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叶,郁金香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从土耳其苏丹那里带回维也纳,后来传种到了刚刚独立不久正成为海上霸主的荷兰(当时称为尼德兰联合省)。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资本新贵的推崇,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培育和拥有特别品种的郁金香成为一种时尚,价格也随之攀升。富人的时尚不久就引起了大众的追捧,市面上的郁金香鳞茎的价格也不断上涨。1635年40个普通的郁金香鳞茎可以卖到10万荷兰盾(当时每一个荷兰盾的购买力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10欧元左右)。而当时一头肥猪的价格是30荷兰盾,一吨黄油的价格是100荷兰盾,一个熟练工匠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只有150荷兰盾。1636年11月至1637年2月,郁金香泡沫达到高潮,在1636年11月它的每份期货市场合同价格为10荷兰盾左右,三个月内却涨到了200荷兰盾左右。但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也很迅速,一支名品郁金香在泡沫最高点时可以卖到5000荷兰盾,几个星期后却连50荷兰盾都卖不出去了[68]。
如果说荷兰的郁金香炒作所带来的泡沫还有一些浪漫色彩的话,那么1719年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则让很多人倾家荡产。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是银行家约翰·罗(John Law)一手促成的,尽管其初衷是为了缓解当时的朝廷财政困难。罗是一个苏格兰经济学家,与当时欧洲的重商主义观点不同,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从贸易交换中获取的,所以贸易交换越多财富也就越多。1917年罗居住在当时的法国,而法国皇室因为挥霍无度,欠债太多,面临无债可借的处境。法国国王是一个7岁的孩子。掌权的摄政王是奥尔良公爵,他听说了罗的经济才能,就请他来想办法解决当时朝廷的债务问题。罗提出了一个用股票换债券的办法,要求摄政王把当时法国从北美新获得的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两地的通商垄断权授予他。根据这一权力,他成立了密西西比公司,并开始向社会发行股票。为了缓解国债的困难,他特别规定大家可以用法国政府的公债来换取股票。政府背景和罗的虚张声势使得当时很多法国人认为罗是个金融天才,于是纷纷将手中的债券来换取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由于购买的人越来越多,股票价格一路飞涨。很多有钱人甚至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来结交罗,希望可以获得一些增发的股份。结果,罗的密西西比公司不但解决了法国政府的债券问题,而且为政府带来新的财富。1919年,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泡沫达到高潮期间,人们干脆在罗的住宅前面搭起了一个小型股票交易市场,专门用来交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而对经济一窍不通的摄政王以为发行股票是朝廷敛财的新诀窍,于是不断地要求罗增加股票的发行量,逐渐形成了股票数量的泡沫性膨胀。
1720年,一个主要的投资者因为罗没能给他新增发的股票,一怒之下决定退股,于是把他手中持有的所有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带到罗那里,要求兑换成金银币(也就是当时的现金)。这个人的举动开始动摇了公众的信心,有些人开始悄悄地将手中的股票换成黄金和白银并偷偷地带出法国。后来愈演愈烈,国内剩下的金银币变得难以维持日常的商业运营。这时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得非常厉害,为了让公众恢复信心,法国政府从巴黎征集了6000名穷人,让他们扛着锄头在巴黎街头来回游行,声称政府将送他们去密西西比开采金矿。过了几个星期,他们被送上去美洲的船,但不久这些人悄悄地开了回来。法国政府则只能依靠超量发行纸币来维持经济运行,这时密西西比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罗也离开了法国。
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比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见图7-1)更加不着边际。密西西比泡沫中的罗是以法国所拥有的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通商垄断权为基础,而南海公司是以该公司与拉丁美洲的通商权为基础。但当时拥有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国王每年只允许英国的南海公司的一艘船与墨西哥、秘鲁以及智利通商,而且还要将所获利润的20%上交给西班牙国王,就连这点仅有的权力也在该公司成立一年后因为西班牙与英国之间的矛盾而被取消。尽管如此,在公司股东的炒作下,1720年2月当英国国会接受南海公司的通过股票换国债的议案之后,该公司股票从每股138英镑在一天之内涨到了300英镑。当这个议案在国会讨论接近尾声时,股价已经涨到了接近400英镑。4个月后股价涨到了890英镑每股。这时公司的主要股东开始悄悄地抛售股票,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股票下跌20%。9月,股票从最高价位跌到一半,而公司的主要股东的股票已经全部抛出。后来,英格兰银行虽然试图挽救南海公司但没有成功。
图7-1 当时讽刺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的漫画,中间人物为罗
不管是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还是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投资者不再根据所投资的公司的价值来决定是否购买,而是根据是否有下一个接盘人或者说更傻的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当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变成投机者时,资本市场也就从价值投资变成泡沫投资,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便是如此[1]。
互联网泡沫的一般定义是指从1995年到2000年之间以互联网和相关的高科技股票为主的股票市场的价格从理性走向投机,最后因为大量投机者的炒作和没有利润支撑而大幅回落的一个过程。互联网电子商务走向泡沫的起点是网景公司在1995年8月9日的股票上市。上市当天每股价格先是从14美元每股的预定开盘价变为28美元,最高价达到75美元,收盘价为58.25美元。这使得这个成立不到一年,还没有盈利的公司的市值达到29亿美元。8个月后创立只有10个月的雅虎上市,虽然雅虎当时的收入一共只有140万美元,净亏损达64.3万美元,上市当天的雅虎市值仍然接近8.5亿美元。4年后互联网泡沫达到峰值时,雅虎的市值曾一度高达1290亿美元。
在互联网泡沫出现的背后是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和风起云涌的硅谷风投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