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代价。想赚大钱,必须能受常人所不能受的罪,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正是吴绍达创业经历的真实写照。
吴绍达是温州平阳县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82年,他一心想创业,于是独自跑到安徽,做起了印刷、设计、工艺礼品之类的业务。
两年后,在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在安徽阜阳开了一家商店,自己当起了小老板。创业之初,十分艰苦,他白天骑着一辆三轮车到各大商场推销,晚上睡在出租房里的地板上。五年来从未间断,无论刮风下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93年他终于赚到了一百多万元。
有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吴绍达并没有满足于此,更没有立刻回老家过起了清静安详的日子,而是有了更大的目标。第二年,他前往宜昌,由于资金有限,他和别人合作经营广告公司。1996年,时机成熟,他便自己开了一家设计公司——美特普装饰设计公司,还从温州老家引进了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加上他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经营方式,很快揽下大批业务,不久便从宜昌200多家印刷企业中脱颖而出。
2000年,他又斥资百万元引进整套日本先进菲林输出设备,扩大规模,他的业务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2002年,他再次投资了600多万元,创建了宜昌绍达包装印业有限公司,彻底做到了设计、出样、印刷一条龙服务,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当地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2004年,吴绍达联合三位同乡用4000多万元买下了原三峡市场,创办了宜昌鑫昌大市场。这是宜昌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小商品集散地。2009年6月,他又在鑫昌大市场旁边征地249亩,准备将该市场建设为渝东鄂西最大的物流仓储中心。
吴绍达一步步地登上了事业高峰,这与他勤劳、能吃苦、能忍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成千上万的温州人出来创业,像吴绍达这样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人有很多。温州人的吃苦精神在全国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老一辈温州商人,几乎全是凭着一股韧劲在坚持。走在温州的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很多路边摊,通常经营到很晚,甚至是24小时营业。遇到顾客较多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吃顿舒服饭的机会,宁愿吃冷馒头,也要等到顾客走完。生意较忙的时候,都是自己装车、押运。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大钱,就是因为他们在对待“吃苦”的态度上的差异。别的地方的人宁愿端着饭碗晒晒太阳,也不愿意走出去赚辛苦钱。温州人只要能够赚到钱,在天涯海角也宁愿去吃苦。在当地流传着一种“五千五万”的说法,即“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挣得千金万银”。这虽然是一则谚语,但形象地说出了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温州人的这种精神注定了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很多人在异地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原因。有人这样形容温州人的吃苦精神:“鸟不拉屎的地方,温州人都在做生意。”的确是这样,1987年,16罗云远身上仅带着100元钱来到武汉,每天只吃清汤面,后来连吃清汤的钱都没有了,只能挨饿。当时他心中一片迷惘,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来。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借钱租了个简陋的门面,卖起了服装、皮鞋,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生意一天天地好转,他有了长远的打算,不久转入五金行业。现在,他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武汉五金行业的龙头。
1984年,年仅21岁的张宁,只身来到远在万里的西藏山南泽当镇,当时身上的全部家当只有一把剪刀和200元钱。到西藏后,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怎么也不够维持生计,她用租来的缝纫机,凭着从小学到的精湛的缝纫技术立足生存下来。1987年,她把结婚不久的丈夫也带到西藏,开起了夫妻服装店。
在温州,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他们明明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充满千难万险的道路,也偏要向前进。这种野草般的顽强生命力,使温州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吃多大的苦,都能够通过努力生存下来。
“睡得地板,当得老板”就是温州人创业最真实的写照,温州人正是在“两板”之间,不断超越走向成功的。
“有小钱当小老板,有大钱当大老板,没有钱借钱也要当老板”,在温州,人人可以当老板。但是,老板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创业难,当老板能不难吗?尤其是创业之初,面对资金短缺,规模过小,缺乏知名度,难以与大企业竞争的各种困境,老板需要承担的很多。
温州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商人群落,20世纪80年代初,就陆续有人外出打工,远离家乡,走到哪里,吃住在哪里,身体上的苦不算什么,但是心灵上的苦却是难以忍受的。
外出的温州人大部分都是做小生意,如弹棉花、修鞋、做钥匙、修理家电等。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许赚不了几个钱,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对于他们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看不起他们,经常遭受人们的白眼与不屑。十几年、二十年后,这些外出的人来了个华丽大变身,他们大都事业有成,小地摊变成了大企业,小资本变成了大财富。
对于创业之苦,一定要能忍——苦可以忍一时,哪能忍一世?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对苦难的忍受应及时加以改变。否则,达到一定的程度,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则可能挫伤人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