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财的配置选择

理财的配置选择

时间:2023-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尽管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时寻求的是正利差低风险的资产,但受债券市场波动、央行货币政策变动等方面影响,银行理财在债券类投资上仍有可能发生亏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银行理财的资产进行压力测试。

3.8.1 如何构建理财资产组合

  2005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将银行理财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或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代理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因此从本质上讲银行理财是一种资产管理业务它需要与基金等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竞争来吸收资金扩大规模。考虑到资管产品的竞争焦点较为单一(基本上看风险与收益的组合),因此银行理财承诺的预期收益率往往会比较高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收益率水平在3.8%~4.3%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理财的负债端有着较高的成本。

  在高负债成本的压迫下银行理财在资产端必须要寻求具有较高收益率的资产予以匹配其中首要原则便是寻求正利差(carry)。只有当资产有正利差时银行理财资金才会选择介入进行配置在没有正利差时银行理财很少会依赖资本利得来覆盖负债端的资金成本因为与固息相比资本利得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更高要覆盖成本的难度更大。

  因此银行理财看待所有金融资产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能够带来固定收益的比如债券与非标等二是不能带来固定收益的比如直接平层投资股票。比如说同样是投资股市以优先级对接投资与平层投资有兜底投资与没有兜底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者所要求的收益率也完全不同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配置该资产银行理财资金是否能够获得固定无风险收益。

  那么优先找到了正利差之后银行理财会怎么做呢

  理论上当银行理财找到正利差之后它们基本上会将资金按照市场风险由低到高逐步配置到各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上(按风险排列各类资产顺序为现金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资产—非标准化债权),这是由它们负债端资金来源所决定的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包括企业、个人与同业)一般都有相同的低风险偏好。

  从2016年6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银行资产端配置的资产主要有债券与货币市场工具、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权益类投资、公募与私募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其他资产(见表3.8.1)。其中作为固定收益代表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现金与银行存款、非标五类资产占比就已达到90.32%其余如权益类投资、基金类等可能具有收益波动风险的占比较低(事实上理财投资此类资产大部分以优先级资金对接投资实质为明股实债也是获取固定收益)。在固定收益类资产当中相对有风险的债券所占比例最高与理论有所差异。这是因为银行理财负债端具有较高的资金成本在波动与收益的选择中它不得不相对增加一些波动风险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率。但事实上部分银行审批风控部门对债券投资仍会施加不少限制。例如投资某些特定类型债券需要占用企业授信要求配置券种持有期限定位于中短期限以及行业和集中度限制等。从投资策略的角度看理财主要以被动组合策略为主债券类资产普遍持有到期以追求长期相对稳定的收益对于利用市场波段性机会进行交易则较少涉足主动性投资策略不足这与上述我们所讲的寻求正利差少波段的思想是一致的。

3.8.12016年上半年理财资金配置资产一览

资产分类

是否获取固定收益

占 比

债券

40.42%

现金及银行存款

17.74%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6.54%

货币市场工具

15.62%

权益类投资与其他资产

不确定看理财资金是否通过借助资管/信托计划以优先级资金参与

9.68%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上半年。

  从固定资产类配置变迁的历史来看银行理财经历了“非标—直配债券—委外非银”三个过程。首先在2012~2013年左右城投公司兴起大力搞基建房地产投资盛极一时城投非标与地产非标资产快速增长给银行理财提供了高收益率的资产选择由于流动性较差银行需要为高收益率承担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但2014年后经济开始下滑企业投融资需求不足城投非标与地产非标新增有限加上前期配置的存量非标逐渐到期银行理财开始转向高收益的产业债与城投债。随着后期理财规模快速扩张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宽货币政策创造出大量的流动性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并逐渐出现了银行理财负债端的资金成本高于资产端收益率的情况资产负债收益率开始倒挂债券无法满足正利差(见图3.8.1)。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转换模式将理财资金交由委外让非银提供正利差的业绩基准以获得固定收益。而在收益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非银只能通过加大杠杆来满足银行理财所要求的正利差在此驱动下债券收益率加速下行套息空间不断收窄资产负债收益率倒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见图3.8.2)。因此2015年后委外规模不断扩张银行理财严重依赖加杠杆所得收益。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较大风险。因为加杠杆所依赖的是央行的宽松预期及短端利率的稳定在委外杠杆率较高、套息空间已经接近极致的情况下央行在2016年8月底开始着手提高资金成本去杠杆委外非银开始受到影响并在某种程度造成了2016年年末的债灾银行理财所要求的正利差也相应地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Image

  资料来源Wind。

3.8.1 2014年底开始资产负债收益率开始出现倒挂

Image

  资料来源Wind。

3.8.2 套息空间一度收缩到极致

3.8.2 应该要对理财资金池做压力测试吗

  尽管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时寻求的是正利差低风险的资产但受债券市场波动、央行货币政策变动等方面影响银行理财在债券类投资上仍有可能发生亏损。进一步来看银行理财配置的信用债与非标资产面临着信用风险如果未来信用违约事件集中爆发理财配置的信用债可能面临较大浮亏而非标和贷款的净值虽基本不会变动也不会波动但也面临着较大的坏账风险。一旦理财发生大额亏损本来就没有净资本来吸收损失的银行理财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银行理财的资产进行压力测试。

  所谓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主观想象的)极端市场情况下如利率骤升100个基点、某一货币突然贬值30%、股价暴跌20%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发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换句话说压力测试可以测度一个极端值即在极端环境下银行理财需要承担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本来是由净资本来承担但由于银行理财不存在净资本因此理财管理者应当设置一般风险准备以替代净资本吸收风险具体设置上可先以理财实收资本规模的1%~3%为基准然后再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进行调节。

  我们上述所说的压力测试看起来简单但是具体到各类资产上面却显得不那么容易尤其是那些本来应该是市场风险却人为转变为固定收益类资产而转变为信用风险的资产。比如说银行理财作为优先级资金参与股票定增获取固定收益。理论上银行理财参与股票定增有信托/资管计划与定增基金两条路径在这两条路径中银行理财均作为优先级资金介入获取后期股票价格上涨的收益。以定增基金为例其交易结构为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LP获取固定收益劣后级为优先级提供担保公司大股东进行兜底。

  从整个交易结构看银行理财承担的是信用风险它应该考虑的是公司大股东和次级投资者的信用担保能力。但实际上以上两者的信用担保能力也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当股价大幅下跌时次级投资人和公司大股东可能根本无力赔偿。例如在2015年监管层清查配资去股市杠杆过程中股票市场一片大跌原本在牛市时疯狂参与定增的机构悉数被套市场高位频频参与定增的机构均面临巨额亏损。以国金证券为例该公司在2015年5月以24元/股高位增发在一年后定增解禁期公司股价大幅下滑损失50%。作为“定增王”的财通基金在国金证券定增项目中曾投资8.91亿元但由于股价的大幅下滑财通基金浮亏金额达到了4.5亿元。很难想象如此高额的资金浮亏劣后级投资人与国金证券的大股东能够独自承担背后配资的银行理财资金必然也受到较大的牵连。因此尽管银行表面上承担的是信用风险但该信用风险是与市场风险相连接的其本质上还是市场风险的极端情况。

  如此便给风险计量和压力测试带来了困难如果压力测试的假设过弱那么市场风险根本无法转变如果压力测试太强那么是该用信用风险来识别还是用市场风险来识别又成了问题。因此对银行理财进行压力测试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所涉及的问题是银行理财为资金留存多少风险资本金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以利差为主要收入的影子银行银行的风险准备金应该是为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共同准备的而非为了市场风险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