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乒乓球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内容

乒乓球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内容

时间:2024-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竞赛组织机构是运动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竞赛秩序册一般应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与承办单位,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地示意图,最高纪录表等内容。在竞赛规程规定时间里,运动员到达乒乓球竞赛举办地,向乒乓球竞赛组织部门报到,进行注册和制证。

三、乒乓球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内容

乒乓球竞赛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组织方案、制定竞赛规程、组建组织机构、拟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行为准则、编制秩序册以及报道、注册、住宿等。赛前管理工作在竞赛组委会(或领导小组)正式建立前,由竞赛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小组)负责。组委会正式建立后,则由组委会负责。

(一)研究确定组织方案

在竞赛计划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一项竞赛活动要有步骤地展开,必须首先进行总体设计构思并提出组织方案。竞赛组织方案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比赛名称和目的任务:根据比赛的内容、性质、赛制、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确定比赛名称;根据比赛性质、项目特点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要求等,确定比赛的目的和任务。

2.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

3.比赛时间与地点。

4.比赛规模:包括规定参赛者范围、比赛等级、比赛场馆器材设备的档次要求与数量等。

5.比赛的组织机构:包括竞赛组织管理各职级机构设置和工作岗位安排以及人员配置的数量等。

6.经费预算:包括竞赛经费来源与筹资计划、经费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措施等。

7.工作步骤:确定竞赛整体工作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具体步骤。

(二)制定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组织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竞赛规程由主管竞赛的部门制定。单项竞赛活动需制定单项竞赛规程,综合性运动会则需同时制定竞赛规程总则(即总规程)和单项竞赛规程。

1.竞赛规程的主要内容

包括竞赛名称、竞赛时间和地点、竞赛项目及组别、参加单位、运动员资格、参加办法、竞赛办法(采用的竞赛规则和所采取的赛制、团体总分的设置办法、决定名次和计分的办法等)、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以及有关经费的规定。

2.制发竞赛规程的注意事项

制发竞赛规程是一项非常严肃、细致和慎重的工作,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竞赛规程的制定要以竞赛的目的、任务和竞赛计划为依据。竞赛规程要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相适应,并与体育竞赛制度、计划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及国内竞赛的有关规定协调配套。竞赛规程的制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既要符合国家、地区的情况和体育项目的实际,又要反映国际、国内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以及运动员对竞赛的需求状况等。竞赛规程应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精神。竞赛规程应提前制发。竞赛规程下发的时间应视情况而定,一般应提前半年到一年。比赛规模越大,层次级别越高,其执法时间提前量应越大,以便参赛单位和运动员有充分准备。乒乓球竞赛的经营与管理单项规程要与总规程吻合。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各单项竞赛规程的制定要以总规程为依据,口径一致,不允许有矛盾现象。应具有稳定性。竞赛规程一经审定颁发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变化无常,并尽可能少发补充通知或修改规定。

(三)建立竞赛组织机构

竞赛组织机构是运动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各种竞赛的组织机构一般采用委员会制。运动竞赛的组织委员会是全面领导整个竞赛组织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机构编制、人数等没有具体限额,应视比赛性质和规模而定。大型运动会组委会一般由政府一级行政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为副主任,并吸收包括有关体育部门的各职能机构领导,协作单位职能机构的领导,各单位竞赛委员会主任,与本次比赛有关的新闻、服务、公安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有代表性的参赛单位负责人为委员,使运动会能在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下顺利进行。

竞赛组织委员会一般设主任一名,副主任和委员若干名。地方或基层小规模比赛的组织领导小组,其成员人数应当酌减。竞赛组织委员会直属职能部门应根据组织竞赛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来设置,并与竞赛规程相适应。一般包括办公室、竞赛、宣传(新闻)、保卫、行政、后勤等主要工作机构。另可根据竞赛需要,设外事接待、大型活动、工程、科研、集资等部门。组织机构成立后,应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视实际需要分批借调工作人员,以节约人力、财力。

(四)拟定工作计划和建立规章制度

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应根据竞赛规程、组织方案和责任分工,拟定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有关行为规范,如竞赛工作计划、宣传工作计划、大型活动计划、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以及工作人员守则、作息制度等,经组委会讨论审定后执行。目前,在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过程中,除常规制订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

(五)编制竞赛秩序册

竞赛秩序册是运动竞赛组织和具体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它由运动会的竞赛部门负责编制,报组委会审定并颁发。综合性大型运动会需要在各单项竞赛秩序册的编制基础上及时汇编总秩序册。各种类型运动竞赛的秩序册都必须提前下发。

竞赛秩序册一般应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与承办单位,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地示意图,最高纪录表等内容。此外,基层运动竞赛根据需要,也可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守则及各种评优条例等内容附在竞赛秩序册后。

(六)报到、注册、住宿

在竞赛规程规定时间里,运动员到达乒乓球竞赛举办地,向乒乓球竞赛组织部门报到,进行注册和制证。只有运动员按计划到达,才能进行竞赛活动,这是关键。这里有一个竞赛报名截止期限的问题,竞赛报名截止期限与实际报到的情况存在着一个是否一致的问题。报到的实际情况决定竞赛日程和竞赛办法是否按原来根据书面报名情况下的办法和日程进行,还是做出调整。

食宿根据乒乓球竞赛规模的不同、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集中或分散两种形式。大规模综合乒乓球竞赛有专门的运动员村。所有形式的住宿,都要涉及宾馆性质的服务、后勤(如交通)、通讯(如成绩公告)、风险等任务的管理。裁判员也存在报到、注册、住宿的问题。

(七)其他管理

赛前管理还涉及各比赛队伍的训练安排、技术会议、场地设施布置等。训练是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参加竞赛前的准备,也是熟悉比赛场地环境的必要手段。训练安排有时要考虑到回避性,即比赛队伍之间战术的保密性,考虑公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