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型乒乓球赛事筹备的系统规划

大型乒乓球赛事筹备的系统规划

时间:2024-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型乒乓球赛事的整个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获得大型赛事的举办权之后,要结合各级政府参与大型赛事运动场馆的规划、兴建或改建。安全保障是赛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流血事件也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震惊,促使后来各届奥运会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前夕连续发生数起爆炸案件,恐怖的阴影再度笼罩奥运会。

四、大型乒乓球赛事筹备的系统规划

系统科学和管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最早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管理的人是美国的切斯特. 巴纳德。他提出,由于个人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与他人协作,这种协作行为导致系统的建立。系统思想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只要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就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以下几点:1.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把握住系统的整体,这是首要的。因为整体对局部的影响远远大于局部对系统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要有整体观念”。2.系统的整体功能之和大于各部分孤立状态之和。这是因为,系统的各部分经过合理的排列组合之后,构成了新质——新的有机整体,具有新的特性、新的行为,并放大了原有的功能,起到了“1+1≥2”的效果。系统的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产生的功能也就越大。3.系统的功能能否放大,以及放大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科学的管理,由此可见研究和把握系统的观点对提高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在乒乓球赛事的组织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哪怕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它既是整个赛事大系统中的要素,又是由若干个小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待大型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才是真正客观的,才是全面的,才能调动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要求,才能分层次、按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任务,才能充体现“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这一优越性。

大型乒乓球赛事如何组织得科学、严谨和高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赛事的组织者必须在大量的调查考证后,占有充分的材料,通过科学研究,明确办好大型赛事的若干条件,勾画出一个办好这项赛事的蓝图。而后从理论上、实践中和别人的经验中明确实现蓝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计划。如果不是如此,是达不到最佳目标的

大型乒乓球赛事的整个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参加的人数众多,活动的规模庞大,介入的影响因素和不可预见因素多,因此在竞赛筹备期中,对赛事进行整体规划时,要考虑到许多方面,以利于竞赛事务的顺利执行。本文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明如何对赛事进行规划。

(一)宏观规划

宏观规划应考虑竞赛周期、时间重叠、自然条件、硬件设施、软件服务及安全保障等6个方面。

1.竞赛周期

各单项运动协会必须对竞赛周期作3~5年的长远计划。一旦国际规则改变时,应立即调整计划,以利于主办方对比赛场地的准备、租借、协调及赛程的安排。如一些国家的职业运动组织、奥运会组织以及某些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等,均有此类计划。

2.时间重叠

许多参赛选手及教练都曾经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赛事时间重叠的困扰,造成赛事冲突,使得选手无法参加比赛或疲于奔波。此问题除了造成选手的困扰外,也会影响到赛事的“含金量”。因此为了确保参赛选手的权益和赛事质量,全国单项协会的各重要比赛时间应该固定,特别要注意避开国际大型重要运动赛事的举办时间,以利于选手做好训练的准备。

3.自然条件

气候、温度、高度、湿度等问题是举办赛事的城市或区域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由于大型乒乓球赛事的选手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特性,如太冷、太热或气候因素,对于室外或某些竞赛项目的安排如田径跳伞、航模、海模、网球足球赛车帆船赛艇、射击、射箭、飞碟等运动的影响尤其大。竞赛场地的气象条件历来是大型体育盛会开幕和闭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比赛期间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创出优异成绩的敏感因素之一,主办单位必须加以评估考虑。如北京奥运会选择在2008年8月8日举行就是因为时值公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表示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开始进入秋天,气温由最高逐渐下降,降水逐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因而天气秋高气爽,尤其是华北的秋天,蓝天、白云、丽日,凉爽宜人。因此,在8月8日以后在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最适宜。而且近10年以内的8月8日和立秋这天,100%是无雨和小雨,这段时期的天气状况应当是符合奥运会的天气需求的。

4.硬件设施

举办国或地区本身具有一定的运动实力,体育设施齐备是获得国际组织其他会员国的支持与认同的一个关键条件。在获得大型赛事的举办权之后,要结合各级政府参与大型赛事运动场馆的规划、兴建或改建。同时,市政当局还要制定一个赛后场馆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对于竞赛场地的设置,最好能够将场地集中或安排在集中的场馆,减少选手舟车劳顿,从而达到赛事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考虑到场馆周围交通的便捷性、选手村及宾馆饭店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举办任务。

5.软件服务

举办赛事的国家或地区,其当地的公共设施、饭店、宾馆、观光旅游及交通等服务,不仅能够承载赛事的举办,让赛会圆满顺利地举行,而且还需要当地软件设施的配合。藉由大会提供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便利的交通、观光游览及环境保护等服务,力求为参赛人员提供最佳的服务和对举办城市留下美好的印象。如1960年罗马奥运会充分将当地的名胜古迹和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大力展示罗马的风光。以马拉松为例,改变过去从体育场出发,在体育场结束的传统,而把起点设在卡比托纳山,终点设在康士坦丁凯旋门,沿途都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景点,此举巧妙地向世人推销了罗马的风光。随着运动产业的兴起,运动观光业也逐渐在近年来举办的赛事中渐露头角。如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2002年日韩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等,这些赛事的举办拉动了该国旅游业的增长。

6.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赛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型运动赛事,与会人员众多,包括媒体、官员、选手、裁判员、志愿者、工作人员及观众等,因此举办赛事时的安全问题必须特别慎重,除了举办区域的政治人文、经济、风俗民情外,还要特别注意宗教、种族、治安及战争等问题。如1972年德国慕尼黑(Munich)奥运会发生5名巴勒斯坦“黑九月”成员袭击奥运村的以色列选手,造成了流血事件,大会被迫停办一天。以色列及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因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离开了慕尼黑。流血事件也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震惊,促使后来各届奥运会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前夕连续发生数起爆炸案件,恐怖的阴影再度笼罩奥运会。主办方针对此类的安全措施,应注重安检管理、增加会场安保和便衣警察数量,制定周密的观众安全疏散办法,完善应急机制以及增强危机小组处理的能力,以保障赛事的安全性。

(二)微观规划

微观规划包括:竞赛规程、资讯处理、裁判管理、场地器材及兴奋剂检测等5个方面。

1.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是报名参赛、比赛进行和奖励的依据,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因此,在竞赛活动之前,必须先拟订竞赛规程,这其中包含竞赛制度。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6年上海国际邀请赛乒乓球比赛中,各队的教练员在赛前因报名人数而吵得不可开交,使得赛前技术会议一度中断。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不了解、不熟悉各项运动的竞赛制度或运动竞赛的本质所致。

复杂的竞赛制度或比赛方法需如何拟订呢?主办单位在认识运动竞赛的价值及了解各种运动竞赛的属性、特点之后,必须根据赛会的目标、经费、场地条件及时间条件等,选择出适合比赛需要的竞赛制度,以帮助赛事顺利地进行。事实上,在大型的运动赛事中,各单项运动竞赛制度由各单项运动协会确定,如全国运动会由国内单项运动协会提出及规划。在奥运会中,由奥运会组委会(Organizing Committee of Olympic Games,OCOG)经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及国际单项运动协会(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IFS)共同商讨确定。NOC派出的运动员必须依据IOC的竞赛规程与竞赛制度来进行比赛,而IOC的竞赛规程与竞赛制度则由IFS拟订后,通过奥组委(OCOG)同意后执行。

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的竞赛规程与过去相比较,做了些许的修正。例如,射箭项目为了配合电视转播及增加可看性,国际射箭联合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压力下,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抛弃了行之多年的双局制(double FITAround)及改良过的晋级制(grand FITAround),而采取了奥运局(Olympic round)的比赛方式。奥运局在一番修正后,经过1993年土耳其世界锦标赛的再次考验,效果颇佳。奥运局的实施,对国际和国内射箭运动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以后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及亚洲锦标赛,均按照这个制度实施。而国内的比赛方式,也已按此制度稍作修正,以符合国际射箭竞赛潮流。

各项运动竞赛因为参加比赛的队数或人数的不同,使用场地器材的多寡以及决定胜负的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竞赛制度。如田径项目的田赛采用及格赛和决赛;径赛采用预赛、复赛和决赛;游泳项目采用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体操采用循序赛等。基本上,竞赛制度建立在三大赛制上,即循环、淘汰、混合这三种赛制来执行。

总而言之,各项运动的竞赛规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必须考虑各项运动的属性、特色、赛期、媒体转播等作修正调整,以符合公平原则。因此在赛事筹备期间,必须通过组委会与各单项运动协会共同拟订后实施。

2.资讯处理

运动竞赛走向科技化、信息化、精细化、多元化的今天,这与资讯处理的科技手段不断翻新密切相关。运动竞赛的资讯处理涉及非常广泛,凡是选手报名、赛程编排、成绩、场地交通管理等必须借助先进的资讯处理系统。其他如运动员的竞赛地点、时间、项目负责人、新闻发布等处理,必须让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观众及媒体能够迅速、有效且准确地获得赛前、中、后的相关信息服务。通常主办单位需成立官方的资讯平台,以提供多元化咨询的服务窗口。在筹备期间,重要的资讯处理如:各种竞赛种类、场地资讯、赛程安排、交通负责人等信息的发布与咨询提供。不论是平面资讯或电子资讯,必须维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连接各竞赛场地的成绩整合处理系统,在竞赛开始之前必须做好测试工作,以利于赛事的顺利进行。竞赛期间有关赛程安排必须配合开、闭幕式活动,以及赛会期间观众、媒体等需求。竞赛成绩方面,获胜者名单的统计与处理,有些项目还要对比大会原有纪录,检查有无刷新并提交大会发布。另外,竞赛活动结束,也要将参赛人数、裁判人数、运动员人数及观众人数等统计整合处理。

3.裁判管理

为了应付庞大的运动竞赛项目,维护竞赛的公平性,裁判员的来源与调度必须有良好的规划,大会在筹备期间必须针对各运动竞赛所需的裁判人数,做好完善的调查与调度。一般而言,国际竞赛的裁判员由国际运动单项运动协会提出建议名单交由组委会遴选,而国内比赛的裁判由国内运动单项协会提出建议名单交由组委会遴选。组委会必须对裁判组握有最大的掌控权,并确立大会的申诉制度。

一般来说,裁判组其上还设置裁判长和仲裁委员会。筹备期间必须先行确立仲裁委员会、裁判长及裁判员的名单,以利于行政协调及编制预算。各单项竞赛委员会于竞赛期间举办赛前裁判会议,统一执法尺度,让每一位担任裁判的人员都能够有一致而且是最新的执裁标准来维护竞赛的公正性。此外,在筹备期间和竞赛期间,大会必须召开有关竞赛的会议,如领队会议、裁判长会议、技术会议、裁判会议、仲裁会议,其会议工作重点如下:

领队会议:

(1)大会相关规定与配合事项的宣布。

(2)大会各工作组报告及传达各项信息。

(3)参赛各单位建议或需要大会协助事项的提出。

裁判长会议:

(1)提出各项比赛需求与协助。

(2)宣布大会需裁判员配合的相关事项。

(3)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与传达。

(4)药检工作配合事项说明。

技术会议:

(1)大会比赛赛程的更改或修正讨论。

(2)大会竞赛事项的报告。

(3)选手资格的确认。

裁判员会议:

(1)裁判工作的分配。

(2)宣布大会重要配合事项。

(3)最新规则条文的讲解。

(4)职业道德教育及执法注意事项。

仲裁会议:

(1)监督裁判执法尺度与公正性。

(2)比赛中产生抗议事件,裁判长无法处理时,召开仲裁委员会会议,会议决议为最终判决。

4.场地器材

大型运动赛会竞赛成绩的好坏与竞赛场地标准有关。因此,其竞赛场地的规格必须依照各单项运动协会认可的场地标准来兴建及筹划,以维护竞赛的公正性。在赛事的筹备期间,主办方必须慎重选择竞赛场地,确认各运动设施的标准性,事先筹划整建或商借,并提供标准的竞赛场所,以求造就标准、公平的运动竞赛。而竞赛地点,除主要的竞赛场地外,还必须附设练习场地,以利于选手在赛前进行练习或热身活动,并适应比赛当地的气候与场地。

体育竞赛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及器材,为求公平、合理和适应性,均有其标准规格的规定。我国四大运动会(全运会、城运会、大运会、中运会),在赛前3个月,通常会公布所使用的器材设备规格和品牌,以便参赛运动员自行练习时参考使用。另外,在其他设备方面,如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娱等方面设施,也必须以与会者使用方便为原则并兼顾特殊性,同时事先考虑好各项设施的承载量是否能够应付赛会期间所需求的量。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奥运公园火车站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在人潮高峰时离站旅客可进旁门上1号站台向东或上4号站台向西。下车旅客上中站台,上、下车可同步进行。且在奥运公园车站(Olympic Park Station)装设了一系列方便各类旅客(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设施,有升降楼梯、坡道楼梯、固定楼梯和活动楼梯,还有地面触感信号和盲人数字信号和环行声波传导装置。2000年奥运会期间,电车行驶间隔为2分钟,每小时可接送5万人次。可顶替千辆汽车的运输任务,减轻了交通压力,对环保无疑也是一大贡献。

5.兴奋剂检测

公平竞争与奥运精神一直被赋予神圣崇高的地位,也是体育竞赛主办单位所持续努力的目标。为了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各赛会组织者无不全力杜绝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以达到公平竞争的宗旨。国际奥委会在1964年奥运会上首次试行兴奋剂检查,一位瑞典现代五项选手因为尿液检查呈阳性反应,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中被取消资格的运动员。在往后的奥运会及其他大型赛事中,反兴奋剂一直是被关注的重要问题,选手为了提高成绩而使用违禁药品的事件频频发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田径场上,加拿大选手本. 约翰(Ben·Johnson)在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79秒的惊人成绩而一举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但在两天后被检测出使用合成类固醇,被取消了成绩和金牌。类似使用禁药的事件层出不穷,且技术不断翻新,像最近披露的很难用常规方法检测出来的“THG”这种兴奋剂,把包括琼斯、蒙哥马利和巴黎田径世锦赛的双料冠军怀特在内的一大批著名的运动员拉下水,令世界体坛为之震惊。为了维护竞赛的公正性,药检成为体育竞赛的重要工作。

在我国,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兴奋剂检查委员会的规定:如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查结果为一类兴奋剂阳性,或拒绝、逃避兴奋剂检查,或在兴奋剂检查中有不正当行为的,由有关单项协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对该运动员及其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以下处罚:(1)凡在比赛期间被查出的,取消该次比赛成绩;(2)第一次发生时给予不少于2年的停赛处罚和4000元至80000元的罚款;(3)第二次发生时给予终身停赛处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