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碰击目标介质所受的阻力、侵彻行程和时间与目标介质的性质、弹重、弹形、弹碰目标时的姿态及着速等因素有关,目前难以从理论上进行完善的描述。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对侵彻阻力做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侵彻公式,然后通过试验得到各种经验系数,以获得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半理论、半经验的简单计算公式,如萨布斯基公式、苏联炮兵学院公式等。这些公式都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出,有些试验条件已不能完全反映现代情况,特别是经验系数。应用公式时,应根据现代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加以适当修正。
萨布斯基公式是弹丸侵彻土石介质时计算侵彻行程和侵彻时间的经验公式,是在假设介质阻力由静阻力和动阻力组成,不考虑弹丸旋转,介质为均匀介质,弹道是直线的条件下建立的。侵彻行程和侵彻时间按下式计算:
式中,
S——弹丸的侵彻行程,m;
——弹丸的质量,kg;
A——由介质性质决定的经验系数,见表2-8;
λ——与弹丸形状有关的系数,钝头弹λ=0.75,远程弹λ=0.5;
b——由介质性质决定的经验系数,见表2-8;
g——重力加速度,m/s2;
——弹丸的着速,m/s;
v——弹丸的速度,m/s。
式中,
t——弹丸的侵彻时间,s。
当v=0时,最大侵彻行程和总侵彻时间按下式计算:
式中,
——弹丸的最大侵彻行程,m;
——弹丸的总侵彻时间,s。
表2-8 弹丸侵彻不同介质时的A、b值
A、b经验系数是用球形弹试验得出的,当用于流线型弹丸时,则误差较大,目前多用于计算侵彻时间和多层介质的侵彻。
苏联炮兵学院公式是弹丸侵彻半无限混凝土介质时计算最大侵彻行程的经验公式,是别列赞公式的修正式。该公式考虑了弹丸在斜碰时转弯的影响。最大侵彻行程按下式计算:
式中,
——弹丸的最大侵彻行程,m;
——弹丸头部修正系数,对于弹丸头部长度大于两倍弹丸直径的远程弹,
≈l.2~1.3,对于弹丸头部长度小于l.5倍弹丸直径的非远程弹,
≈1.0;
——由介质性质决定的经验系数,一般
=(0.8~0.9)×10-6;
n——弹丸的转弯系数,远程弹n=1.72~1.82,非远程弹n=2.62~2.70;
α——弹丸的着角,(°)。
对有限厚度混凝土的侵彻,其背面产生漏斗坑,穿透目标的最大侵彻行程(被穿透的最大厚度)。
别列赞公式是弹丸侵彻土石介质时计算最大侵彻行程的经验公式。最大侵彻行程按下式计算:
式中,
——弹丸的最大侵彻行程,m;
——弹形系数;
——由土石介质决定的阻力系数,见表2-9。
表2-9 弹丸侵彻不同介质时的值
式(2-94)中,,其中
为弹丸头部长度。此公式既简单又较符1合实际情况,应用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