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结构
(一)设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的原则
在研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的密切关系等因素,在设置《标准》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标准》所采用的均是受技术因素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小,重复测量结果一致程度较高的测试项目。
从理论上讲,在相同条件下(受试者本身不发生变化),对同一受试者进行两次测量,应该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然而,即使最严格保证标准化的测量条件,使用最精密的仪器,测量的结果总会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的可靠性的高低。如果测试者没有熟练掌握测量方法的技巧和要领、使用不合格的仪器、受试者不配合,测试项目本身的技术要求高等,都会降低测量的可靠性。例如急行跳远,需要准确地踏在起跳线后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碰了起跳线或过了起跳线属犯规,不能计量成绩,如果离起跳线很远起跳,则影响了跳远的成绩。相比之下,握力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握力这一测试项目比急行跳远的可靠性高。为了保证测量的可靠性,《标准》里没有设置受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测试项目。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指某一测试在测量某一种特性(质量、能力、特征等)时所具有的准确程度。也就是说我们想测量到的是否一致。例如我们想测量学生跑的速度,一般用50米跑,它的有效性是很高的;如果用50米跑测量学生的耐力时有效性就低,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
《标准》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均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或身体素质中的某一方面的有效评价,能够有效地测出学生在该方面的特性。
可靠性和有效性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个可靠的测试项目不一定有效,但凡是有效的测试项目一定是可靠的。例如用50米跑测验耐力时,能较好地体现可靠性原则,但却不能很好地体现有效性原则;如果用50米跑测速度,它是有效的,也是可靠的。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指不同的测量人员,按照统一的测试方法对同一批受试者实施测试时,测量和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为了保证不同的地区,不同测试者只要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测量,都能够测得可靠的数据。《标准》所设置的测试项目都是规范化的项目,依照规定的测量程序和方法,测量结果就能准确定量。
4.一致性和个别性原则
《标准》所采用的测试项目均适合受试者的能力,采用的评价指标既能适应年龄、性别特征,又使之尽可能一致,以便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测量数据能反映个体差异,不同阶段测量结果能较准确反映出被测者体质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
《标准》的测试对象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16个年龄段(学段),部分测试项目是一致的,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通过每次测试结果的上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就可以把握各地区、各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能够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可靠的政策和法规。家长和老师通过了解自己子女或学生的测试情况和评价结果,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科学锻炼。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每次测试和评价的结果,可以知道自己体质健康水平的状况,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制定今后的努力目标;同时通过与上一次测试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还可以知道自己这一阶段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状况。
5.标准化原则
《标准》采用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尽可能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以利于研究和比较。
6.可代表性和操作性原则
《标准》采用的测试项目简便易行,测试项目虽少,但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1979年以来,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五部委(局)直接组织领导下,我国先后于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组织了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每次测试指标均在20项以上。我国有近两亿多学生,如果《标准》中的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过多,会导致测试和评价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不利于《标准》的实施。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即使再多一些测试项目,也不可能完全精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因此,精选了具有代表性,同时又便于操作的项目作为《标准》的测试项目,做到少而精。
(二)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
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组织了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第一线的体育教师组成课题组,通过座谈、填写调查表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制定《标准》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论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预试验和较大规模的实地试验,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那些进行科学的锻炼可以明显改变其状况的项目予以较大的权重,适当提高它们在综合评价中的价值和地位。2000年6月在辽宁省营口市对2400名学生进行了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以及评分,对测试指标值的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作为设立权重的初步标准。然后在2000年10月的嘉兴会议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对《标准》初稿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的《标准》试验方案。2001年5月开始在北京市、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分城市或农村的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男、女学生以及北方交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进行了扩大规模的试验,以检验《标准》(试验方案)在实际测试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各项指标评分标准的合理性。通过对上述地区的31 943人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现在的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如表11-1所示)。
表1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
(三)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的解说
《标准》中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测试项目继承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项目的基本精神,并对评价指标和测试项目进行精选。现在的《标准》仍以运动项目为主,其目的在于通过测试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另外,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状况增加了形态、机能的项目和指标。
1.身高标准体重
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学生的体重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将进一步增大,肥胖将会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针对这一状况,《标准》规定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进行身高、体重的测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间接反映学生的身体成分、肥胖状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形态和肥胖状况。
过去对身高和体重采用单一指标分别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生长发育的匀称度及相互关系。也有指数法进行评价的,如体重(千克)/身高(米),但这种方法在评价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时,不够准确。身高标准体重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它以大规模调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了以学生的每厘米身高为单位,利用标准差,增减间距为1厘米,以Z(读rui)离差法方式,制定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的评分表。
评价该指标时,身高的单位为厘米,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千克,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然后用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接查表就可以判断学生体形的匀称度,而且可以知道学生体重是否超重,超了多少千克;是否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轻了多少千克。该指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作用。
2.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由于台阶的高度和频度是固定的,因此相对于每个受试者来说,台阶试验是在固定时间(180秒)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根据恢复期心跳频率恢复的快慢计算指数来反映心脏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在运动负荷相对等同的情况下来比较心功能的优劣。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心跳频率(脉搏频率)越快,指数越低,心功能水平也越低,反之越高。
经常进行长跑、足球、篮球、游泳、滑冰等项目的锻炼能够明显地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运动性心脏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心搏徐缓和血压降低。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血管系统进行活动,以满足运动的需要;运动后恢复期短,能够很快恢复到安静状态的水平。也就是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耐力项目的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加快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提高台阶试验的水平。
《标准》所使用的评分表中台阶试验是整数,因此计算台阶试验指数时只保留整数进行计分。
3.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作为与台阶试验相对应的可选指标,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标准》仍然在小学5、6年级设置50米×8往返跑,在初中以上年级设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的水平。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1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的调查发现21.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在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原因方面,76.7%的学生认为太累,30.4%的学生认为枯燥。目前,有些人把学生不愿意跑长跑归罪于体育考试或“达标”的1000米跑、15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的测验。认为这种测验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人体要在接近生理极限状态下运动,这种大运动量刺激,使学生感到非常难受,给许多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人认为耐力测验前的心理压力,伤害了学生的身心,甚至出现因长跑死亡的事件,建议《标准》中不设置长跑项目。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出现全面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素质均呈明显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是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继续进一步大幅度下降;而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则是在1995年比1985年提高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的下降。有专家指出:要想阻止学生的运动素质下降的趋势,首先要阻止耐力素质的进一步下降。同时,过去多发生在老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正向低龄青壮年蔓延,有的青少年已患上心、脑血管疾病。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人们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过多,血液中脂类物质大大增加,这些物质逐渐沉淀到血管壁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运动不足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长跑,能充分地动员体内脂肪分解供能,有效提高机体分解和利用脂类物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长跑测验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测试方法简单易行,有其他测验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标准》的要求较低,不要求学生高强度、长时间的进行长跑,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用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控制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怎样用多种方法发展自己的耐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发展体能,增强耐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我们相信,通过《标准》的引导,老师正确地指导,科学地安排教学方法,学生不愿意长跑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耐力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
《标准》中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的测试和评价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然后进行查表评分。例如5分30秒8,按5分30秒查表评分。
4.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在20岁前,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20岁后增加量就不明显了。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地提高肺活量,如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长跑等耐力锻炼,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标准》将肺活量的测试列为必测项目。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故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分时采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标准》规定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时,肺活量的单位为毫升,测试时保留整数;体重的单位为千克,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肺活量指数为58.6,按58查表评分。
5.50米跑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测试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速度素质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在20岁前、女性在18岁前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体重过大或肥胖都会影响速度。
《标准》中50米跑的测试和评价以秒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则进1,例如9.01秒,按9.1秒查表评分。
6.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立定跳远的测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标准》保留了这一测试项目。在《标准》中立定跳远和50米跑的权重比其他评价指标大,一方面体现了它们对于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育锻炼对于提高这两个指标得分的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锻炼。
《标准》中立定跳远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整数,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例如158.5厘米,按158厘米查表评分。
7.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
过去在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查时一般采用立位体前屈的方法测试柔韧性。因为进行立位体前屈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离地至少40厘米的测试台上,恐惧感和潜意识的自我保护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受试者能力的发挥。当人体姿势处于膝关节伸直为180°、身体躯干向前屈180°站立时,小腿、大腿以及躯干部后群肌肉须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身体重心处在两脚的支撑面内,这又限制了手臂和躯干前伸的幅度;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坐位体前屈来评价柔韧性,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对幼儿、成年及老年人等年龄段柔韧性监测也采用了坐位体前屈测试。因此无论从安全性、准确性、真实性,还是从与国民体质监测接轨以及利于进行国内外对比等方面来讲,坐位体前屈都优于立位体前屈。所以,现在设置《标准》的测试项目评价指标时选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柔韧素质。
《标准》中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当手指伸过0点时记录为“+”值,即手指伸过脚尖;到不了0点时记录为“―”值,即伸不到脚尖。然后根据测试值查表评分。
8.握力、握力体重指数
《标准》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中、高中、大学都设置了握力的测试,这是一个新设置的测试项目,用于反映被测者的力量素质。过去我们测试上肢力量一般采用引体向上,可是近年来,有的学生无论怎么练习,连一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说,引体向上这一指标区分度较差,测试引体向上对于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已经失去意义。但是力量素质又十分重要,而且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握力与其全身力量成高度相关,所以《标准》中将握力列入了测试项目。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握力增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健康状况就好,握力下降时健康状况就不好。握力与体重的大小有关,一个身材魁梧的学生与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公平起见,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标准》规定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时,握力的单位为千克,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千克,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计算得到的指数为58.6,按58查表评分。
9.仰卧起坐(女)
仰卧起坐是测试腹肌力量和耐力的一个项目。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多年来在学校体育锻炼和测验中一直受到重视。尤其是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对她们将来在生育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仰卧起坐的测试,促使她们在青少年时期积极地发展腰腹肌力量。因此,《标准》中设置了仰卧起坐为女生的可选测项目。
《标准》中规定仰卧起坐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
评分表的制定是在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大样本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百分数区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用与百分数相应的百分值(F)乘以权重系数(Wi)得到的分值(Zi)作为学生在各评分指标上的评分值。在具体评分时,为了减少体育教师的计算,评分表里已经将权重系数折算在内,使用评分表时不必再进行计算。
等级评定方法是各单项评分指标的百分值(F)乘以权重系数(Wi)得到各单项评分指标的得分值(Zij),即Zij=Fij×Wi。在各年级性别组内,对规定项数的各单项评分指标的得分值(Zij)求和即得总分(Z),即Z=∑Zij,j=1,2,3,…,n(n为各年级性别组内规定需测评的评分指标的项数)。根据学生所得的总分(Z)的高低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等相应等级。即《标准》以测得的数据按百分位数法分别划分各单项指标的等级,然后采用了百分制综合评价等级的方法,对单项指标的各等级进行加权,把100分根据权重系数分配到各单项里,求出了各等级的单项分值;再将各项得分相加计算总分,最后根据总分评价等级,优秀(86分以上),良好(76~85分),及格(60~75分),不及格(59分以下)。
例如:小学5年级的台阶试验的权重系数为0.20,0.20×100分=20分,为台阶试验的满分分值;权重系数乘以86分,0.20×86分=17分,为优秀的下限分值;良好的下限分值为0.20×76分=15分;及格的下限分值为0.20×60分=12分。其中,优秀、良好、及格根据均差法又把每个等级分为两档进行评分,以提高区分度。
使用上述方法制订的评分表可以减少使用中的计算工作量,简单方便。具体使用时,将测得的成绩直接或计算出指数后查出单项的分值,然后,将各单项的分值相加求出总分,按总分进行等级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