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乒乓球器材管理的操作方法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是整个乒乓球器材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加强对乒乓球器材的计划管理,就可以更好地科学、经济原则,精打细算、降低乒乓球器材消耗定额,合理利用物资资源,合理储存,合理运输,减少积压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乒乓球器材的经济效益。
(一)依据制度,科学管理
有关的竞赛制度和物资管理的政策、规定是制定乒乓球器材管理的基本依据。在乒乓球器材设备采购之初,应该充分理解竞赛制度及相关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里面关于物资分配的方针和原则。比如,竞赛对添置乒乓球器材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等。
(二)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任何一项乒乓球赛事在筹办阶段,其规模、投入和效益都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估算。因此,在器材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上,必须对赛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托。这里,特别需要掌握的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竞赛对乒乓球器材的需求情况;第二,竞赛承办方及本地区与相关单位已有的器材和提供协作的可能性;第三,竞赛在乒乓球器材方面的财物预算情况。
(三)编制乒乓球器材计划
编制乒乓球器材计划是一项十分具体的工作。如上所述,在确定乒乓球竞赛对器材的需要情况后,要对乒乓球器材、装备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编制计划。这里面需要同时明确器材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参考单价和生产厂家等。这是编制乒乓球器材明细计划的主要依据。目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已经出台了《中国乒协竞赛器材授权中国乒协竞赛器材授权认证管理办法》和《中国乒乓球协会器材委员会管理条例》作为管理的主要依据。
(四)协调竞赛任务、器材、经费、人力之间的平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特别需要注意要协调好竞赛任务、器材、经费和人力之间的平衡问题。这也是乒乓球器材管理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把竞赛任务、可供支配的财力和人力有机地结合在—起,才能确保乒乓球器材购置、使用的顺畅。一旦这些因素之间出现不平衡,比如就会容易出现较大的差额和缺口,像有钱无物,或有物无钱,或有钱有物而没有相关人员配置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但不能完成预定的任务,而且还将乒乓球竞赛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和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