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的外部功能

语言的外部功能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的外部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即便如此,墨鼻猴的语言是无法与人类语言同日而语的。(表情)语言的美学功能体现在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上。实际上,语言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有“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尤其是体态语,它与正常的语言往往如影相随。副语言虽然也有一定的交际功能,但是,无论是旗语还是丰富的体态语,它们都无法与语言相提并论,况且有的副语言是通过语言来约定的。
语言的外部功能_语言学讲义

语言的外部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一般认为,动物没有语言。比如蜜蜂是靠舞蹈向同类传递信息的。不过据报道,科学家发现,非洲一种墨鼻猴会说话,而且是真正的说句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除人类之外会用句子式的语言交流的动物:

这种生活在尼日利亚加沙卡·古姆蒂国家公园的墨鼻猴,可以将单词搭配起来,向同伴发出意思不同的警报。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墨鼻猴最常发出的是两种语音:“扑呀斯”和“嗨克斯”。当有豹子出现时,墨鼻猴会发出“扑呀斯”的声音向同类报警;而当天空中有鹰出现时,墨鼻猴就会发出“嗨克斯”的报警声。把“扑呀斯”和“嗨克斯”放在一起说,意思就变成了“让我们走吧”。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经常发现墨鼻猴通过将这两个词重复不同的次数和进行不同的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说,几声“扑呀斯”和几个“嗨克斯”放在一起,意思就是让大家转移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去。[2]

即便如此,墨鼻猴的语言是无法与人类语言同日而语的。语言之所以能作为交际工具,是因为它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交际功能是语言的一项重要功能[3],谈到“交际功能”,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传达信息”的功能,那么,传达信息的功能又包括哪些方面呢?它包括陈述、指令、询问、表情和美学功能,等等。如:

(1)我认为这个问题这样处理不妥。/明天我想去书店看看。(陈述)

(2)请把窗户关上。/你给我出去!(指令)

(3)你是哪儿人?/五一节你准备出去旅游吗?(询问)

(4)啊,多美的一首诗啊!/你真是了不起啊!(表情)

语言的美学功能体现在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上。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不妨看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语言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以外,有没有其他的功能呢?

当你看到一个同学提着热水瓶去水房打水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打水去啊?”这句话传达了什么信息呢?实际上,语言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以外,还有“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

所谓“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它指的是:语言并没有传达我们上面所说的种种信息,但它在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上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给这种关系的链条添加润滑剂。平常我们见面时的打招呼用语就属于这一类,如“你好!”“你在修车呢?”等等。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这类表达似乎是废话,但废话不废。试想一想:一个人从来不和他认识的人打招呼,别人向他打招呼他看到了也没反应,这样的人会有人缘吗?

充当交际功能的还有副语言,包括体态语(说话时的姿势)、旗语等。尤其是体态语,它与正常的语言往往如影相随。说不同的语言的人往往伴有不同的身体姿势。有时,相同的姿势在不同民族看来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副语言虽然也有一定的交际功能,但是,无论是旗语还是丰富的体态语,它们都无法与语言相提并论,况且有的副语言是通过语言来约定的。

1.2语言能反映群体的某些特征

不同民族的人往往操不同的语言,因而不同民族的人在语言上留下的印记是很明显的,这一点不必多说。就是把不同民族的语言翻译成同一种语言,这些不同民族语言在某些表达上或整体风格上也会各不相同,因为不同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完全一致,语言作为认知的产物,它也不能例外。

比如在喻体的选择上就能反映这一点。倪宝元[4]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不会拿阿波罗的七弦琴作喻体,正如西洋人不会用孙悟空的金箍棒作喻体一样。中国人常用梅花、菊花、荷花、芙蓉花作喻体,日本人常用樱花作喻体,西洋人则常用紫罗兰、郁金香作喻体,这是跟生活环境有关系的。

即使在同一语言内部,它也会因地区、年龄、行业、性别的不同而产生变体,这些不同的变体在不同的群体上会打下或多或少的烙印。

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如果普通话说得不够纯正,要么带有当地的口音,要么在话语中夹杂着方言词语或语法成分。毛泽东的湘音,陈毅的川味,熟悉这些话的人只要一听就知道。有位上海同学念《庄子》道:“北民(溟)有鱼,其民(名)为鲲……化而为鸟,其民(名)为盆(鹏)……”她的同屋听后忍不住问道:“洗脚盆还是洗脸盆?”[5]这些都属于发音方面。至于词语和语法方面,我们在看文学作品时,会经常感受到这一点。曾经有人利用这一点来考证《红楼梦》的作者,从思路上来看是可以的,但从方法上来看则不可取;因为同样的词语,可能被不同地区的人所使用,肯定其中的一点,并不能否定另一点。打个比方,服装厂生产出的服装,同一型号、同一花色、同一质地的,肯定不止一件,如果我们知道小李穿的是这件,那么,根据这件衣服找来的人不必然地是小李。利用某些方言成分来判断某一作品的作者,就会犯“根据穿着找小李”的错误,除非能确认某些成分为该方言所独有。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倒可以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来否定某一作品的作者。

不同年龄的群体,有时也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出来。在日语、韩语这种极其重视敬语表达的语言里,晚辈对长辈说话一定要用敬语的形式,否则,说话的晚辈会被认为无礼、没有教养;反之,如果一个长者对晚辈使用了敬语的形式,这个晚辈不会感到受尊重,而是感到不安。[6]

不同行业的群体在语言上所表现的差异也很明显,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据说一位数学家对他的麻子女友说:“你脸上的小数点真可爱”。下面这两段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

(6)校园大了,各系的人都有,说话也就风格各异,“专业术语”随处可闻。一外语系女生电影散场时不小心跺了别人一脚,急呼“I'm sorry”。一中文系学生跌了一跤,爬起来悠悠地说:“怎不痛煞也么哥。”一物理系男生失恋,室友问:“修好了?”他答:“没戏。短路,不通电。”

(7)……

梁言明:你们两个人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我这个家也不像个家,迟早总得有人来招呼一下……

梁 浩:这个问题嘛……你叫我怎么回答呢?

梁言明:如实回答。

梁 浩:报告指挥官同志,起飞情况良好,正在进入第二阶段飞行。

梁言明:小心雷电。

梁 浩:怎么可能?气象预报——晴空万里。(赵梓雄:《未来在召唤》)[7]

我们再看一段“数学式”情书[8]

(8)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一遍一遍,执迷不悟。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例(6—8)说话人的身份想必不难理解。或许正是受“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影响,行业词语的非行业用法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比较普遍。例如:

(9)婚姻可不是好玩的。当年一不小心,就被段莉娜死死套牢,如今还不知道如何解套。(池莉《来来往往》)

(10)还有一点,其实也是贡开宸非常看重的,那就是老大长得非常像他。拿他年轻时的照片来和现在的老大对照,活脱脱一个“全选”后的“另存”。(陆天明:《省委书记》,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

例(9)中的“套牢、解套”是炒股时的用语,例(10)中的“全选、另存”是电脑操作方面的用语。它们用于日常生活,显得幽默生动。

不同性别的群体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差异的大小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泰语、日语在这方面差异较大。据说一个中国男留学生到日本后,说出的日语都是女性化的,人们听后感到很奇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个男生在国内时请了一个日本女生辅导他日语。比如“我”这个词,在日语中最早学到的是わたし,它通用于男性和女性;另外还有两个词:あたし和ぼく,前者为女性专用,后者为男性专用。日语中的性别差异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比较:

(11)雨が降るんですよね。(一般礼貌用语)

(12)雨が降るのよねぇ。(女性用语)

(13)雨が降るんだよなぁ。(男性用语)

除了用词上的差异外,在语调上有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

(14)これは本です。(这是书)

女性在发“で”这个音的时候,念得比较重,据说更能表现女人味。

有个女留学生一次课上,因肚子饿了,急于下课,被老师发现。老师开玩笑说:“要赶去约会啊?”这位学生认真地回答道:“違うんす。おれ、腹減ったんす。”(不是,我肚子饿了)结果让老师大吃一惊。因为她说的都是男性化表达:日语中的“腹”,男性说时读成“はら”,女性说时,需要在前面加上“お”,读作“おなか”;另外,“おれ”是男性用语,其中的“す”为“です”的省略,是一些体育社团男生常用的表达。女性表达“肚子饿”应该说成“お腹すいた。”否则,像这位留学生那样表达,就给人以“野小子”的感觉。[9]相反,如果男性用了女性用语,自然会被视为娘娘腔。

汉语在这方面的表现不明显,但不是完全没有,请看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人的对话:

(15)(在食堂排队买饭)

A:这几天没看到你,去哪儿啦?

B:人家在嘛!

B是男性还是女性?

有些案件的侦破正是利用了语言的这一特点而缩小侦查的范围。

1.3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语言中的语汇跟社会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语言中都有所反映,如农民对“米”的区分是城市里的人望尘莫及的;同样,渔民对“鱼”的认知、爱斯基摩人对“雪”的不同称法也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据马学良等介绍,哈萨克族表示“男孩”的词直译成汉语是“牧羊人”,表示“女孩”的词直译成汉语是“有马人”。因为按照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男子娶妻必须给女方送去马匹作为聘礼。又比如,云南纳西族语言中“夫妻”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妻子丈夫”,“男女”直译成汉语是“女男”;“母”与“大”是同义词,“男”与“小”是同义词,“树母”是“大树”,“树男”是“小树”,早期纳西族母权社会的状况由此可窥见一斑。[10]与此相反,从湖南岳阳临湘一带的亲属称谓中则可看出父权社会的痕迹。这一带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缺少女性称谓。爸爸是爸,妈妈也是爸;祖父叫爹,祖母也叫爹。分别男女的办法只是加“大、细(小)”,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同样,哥哥是哥哥,姐姐也叫哥哥;弟弟称老弟,妹妹也叫老弟。

即使在同一语言中,我们也能通过其语汇在一定程度上看到该语言社团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如“文革”时期的“臭老九”“黑五类”“阶级斗争”等词语折射出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分子地位的低下;而今天的“外资”“合资”“下海”“扫盲”“科教兴国”等词语的高频度使用则透出了引进外资、重视教育的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气象;“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则透露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从语言中观照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文化。所以,我们学习外语或古代汉语时,必须了解外国的文化和中国古代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1.4语言的思维工具功能

1.4.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争论。有的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有的说也可以有没有语言的思维。如何证明或者反驳这两个论点?有人给猩猩一串钥匙,让它开锁,它就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地去尝试。还有个实验是让猩猩取悬挂在高处的香蕉。猩猩不能直接够着这香蕉,但室内有个木块,木块也不是直接在香蕉之下,而是在旁边。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猩猩知不知道利用这个木块。结果表明,猩猩成功地取到了香蕉,它将木块移到香蕉下面,然后站上去,这样就够着了。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不可以说猩猩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呢?但猩猩有语言吗?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要小便的时候,知道将接小便用的塑料盆拖出来。这是不是思维呢?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其症结在于对思维的理解简单化了,没有分清不同性质的思维。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形象思维又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它们又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只有初级的形象思维和语言没有什么关系,而高级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离不开语言。

1.4.2语言的思维工具功能

高级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离不开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概念是通过语言中的词或短语来表示的,比如,要表示擦黑板用的工具,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用“黑板擦”这个词;表示H2O这种物质,我们用“水”这个词。判断和推理又离不开句子,大家熟悉的三段论推理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而它们又都是通过句子来体现的。例如:

(17)

人总是要死的。(大前提)

张三是人。(小前提)

所以,张三是要死的。(结论)

在这一三段论中,“人总是要死的”“张三是人”以及“张三是要死的”这三个句子各表示一个判断。离开了句子,自然就谈不上推理。可见语言是思维赖以凭借的工具。人们的认识结晶,也要通过语言固定下来,只有这样,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后人才会比前人更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