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姚玉峰,男,博士、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7年分别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作为引进人才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基因组微进化和病原菌分泌系统研究,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教委的资助。已经在Science等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论文多次被Nat Rev Microbiol等高水平综述杂志引用,并拥有多项国际和国家专利。
工作信条
以理智、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和处理事情。
消瘦的面孔,深邃的眼眸,总挂在嘴上的微笑,与同学们毫无距离感的问候和交流,每一点特征,每一个细节都在勾勒我们2010级检验班同学们心中的班导师——姚玉峰老师。
最初的时候,当姚老师刚刚走进我们班级和同学们亲切交流的时候,大家还不是很清楚何为班导师,何为班导师活动,“他是谁?”“是来上课吗?”成为同学们普遍的第一反应。然而,很快姚老师便用亲切的自我介绍、风趣的交流方式,和同学们亲切交流了起来,让大家打消了疑虑,从那一刻起,这个总是微笑的、不断为大家排忧解难、明确人生目标的良师益友——姚玉峰老师,连带他永远的亲切的微笑,便深深地铭刻在同学们心中了。
在短短的这几个学期的接触中,姚老师给大家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精于学术,乐于沟通。所谓精于学术,姚老师关心同学们的学术发展,一直向大家强调学习和自身规划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大家学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鞭策着大家进步。所谓乐于沟通,姚老师对于同学们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欢迎同学们去参观自己的实验室,积极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也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很富有亲和力,彼此之间毫无距离感。
在两个学期的班导师活动中,姚玉峰老师都积极参加其中,每一次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以姚老师的个人讲座和共青森林公园之行最为典型。
在上个学期期末,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姚玉峰老师为我们介绍他的人生履历和奋斗过程。姚老师从自己选择生物学专业开始,从国内研究到国外学习,从微生物研究到转为抗生素方向,从海外进修到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发展,逐一按时间为我们介绍了起来。姚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历程让我们大为赞叹和钦佩。姚老师一边介绍自己的经历,一边与我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经验。他总是评价自己“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讲解过程中,他教导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仅仅盲目地背诵,抄写课本上的知识,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要学会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学会热爱自己所学,所做的行业。为了让整个讲解更加生动,姚老师还专门找到了自己在美国的照片,和我们一起分享他在美国业余生活中的快乐和悠然,同时他还借自己在美国亲自种菜园子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工作有多么忙,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总要留点业余时间给自己,学会生活而不是仅仅学会生存,人生不仅仅是用来奋斗的,更是用来享受和体验的。这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热爱生活,也一下子打破了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体验自己生活中被自己忽视的幸福和快乐。
在姚老师介绍完自己的求学,进修经历后,同学们一面纷纷表示自己受益匪浅,一面争抢着向老师提问,询问有关自己理想和现实的问题。姚老师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解答,在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人生履历的同时还不断地鼓励大家:虽然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学会在奋斗中体验快乐,学会在失败中取得进步,我们终有一天是会成功的。最后,姚老师还激励大家要学会坚持,找到自己的理想方向之后,一定要学会坚持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通过这次自我介绍和心得体验的交流,我们和姚老师之间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姚老师就像一位亲切的师长,循循善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学会坚持信念,学会找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在姚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一次审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学会了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快乐。
说到共青森林公园之行,姚老师不仅仅参加了我们的活动还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让我们真切地和老师“零距离”接触。共青森林公园远离市区,其中不乏参天大树和茵茵绿草,我们选择共青森林公园作为班导师活动的地点,旨在让大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摆脱市区的喧闹与焦躁。在活动过程中,姚老师不仅和我们一起在共青森林公园的草坪上野餐还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和同学们在草坪上进行亲切交流沟通,同学们也很高兴姚老师可以参加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大家在草坪上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活动到最后,姚老师还不忘提醒我们要注意团体行动,保证大家安全,顺利返回寝室。
无论是自我介绍的讲座还是共青森林公园中的欢声笑语,都反映出了姚老师精于学术、乐于沟通的班导师工作态度,面对学术问题,他一丝不苟,不断求索,面对同学们,他毫无“架子”,与大家打成一片。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姚老师既是高不可攀的学术牛人,又像同学们的知心朋友。从最初的亲切“见面会”到生动形象的自我介绍,姚老师一直用和蔼、亲切的微笑面对大家,一直作为大家学术上、个人发展上的良师益友。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姚老师无愧为学术上的佼佼者;作为同学们的好朋友、好导师,姚老师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作为2010级检验班的一员,我们很荣幸能有姚老师这样一位精于学术,乐于交流的班导师。
(张宇航)
学生感言
一个很可爱的老师,说话透露出一股儒雅的气息,犹如春风拂过心田。外表略冷,但内心热情,不失为一位好老师。
——张宇航
他的学问,透着厚实和干净;他的为人,透着朴实和高贵;他的育人,透着温暖和付出。最重要的是,他是那样的平凡和“健康”。
——曹旻璐
姚老师是我们班第一个班导师。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他和我们的第一次会面。第一次会面,姚老师仅作简单的自我介绍,而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解同学上。他诙谐幽默、平易近人。在学业上,他是带领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导师;在生活上,他是值得信任的朋友。这就是可亲可敬的姚老师。
——方 杰
第一次见到姚老师,感觉老师是个非常严肃的人,没曾想老师刚一开口就用风趣的语言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之后,姚老师对我们的未来职业规划进行了讲座,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同时姚老师也参加我们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之间又进行了不少交流。
——赵真臻
他没有把自己渲染得多么完美,而是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凡人,做着平平凡的事。
——孟庆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