱国的标签,但是很多人认为他玷污了“爱国”一词而想方设法去掉这一标签。他的“放言癖”引起轩然大波时,支持者称赞石原直言不讳,批判者嘲笑其胡说八道。虽然经常失言,但是狂语背后也是一种逻辑,他的拥护者为他的失言辩解道:“石原阁下是爱之深、责之切。”

选举神话

石原慎太郎于1975年的东京都知事选举败于美浓部亮吉,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媒体刊登的石原败选感言:“东京的法西斯主义抬头之时我会再来(竞选)。”1999年石原当选都知事后的东京确实这样前进了。

——樱井智志《舍弃都知事一职的石原与国政的构图》,2012年

1968年参议员选举,36岁的石原慎太郎初出茅庐,以301万超高票当选。

2009年10月2日,哥本哈根,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作为2016东京申奥委员会主席向评委陈述中。申奥失败后,石原慎太郎发言指责巴西里约热内卢获胜的背后“有一种看不见的政治活动”。对此,有日本媒体评论称其“没有表现出大国风度”。

1972年至1993年,石原慎太郎位于东京都第二激战选区,连续8次当选,除了1979年之外得票数都位列第一,平均获得选区20%的选票。

1999年首次东京都知事选举,石原慎太郎166万票,第二名鸠山邦夫85万票;2003年308万票,第二名樋口恵子81万票;2007年281万票,第二名浅野史郎169万票;2011年获得261万票,第二名东国原英夫169万票。石原慎太郎无一不是获得压倒性胜利。

已然,石原慎太郎成了选举神话。

东京都知事由东京的1000多万选民(2011年时为10679880人)投票选出,成为东京三权中行政权的最高首脑,不过日本的选举投票率不足60%。所以石原的票数其实不到东京选民人数的1/4,但却足矣。支持者们雀跃不已的同时反对者痛心疾首。一直以来与石原互掐脖子的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抱怨道:“我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住东京,但是却需向东京都政府缴税。如果石原当选的话我就把居民票转回老家好了,凭什么要为他的政府贡献财源?”

2011年,石原第四次连任东京都知事。日本共同通信社分析票源时发现他的优势在于团体票源:70%自民党以及公民党的选票都投给了他,无党派人士的选票不到37.8%,仅仅高于东国原英夫2.7%。

原来,团体票源中除了政党票仓之外还包括一些涉及宗教性质的票源,包括创价学会、霊友会等日本大型宗教法人团体。东京是创价学会的大本营,从美浓部亮吉到石原慎太郎,公明党(创价学会毕业生组成的政党)在44年中推举的候选人无一例外当选。

石原慎太郎一生与宗教有不解之缘,幼时随其母一起信奉世界救世教,在教会中邂逅了后来的妻子石田由美子(后改名典子)。石原本人是霊友会的信奉者,尊初代会长小谷喜美为师,和历代会长保持亲密来往。石原还曾经在该会的官方杂志《我》上连载自己的修炼心得并集合成书《活在法华经中》。

此外,石原此生都难以摆脱与奥姆真理教交往甚密的流言。日本报刊和网络上都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石原在竹下内阁担任运输大臣期间帮助奥姆真理教取得了“宗教法人”地位。1984年奥姆神仙教成立之初曾引发多起严重事件,为此东京都一直没有批准其宗教法人的资格。日本前政治家滨田幸一在其自传《滨田的非常事态宣言》中点名批评石原慎太郎和政治家山口敏夫为奥姆真理教提供过资金,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也公开表示“石原慎太郎适合作为日本的领袖”。石原的弟弟石原裕次郎患上癌症后,手术主刀医生是奥姆真理教的治疗省长官林郁夫(奥姆真理教的组织架构采用了省厅制)。坊间还一度谣传其四男石原延启是奥姆真理教的官房长官副秘书官,被称作“石原慎太郎的阿喀琉斯之踵”。

对于日本人来说,25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段。如果员工在公司干满25年,一般会获得特别表彰和一笔奖金。1995年4月14日,日本国会表彰石原担任国会议员25周年,可是石原却在会上突然宣布辞职,表示“对政治感到失望”。这让参会的国会议员大为吃惊,就连推举石原的地方后援会都始料不及。令人遐想的是,此前3月20日刚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东京地下铁沙林事件,有报道认为石原根本不是自愿辞职,而是被自民党的大佬野中广务怒斥其与奥姆真理教的亲密关系而被迫“切腹”。4年后待石原重出江湖之时,奥姆真理教的风波已基本平息。

团体票源的背后离不开交易,比如日本遗族会投票给承诺当选首相后会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家。既然石原能够拿到70%的团体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与各政党议员之间的交情匪浅。要知道,日本法律规定知事与国会议员不可兼任,所以议员与知事合作已是共识。

在石原的支持下,东京都政府于2005年出资1000亿日元创建“新银行东京”。石原倡议,帮助那些难以从民间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想做一些国家和大银行力不能及的事情”。这被外界看做是石原和政党之间的交易平台。2005年1月东京都和该银行举行了内部会谈,录音中赫然有下述内容:“如果自民党或者公明党的人要借钱,那么就借给他们吧!”有分析指出,东京都议会的自民党以及公明党议员借助该银行为支持自己的后援会提供资金,这部分后援会在支持自己的同时也会投票给石原慎太郎。

对于支持石原的“散户”而言,石原的偶像弟弟石原裕次郎也是重要的因素。1968年石原慎太郎初次选举时就拉上裕次郎助阵,有人回忆:“当时与其说是支持慎太郎还不如说是支持裕次郎,他的影迷们疯一般的挤向石原兄弟的演讲场所,尖叫声此起彼伏。”他的两个孩子石原伸晃(现自民党干事长)和石原宏高在竞选时也高举“叔叔是石原裕次郎”的旗号。2009年石原因为需要支援选举首次没有参加裕次郎的纪念法式,所有媒体争相报道,甚至有记者追问石原:“你现在仍然每天眼前都至少会浮现一次裕次郎的身影吗?”

石原的铁杆支持者则寄希望于石原打破日本的无为政治。当前石原太阳党与桥下彻的维新会合并,12月4日,作为维新会新党首的石原慎太郎在大阪市的JR大阪站前正式拉开选战帷幕,呼吁道:“这个国家的政治被中央的官僚而非政党所控制,我们站出来是为了建立摆脱官僚的政治体制。”

事实上,在比例选举中,都民除了直接投票给中意的选举候选人外,还要为心仪的政党投上一票。得票多的政党更能够任意推举党员担任国会议员。这样一来,相当于石原第五次竞选东京都知事。此外,维新会提出的纲领中包括“全民直接投票产生首相”,对于石原以及桥下这等“选举怪物”来说,规则的转变将大大降低登顶首相宝座的难度。

东京王13年

“一般而言,自治体的行政首脑需要同时扮演三种身份:(1)代表自治体的政治家;(2)能够处理庞大预算以及领导官僚机构的经营者;(3)代表自治体颜面的外交官。”

——佐佐木信夫《都知事——权力与都政》,2011年

有人说东京都知事很容易当,因为各种资源丰富,制定好规则等着收钱就行。如果仅仅根据石原的劳动强度来看似乎也能得出这一结论。根据石原慎太郎2008年10月到2009年11月的日程表统计,他每月平均上班15天,每天的工作时间仅为1小时,然而月薪却高达200万日元(约18万人民币)。有人调侃东京都选民并非为了给自己谋福利,不然怎么会选择一个将近80岁、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作精力的老人呢?

在中央大学研究生院行政学教授佐佐木信夫眼中,东京都知事堪比小型国家的元首。作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由东京1000多万选民(2011年时为10679880人)投票选出,成为东京三权中行政权的最高首脑;东京都的预算规模为12万亿日元,相当于韩国一个国家的预算水平,职员人数17万;东京都的总GDP高于加拿大,排名世界第九。

一般而言,民主体制讲究不同政见者之间的相互斗争与妥协,但是石原是“特长生”:擅长争取斗争而拙于妥协、缺乏与他人沟通协作。就此而言,他极度不适合民主体制下的政治生态。他被认为独断专行,经常先都议会一步发起行动,然后凭借外界的压力来取得议会的事后承认。比如4月石原赴美擅自宣布购岛行动后,东京都议会乱作一团。虽然各政党私下抱怨,但是反对者很可能会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所以无论是购岛抑或此后的捐款事宜都是事后追认维护合法性。

面对自己的政敌石原会毫不留情地进攻,甚至有违日本最看重的常规礼仪。一次,石原在都议会中对一名民主党女性议员骂道:“小样你给我闭嘴好好听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失礼么?”

2009年民主党上台之前,石原在都议会也并非为所欲为,还曾在东京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筑地市场的搬迁问题上惨遭挫折。最早石原决定将筑地市场搬到丰州,然而当地被爆出污染问题。石原仍然不死心,派遣专家团去调查并得出污染可以消除的结论。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在东京都议会驳回石原的主张,转变为原地整备基础设施。为此石原大为光火,一直和议会冷战,还抓住一切机会在公开场合嘲讽民主党。

面对相互制衡的权力时,石原的想法是压制、交易或者规避,在自己掌控的行政权内则是贯彻“独裁”作风。上任不久后,他便设立了知事总局,将过去的“企划审议室”与“知事办公室”合二为一,方便自己对官僚机构的统治。东京都知事拥有数位副知事、特别秘书长以及教育长等人事任命权,石原安插的几乎全是自己的亲信。特别是副知事猪濑直树唯石原马首是瞻,不会提反对意见,被国民嘲讽为“Yes Man”。更恶劣的是前副知事浜渦武生,他在学生时代就与暴力团有关联,被看做是石原的怀刀(御用打手),会直接对不满的对象或者政敌施加暴力。2000年浜渦武生曾经因为醉酒与路人打架,几天后有记者要就此事采访时直接被打,石原也竭尽全力庇护他,后因2005年做伪证终被解职。

作家斋藤贵男在《架空的小皇帝》中描述了东京“独裁者”的手段:“石原通过疏通媒体的高层人员给第一线记者施压,如果报道的内容石原不满意则会遭受左迁。许多有良心的记者都被排除出东京都的记者俱乐部,只有听话的记者能够留下引导世间的舆论。此外石原通过录用沾染黑社会风气的副知事、通过恐怖政治来控制东京都的职员。”

石原慎太郎的弟弟是已故著名演员石原裕次郎。1956年,大学三年级的石原慎太郎就创作了一部以弟弟石原裕次郎为原型的小说《太阳的季节》。同年,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演主角的正是裕次郎。1987年,54岁的裕次郎患癌症去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在日本依旧人气不衰,被称为“永远的裕次郎”。  

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慎太郎一直很有效地利用裕次郎的人气。首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后,慎太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裕次郎上坟。明里是向兄弟报告喜讯,其实是在提醒选民们千万别忘了,他是“永远的裕次郎”的哥哥。

不过,倘若用经营者的标准评价,石原的专断独行也能用勇于设想、敢于挑战且执行力强予以解释,“Yes Man”现象也是他善于整顿内部人事的证明,绕过议会先斩后奏也能被看做是富有智慧的做法。

有人评价石原在任时最大的政绩在于重建政府财政。经济理念上,石原更接近于1980年代英美的两代保守派领袖铁娘子撒切尔以及里根,一方面诟病社会已经出现病态的福利状况,一方面主张小政府,引入竞争和市场。

上任之初,石原面临着东京史上最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前任知事青岛幸男仅留下的1068亿日元资金,然而第二年的预算将会出现4000亿日元以上的财源不足。石原以其强硬的领导作风开始“开源节流”,更改了东京都和管辖内市町村的出资份额,将东京都的出资经费大幅减少了67%。

在人事开支上,石原逼迫工会让步,在其就任后仅仅7年间就削减了11526名员工,工资削减4%。在福利以及医疗改革方面,石原削减了将近1/4的预算,以前老人免费乘坐的都营公车重新收费。同时,他还引入市场和竞争,让民营企业部分承担社会福利的角色,重新制定补助对象的条件,将10700人排除出适用名单。最终,东京都的一般支出削减7110亿日元(占总支出的1成以上),税收增收率则从1995年的90.2%提高到2005年的97.3%。到了2003年,石原基本完成了重建财政的任务。

不过,外界常常批评石原是“吸食民众血液自肥的恶魔”。石原总是在教育、医疗以及福利上动刀子,却又积极投资官民产业,包括台场开发事业、羽田机场扩建工程,正所谓“轻民生而重建设”。日刊《现代》讽刺称:“(石原)向毫无进展的筑地市场迁移投资了4000亿日元,在争取东京成为2016年奥运会主办地中砸下了100亿日元,将纳税人的钱扔进了水沟。然而他个人13年执政期间工资总额高达5亿日元,退休后还能收到1700万日元的退职金。”

在职期间,石原将文化事业的补助削减近四成,但是却有一个例外,他提倡建设Tokyo Wonder Site,由东京都出资,意在培养国内外年轻的艺术家。在这一项目中,石原启用了作为艺术家的四儿子延启,并让其提供创意并支付报酬。

除了节流之外,石原也积极开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导入特殊银行税。此前银行赋税的范围只限于纯利润,但是许多银行总以处理呆账坏账的理由避税。对此石原转变思路,对银行的职员人数以及银行的总面积课税以争取稳定的财源。因此,东京三年来从银行身上征收了3173亿日元。许多银行对此深恶痛绝并上诉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课税合法,但是税率过高,违犯了《地方税法》。最后,东京都只好返还银行2344亿日元。

此外,石原还提案欲在东京台场建设赌场,在“赌博违法”的日本开设一片治外法区。他还提议在东京巨蛋内重新开启自行车竞技博彩,宣称“打造一种能够吸引年轻人以及女性的崭新自行车竞技,打破赌博在民众心中的古板印象”。不过石原却极其厌恶日本社会的特产之一柏青哥弹子店。石原埋怨称:“柏青哥(注:一种弹子赌博机)沙啦沙啦作响,吵死了,而且浪费电。”石原每次竞选东京都知事时都在纲领中列入了打击柏青哥业的内容,可惜无一兑现。

经济政策上不得不提到“新银行东京”,这也是石原执政期间最大的败笔。该银行设立的目的在于振兴中小企业,对无担保或者无抵押的中小企业融资,其中东京都掌控80%的股份。不过,仅仅创立三年的银行由于审核以及监管不力导致赤字1000亿日元,石原非但没有放弃反而追加注资400亿日元。有传言称,该银行其实是石原和自民、公明党议员甚至黑社会的交易媒介,包括涉及与朝鲜买卖武器、毒品等犯罪行为的“住吉会”。截至目前,“新银行东京”的总账目仍然赤字,石原辞职“撒手不管”后,金融厅某官员透露正在寻找接手的下家。讽刺的是,下一届东京都知事的候选人松泽成文和笹川尧异口同声在施政纲要中列入了“清算新银行东京”。

而不久前,石原又遇到了“麻烦”。据日本方面知情人透露,日本检察方获得有力情报称石原慎太郎动用内部关系,帮助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免除了一笔来自日本某游戏软件公司于2008年用于投资菲律宾赌场时的巨额行贿资金,石原还从中获取了一笔“劳务费”。截至目前,该消息并未得到石原方面的回应。

外交失格

“我不敢小看石原,我认为石原是集智慧与实力的强大政治家。这样一来便得出一个恐怖的推论:这么强大的政治家都失败了,意味着他的对立面拥有同样或者更加强大以及狡猾的敌人。”

——内田树《关于无缪政治家的陷阱》,2012年

喜欢谈外交是石原的一大特色,但他的表现不但没有让东京人自豪,反而经常颜面无光。其口无遮拦的恶癖以及推脱责任、独善其身的性格时常遭到病诟。在外界看来,小泉纯一郎虽然自我但是并不张狂。石原作为东京都行政权力的一把手只需要对选民负责,但选民的意见当然不是铁板一块,所以石原并不担心因为言论出格、荒唐、恶劣而下台。

在13年知事任期中,石原慎太郎仿佛将过去的忍耐一股脑儿全发泄出来。有人专门下功夫研究石原慎太郎,出了本书叫《石原慎太郎入门》,反对他的人也成立了“石原慎太郎研究会”,将其歧视性和侮辱性语言汇总成各种语录并加以批判。

石原歧视外国人,早期就以“三国人”(战后在日朝鲜人和台湾人)的称呼引发热议,在防灾演讲中还呼吁“防止日本发生灾难时外国人趁火打劫”。他歧视女性,说过“如果女性失去生殖能力,那么其活着本身就是一项罪过”,当时石原指出“男人即便八九十岁仍然具有生殖能力,然而女人闭经后就没有了,因此女人长寿是对地球的重担”。他甚至还针对残疾人群体表示“这些人有没有人格呢”?

石原经常辱骂不喜欢的人和事,在日本媒体中《朝日新闻》的记者经常“中枪”。今年2月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定南京大屠杀,事后石原马上对记者表示:“河村所言完全正确!”接着讥讽道:“以前好像有个叫本多胜一的笨蛋吧,《朝日新闻》的记者来着,最后不也承认当年日军没有屠杀40万中国人吗?”

不过,他的有些恶言有时也会落到自己身上。石原在1975年竞选东京都知事时曾经对候选人美浓部亮吉叫嚣:“现在已经不是将政治委任给像你这般六七十岁、前脑干已经退化的老人的时代了。”当时年轻气盛的石原没有想到,40年后的今天,依然活跃在政坛上的他早已比当年的美浓部亮吉还老迈。

石原最近的失言是地震后说过“地震是对日本人私欲横流的天谴”。然而有日本网友揶揄道:“石原发布公告宣称竞选下一届东京都知事的25分钟后地震发生了,所以地震其实是对私欲满盈的石原的天谴。”

作为东京都知事,石原的所作所为受到的褒贬不一,如果仅仅将视野局限于他的任期,那么几乎凡是声势浩大的改革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石原虽然具备经营者敢作敢为的执行力,但他的作为有一个共同之处:善于“破”而拙于“立”,擅长“节流”而拙于“开源”。究其外在原因,破坏只需要石原一个人就足矣,但建设可不是石原一个人的事情。反而一些没有太多渲染的改革,比如政府会计改革所收获的成果反而延续下来。

虽然石原受到诸多批判,但他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还标榜自己的政策百分之百正确,失败是由于他人的能力不足或者受到“邪恶势力”的阻碍。对于新银行东京的失败,他认为是银行执行者的问题;将导入新型银行税的失败归咎于银行业既得权益者的阻碍;申请东京奥运会失败后甚至将责任推给东京住民,认为东京人失去上进心,没有积极响应配合。

对此,有人反驳道:东京都是新银行东京的股东,即便是经营者的问题,那么选择这一CEO的股东难道不需要负责吗?况且新银行东京的资金来源是都民的税金。新型银行税的失败当然有银行业界抵抗的因素,但也能充分体现石原班子的准备不足以及制定税率的随意性。

不过,石原的支持者则认为,石原的自我定位是决策者,负责指明方向而不负责带路。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诉求唤醒了其他人继续追求,比如新型银行税的导入虽然基本以失败告终,但后来成为制定《法人事业税外形标准课税》的基础理念。那么这份功绩是否该算上石原呢?至少在学术上如要研究这个税种,石原的改革无法跳过。

同样,石原的“任性”也成为一种“韧性”,他不承认自己错误的一面是他永远会继续挑战。在他看来,政治家当然会犯错,同样需要积累经验,一旦犯错就下台不可能诞生出伟大的政治家。如果说日本大多的政治家抱着防守的姿态,那么石原就是一个彻底的进攻派,而且卓有成效。石原在《日本啊!》一书中写道:“我衷心敬仰的贺屋兴宣总是提起雕刻家平节中的名言——‘如果我不来做则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

不过,现代西方成熟平稳的民主政治,并非石原推崇的具有舍我其谁气概的政治家合适的生存土壤,对石原这样一个进攻性的政治家来说,无疑是生错了时代或国家。

当然,石原并没有奢望获得所有人喜欢,因为这在民主政治中不可能实现。不过他经常出格的言语和手段未必是其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对职业政治家而言,谦谨的言辞因不具备足够冲击力,难以推动他需要打破的现状,所以心里怎么想和应该怎么说会有功利性的考量。石原曾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改革和政治都需要依靠强力,都需要追求合理的效率。”。

石原经常感慨,“像我这种远见卓识的人提出的前瞻性改革总是受到挫折,对方是多么邪恶且多么强大的组织!这真是日本的悲剧!”这很容易营造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情英雄形象,不但赢得公众同情,也顺带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石原已经创造出一种必胜的模式,无论他追求的具体目标成败与否,在民众眼中的他都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要实现的梦想越是遥远,越能体现出他敌人的全知全能,这位孤独面对邪恶巨龙的勇者形象将越发清晰。

爱国主义

“我在辞去国会议员时不禁把这个国家比喻为一个虽有男人姿态但是欠缺男人能力的宦官。其实这个比喻还算温柔,实际的情况更加惨烈。现在是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全体国民意识到此问题,并且重新决意修复自身双足的时刻了。”

石原慎太郎《国家的幻影》,2001年

2010年,石原慎太郎在接受中国大陆记者采访时说过:“现在的日本没有一个政治家,都是政客级别。”言下之意,他将自己也归结于政客。有伟大作为的政客才能被冠为政治家,也许在这一点上石原有自知之明。他在《我所喜欢的日本人》中提到了自己向往的政治人物,包括织田信长、大久保利通、贺屋兴宣等人,他们都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宏大的战略观,并且不止于言,还富有强大的执行力。

石原总是谈及废弃既有《宪法》、恢复征兵制以及发展核武器等充满暴力色彩的言语。其实石原希望这种观念的冲击,让日本走出二战至今作为“战败国”的历史,石原心中的受害者意识也非常强烈,早年石原认为日本现在仍然被国际社会作为战败国对待,不仅仅“敌国条款”存在于《联合国宪章》之中,日本仍然处于战败后美国的统治之下,作为结果,“日本现在就像一只被阉割掉的狗,对谁都无害”。他认为恢复战争权是摆脱战败历史的关键,回复成为正常国家是石原所奏出的咏叹调。

在《新堕落论私欲与天谴》中,他一如既往地强调日本应该成为正常国家,应该发展自身的军备以及恢复战争发动权,设立征兵制,甚至包括发展核武器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日本在复杂的东亚地缘政治环境中真正独立。

石原认为日本周边国家好战,美国人在关键时刻不会为日本牺牲战士的生命。日本从来没有从《日美安保条约》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只是充当美国的外海基地以及提款机,这笔交易太不划算。石原认为,《防止核不扩散条约》只是有核国家对非核国家的欺瞒;即便日本不发展核武器也应该在国际核武器裁军上掌握主动权,利用手中的经济武器迫使有核国家切实弃核。

石原慎太郎的作品

在石原看来,他的爱国不仅只是追求国家利益,而且还要改造国民精神。国外不少人认为现代日本人是纯粹的“经济动物”,而石原则用言辞批判现代日本人的私欲,他的“天谴论”即出于此。石原慎太郎在日本“3·11”地震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美国的共同认同是自由,法国则是自由、博爱和平等。然而日本没有这样的普世价值,只有私欲,物语和金钱欲。被私欲束缚的政治以民粹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认为日本有必要借用这次海啸来洗刷自身的私欲,冲掉心灵经年堆积的污垢。”

至于日本人产生私欲的原因,石原认为是因为战后美国的间接支配,为日本造就了一个和平、安逸、稳定的环境。在“和平之毒”下,日本大和民族失去了进化的能力而衰退,价值观也开始堕落。

至于日本人产生私欲的原因,石原认为是因为战后美国的间接支配,为日本造就了一个和平安逸稳定的环境。在“和平之毒”下,日本大和民族失去了进化的能力而衰退,价值观也开始堕落。

战后日本清算和防范对军国主义的结果,在石原看来,显然让日本人只有企业人和自然人的意识,而无日本国的国民意识。譬如,学校不悬挂国旗也没有国歌,也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意识从符号到语言在日本逐渐消失。大约这就是石原眼中日本人变得“自私、只顾自己”的原因吧。

在《新堕落论》的第一章“和平之毒”以及第二章“虚妄与幻想”中,石原列举了大量令人发指的社会现象,比如利用100岁以上的老人来骗取政府养老金、年轻女子的援助交际、近亲相奸、残忍的杀人方式等这些都被他认为是日本人因为私欲而生的堕落现象。与之相对,书中常常提起参与“五.一五”事件的将校三上卓(刺杀犬养毅的凶手)创作的《昭和维新之歌》,歌中表达了当时青年为国奋斗的爱国情怀。

此前的《堕落论》出自日本作家坂口安吾,描写了日本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特攻英雄们开始从事黑市投机倒把的勾当,战争遗孀不再守节而是出入风化场所。但坂口认为那些堕落的现象并非因为战败,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堕落只是人类的本性罢了。然而人在感情上总是讨厌堕落的东西而希望依附于美好的事物。因为不忍看到弱者的堕落所以世间不断编造并歌颂诸如天皇制、武士道、靖国神社、忠臣藏等“美好的事物”。

相比之下,石原的《新堕落论》并不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堕落,而是批判现代人特别堕落。他呐喊要克服堕落,而他心目中治愈内心堕落的良药则是爱国主义,在外部环境上则是寻求日本的独立。如果说原版的《堕落论》能称为一种哲学,石原的《堕落论》只是一种文学式的抒情。不过令人好奇的是,石原既然取名为《新堕落论》,那么他至少知道坂口所著的《堕落论》。那么,石原为什么还要写这么一本“肤浅”的作品呢?

石原慎太郎不是一个思想家,他的理想诉求并无缜密的逻辑可言,也不曾获得或吸取某种上游思想理论体系的影响,这与同为保守主义者、英国的丘吉尔自称深受哈耶克影响,而撒切尔和里根则受波普尔影响截然不同,他只能借助这种“老人的抱怨”来唤醒日本人的国家情怀。不过,石原是一个合格的政客,知道只要最大程度吸引民众的视线就可以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石原最有名的作品应算《日本可以说“不”》。书中在抨击美国的同时,对日本政治感到痛心疾首。石原强调的是一种斗争理念,例如制造飞机以及计算机的零部件只有日本能生产,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武器,能让世界经济出现困境。他谩骂日本政府是美国的奴隶,任其使唤,其实只要把日本手中的美国国债卖掉就能重创美国政府。

石原的诉求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变,一连串的新书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2005年5月20日,石原慎太郎登上日本最南部的“冲之鸟”礁,并挥舞起日本国旗。据石原慎太郎的发言人说,这位72岁的潜水爱好者打算当天在“冲之鸟”附近海域潜水,获得周围环境的“第一手资料”。

钓鱼岛棋局

“东京都购入钓鱼岛后即便和中国冲突并导致战争也绝不退缩。”

8月19日石原在首相官邸与野田会谈

“(中国)知道别人的领土有资源后就突然宣称是自己的东西,扫地出门就是了。”

9月16日答记者问

“如果中国军队侵犯日本领海,警告后不走的话击沉就是了。”

9月17日答记者问

2012年4月16日,华盛顿某研讨会现场,石原慎太郎操着一口低沉且没有生气的日语,站在深蓝色的背景幕布前发起演讲,并频繁眨动眼睛。离开日本前,石原曾经暗示将要在美国扔几个“炸弹”。

11分钟的演讲中,石原俨然一位军事专家,表示日本过去本来可以开发出的先进战斗机,但是由于美国的反对最终付诸流水。讲到中段时,他突然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话题,并有点自嘲地说:“没办法,本来应该是国家来买,但是国家不买只好由我来买了。”此时,石原的嘴角呈现出整个演讲过程中唯一的笑容。

用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的话来说,这场钓鱼岛危机可能会让中日关系倒退40年。宣布购岛之后,石原的行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4月开始一直处于春风得意之中,购岛捐款被都议会承认并筹集到15亿日元,石原在媒体面前吹嘘自己同岛主栗原家族相互之间的信赖,抨击政府的不作为。

8月,局势发生了变化,日本政府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议题摆上日程。日本外长前原诚司10月在电视台录制节目时透露:“8月石原与野田首相私下会谈时放出狠话,称东京都购岛后即使会导致中日战争也绝不退让。野田首相担心事态的恶化而加速了对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国有化的决定。”

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后,石原开始面临舆论的谩骂,认为石原与政府交涉失败,他被购岛捐款者声讨时表示“这笔钱将会交给下届政府用于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方面的建设。”

2010年8月15日,日本65周年“终战纪念日”,石原慎太郎前往靖国神社进行悼念。

2011年菅直人内阁以及官僚集体缺席参拜时,石原讽刺道:“因为日本人已经堕落了,所以他们(菅直人等)不来,他们根本不是人!”

石原的政治追求分为两个部分:国家利益以及民族精神。在石原看来,现在日本在这两个方面都处于危险境地,而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都在“爱国主义”。叫嚣战争也许是呼唤爱国主义的特效药。他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干劲是因为没有战争,要让国民紧张起来果然还是得靠战争。”

石原购买钓鱼岛的目的也与此逻辑相连。石原通过购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煽动起了日本的爱国情绪。但仅只如此而已吗?这是否低估了石原的智慧?

今年8月日本出现了一本有趣的书籍《采访守护灵石原慎太郎心声炸裂》,作者大川隆法是幸福科学宗教法人的总裁。在日本,“守护灵”是指一个人前世的意识体,大川隆法通过召唤并“采访”石原慎太郎的守护灵来揭示石原内心的想法。提到石原购买钓鱼岛的目的时,石原的“守护灵”说:“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中国军队发起军事行动压制尖阁诸岛及其周边,那么日本自卫队拱手让给中国就是了。如果以那种不毛之岛换取日本宪法的修改,那么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了。”言下之意是造成军事冲突的事实从而为修改宪法施压,只要首相在解释修宪时表示一切都是为了“正当防卫”,那么就会大功告成。

虽然通过采访守护灵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让人觉得荒谬,但是守护灵解释的逻辑似乎也可以成立。如果石原的算盘就是如此,那么毫无疑问石原是一个机谋深陈、手腕灵活的政客精心计算刺激中国,再利用中国的反应来刺激日本社会,以达致他想要的效果。

截至目前,上述石原的大棋局仍然存在。按照这一逻辑,石原作为东京都知事的努力没有成功,东京都没有成功购岛。于是石原希望他的儿子石原伸晃能够成为自民党总裁并继续完成其棋局,可是当儿子落选后石原便决定亲自重返国会。

不过,石原慎太郎也许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据学者内田树分析,为了表明石原的敌人是全知全能并且难以冲破,石原在购岛“游戏”中成功将日本首相以及外务省官员摆上了自己的对立面,如果事情进展顺利,中国领导人也将成为自己的对手。石原设计的“炸弹”使中日之间从官方到民间都遭受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符合石原此前的行事风格:我只做决策并启动事宜,但是中间过程不归我管,失败我也不负责。勇者形象加强的同时,一切后果由除他以外的国民为其行动“买单”。

11月17日,石原正式将自己的太阳党与如日中天的日本维新会合并且出任党首。

也许,现在是石原人生中最接近日本首相宝座的时刻了。

□  编辑  漆菲  □ 美编  青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