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任正非、李东生、冯仑、孙陶然、周鸿祎等牛人们都在使用复盘,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取得成功,要赢,必须善于复盘。
要提升,多复盘;要成功,精复盘。
2011年9月27日,在北京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暨创业联盟成立大会上,柳传志在谈到成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时说,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学会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学习,而是要懂得复盘,要随时复盘,不断总结提高。
这并不是柳传志第一次谈到复盘,甚至也不是第二次、第三次谈复盘,而是柳传志一直以来无数次谈到复盘的一次,“复盘”成为柳传志近年来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在获得由法国里昂商学院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世界企业家论坛”的2010年度世界企业家奖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在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上,柳传志在发言的时候,强调要对自己无情复盘,这样才能够知道哪里做得对,哪里是运气,哪里是才能。
在接受优米网王利芬关于联想并购回顾的采访时,柳传志说,现在联想欧洲高管没有一个中国人,但是,他们的思维全是联想的,他们也会说着“FuPan”(复盘)。
其实,自从2009年之后,柳传志在接受新浪、《创业邦》、《成都商报》、《新智囊》等媒体采访的时候,基本上每一次都会谈到复盘。
柳传志不但口头上说复盘,2011年还在联想旗下所有公司推行复盘:形成专门的培训资料,要求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复盘培训,学习复盘方法。
柳传志为什么这么重视复盘呢?
复盘对联想的价值,可以说体现在联想的每一次重大事件中。
2003年前后,戴尔在中国表现凶猛,不但市场份额的增长率比联想高,而且在商业客户方面的市场份额也比联想高。当时市场认为,戴尔的直销模式,是代表着先进的销售方式,联想在这次竞争中,恐怕要败下阵来。再加上柳传志此前在员工大会上曾经说过,要让戴尔认识认识谁是联想,谁是杨元庆。而竞争下来的结果,自然有点苦涩。不过,联想并没有因此败落,通过复盘,联想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直销还是分销体系的问题,真正的竞争在于谁的流程更卓越,谁更有效率,谁能把握更多的客户群。在此基础上,联想调整了竞争方式,并在2004年一战翻身,戴尔从此再不能对联想构成威胁。
2009年,联想用2亿美元的价格买回了此前卖掉的手机业务,一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卖掉手机业务,是对2005年“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复盘后的行动结果,而买回手机业务,也是经过对苹果等企业行为的复盘,以及对行业的复盘,得出的结论。
其实,联想的每一个重大行为,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复盘的影子。复盘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想的战略调整,比如收购IBM的PC部门,比如投资领域的扩展,比如新公司的成立,可以说,联想任何一次大的成功,都离不开复盘的作用。
复盘,已经被联想总结提炼为联想方法论。联想方法论共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极强的目的性,二是分阶段实施,三是在复盘中成长。在复盘中成长,也被认为是联想最重要的方法论。
2001年,柳传志将复盘引入联想工作之中,对于一些重大的事情,都要进行复盘,以便发现问题、找出方法,为后来的工作提供指导。但是,在此之前,联想一直是按照复盘的方法在做事,只是没有叫做“复盘”而已。[1]
在联想,复盘有一套规范的流程。首先,在整个公司中成立了一个复盘的项目小组,根据公司里的项目前后梳理;复盘一开始,就有详细的文档,小组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现在的结果以及小组对事情的反思和总结,写出复盘报告。在10年时间里,联想已经总结出复盘文档达240多个。[2]
复盘,帮助联想战胜了一个个对手,在联想成为中国第一、收购IBM PC、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生产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复盘不仅仅是在联想被使用。冯仑在万通有个反省日,这被视为万通生存密码。[3]东生在反思并购汤姆逊的问题之后,写出了广为传播的《鹰的重生》。周鸿祎在复盘3721的错误之后,通过免费杀毒重新挺立潮头。孙陶然认为自己的《创业36条军规》以及管理思考,多借助于复盘获得。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在使用复盘这种方法,虽然并没有使用“复盘”这个词语。
复盘不仅仅是对企业强化组织能力、提升业绩有用,对于个人来说,复盘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曾国藩是中国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标志性人物,被认为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儒家最高标准,是儒家的最后一个“圣人”。曾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的修为(内圣),他的事功(外王),得到了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个对立阵容领导的一致高度好评。蒋介石说:“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毛泽东更进一步:“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为什么是曾国藩呢?
论聪明才智,当时与曾国藩差不多的湖南人有很多,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等。论机会,他也只是当时的帮办团练大臣之一。论带兵打仗,好像只要是他亲自指挥的,都以失败告终。看起来,曾国藩没有任何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天资中庸、不显山不露水的曾国藩,最终成为清中兴第一人。
为什么呢?
除了他强大的意志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强大的事后复盘的习惯和能力。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其时曾国藩正与江西官场交恶,遂趁机发丁忧折,请假守制,不待皇帝批准,即离营回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然而,摆脱了战场烦忧的曾国藩,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一年多来,他曾无数次痛苦地回想过去三五年间的往事。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嫉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4]
不过,也正是这一年在家的日子,曾国藩复盘了自己过去几年的问题所在,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包揽干预各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有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清德、陈启迈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少年时代记住的诸如“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行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5]
复出之后,曾国藩充分实践自己找到的“柔弱胜刚强”的道路,“一连几天,曾国藩坐着绿呢大轿,遍拜长沙各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善化两县知县,他也亲自造访”。[6]作为手握重兵的湘勇统帅,曾国藩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的行动,彻底收服了长沙官场的人心,为自己在前线的战争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后方。
曾国藩还认识到,自己以前认为官职是朝廷名器,在保荐上太过于慎重,导致很多跟随自己多年的人都没有获得一官半职,也是战事不顺的原因。没有重赏重保,部下当然不会下死力。因此,复出之后,曾国藩就对部下“以大义剀切晓谕,以优保暗作许诺”,两手齐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于打胜仗后各个官员的保荐名单,曾国藩照报不误。
基本上,复出的曾国藩与之前有了一个大转变。在内心的坚持上,他还是以前的那个曾国藩,维护名教传统;对自己个人的要求,依旧按照君子的标准而行。但是在方法上,却很少再去硬碰硬地争斗,而是迂回解决问题;对他人的物质利益要求,也已经能够理解和满足,不再具有道德癖。
一个对己严、对人宽的曾国藩,终于成就了现在的“完人”。
当然,复盘不是成功人物或者伟大人物独用的方法,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通过复盘,也可以收获自己的成长和提升。
2008年9月,中秋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阿九竟然在办公室晕倒了,更倒霉的是,他的头撞上了两面墙交界突出的棱上,这可是墙最尖锐的地方(墨菲定律又一次应验了),于是立刻头破血流。阿九很快被送往了医院,医生告诉他,伤口有5厘米长,阿九生平第一次被缝针了,有5针之多。
为什么会晕倒呢?事后同事和朋友们不解地问阿九。
是啊,为什么会晕倒呢?阿九自己也想找到答案。自己不过三十出头,年富力强,除了感冒,任何小病小灾都没有过,生活规律,经常锻炼,怎么就晕倒了呢?带着这个疑问,阿九对晕倒前的过程进行了回顾:
当时,自己正在工作,突然,感觉到一阵胸闷,紧接着是头晕,然后就不可控制地吐了一桌子,连同前一天晚上和当天中午吃的食物都吐了出来。随后,胸闷和头晕的感觉消失了,阿九看着满桌子的秽物,决定收拾一下,等他离开座位没走出几步,头一昏就撞上了墙的棱角。
不管回想多少次,整个过程和步骤,都是如此,没有差别。
头晕,一般是因为血糖比较低,可自己并不是低血糖,也从来都没有过头晕,不可能偏偏那天低血糖,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低血糖呢?
阿九思来想去,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因为头部供血不足,导致头部缺血,从而头晕。而头部缺血,是因为胃部不舒服的时候,要从胸部和头部抽血,以解决当时不可控制的想吐的动作。为了缓解胃部不舒服的问题,胃部先是就近从胸部抽血,这导致了开始的胸闷。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继续向更远的头部抽血,这导致了后来的头晕。当胃部从胸部和头部抽血之后,满足了做出动作所需要的能量,于是用力将积存在胃部的物质吐出,缓解胃部的不舒服症状,然后血液回流至胸部和头部,一切开始好转。自己的问题出在情况好转之后,起身太快,头部血液不足,不能满足所有行为的能量要求,于是晕倒,于是撞墙,于是头破血流。
后来咨询了医生朋友,才知道原因是一过性低血压。
不过是快了几秒钟,却付出了几百块钱的代价和近一个月的休养恢复时间。阿九戏言,这真是血的代价,一有机会说到这个事情,他就会说:“给你一个血的教训——血换来的教训:当呕吐头晕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姿势不变,直到自己觉得完全清醒。”
阿九复盘出了胃部、胸部和头部的关系以及胸闷、头晕的原因,但是并没有停下来,他继续追问了一下:为什么胃部会不舒服呢?是因为中秋晚上自己吃得太好,腊鱼腊肉、鸡腿鸡蛋、月饼米饭、红酒白酒、凉拌热饮,满满当当塞了一肚子。而平常的晚上,自己最经常吃的是西红柿鸡蛋面或者是蛋炒饭,简单清爽。中秋晚上的饮食打破了胃部原来习惯的平衡,超出了胃部的肌肉记忆,只是因为年轻身体好,才没有当晚发作,等到第二天,经过外在某种因素的刺激,触发了胃部的“机关”,于是一切就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阿九想:“看来,身体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保持平衡。平衡是身体各个部位经过长时间相互调适的结果,是它们最佳的工作环境。如果打破了平衡,偏离了它们工作的习惯值,一旦超出了承受范围,某个器官就会表现出不舒服并进行强行修复,这必然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从外在表现来看,就是人们常说的‘得病’。所谓‘得病’,是因为打破了平衡,并不是身体不好。这也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看起来病歪歪的人,活得要比某些看起来健康的人长,为什么人体可以带瘤生存,某些病菌可以长期存活在人体内但并不发作,因为只要没有打破平衡,人体的所有器官就都能够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抵制各种疾病,保证身体正常运转。”
可见,这次撞头对于阿九而言,也不全是坏事。通过用心复盘,他得出了很多有用的认识,获得了成长,有能力指导自己在未来如何正确处理同样的情况。
其实,复盘这种方法并不复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早就在使用,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所以复盘才没有发挥出在柳传志手中那样的威力。一旦人们开始意识到,并将复盘做成习惯和文化,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展开一幅新的面貌。因为最终我们将发现:本质上,复盘可能是我们唯一拥有的提升自己的方法。
什么时候可以去复盘呢?
联想集团十几年复盘实践的经验是:
1)小事及时复盘。
2)大事阶段性复盘。
3)事后全面复盘。
在事情做完的时候可以复盘,在事情进行到中途也可以复盘。当你觉得一件事情有疑惑的时候,当你觉得矛盾的时候,当你认为到了事情关键点的时候,当你怀疑事情是否按照正确的路径在进行的时候,等等,都可以进行复盘。
可以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件,只要你觉得有必要,都可以进行复盘。
参加一个会议之后,你可以复盘下会议中自己的表现,以便下一次会议能够更有成效;参加一次商务谈判之后,你可以复盘下谈判中自己的表现,以便以后的谈判会更胸有成竹。成功的事情,通过复盘发现真正促使成功的原因,以便继续成功。失败的事情,通过复盘发现失败的关键,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只要去复盘,你便会有“觉”,觉悟、觉醒、觉察,发现做事的关节和诀窍。
个人要复盘,团队也要复盘。
个人复盘提升自己能力,团队复盘提升组织能力。
个人的复盘,可以是一转念,一思量,一回想,一反省。
团队复盘,则需要专门的时间和空间,一起探讨。
让复盘成为习惯和本能。
现在,开始复盘!
本书讲述了复盘的价值、类型、角色、方法、内容和步骤等各个方面。
从价值上来说,复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固化规律、校验方向、认清问题背后的问题、发现和产生新的想法与知识。除了提升能力之外,它还对提升个人品性和组织性格有巨大作用。三思而后行,一个习惯复盘的个人和企业,品性会更加低调和踏实,避免浮躁和冒进带来的危害。
本书还提供了一个概念:柳传志环。我将做事的“沙盘推演——执行——复盘”称为柳传志环。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复盘是由柳传志引入到做事的过程之中的。柳传志环可以简称为PDF环。P代表Preview,指沙盘。D代表Do,指做的过程。F代表FuPan,指复盘。
[1]翟文婷.柳传志:我们需要哪种创业企业家[J].创业邦,2011年6月7日专访。
[2]李舒芳.联想有个“复盘”术[J].新智囊,2011(1)。
[3]舒芳.联想有个“复盘”术[J].新智囊,2011(1)。
[4]唐浩明.曾国藩[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
[5]唐浩明.曾国藩[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
[6]唐浩明.曾国藩[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