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链接三:三皇五帝的传说_冷历史

链接三:三皇五帝的传说_冷历史

时间:2023-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第五种说法同样因其经书地位之尊,后世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与“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便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链接三:三皇五帝的传说_冷历史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应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中国的古史传说中,战国时期已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有固定的词组“三皇五帝”出现。“皇”的原意是“大”和“美”,不做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当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始有指历史上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五说如下: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三皇五帝像》(www.guayunfan.com)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

④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遂成为国人普遍认知中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以神话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和后地皇皆人首蛇身,即伏羲和女蜗,后人皇则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五说如下: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第五种说法同样因其经书地位之尊,后世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与“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便被奉为古代的信史。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很难判断哪种更为真实,其他说法仍然有人沿用。另有说还要包括开天辟地的“盘古氏”和教人巢居的“有巢氏”。有观点认为,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氏、燧人氏、庖牺氏(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领。早期“三皇”说中所包含之人多具象征意义,其事迹也更接近神迹。如关于伏羲人首蛇身之形象,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的传说,黄帝采首阳山铜铸鼎成仙的故事,而共工和祝融直接被认作是水神与火神的化身。当然作为崇拜对象,他们也具备实际的作为,且其行迹距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传说伏羲仿蛛网形象创造了捕鱼打猎的网,《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始作八卦”,这个创造八卦的庖牺氏就是伏羲的别称。神农氏曾尝百草,考究植物的味道与功用,教导人们种食五谷,这已经大有人间的烟火气了。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就是炎帝与黄帝的后代。炎帝据史载是早于黄帝的部落领袖,后被黄帝击败,部族亦被兼并。由此可看出,到炎黄一系,已然基本还原为真实的先民领袖。

【明】神农氏铜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