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王宏林,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特聘教授。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德国乌尔姆大学(Ulm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分子医学专业,主修免疫学、医学遗传学。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数次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参与欧盟合作科研。2009年1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皮肤免疫学(Laboratory of Skin Immunology)课题组长。
工作信条
专注:唯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独,不怕寂寞,才能具备做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
原动力:方法不行可以交流,但只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做好所有工作。
踏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小到生活细节,大到科学研究,都要拥有求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
王宏林老师特别忙,有时候中午到他办公室去找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指导学生做实验。他的操作都十分地沉稳,比较有章法,平时也教育我们在实验室要养成好习惯。免疫教研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很敬重他,这也和他平时牺牲课余时间钻心科研有关。
王老师平时基本就“蜗居”在实验室里,但如果我们找他的时候,他都会十分热情地接待我们。记得有一次,因为有比较紧急的事情,没有事先和王老师约好时间,就去找他。那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同学很忐忑地敲了门,进门后发现王老师在电脑上阅读一些文献,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王老师马上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很热情地接待了来访同学,帮我们解决了一些班级事务上的困惑。
王宏林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同他的接触令人印象深刻。还记得大三的时候要申请创新性实验课题,当时要自己找导师,于是我们班的一组同学首先想到了班导师王宏林老师,并顺利地取得了联系。但是很不幸运的是,王老师在此之前已经应承了两组,而规定每位老师最多带两组学生,因而他们不幸落选。但是王老师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帮忙介绍其他导师,令这组同学十分感动。
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宏林老师,是在他所在的实验室。我们在他所在的实验室见识到了科学的严谨,更认识到了肩上任务的艰巨。
有次去参加王宏林老师课题组的组会,在会上,我看到了王宏林老师对待科研课题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组会上,王宏林老师非常认真地听着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汇报,并且不时提出问题。王老师特别注重小组成员的每次发言是不是都有根据,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小组成员的意见都有哪些证据来支持。刚刚步入大三时,我们对科研的了解并不多,但参加了王宏林老师的组会之后,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灵感和原创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个个人或者是单独一个实验室,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某个领域、某个课题所涉及的所有科研任务。所以,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王宏林老师对于课题组成员查阅文献的要求特别高,我们听了王老师的教诲也受益匪浅,在之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对文献阅读的能力,认识到只有充分地查阅了文献,才能正确的设计实验。这些都要归功于王宏林老师。
王宏林老师在组会上对课题组的成员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他们的态度也是严厉的。但在其他时间,对我们班里的同学都是十分和蔼可亲的。虽然王宏林老师不是我们的任课教师,但同学们有问题要请教王宏林老师时,王老师都会十分热情地为同学解答。王宏林老师还经常带同学们参观他的实验室,为我们详细介绍各种实验器械和实验方法。通过和王宏林老师的接触,锻炼了我们的科研思维,更让我们切切实实地学到了很多具体的东西。
王宏林老师是归国人员,所以在与王宏林老师的接触中,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外语的重要性。王宏林老师课题组的组会,都是全英文,这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感触,重新掂量了专业课和外语的关系。专业课在学期成绩上占的分量要比外语重得多,但一个人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外语的重要性与专业知识同样重要。这些理念也都是王宏林老师带给我们的。
王宏林老师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在意成绩,但不在意外在的虚荣。王宏林老师在和我们介绍他的科研方向时,说什么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都是虚的,只有实实在在地做出了科研成果,能够切实改善病人的状况,才是最重要的!
王宏林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同学以后大部分都是要做医生的,难免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沾染,只有像王宏林老师这样,不在乎浮华的外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于 童)
学生感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从王宏林老师的身上不仅看到了他平易近人、教授知识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孜孜不倦,刻苦探索医学奥秘的一面。
——樊启晨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谢敬昊
要做学问,先要会做人。王宏林老师除了教授我们专业上的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好多做人的道理。
——于 童
您的讲座,是那样丰富多彩,每一次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金海姣
王宏林老师为了科研,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中午休息的时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次中午去找他,王宏林老师都不会在教师休息室里休息,而是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这让我觉得很难得可贵。
——高 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