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徐天乐,男,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和博导,同时担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和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离子通道结构、功能和调控机理研究,重点关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多次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euron、PLoS Biol、J Neurosci和Prog Neurobiol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ASIC通道的研究成果和综述。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兼任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工作信条
学习,创造,传播,贡献。
子贡向孔子请教,为什么世人重美玉而轻贱美石,孔子叹道:“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不是因为玉比石头更加稀有,也不是因为两者的形貌有何差异,而是因为将君子之德比如美玉,令玉有了不一样的寓意。
这段关于玉的师徒问答,一直很喜欢,也常叹息现今社会人心浮躁,唯利是图,再难见如玉般坚韧、温和、细腻的君子。直到2011年的班导师见面会上,有幸邂逅了我们2010级法八班的PI:徐天乐老师。时光荏苒,一年之期将至,回顾与徐老师相识相知的过程,私以为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句比之,实不过誉。
孔子赞曰:玉的郓角方正而不伤人,就是义;玉的沉重欲坠,就是礼。
在初见徐天乐老师的那次班导师见面会上,2010级法文班的同学就已有体会。早就听闻我班的学术带头人是一位了不得的科研工作者,言政是我基础医学院的院长,言学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云,纷杂的头衔名目着实让人钦佩,也不觉惶恐:我们不过是本科生,怎入得了这么一位早已在专业领域叱咤风云人物的“法眼”?
交头接耳中,靠近教室前门的座位上,一位身着白色上装,戴着白框眼镜,不过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笑吟吟地起身,开始向同学们问好。原来徐老师一早就已坐在同学间等候见面会的开始了,因太过低调,坐得稍远些的同学听课听得认真,竟丝毫没有察觉。
不过听了徐老师两三句的自我介绍,一颗心就放了下来。我想每个人心目中对于徐老师的印象都不相同,但大都不会出“良师”、“朋友”乃至“慈父”这几点。丝毫没有官腔,不谈自己得意的成就,不去空泛地用套话来推进会议进程,徐老师和大家聊生活烦恼,聊学习经验,聊自己那个和我们一般大的女儿,聊自己喜欢的运动,聊对人生和理想的热忱,将一些宝贵的经验倾囊相授。甚至班级一位大胆的女生,严肃地与徐老师探讨结婚与学业之间如何权衡的困惑,徐老师也丝毫不避忌,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真与班级同学探讨。
事后,每个人都承认,那本来只进行一个小时的面谈最后足足超出了半个多小时,自己还是没有听够。大家都明白,徐老师反复斟酌自己的话语,并辅以肢体语言,为言不及义而苦恼,只是为了能让我们多听一点,再多听一点那些人生阅历、人生经验,让我们能够少走些弯路,少吃点苦头。
徐老师的品行如玉,至义;他的待人接物亦如玉,至礼。其谦逊的姿态和热情的笑容,令每个人都对这位初来乍到的班导师产生了好感。他说,想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丝毫不怀疑这一点。
孔子赞曰:玉的温润光泽,就是仁;玉的致密坚实,就是智。
班导师组织的之“走进实验室”科创实践活动,便成为了我们了解徐天乐老师的又一个平台。将班级同学分为数小组,每周可抽出一个晚上,到徐老师的实验室参观,提前见识到实验室的科研环境,对实验室的氛围进行初体验。
徐天乐老师的工作非常繁忙,因此大多时候都是由徐老师的研究生团队对我们进行接待。在他们的悉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不少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看到了一些精密实验仪器的运作过程,幸运的同学甚至可以亲自动手,帮助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在这个活动的进展过程中,班级内有不少同学对科研萌发了热情,并与徐天乐老师进行了沟通,用课余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自行学习,提前为将来做准备。徐天乐老师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称“你们想何时来就来,我在的话找我,我不在的话我的学生们会接待你们的,不用拘束,不用局限于班导师的实验室参观活动。真的对科研抱有热情的人,实验室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那天晚上与徐天乐老师的交流,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发自肺腑,触动人心的话,不是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他人着想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此外,从那些已经在实验室工作的学长学姐口中,我们又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徐老师。他们都会用“很厉害”、“知识相当相当渊博”、“非常随和”来形容他。一个学长说,徐老师不会每天盯着你有没有来实验室,他给你足够的自由,因为他觉得好的科研氛围和灵感都是自由的。除非你没有请假,已经好些时日没来了,他会挂个电话,问你是不是生病了,有没有出事什么的。但对待科研,徐老师是出了名地严谨,一字一句也要斟酌再三,对数据资料的使用也再三规定,确保其可靠。也有学长说,徐老师歌唱得很好,还很会打篮球和乒乓球,这样广泛的兴趣爱好真是出乎意料。本以为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是一心学术,不问世事,看来是我们浅薄了。还有学姐透露,徐老师曾在日本留过学,而且家人也在他的带动下从事了科研工作。
类似这样的小消息还有很多,一点一点,从侧面丰富了我们对于徐天乐老师的印象,最初对他的距离感早已消失,剩下的有敬佩和亲切,也有感恩和欢喜。曾有老师说过“‘班导师’不单是让医学院的科研、教学骨干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引导青年学子走好成长每一步;更能促进教学相长,使班导师自身也从学生群体中感受到了活力和热情,接触到了新的领域、新的思想”。我非常赞同这些话。一年时间太短,或许无法在科研上有什么质的飞跃,那需要长时的积累,下苦功,但能让我们结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可谓是终生都受用不尽。徐老师的性情温润如玉,至仁;他的学识之渊博亦如玉,至智。
现在的徐老师,作为我们班的一个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小组的指导老师,正在紧张地辅导他们为选题和开题答辩做准备。大三才刚刚开始,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小组的成员结伴去徐天乐老师的实验室进行小鼠的操作练习,抑或是和学长们探讨课题。有这样一个尽心尽责的指导老师,相信他们这次一定会收获颇丰。
(谢紫薇)
学生感言
徐天乐老师人如其名,他的周围有一种愉快向上的气场,无论何时碰到,哪怕是忙碌工作中被打断的时候,他也总是和眉善目,亲切的言谈举止一下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徐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为我们着想:思考通过实验室见习、班导师见面会、创新型课题实践等活动,我们到底能得到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并把他的思考和感悟告诉我们,话语质朴,实实在在,如同春雨润物无声。真的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班导师,和徐老师的不多的接触中,我明白了很多东西,最大的感触是要向他学习,保持平和宁静的内心,去体会学习、科研和工作带来的乐趣。
——洪理文
不是所有班级都能有徐老师作班导师。也不是所有基础医学院的本科生都能有机会接触学院院长。单从这一点说,2010临八法文班是很幸运的。
徐老师既要管理整个基院的行政事务,又要带领一个实验室,一定很忙。但他仍然能把很多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与我们班同学的交流中。他对我们班的重视,我想2010临八法文班的同学应该都不难感觉到。比如我注意到:
在他办公室的一个显眼位置,放着一张我们班同学的合照。
班级同学希望定期到他的实验室参观,他欣然答应;只要他在,都愿意抽空与我们面对面交流。
我们班组织节日聚会,他虽然事务繁多,仍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
……
徐老师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我们则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徐老师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或许会有特别的作用。
——许翼翔
在我的印象中,徐天乐老师是一个相当富有学识且热情真诚的人,不仅有科研人员的严谨认真,更有一种儒雅洒脱和易于亲近之气质。作为同学们的班导师,徐老师向来是尽心尽责。虽然老师平日工作忙碌,对于同学们的请求却从不敷衍,从班会到讲座,各种班导师活动,徐老师都是亲自参与。给活动提建议,从各方面为活动的举行提供支持,在活动中给与同学们科研方面的指导并且常常不吝惜时间,解答同学关于人生规划的疑问。徐老师对同学们永远是亲切热情的,同学若有问题请教,与之一番交谈后必是如沐春风,不但可得释疑,且常可有意外之收获,故大家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或通过电邮,或登门拜访,可谓亦师亦友亦如父。
记得第一次遇到徐老师时,他说希望成为我们的朋友。如今他已是2010临八法文班同学之挚友,甚至远高于此。
——崔旅纯
徐老师像一个老朋友,容易接近。他不喜欢一板一眼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而是习惯于以一种很轻松的聊天方式和我们交谈,然而句句又都包含这他人生至今所悟出的道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周金鑫
刚开始作为班导师活动负责人与徐老师联络时,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有三:尊重每一个同学的意见,深思熟虑之后才作答,工作再忙也会及时回邮件。正是由于他对每一个同学都极其负责,从不给出草率的答复,并始终和班级保持联络,才保障了我们每次的班导师活动不是仅仅“走个形式”,而是真正地学到东西。
而作为班导师活动的一个普通参与者,“你们每次来,只要我在,我就很乐意跟你们交流”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而徐老师也真的是这样做到的。尽管由于工作繁忙,他不可能教导我们每一个实验,但他总是挤出时间、找到机会与我们深入交流,或是与我们分享一篇最新的科学论文,或是邀请我们参与神经科学专业的研讨会……在徐老师担任我们的班导师之前,科学研讨、组会、创新性实验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然而徐老师却将一切都变为可能。
徐老师在第一次班导师见面会上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天天快乐,在我眼中,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人,并将快乐和收获不断辐射给我们。他总是说:“做了你们班的班导师,当然都是一家人。”“虽然叫不全你们全班人名字,不过今天又记住了一个同学的名字。”也许正是这点滴的用心,让我,让我们,都无比感恩。
——童一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