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评《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材是各门学科领域人类所取得既有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规范,也是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载体,更是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高校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对于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可喜收获,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可喜可贺。
“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标准的教材规范。教材不同于专著的特点就是,专著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学术创新,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而教材则是要把成熟的学术界公认的知识系统地规范地加以介绍。因此,规范化是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的特有的要求。对于像“新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这样一套具有较大规模的系列教材而言,规范化就显得更为重要。“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在规范化方面显示出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整套教材从章、节、目设置到引文标注,从编写体例到版式与封面设计,都高度规范、统一。这套教材的第一章开始都设有“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后都设有“本章小结”,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这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自学或复习。
(2)高素质的作者队伍。这套教材组织了一个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在选择了一批高学术造诣的主编的基础上,编委会与出版社为了确保教材的高水平、高质量,在作者队伍的组织上,动了脑筋,对每部教材的副主编、作者都提出了选择条件,从职称、学位到从事教学的经历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条件的提出与实施,有力地保证了这套教材作者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为保证这套教材的高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3)高水平的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考研的需求,在《经济应用数学》的编写中,依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制定的“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大纲”和近年教育部制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教材涵盖了经济管理类硕士入学考试数学三、四大纲对微积分的全部内容,且每章习题配有A、B两组及参考答案,其中B组习题不少选自历年考研试题,非常有利于学生考研的自学与准备。
作为一套比较大型的系列教材,在内容的取舍、繁简的裁定等方面,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斟酌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的确是一套高水平的有特色的系列教材,愿她在今后的使用当中不断修改完善,日臻完美。
原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