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鸽舍中都存在球虫、毛滴虫、披衣菌,其数量会起起伏伏。这个鸽舍的参赛鸽队伍,当然受这些因素的直接影响。参赛鸽若想达到比赛状态,就必须将这些致病体的数量控制在低水平。因此,参赛鸽不仅体能要好,同时还必须超级健康才能达到比赛状态要求。参赛鸽在正常生活中将不断受到应激——极度消耗体力、猛禽攻击、拥挤高热、空气混浊……这些因素都会使它们抵抗力下降而生病。同时,比赛时许多不同鸽舍的鸽子免不了亲密接触,受感染的可能性大增。
经常有鸽友嘀咕:说我的鸽子外表看起来很好,训练情形也很好,比赛成绩却令人失望,感觉不知哪里“不对劲”。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那就是不让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影响比赛成绩。设计良好、保持干净的鸽舍、适当的管理,让鸽子发展出自然免疫力,始终保持健康,不太会发生大问题。必须强调,比赛期间正确用药非常重要。如上所述,过度使用药物将会干扰鸽子接触致病有机体,会妨碍它们生成免疫力,导致更容易遭受疾病攻击。比赛开始后,对最有可能影响成绩的疾病和最佳的解决之道都必须有所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鸽友们当然会遣送自以为 “健康”的鸽子参赛,整体成绩不好,原因还是健康问题——健康方面有了问题,不管鸽主是否观察得出来。即使外观看上去很健康,但是放飞笼会忠实地显示鸽队真实的健康指数。不要再往定向能力等方面考虑了,就是速度的差异,获胜的鸽子先回来,您的鸽子慢了一拍,并非因为定向不准耽误了时间,第二天才姗姗来迟,而是因为健康原因飞在了团队的末尾,速度起不来——短、中程竞翔是绝大多数参赛鸽集体定向,正确率极高,就是拼速度!拼速度就是拼健康质量。输掉的鸽子在于它们的健康状况达不到真正能获胜的程度。
毛滴虫
20世纪90年代初期,毛滴虫症才被我国鸽界所认识。大家把一切飞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为毛滴虫,而毛滴虫症就等同于“呼吸道问题”。只要鸽子的喉咙或其他部位出现了典型的黄色结瘤,都会被视为感染了毛滴虫症,若没有出现结瘤就会被认定为没有患病。看不出什么来,呼吸道就没问题。现在国际鸽界对毛滴虫症有了新认识,能鉴定出这种疾病的“湿型发作模式”。目前我们知道的毛滴虫超过20种,但除非数量非常多,大部分毛滴虫症并不会产生鸽友们所熟悉的那种黄色结瘤,而是喉咙会出现发红、起痰的发炎症状。事实上,那些看不见结瘤的“湿型”毛滴虫更具杀伤力,更会影响参赛鸽的表现。
鸽子从小就接触存在于鸽舍的毛滴虫,只要健康良好就不会发病。种鸽每次哺雏时,或多或少会将本身体内的毛滴虫转移给幼雏,使得幼雏在发育期间就能渐进式地接触毛滴虫,并逐步发展出自然免疫力,因此当幼鸽成长到可以比赛时一般不会受毛滴虫问题的大侵扰。成年参赛鸽,已有相当程度的自然免疫力,所以我们并不会经常看到有黄色物质的堆积。但比赛的应激会对鸽子的免疫力形成考验,造成它们体内的毛滴虫数量出现起伏。鸽子比赛成绩的优劣与毛滴虫的数量成反比——当毛滴虫数量增加时,比赛成绩滑落;而毛滴虫数量减少时,比赛成绩就会提升。毛滴虫数量一多,鸽子更容易受到继发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当鸽子体内毛滴虫的数量增加,虽看不到有黄色物质生成,但鸽子出现喉咙泛红发炎、吞咽困难、向后仰立(企鹅站姿)、不愿活动和羽毛蓬松等现象,这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湿型毛滴虫症”。喉咙“干净”的鸽子,没有黄色的毛滴虫结瘤硬块,就不必做毛滴虫预防(是药三分毒),可参赛成绩却依然不能如愿,我们今天可以考虑到这个新名词“湿型毛滴虫症”——或许是它在作祟。
未受应激的成鸽,如不处于育种期的种鸽,鲜有毛滴虫问题。但参赛就不同了,整个赛季都避不开应激,会持续接触各种致病有机体。国外赛鸽兽医师做过细致检验,即使三个周前曾做过毛滴虫整理的参赛鸽,竟然还有超过90%的鸽子带有湿型毛滴虫!换句话说,这支参赛鸽队伍里90%的鸽子若不经治疗,它们的表现将低于正常水平!现在这种问题很容易得到控制。无论是哪位鸽友的鸽子,都会因比赛而不断受到应激,如果还有人认为参赛鸽能整个赛季始终不受到感染,这种想法太不切实际了;除非做好毛滴虫监控处置,否则不可能持续获胜。
有趣的例证是有一羽参赛鸽外表看起来很好,却因体内毛滴虫数量太多,使得比赛成绩很差。当它的病症被诊断出来,治疗约两个周后成绩便突飞猛进,还来得及在赛季的后半段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遗传潜质。
如果某座鸽舍曾在春季育种期间出现过毛滴虫问题,这意味着鸽子在遇有应激时毛滴虫就很有可能爆发;赛季来临,毛滴虫也将成为大问题。倘若鸽舍此前并未发生湿型毛滴虫症,这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防止归巢的参赛鸽将新种毛滴虫带回鸽舍。上笼前先在参赛鸽的饮水中加入药物做好预防,将毛滴虫数量尽可能控制在低水平,同时应尽量避免鸽子受到应激,也能减少毛滴虫爆发的可能。在赛鸽舍与种鸽舍分离的情况下,假若赛季中途发生毛滴虫感染,不能眼睁睁看着鸽子的比赛状态消失,当机立断使用药物治疗2天,待赛鸽们体能恢复,可以继续参赛。
球虫
鸽子体内的球虫数量相当低。国外鸽界有说法,只要鸽子处于巅峰状态球虫的存在指数必定是零。比赛时能入赏的鸽子,体内一定找不到球虫。不过,在下列两种情况下鸽子体内的球虫卵数量可能会增加。
1.鸽舍环境卫生极差又很潮湿
堆积的鸽粪因此更为稀湿,使鸽子接触到大量具有感染力的球虫。
2.鸽子不断受到严重的应激
使得体内原本不多的球虫乘机大量增生,排出大量虫卵。
球虫危害和简陋的开放式鸽舍(棚)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鸽舍里,天气寒冷时,鸽子会感觉到寒冷;炎热时,鸽子也感觉到炎热。鸽舍的温度以20℃~25℃最为理想,湿度则低于60%为最佳。若鸽子无法生活在理想环境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可能达到比赛状态,而且问题越是层出不穷,球虫便是其中之一。
应对的方式是保持鸽舍卫生并控制湿度,便可将球虫数量减至最低。如果已经诊断出鸽子感染球虫,建议使用百球清(1毫升加入2升水,连续治疗2天)。这种药物并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安全性高,不至于影响鸽子的比赛状态,非常适合在比赛期间使用。大多数鸽舍只要使用百球清治疗2天,即使持续承受比赛的应激,球虫存有量的理想状态至少可持续4周。
蠕虫
蠕虫是个严重而且常见的问题,比赛鸽舍绝对不容许有这些寄生虫的存在。它们不仅会掠夺鸽子的营养,还使得鸽子更容易受到继发性感染。鸽子能感染的蠕虫有三种:蛔虫、线虫和绦虫。蛔虫最为常见,它们的生命周期可以在21天内完成。因此,若只是在比赛前进行过一次驱虫,效果将非常有限。鸽舍必须保持卫生,同时重复进行驱虫才能有效抑制这些寄生虫,因为任何在治疗前所排出的鸽粪都会带有虫卵,鸽子极有可能再次感染。
蠕虫处理不好,足以让鸽子进入不了比赛状态。
最重要的做法是在比赛前进行一次驱虫总整理,完全扑灭寄生虫。蛔虫是我国鸽友看重的寄生虫,也会采取措施驱除。但是交流中发现,我国鸽友对于怎样有效防治蛔虫的方法各持己见,远未达到共识,甚至有的鸽友认为一年只需在育种季开始时清理一次蛔虫即可,有的认为至多半年一次。实际的情形是,赛季开始前做过总整理的参赛鸽,只要上笼就有可能将蛔虫(卵)带回鸽舍。而且,蛔虫的生命周期仅为21天,3个周便成为成虫可进行繁殖,半年到一年驱除一次,怎么可以?在随时的检测手段不具备的情况下,应该是3~4周用药驱除蛔虫一次,线虫同时也被清理了。喷洒百灭宁杀虫剂,可以杀死许多害虫,其中包括绦虫的中间宿主鼠妇——西瓜虫。
我国鸽友有“差不多就行”的习惯意识和做法。观察中鲜少发现有在鸽舍中喷洒杀虫剂消毒灭害的。尤其夏季,有些鸽舍内百虫横行,有的幼鸽和幼鸽都被咬噬得鲜血淋漓……。如今,应该逐步追随赛鸽先进国家的做法,在提升赛鸽管理水平的路途中,攀登上新的台阶了。
大肠杆菌
当鸽子受到应激时,大肠杆菌的数量就会增加,它能够侵袭肠壁引起肠炎,导致组织液流失和干扰营养的吸收,造成鸽子拉绿色水便,它也会产生毒素,使鸽子感到不舒服。过度潮湿的环境经常会出现大肠杆菌(过度潮湿的环境本身对鸽子来说就是一种应激),如果再加上鸽舍卫生不良或供水、饲喂方式有缺失,将使鸽子暴露在大量大肠杆菌的威胁之下。
当鸽子拉绿色水便,并伴随着应激或过度潮湿时,就该警觉到鸽舍可能有大肠杆菌的问题了。国外的赛鸽兽医师,曾使用显微镜镜检比赛优胜鸽的粪便,没有看到大肠杆菌。
避免鸽子有任何持续性的应激,特别是改善过度潮湿的环境,便能将大肠杆菌爆发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尽可能将鸽舍湿度控制在能让鸽粪迅速干燥的程度。为了做到这一点,国外的鸽舍使用加强通风设备的设置,夜间关闭门窗以防湿气侵入,或是安装电热器的方式。有些鸽舍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且无法改善,如鸽舍朝北或者西北方向、四周受到高大树木遮蔽等。若是轻微的感染,可使用优质益生菌1/2茶匙加入2升水中,连续供饮1~2天来加以控制。情况若比较严重,则可使用磺胺类药物,1茶匙加入2升水,连续供饮1~3天治疗。如果鸽舍一直有大肠杆菌的问题,鸽主就得随时注意,一旦出现大量绿色水便,应马上使用益生菌连续治疗24小时。
我国鸽友有的会“抓重点”,尤其是赛季期间,狠抓参赛鸽“两道”——肠道、呼吸道,这不失是一个简便易行的保持和巩固赛鸽状态的好办法。呼吸道前面说过了,肠道的问题基本就是大肠杆菌的问题。肠道里自然没有大肠杆菌是不可能的。状态好的参赛鸽一度没有大肠杆菌,那是人为调理的暂时结果,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坚持不懈定期预防。
潮湿是训养赛鸽的大忌,百病由湿生。夏季育雏的巢碗若是持续湿漉漉,这窝幼鸽就废了——绝对有病不健康。新入鸽道的年轻鸽友之间相互讨论,或者是向资深鸽友请教,内容多是在赛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再引进什么品系的鸽子。其实,如今各家赛鸽种系性能差别并不大,不如省下引种的钱,将不完善、不合理的鸽舍整修改造一下,升级换代,加强管理,让手头的种鸽及其后代彻底发挥其性能。
披衣菌
披衣菌是鸽子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因,使用四环素连续治疗30天便能将它们予以根绝。不过,这种做法对正在参赛的、仍会不断接触到病菌的参赛鸽而言并不适当。当鸽子受到应激时,披衣菌的数量会增加并扩散到全身。披衣菌会影响到肠道和肝脏,但大部分的问题会出现在呼吸系统。幼鸽通常会受到多重的应激,像是成长发育、换羽、占据栖架争斗等,因此有些鸽舍的幼鸽可能会出现包括单眼伤风和蜡膜脏污的严重症状。已届比赛月龄的鸽子,抵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往往只是显得有些不对劲罢了。
鸽友们应该特别注意观察自家鸽群是否有披衣菌感染症状,打喷嚏常可以作为很好的指标;100羽鸽子的群体若在5分钟内发出超过3次的喷嚏声,就表示鸽子可能已经受到感染了。病鸽可能出现轻微的结膜炎,导致眼睛眨动缓慢和畏光;喉咙泛红并出现较多的黏液(痰),扁桃腺也比周围组织显得更红,中央浅沟会变得更深或偏向。另外,喉咙的边缘线可能暂时消失,眼睛周围的鼻窦部位肿胀。
经验丰富的鸽舍管理者管理下的鸽舍,很少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困扰。不过,也有一些鸽舍的鸽子,一直有呼吸系统的问题。湿型毛滴虫的存在,经常会引发披衣菌的爆发,因此毛滴虫和披衣菌这两个问题总是伴随出现。在这些有隐患的鸽舍里,比赛所形成的应激足以引发疾病,所以赛季里有必要定期使用抗生素加以防治。建议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每隔2~3周连续治疗2~3天,尤其是当参赛幼鸽还小、天气已经相当冷的比赛。在不断有这类问题的鸽舍里,使用抗生素做较长时间的治疗会有相当的改善,能大幅度地减少幼鸽体内的披衣菌数量。
霉菌问题
温暖和潮湿是霉菌最理想的生长环境。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孢子,鸽子若吸入孢子将会引发呼吸道疾病。
比赛期间鸽友们应当关注与霉菌有关的问题。
(1)饲料遭霉菌污染而发霉并产生毒素。
鸽友必须确保使用优质饲料,绝对不能发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许多霉菌在粮食里快速生长并产生强力毒素,不但直接伤害鸽子的肝脏和肾脏,还会损害鸽子的免疫系统,使得鸽子容易受其他疾病的攻击,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遇到无法解释病因的疾病时,我们随时都该想到可能是霉菌毒素在作怪。如果鸽舍里的鸽粪短短几天就发霉,这显示粪便排出时已含有大量霉菌孢子,也意味着饲料里可能含有大量的霉菌孢子;另外,也表示鸽舍的通风状况可能有问题,造成粪便始终很潮湿,让其中的霉菌孢子有了生长的机会。
(2)鸽子吸入在鸽舍里或鸽舍四周生长的霉菌所产生的霉菌孢子——长在粪便上或鸽舍其他地方的霉菌(如巢窝里的草圈)都会产生孢子,它们随即会被鸽子吸入,这时极有可能感染鸽子的气囊,造成气囊霉菌感染。
在之前的章节中几经强化认识,我们应该懂得:疾病通常不是外来一羽带病鸽或者参赛鸽上笼后遇到带病鸽,遭到直接传染,而是鸽子自身带菌,在应激造成的抵抗力下降情况下让疾病乘虚而入。因此,检查鸽舍自身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才是防止疾病危害,保证赛鸽状态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