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是必须要相处的邻国

中国是必须要相处的邻国

时间:2023-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方有观点认为,安倍首相的积极外交意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网。然而现实是,中日两国关系的恶化已经超出了预判。现在中方的船只每天都会进入该海域,导致双方的舰船以及飞机接近。这种现状下必须要避免发生意外,包括碰撞以及更极端的武力冲突。日本海上保安厅希望日中之间也能建立现场热线,不过中国不予回应。


中国是必须要相处的邻国

专访日本内阁审议官谷口智彦

记者/林子敬

谷口智彦

TomohikoTaniguchi

1957年出生于香川县。198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曾任《日经BUSINESS》记者、编辑委员。之后进入外务省,担任外务副报道官、广报文化交流部参事官等职。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福布莱特计划客座研究员、伦敦外国新闻协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特聘教授等。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担任nippon.com编委。现任日本内阁审议官。

二次执政以来,日本首相安倍在外交场合的演讲广泛博得国内好评,《日本经济新闻》评价其演讲主要有三个特色:理念超前、夹叙夹议、表达成熟。这其中少不了首相官邸内阁审议官谷口智彦的功劳。谷口被称为安倍的“文胆”,负责其外交演说以及年初施政演说,去年安倍外事出访以及奥运会投票日的演讲稿皆出自他手。

一般而言,日本首相在外国发表讲演之前,外务省会先拟定演讲的要旨,得到首相官邸同意后,相关外务省的部门官僚撰写初稿。但是,谷口经常亲自起草初稿。谷口曾在研究机构和媒体长期任职,对于理论和表达都十分看重。他被认为能够充分理解安倍的思想,将其理念融入文稿中,且不让政策表达显得偏颇。

2014年初春,在东京永田町的首相官邸,《凤凰周刊》记者见到了谷口智彦。他身着一身黑色正装,方脸显得严肃大气,交谈时如学者般审慎和严谨。这位最接近安倍外交想法的官员向记者详细阐述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和中日之间诸多的敏感议题。

“封锁中国是做白日梦”

记者:安倍首相上台仅一年多,2013年出访海外就达15次,包括30个国家,这被外界称作“俯瞰地球仪外交”。中方有观点认为,安倍首相的积极外交意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网。你作为陪同其外访的官员,如何看这样的评价?

谷口:从中国的国土面积来看,任何人想封锁如此大的国家都绝无可能。现在的中国和过去的苏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中国是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因此,即便有心封锁中国也绝对是在做白日梦,日本也根本不会朝那个方面去想。

谈到去年安倍政权外交所取得的成果,不得不提到“幸运”一词。好几次重要的“外交年”让他撞到了。包括去年6月,日本在横滨举办了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这个会议直接与安倍今年1月访问非洲的日程相关。此外,去年是与东盟国家建交40周年,安倍因此二度出行,最终访问了东盟十国。

而东京申奥成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运气。五年前东京申奥时曾经失败,因此安倍本人非常在意这一次申办,这也是他每月都要出访的原因之一。他希望能积极游说其他国家的首脑,让他们投东京一票。

与运气成分无关的外交则体现在改善日美关系。过去三年的民主党政权下,日美关系陷入僵局,问题焦点是冲绳的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为此,安倍可以说拼了全力,积极与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交涉,在去年年末终于达成了搬迁协议。此外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问题上,安倍压制了国内的反对之声,决定参加谈判。为此,日美两国将成为TPP最后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两个政策也让日美关系得以恢复。

记者:中国人很关心安倍首相是否真的反华,你作为他的智囊如何评价?

谷口:我觉得安倍首相对中国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只是当成一个必须要相处的邻国。这一年来,日本政府受到来自中国方面强有力的挑战,对此任何在任首相都会采取一样的措施。

领土完整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不能妥协退让。现在中国几乎每天都会派船到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边巡逻。在南海上,中国也更加强硬。日本不能把东海和南海分开考虑,因为这两个区域都是支撑日本物流的海上生命线,因此安倍政府认识到海上生命线受到威胁。

日本政府希望中国不要挑事,如果发生纷争,可以一起去国际法庭接受审判。中日2008年时曾达成《中日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即东海协议),希望共同开发东海正中间的油气田,因为那里是容易产生摩擦的地带。但是第二天,中国却自己开始开发(油气)。在日本看来,中国私下无法接受在东海正中间划线,而尽量要扩大自己的海域,但又不肯上国际法庭。因此给我们一种(中国)想要将东海和南海都收入囊中的印象。(编者注:中国从未承认过日本所谓“中间线”主张。中国的立场是,中方从来没有将春晓油气田列入中日共同开发的考虑范围,日方无权干涉,中方只是欢迎日本企业“参与”开发)

日本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来说是好事,但是无法接受任何想利用自身力量来改变国际秩序的行为。这在日本是一种超党派的共识,与政党无关。

中日应共同加强现场危机管理

记者:安倍首相在去年和今年的国会施政方针演讲时都提到,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能因为个别问题影响全面关系,应该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然而现实是,中日两国关系的恶化已经超出了预判。你如何评价安倍施政方针中对华关系的实践行动?

谷口:实际上,日本接下来能做的事情不那么多了。安倍首相表示对话的大门一直敞开,国会议员和财界人士已经多次去过中国,青少年的交流也一直在持续。我认为中日都想努力改善关系,但是中国官方仍没有动作。

日中两国在未来10年、100年甚至1000年后仍然会是邻居,有问题时还是需要沟通。不过现在中国拒绝一切阁僚级别以上的高层交流,虽然外交官之间在努力交换意见,但是很难有所突破。今年北京举办APEC会议,届时安倍首相肯定也会前往,如果到时中国领导人还是不见,恐怕会有损中国外交的颜面。

不过,安倍首相和我并没有对现在的情况感到特别悲观。中日之间有摩擦很正常,但是肯定不能再出现战争,只要有这种理性的判断就不会太悲观。我想总会有办法吧,虽然现在没有很确切的根据。

记者:中日在钓鱼岛以及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摩擦加剧。安倍政府是否会采取措施,以避免由于误会而导致摩擦升级?

谷口:从逻辑顺序来说,日本首先希望中国不要继续挑战在尖阁诸岛的主权,这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中方的船只每天都会进入该海域,导致双方的舰船以及飞机接近。这种现状下必须要避免发生意外,包括碰撞以及更极端的武力冲突。

日本防卫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了热线联系,但是现场一线人员之间还没有沟通的渠道。日本海上保安厅希望日中之间也能建立现场热线,不过中国不予回应。目前来说,危机出现后的应对措施并非万全,这一点我很担心。

“我们并不想把战争说得合理”

记者:去年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后,遭到来自中国、韩国以及美国等国际社会的责难。他在参拜靖国神社前,是否有考虑到可能会引发这样的批评?今年他是否还有参拜的打算?

谷口:他当然考虑到此举会导致中日关系的恶化,但是到底去不去靖国神社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政治考虑,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靖国神社合祀了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但是很多中国人不知道,那里既没有遗骨,也没有牌位,物理上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只有名字。

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恨得咬牙切齿,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死去的日本士兵在国内也有家人,他们一样会悲伤。靖国神社就是把所有人的悲伤都汇聚到一块的地方。如果日本最高领导人忽视这个祭祀了两百多万“英灵”之处,那么日本会从根上失去自己的国民认同、失去过去,变成飘在半空中的国家。

安倍一直怀有强烈的愿景要去参拜,虽然有时间上的顾虑,但是总要尽这一份心愿,于是最后选择了就任首相一周年的时候。当时安倍在靖国神社的发言已经公开,为了不伤害中国和韩国的感情,他也发誓绝对不会再让日本发动战争。我认为这种心情不是谎言。虽然很多媒体都说安倍好战或者民族主义,但是日本首相要挑起战争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并不想把那次战争说得多么合理,只是希望能够分担死去士兵的悲伤。最近上映的电影《永远的0》也能反映他的心境,这部电影并非美化日本战争。

至于安倍首相今年是否会参拜谁都不知道,估计他本人也还没有决定吧。

记者:接下来的一年,安倍政权面临的挑战主要在哪些方面?

谷口:2014年对于安倍政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4月消费税增长后,国内消费会被抑制,这必然给经济重建带来挑战。现在日本是贸易赤字国,最大的原因是核电站停止后开始大量进口石油能源。其次,是否重启核电站也是今年重要的课题。安倍首相主张确定好规则和顺序,然后重新启动核电站。最后还有TPP的问题,这个话题将在年内持续火热,农业领域要妥协到哪一步是政治上非常重要的争论点。

这三个课题关系到安倍政权能否长期持续,所以安倍必定会尽全力应对。此外,夏季以后还有集团自卫权的重新界定问题。如果通过,那么秋季国会将会讨论自卫队体制的修改问题。

记者:最后,你眼中的安倍是个怎样的人?

谷口:安倍首相长我三岁,基本可以算是同年代的人。他是个开朗的人,很坦率,对每个人都说一样的话,不会去谄媚任何人。此外,他也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因为经历过日本高度发展的时代,所以内心希望沉寂的日本再次繁盛,希望日本国民能够从心底期盼明天,认为新一年会比前一年好。缺失的图片文件

(注:本文不代表本刊意见,仅为向读者提供理解日本高层想法的参考)

□  编辑  漆菲  □  美编  青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