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

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玮,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刘老师为人师表,谦和热忱,以其亲切友善的处事性格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受同学们的敬仰与爱戴。这是刘老师在活动中最喜欢用的开场词。刘老师得知后非常高兴,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了医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参观活动。对我而言,这项活动收获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个人简介

刘玮,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本科、七年制、硕士生和成人教育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凭借其在白血病方面的科研成果曾获2005年度和2008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刘老师为人师表,谦和热忱,以其亲切友善的处事性格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受同学们的敬仰与爱戴。

工作信条

拒纷繁惑,秉平常心;树宏远志,创非凡业。

201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班导师制度正式建立,由陈国强院长领衔的一批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担任2009级本科生各个班级的班导师,希望以他们亲身的经历从“职业生涯规划、科研思维启发、班风学风创建和思想引领导航”四个方面给予同学们帮助和启迪。

2011年10月,我们刚刚从闵行校区来到医学院本部,崭新的医学道路在我们脚下延伸。同学们心中满怀憧憬,那里有未成而可成的事功,有将实而仍虚的愿望。就在一切都看似新奇、一切都未及适应的时候,刘玮老师走到了我们当中。

我还清晰记得班导师见面会的那天,讲台上自始至终挂着微笑的刘老师显得那么亲切。作为医学院的毕业生,他用学长的身份定位自己,认真地对我们说:“我主动请缨来当各位的班导师,就是希望跟辅导员合作,在你们遇到困难,有了疑惑的时候,作为一个过来人,给你们提供相对正确的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医学,热爱医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发现刘老师竟然露出了一丝腼腆,在第一印象中就觉得他实在太可爱了!

和刘老师相处了整整一年,刘老师从来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时光却把刘老师的方方面面揉进了一举手一投足的细节,不经意间的流露,却悄悄融入了内心。

这就是师之大者的最高境界吧——“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

“我就想讲几句话,做一个点评。”这是刘老师在活动中最喜欢用的开场词。不过刘老师真的能够“说到做到”,简短的几句话就把想要表达的丰富含义讲清楚了。惜字如金是一个好习惯,同时还能做到字字珠玑就得有好功底。刘老师的风格一直都是从容不迫,涓涓细语,娓娓道来。

只有在举办一些班级励志主题论坛的时候,刘老师才会应邀作一番演讲。演讲内容必是经过认真准备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往往会有几个关键词贯穿其中,纲举目张,让同学们真正有所收益。比如在一次“梦想·历练·成长”主题论坛中,刘老师的演讲就紧紧围绕“瞄准目标、不懈努力、无怨无悔”三点循循展开。他坦言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同学们现在的困惑,曾经动摇过,想过放弃,但是他最终战胜了自己。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选择了医学,就要在学医这条路上坚持不懈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刘老师喜欢放手让我们去策划、实施活动,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他说:“有些弯路老师帮你们避免,但有些失败必须要去经历。经历了才能成长,才能学会不依赖别人。”老师的话语从不把深层涵义点破,鼓励我们自己思考。大学生总要有自己的想法,才不至于把书“读死了”。

刘老师从来不吝啬对我们的赞美和鼓励。在和老师的交谈中就能感悟到语言的艺术。提意见的时候老师会说:“这样很好啊,你看要是我们把某某环节这样改一下怎么样呢?”点评的时候老师会说:“我刚听了某某的汇报,能听出来做了许多工作,非常好。就是有几个地方有瑕疵,比如……”总结的时候会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还要继续努力!”……最感动的一次是在班导师生日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生日愿望与大家分享:“一为坚持不懈,希望大家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理想勇往直前;二为友谊长存,希望大家珍惜与身边同学的情谊,共同奋斗。”

除了在言语上点拨、鼓励我们,刘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做实事、讲奉献精神更是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始终坚持要求班导师文化建设项目不能走形式,必须做到“活动质量高,一定有教益”。因此他时刻关心同学们的需求,嘱咐班干部要及时反应大家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大二学年第一学期伊始,接触过一些专业课的同学们对科研、对实验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老师得知后非常高兴,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了医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理学实验室的开放参观活动。整个班级分成了若干组在不同时间第一次走进了科研实验室。

整个参观过程中,刘老师都抽出时间亲自担任向导,一边介绍各方面情况,一边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刘老师还特意让硕士在读的师姐带领他们体验实验室生活

大二学年第二学期的时候,面对即将到来的临床医学院学习大家都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希望能够深入到医疗的第一线参观见习。借鉴八年制和七年制同学的培养规划,刘老师策划组织了“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活动,这是在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中的首次尝试,开辟了B to B to B(Basic knowledge to Bedside to Bench work)的教学模式。刘老师克服重重困难,从申请经费支持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寻找自愿带教医生,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抱怨,而且很快就联系好了7名不同科室的主任医师承担教学工作。

同学们热情高涨,整个班级分成了7组利用课余时间前往瑞金、仁济医院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大家不仅在活动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更体会到了医疗前线的紧张,感悟到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对我而言,这项活动收获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刘老师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这片崭新的天地,他真正地做到了尽自己所能为同学们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如果说在生活上,辅导员老师给予了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么班导师更多的是在学术和职业生涯规划上起到引领作用。刘老师与我们同样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并留校,继而考取硕士、博士。他常常说,他曾经走过的路现在我们正在走,作为一个“过来人”非常乐意为大家指点迷津。

刘老师现任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副主任,在谈到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方法时着重强调了理解式的记忆,读书讲究细水长流,不要妄想凭借熬夜搞突击就取得理想的成绩。每当话题涉及医学专业知识或者科技前沿,刘老师总能够侃侃而谈,思路清晰,无懈可击,拜读刘老师曾发表的学术论著更让我们感到底蕴之深厚实在望尘莫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刘老师可称吾辈榜样,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上下求索,欲罢不能。

被称为“清华名片”的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谓大楼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是真正的大师不仅以学术造诣诚服弟子,而且人格品行足以垂范后学。

刘老师以礼相待,尊敬他人的品格最值得我们学习。他用同样的热情对待领导、同事、学生以及清洁工保安,从来没有见过他有过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论是学校的大会还是我们举办的小小座谈,“绝对守时”是刘老师一概传统。

说教只不过是传道的一种最苍白的形式,而刘老师已经把最好的教材摆在了我们眼前。“其身正,不令而行。”刘老师的身体力行、默默奉献我们看在眼里,感恩在心。

一年来他甘做幕后英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把主动权交到了我们手里,让我们真正地成长;一年来他甘做助手配角,学富五车,点拨启迪,把科研精神烙印在我们脑海,让我们不懈地求索。

刘老师在用实际行动践行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拥有班导师如此,是我们的幸福!

(于浩然)

学生感言

刘老师身为我们的班导师,很注意跟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并且十分认真负责。我们从刘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刘老师能够成为我们的班导师,我很开心。

——刘 路

大二学年第二学期班导师刘玮老师组织我们2010级临五4班的全体同学参加“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查房,听老师讲解病例,学习老师和病人交流的一言一行。收获的不仅有对后期临床见习的体验,还有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我们很幸运地看到几个有关黄疸的特殊病例,还参观了ICU。这些经历都是平时的学习无法获得的。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刘玮老师让我们知道医学远不像课本知识那么枯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我们。真心地对刘老师说一声:“谢谢!”

——王尹瑜

刘玮老师担任我们班班导师一年以来,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认真负责。虽然身兼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等数项职务,他还是有求必应,坚持为同学们着想。当我们把班导师活动的计划交给刘老师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我们开展活动,努力为我们争取到了7位临床医院的带教老师,让我们的早期接触临床活动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们班的“户外素质拓展”、实验室参观、生日会等活动刘老师也都排出时间专程来参加。在基础医学院的这段时间,刘老师不仅给我们实质性的帮助,还积极引导我们在学医路上勇往直前,不愧为一名称职的班导师。

——费聿东

刘老师在我眼里,一直是个很认真负责、很体贴学生的老师。记得大二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要接触实验室生活,去找刘老师请教,刘老师很爽快地就安排了一位研究生师姐带我,并且就实验操作、实验思路等方面给我做了详细的介绍。刘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对同学们的关心。虽然工作繁忙,但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去找他,哪怕牺牲休息时间也会细细地聆听同学们的问题,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可以说,遇到刘老师,是我的幸运,是我们2010级临五4班同学的幸运。

——龚 悦

从认识刘玮老师开始,就一直看到他面带笑容,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仿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与他的乐观相抗衡。同时,在少有的几次同他的交流之中,他的乐观也传染给了我。他鼓励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而我,把他的那些话都铭记在心中。刘玮老师的思维还特别开阔,记得有一天参观完实验室之后去找刘玮老师,刘玮老师问了许多我们在实验室中虽然看到却没有在意的问题,当时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弱爆了,思维太窄了。这一次经历让我在现在的学习中,更多地全方面考虑问题。除了我自己的这些,我还觉得,刘玮老师对我们班级也十分的关心,一直参加我们各种的活动,刘老师真是太好了!

——李 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