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糜军,男,博士。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放射肿瘤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09年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并担任2009级营养班班导师和上海交通大学科创小组指导老师。目前课题组共有成员十余人,已建成以学术骨干为核心的完善研究梯队。
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放、化疗抵抗机制及临床应对策略,以及表观遗传调节调控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曾在Cancer Research,Blood,JBC等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还担任中国细胞科管委专家委员,美国癌症学会、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
工作信条
追逐梦想,奋斗不息。
“导师”二字,本该在我们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才会出现,但因为2010年医学院“班导师”制度的展开,我们这群还在象牙塔中漫步的大二学子,遇见了我们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导师”。糜军老师,是海归科学家,是医学院“小白楼”里的十位PI(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他第一次来到我们班时,就告诉我们“在得知医学院要开展班导师工作后,我立刻就报了名。而在所有的班级中,我特别选择了营养班,因为我觉得营养是一门很有意思、很有前途的学科,我想帮助同学们获得更大的进步。”正是这份坦诚的喜爱,让一向不张扬的我们感受到了被认同的欣喜,从而期待这位班导师将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
或许是知道班级同学的羞涩,第一次见面时,糜军老师就拿着班级名单,一一点名,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当然,简单的姓名、兴趣和爱好是不能过糜老师这关的。“知道自己是谁吗?Who am I?”“有什么特点能让我记住你吗?”“你的家乡是四川,来说说四川有什么风俗美食?”一连串真诚的发问,让许多同学一时都无法作答。的确,“我是谁”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要回答的让人印象深刻却需要深入的思考。糜军老师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是谁,并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中,如何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成为一个泛泛之辈。
那时班里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些没信心,“前途”、“未来”、“人生”等字眼都从过去的满怀期待,渐渐变为茫然未知。糜老师在了解我们的情况后,请班级三位第一志愿是营养专业的同学讲述了他们选择营养的理由。那是我们第一次了解到这三位同学对营养的热爱,他们或是喜欢这门学科,或是喜欢从事营养师的工作,或者只因为对美食的热爱而执着地选择了营养学作为他们本科的专业。第一次,我们感受到原来营养也是这样地被喜爱、被重视着,让我们对自己轻视专业的错误观念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有了羞愧之情。之后,糜军老师也通过讲述他从中医学毕业转向肿瘤生化研究的过程,并从专业培养、就业前景、市场需求等方面对营养专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鼓励同学们稳定专业思想,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为医学院的一位PI,糜老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他邀请全班同学参观他的实验室,亲自给我们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等,在了解许多同学有提前感受科研魅力的想法后,糜老师组织了一支科研思维探索小组,邀请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相较于“发令者”,糜老师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名“发问者”。
“你想研究什么?”“做这项研究你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哪些仪器?”“试验的数据应该用什么方法分析?”这些问题一次次地被提起,即使许多同学的想法与糜老师的研究方向毫无关系,他依然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也请实验室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带我们做一些基础的试验,每一项操作,每一次失败,都由我们自己来体验。在每周一次的探索小组活动中,我们获得了最初的科研思路,这种启发而非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在开动脑筋的同时,也钦佩起糜老师创新又缜密的科学思维。这些放学下班后的聚会,已成为我们大二一年最充满思维活力的时光。
糜老师常开玩笑叫我们“九零后”,说我们缺乏挫折、缺乏磨炼,缺乏青年人该有的无畏勇气和蓬勃朝气。因此继2011年冬天带我们在寒风凛冽的操场上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后,他又组织全班同学在大二暑假赴湖南省张家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浩浩荡荡一行20多人背着几大箱测试用具和礼品驶进了大山,蜿蜒的盘山公路已经让胆小的同学有些胆怯,而真正的挑战则是每天要面对的几百名村民,量血糖、测血压、做问卷。朴实的村民不知道血糖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体重秤该怎么用,男同学因为听不懂村民的方言而急得面红耳赤,女同学则被山里热辣的骄阳晒红了皮肤。
虽说糜老师是我们的益友,却也有说一不二的时候。比如在攀登张家界两座高山的问题上,糜老师是不许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在雨中搀着“微胖界”的同学最后一个踏上山顶后,糜老师带我们感受了“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比起“给”我们看风景,糜老师总是那个“带”我们看风景的人,这一路的历险挑战也因为有糜老师的陪伴而更有意义。
大三开始,营养班来到新华医院开展后期学习,在怀念与糜老师共度的时光时,我们总不忘像他教我们的那样,自信、积极又快乐的生活。令人惊喜又惭愧的是,他竟然亲自赶到新华医院看望我们,与我们进行又一次的生涯规划导航教育。对于即将离开学校成为社会人的我们,糜老师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之余,更关注和着眼于如何更好地为人与处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人际关系中,学会合宜、适当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更成熟的自我。
“导师”二字,除了为“师”,更强调的应是“导”,糜老师在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授人以渔的班导师,糜老师以同行者的姿态,与我们共度了许多难忘的时光。他的陪伴让学生感到欣喜和安定,因为我们信任和爱戴这位新型的教育者。正如陈国强院长所言,班导师填补了“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难以实现的空白”,人生路上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结伴同行,我们这22个孩子,又怎么不会活得比昨天更加精彩呢!
(顾甜恬)
学生感言
很庆幸糜老师成为了我们大学期间的班导师,他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他更像是一盏明灯,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糜老师是博学的,他让我们看到了生物化学这片我们不曾探索过的领域,他和我们聊学业谈政治,并引导我们思考人生。我眼中的糜老师更是亲切的,就像一位慈父,和我们一群20岁出头的孩子一起玩闹嬉戏。还记得那年冬天,他和我们一起站在寒风凛冽的操场上参加素拓。我们一起划拳,一起垫排球,一起运乒乓球,一起猜图片,胜利时欢呼,失败时收拾心情重新再来,玩得不亦乐乎,玩得酣畅淋漓。我们都明白,糜老师为我们安排这次素拓,不仅是为了缓解考前紧张,更是想要借此机会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使大家在这种团队竞技中团结起来。这次素拓只是一个开始,在后来的很多次活动中糜老师都带给了我们启发和教育,感谢糜老师让我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成长起来,变得更加优秀!
——余思韵
糜老师总是有很多的想法,为了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他组织同学参加科学思维能力培训小组,亲自教导我们如何查找文献。对于从未接触过基础医学实验,从未进入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室的我们来说,实验室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糜老师细心教导我们,耐心给我们讲解western blot、PCR等实验方法的目的、意义以及操作过程,并且给我们演示细胞的离心,如何操作电泳仪等。糜老师教学严谨但对待学生又平易近人,作为班导师的他,在学习上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同学,是我们每一位同学敬重的老师!
——唐墨莲
古语有云:“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犹记得班导师见面会时,为我们将未来的发展分条缕析、娓娓道来;科研思维培训时,按照我们每个人的兴趣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是真诚热心的可靠朋友。难忘湘西之行,作为主要组织者工作繁杂,却不忘关心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糜老师曾问我:“你觉得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一时词穷,因为首先涌入我脑海中的是老师扮“恶人”逼我们徒步登山,却是身体力行,跟在落后的同学身边不断鼓励;还有没个“为人师表”样儿的同我们欢闹一团的情景。作为一位班导师,不敢说糜老师完满无缺,却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踏实坚定!
——胡雯菁
糜老师是一位十分尽心负责的班导师,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特殊的方式关心和帮助着我们。由于感觉到我们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社会现状的缺乏了解,他萌生了带我们这群城市里的孩子远赴湘西山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想法。起初,我们都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忽然兴起。但是在他的坚持和引导下,我们渐渐感觉到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于是我在糜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我们营养专业的知识特长,策划了“膳食结构与非传染性老年性疾病的关系”的社会调研。最终我们营养班几乎全体同学,在糜老师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张家界,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这次经历对于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一生难忘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学以致用,并在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这次,我们成长了很多。感谢糜老师的坚持和努力,教会了我们执着,留下了精彩的回忆!
——甘桂芳
应该说,我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我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在生活上帮助我的辅导员,在学业上还有一个班导师能够给我很大的帮助。然而让我感到更幸运的是,糜军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学识渊博,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亲切的性格都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记得糜老师第一次见到我们就跟我们说:“我作为班导师,虽然只负责你们的学业,但是我更希望能教给你们的是做人的道理。”老师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之后,他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来班里和同学们交流,答疑解惑。同时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启发性的哲理小故事,有一些是他听来的,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经历。比如他年轻时候到美国求学的经历,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而他是怎么处理的。听着老师年轻时候的事,想想现在的我们,还是很有共鸣的。青春就要奋斗,奋斗过后才能收获成熟的果实。
糜老师总跟我们班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当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短信或者是邮件和糜老师取得联系,但是糜老师更希望能跟我们面对面交流。即使是我们班搬到新华医院了以后,糜老师都会花很长的时间赶过来,很大家聊聊天。糜老师的责任心让我们很感动。
除此之外,2011年的暑假,在糜老师的组织的带领下,我们全班20个同学到湘西山村里,开展了一次以膳食结构与非感染性老年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课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期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给村民做营养方面的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对于某些问题的回答不够精确,而我又缺乏问卷经验,不能很好地问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最终导致问卷质量不佳,无法准确地反应某些定量的指标。不过,当我们向糜老师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很耐心地指导我,为我讲解问卷调查的技巧以及和老乡打交道的方法,让我成功地跨过了这道坎儿,不至于给班级拖后腿。应该说,我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有这么优秀的表现,很大一部分都是糜军老师的功劳。
——吴作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