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让屋顶成为绿色的花园

如何让屋顶成为绿色的花园

时间:2024-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重要的是,绿色屋顶还能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生态岛屿,为各种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之所,如挽救正在大量消失的蜜蜂种群。加上屋顶种植土多采用轻质材料,所以高大乔木在屋顶的抗风能力明显弱于在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且树冠不宜过大,树体应较矮。就地取材所形成的居住空间,夏季凉爽。岭南地区建筑风格多样,是典型的地域乡土民居。

绿化屋顶不仅美观,而且有许多实用之处。

传统沥青屋顶不利于散热保温,夏日屋顶最高温度能超过65OC,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如果在城市建筑屋顶种上绿色植物,土壤和植被能有效吸收阳光热量,植物叶面蒸发还能降低周边气温,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据统计,绿色屋顶夏日白天温度比传统屋顶低30%。到了冬天,绿色植被则起到隔离作用,有助于保持室内热量。这种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能使建筑物的冷暖气开销减少一半。

绿色屋顶的另一个好处是利于排水。当雨水落在传统屋顶上,它会从建筑物的屋檐直接流入下水道,毫无被吸收、过滤。绿色屋顶则能有效吸收水分,对雨水加以过滤。流过绿色屋顶的雨水减速后,被部分吸收,从而分担了下水道的排水负荷,延长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寿命。经过绿色屋顶过滤的降雨变得更干净,重返河流、湖泊和水库,减少污染

绿色屋顶还能遮挡紫外线辐射,缓解骤冷骤热和积水损坏屋顶的状况,从而延长屋顶寿命。尽管花费不低,但从长远看来,屋顶绿化对业主个人和整个城市来说都很省钱。

更重要的是,绿色屋顶还能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生态岛屿,为各种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之所,如挽救正在大量消失的蜜蜂种群。

对于毗邻高速公路、机场和重型机械工厂的居民楼,绿色屋顶的植被还能有效隔音。居民睁开眼睛就能享受绿色景观,闭上眼睛还能享受仿佛密林中的静谧。

要让屋顶成为绿色花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勘察荷载。改造成种植屋面时,荷载必须在屋面结构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

(2)闭水试验。摸清防水现状,建好阻根防水层,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设防,最上道防水层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3)排蓄水系统与养护管理。屋面排水系统确保通畅,挡墙排水孔、水落口、天沟和檐沟不得堵塞,否则不仅自家遭殃还要殃及邻居,影响邻里关系

(4)植物选择。屋顶绿化的土层相对要薄,因此最好选择须根较多、水平根系发达的植物,以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如观赏草、地被植物、灌木等,尽量减少使用高大的、有主根的乔木。土层厚度要控制在最低限度,一般地被植物栽培土深16厘米左右;灌木深40厘米至50厘米;乔木深75厘米至80厘米。同时,考虑到屋顶的负荷量有限,若要使用重量较大的乔木,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而不要种在屋面板上。

(5)风力。与地面相比,屋顶花园往往垂直海拔较高,所以风力大,特别是高层楼顶风力很大,所种植物应具有枝叶低矮或固着性好的特点。加上屋顶种植土多采用轻质材料,所以高大乔木在屋顶的抗风能力明显弱于在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且树冠不宜过大,树体应较矮。

(6)水分。屋顶种植层不存在植物通过毛细现象来利用土壤深层水的问题,全靠短暂的人工灌溉及自然降水,因此植物必须耐干旱。为了较长久地维持种植层中的含水量,屋顶绿化经常使用保水性能好的栽培基质。在这样的环境下,常造成浇水后或大雨后的一段时间内土壤湿度较大,因而植物要选择耐短期积水的品种。

(7)温度和光照。夏季屋顶因没有物体为其遮挡阳光,加之环境相对干燥而造成炎热;冬季,因无物体为其遮挡和抵御寒风而导致了更加寒冷的小环境,所以植物应选择既耐热又耐寒,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此外,屋顶的光照时间长、强度大,应选择喜光的植物品种。

小阅读:古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中国古人在建筑上历来讲求“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常把“地”理解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统一,或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那么,我国民居中都有哪些典型的生态建筑?

陕西窑洞

黄土窑洞是生态建筑的典范,材料不需要焙烧,耗能少;耗煤只有砖混结构的17%。它虽然是古代穴居的一种发展类型,但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最符合现代建筑原则的建筑类型之一,对本地、本土资源的利用,适应气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彝族民居

具有生态建筑特色的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彝族民居被称为“土掌房”,层层叠叠建于山谷山巅之上,民居墙体为夯实土坯,四角木柱,屋顶木棂上夯土层。就地取材所形成的居住空间,夏季凉爽。

广州骑楼

岭南地区建筑风格多样,是典型的地域乡土民居。其中,广州骑楼最具代表性。它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根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而建,民居一般为小天井大进深、布局紧凑的平面形式,其特点为隔热、遮阳、通风散热,比现代建筑节能30%。

傣族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OC,干栏式民居是顺应这种气候特征而形成的。底层架起,防止虫兽和洪水灾害,同时增强通风效果。民居多用竹木为原料,冬暖夏凉,是有效利用自然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