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推铅球技术
推铅球的方法,目前主要有背向滑步推铅球和旋转推铅球两种。其中,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人数较多。但在大学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受身体条件和掌握技术能力的限制,教材内容主要是侧向滑步推铅球。推铅球的完整技术由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旋转)、最后用力和出手平衡几个阶段组成。下面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例进行叙述。
1.握持方法
握球手五指自然分开,手腕背弯曲,将球托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部,拇指和小指自然地贴扶在球的两侧;手腕在球的重量作用下应保持一定的紧张,以利于对球的控制和有利于发挥手指的力量和加长推铅球的工作距离(如图4-9所示)。
图4-9
2.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是滑步前的准备动作,其目的是为平稳地进入滑步创造条件。
(1)低姿势:背对投掷方向站立,右脚尖靠近投掷圈直径线后沿,上体前屈,体重完全压在弯曲的右腿上。左脚在后约50厘米处以脚尖点地,维持稳定平衡。左臂自然下垂,稍向内旋,使两肩与地面平行,眼看右斜前方2~3米处。这种姿势重心低,易稳定,适用于初学者。但动作紧张,右腿负担体重的时间较长,损耗能量较大,故使用者较少。
(2)高姿势:站立方位与低姿势相同,只是上身自然直立,体重主要压在右腿上。左腿微屈后伸,脚尖点地于右脚后侧,左臂微屈自然上举,头稍向右,眼看右前斜下方。这种姿势较自然放松,故使用者较多。
3.滑步
滑步指从预备姿势完成开始,到左脚落地形成双脚支撑结束的动作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体和器械获得预先的加速,并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的身体姿势和工作状态。
滑步前先做1~2次预摆,以改变身体的静止状态,为平稳地进入滑步作好准备(也可不做预摆,直接进行滑步)。预摆时,人们常用“展体”、“团身”四个字来概括其要领,即左腿微屈向后上摆起的同时,右腿伸直,上体也随之略微抬起,以展体维持稳定平衡。接着左腿回摆时屈膝,右腿屈膝下蹲,上体也随之屈体,向右腿团身。左腿弯曲回摆快靠近右腿时,臀部向投掷方向移动,使重心向后移离支点,左腿迅速有力地向抵趾板方向摆插,促使身体启动,同时右腿猛力地蹬直膝关节,产生向前的推动力,使人体迅速移动。接着右腿积极拉大腿向身体重心下屈膝收小腿,使右脚前掌沿着地面向圆心附近滑行中完成内扣。左腿完成摆动后积极下落,脚尖向外转,带动髋部向左转动,左脚用前脚掌内侧落地,约与投掷方向成45°,左脚前脚掌与右脚跟几乎在一直线上。在滑行过程中上体要始终保持前探、低姿、平稳,左臂和左肩保持内扣,头不向左转动,以保持上体处于扭紧状态,形成一定程度的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
滑步技术要求:
(1)充分发挥左腿的摆动和右腿蹬伸的力量,做到以摆带蹬,以蹬为主。
(2)右腿快速收拉,左脚积极主动着地。
(3)上体保持前倾,左肩始终内扣,形成肩、髋扭紧状态。
(4)滑步动作要做到“一快二稳三正”。一快指滑速要快;二稳指持球稳,滑步稳;三正指摆蹬方向正,滑行路线正,着地位置正。
4.最后用力与出手后的平衡
最后用力指从右腿蹬地开始到铅球出手结束的动作过程。其任务是尽量保持滑步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形成的超越器械的有利身体姿势,充分将人体各部分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以最快的速度、适宜的出手角度和合理的出手高度将铅球推出,从而获得最佳的投掷效果。
滑行的右脚着地后,右膝立即内旋积极蹬地推髋向前转,开始了最后用力的发力。左腿膝稍向外转,积极插到直径线左侧30厘米处的抵趾板内沿之下,以脚前掌内侧着地,做有力的制动支撑(此时最关键的是保持背向和前探姿势),右腿积极蹬地继续推髋送转,左腿微屈缓冲,身体边转边使重心向左腿移,同时上体向上抬起,左臂由胸前向后上方猛力地摆起,带动左肩转向投掷方向后,立即制动,右肘稍停,留于体侧,左臂做有力下压帮助左侧肌肉紧张有力地支撑用力。在双腿支撑用力过程中,人体左侧为弹性变轴,在右腿继续蹬地的推动下做右髋先于右肩的积极向前转动,形成髋横轴与肩横轴的交叉、髋快于肩的前移。在向前移动中,腰部肌群拉得更长、扭得更紧,将更有利于内力的发挥。接着用髋腰向前转送和收腹的力量,使上体与球加速共进,在人球共进中抬头挺胸,以胸带右肩向前迅速转动(左肩也在向前移动,勿向后动)。同时右臂猛力地向前上方约42°推球,下肢左腿用力蹬撑起踵,以提高出手点。右腿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并积极向前跟撑(向前跟的过程中也起着支撑用力的作用,否则“后坐”)。在右臂快伸直之前,借助人球共进和推臂向前的惯性力,积极有力地向前上方做甩腕、拨指推球出手的动作,以末节关节结束对球的最后用力。此时人借助于推球反作用力的制动和向左的惯性,顺势向左转体换步。右腿向左跨一步,屈膝内扣,着地缓冲,左腿后伸抬起,以维持身体的稳定与平衡,然后从后半圆退出投掷圈。
最后用力技术要求:
(1)右腿蹬转积极有力,左脚主动快落,形成制动支撑。
(2)有正确的用力顺序,做到“右蹬、转髋、起体、挺胸、抬头、送肩、伸臂、屈腕、拨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