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娱乐类的民间体育探析

娱乐类的民间体育探析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抖空竹早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为宫廷玩物。两脚并拢,将空竹置于地上,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使其轴垂直于身体。空竹在起动后,通过各种上手抖动的技术动作与身体动作的配合,让空竹不停旋转并做出巧妙变化的过程。若想结束抖空竹运动,利用线绳的抖动把转动的空竹由体前向上抛至一定高度,一手收杆,一手接住空竹即可。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

一、空竹

(一)空竹

抖空竹又名“抖地铃”“扯铃”“抖空铃”等,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地,尤其以北方地区为甚。抖空竹就是用一条线绳抖动发声的竹木玩具,现在流行玻璃钢空竹、塑料空竹、尼龙空竹、橡塑空竹,但用硬塑材料制作的空竹最为常见。

抖空竹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关于空竹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宣和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载,宋江见人玩胡敲,他有感而发并赋诗一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道:“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关于空竹的起源问题,我国史书均无记载,因此无法考究,但是关于空竹的两个传说,或许能“道出”一些空竹的社会文化的内涵。

空竹的玩法多样,在历史的演进中使空竹因时、因地、因声、因形而形成多种称谓。以朝代分,明朝时称“空钟”,清朝时称“空竹”;以地区分,有“地嗡子”“抖抖嗡”等称呼。虽然空竹的名称多样,却能够被广大人群接受,而且还激励了它自身的发展。抖空竹早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为宫廷玩物。在古代,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的空竹表演被视为绝妙之技。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

目前,空竹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如北京、西安、东北等地,抖空竹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主要选择的项目之一。抖空竹的招式、玩法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发烧友”的玩法技巧已达到相当水准,能做出许多高难动作,堪称民间绝技,也因此走上电视屏幕展示绝技。一些地方还成立了空竹协会,为空竹运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德国总理默多克访问我国期间,曾到公园饶有兴趣地玩了一把空竹。空竹分单轮和双轮,有可发音的,也有不可发音的。单轮空竹由一条抖轴和一个轮组成,抖轴上两个绳槽,靠轮边的绳槽称为主绳槽或抖槽,远离轮的绳槽称为副绳槽或辅槽。双轮空竹与单轮空竹构造基本相似,顾名思义,双轮空竹有两个轮,只有一个主绳槽。轮为中空并开了发音孔的则可发音,轮为碗状则不可发音。

(二)空竹的基本技术

空竹的基本技术包括准备技术、起动技术、运行技术和结束技术。

1.系绳与握杆

(1)系绳。线绳是用一般的棉线,线绳长度一般是杆长的3.5~4倍。先将线绳的两端打个死结(小疙瘩),然后盘系个活套,套在杆头的绳槽内,拉紧系牢。

(2)握杆。杆是抖空竹的必备器具,一般有竹制、木制、铁制、玻璃钢制等,杆直径8~12mm,特殊需要也有更细或更粗的,长度为450~550mm为佳。双手呈握拳式,大拇指压在杆的上面。杆的后端露出距手掌外部1~3cm为宜。

2.起动技术

起动技术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让空竹从静止到旋转起动的技术。但要注意起动空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怎样在短时间内使空竹加速旋转。下面介绍双轮空竹和单轮空竹的起动方法。

(1)双轮空竹起动技术

①直接起动法。两脚并拢,将空竹置于地上,两手持抖杆将空竹置于脚前,使其轴垂直于身体。将线绳从空竹下放入承线槽内,并交叉半个扣。一般左线外右线内,左线长右线短,双手握杆将线拉直。首先向右侧拉动空竹,然后向左侧拉动空竹,当空竹滚动到左肩垂直面时,右手迅速向上提拉空竹,左手顺势放送,使抖绳与空竹中轴磨擦,从而使空竹旋转起来。

②手捻起动法。左手握双杆,右手将空竹放在线绳上并顺时针翻转,右手捏住空竹轮片顺时针捻动旋转后,右手及时将右杆接回,右手用力向上提拉,左手紧随而线不松,双手反复进行提拉动作。

3.运行技术

空竹在起动后,通过各种上手抖动的技术动作与身体动作的配合,让空竹不停旋转并做出巧妙变化的过程。这部分也正是空竹抖技的前提与基础,它包括了“抖”“捞月”“盘丝”三大基础技术。

(1)“抖”。空竹起动技术的上扣和加速,就是“抖”的主要过程。抖空竹有两种姿势,一是上下抖动,二是横向抖动。

①上下抖动:手法是右拉左送,要做到轻拉慢抖线不松。右手用力,要上臂带动前臂,以前臂带动手腕,要把空竹抖得平稳,抖出嗡嗡的响声,空竹于身前上下浮动。

②横向抖动:在抖的过程中,空竹在身前左右移动。抖时右手用力向右上方抖拉,左手紧随,空竹右移。右手松线时,左手向左下回拉,以保持线不弯,空竹向左回落。

(2)“捞月”,也叫“挖”。是在抖空竹的基础上,右转身解扣,右手上提,使空竹离线,左手线从空竹头部脱扣,在空竹下落时右手线从空竹外侧搭线接住,再向上提拉,反复进行的连贯技术。

4.结束技术

指抖动空竹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动作后,有意识地想停止抖动空竹的技术,采用手接空竹或让空竹自然落地,使其停止转动。

(1)抛接。若想结束抖空竹运动,利用线绳的抖动把转动的空竹由体前向上抛至一定高度,一手收杆,一手接住空竹即可。

(2)抛停。若想结束抖空竹运动,利用线绳把转动的空竹抖向地面,空竹小头着地继续转动直至自然停止。

(三)场地、器材

1.比赛场地及器材

(1)比赛场地

①个人赛:长、宽各8m,高度不低于8m。

②双人赛:长、宽各12m,高度不低于8m。

③团体赛:长、宽各20m,高度不低于8m。

2.比赛器材

空竹:单轮、多头。

控制杆、线绳等:尺寸、材质不限,由参赛者自备。

二、跳绳

(一)跳绳

跳绳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据历史文献记载,跳绳已有1 500年的历史,早在唐代民间就有这一娱乐活动。唐时称“透索”,宋代称“跳索”,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称跳绳为“跳白索”,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跳长索的记载,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跳绳活动。“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日跳百索。”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跳绳活动。清朝人称跳绳为“绳飞”,以《有益游戏图说》的描述为证:“用六尺许麻绳,手执两端,使由头上回转于足下,且转且跃,以为游戏,是谓绳飞。”直到民国以后才称为跳绳。

《幽州风土吟》书中说:“太平鼓,声瑟瑟,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歌,一童跳人白光中。”可见跳绳早期是孩子们在春节时玩的一种游戏。俗语称:“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进绳需灵巧,合作要协调。”说明跳绳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跳绳可促进少年儿童的骨骼生长,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跳绳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的生长发育,也能有效地消除身体多余脂肪,获得健美和增进健康的放果。

新中国成立后,跳绳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跳绳进行了演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跳绳首次在全国性大型运动会上表演。之后,陕西花样跳绳队参加全国第六届和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均荣获技巧类一等奖。1999年9月,陕西花样跳绳队赴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多年来,西安跳绳队应邀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表演。2004年,胡安民到台湾访问,进行两岸民俗体育交流,为近200名教授、专家、学者及跳绳爱好者讲解并表演花样跳绳,被誉为“中华跳绳王”,多年来,在国内、外进行了1 200多场次的表演。

跳绳运动是一项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的民间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于不受季节、场地、设备的限制,只需一条绳索、一块空地即可因地制宜地开展,只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把握适宜的节奏和运动负荷,就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因而跳绳这种民间体育运动方式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跳绳运动在全国上下形成一股热潮,跳绳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广跳绳运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成立了全国跳绳培训推广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使跳绳运动的发展有了组织保障。为了确保跳绳竞赛规范进行,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先后三次组织国内的专家、学者对跳绳运动的规则进行研讨,并于2007年举办了首次全国跳绳运动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2007年12月在广州首次举办了全国跳绳公开赛,2009年7月在四川阆中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跳绳公开赛。跳绳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项目,不仅生机勃勃地活跃在中华大地上,而且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广泛开展,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二)跳绳的基本技术

摇绳一回环,跳跃一次,叫单摇跳。单摇跳技术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跳绳技术,通过改变摇绳的方式和方向,以及脚跳跃时的方法,可衍生出不同的跳绳技术动作。在此仅介绍几种基本的技术。

1.单摇跳技术

(1)单摇双脚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两臂自然弯曲置于体侧,将跳绳置放于体后,以手腕为轴从体后向体前摇绳。当绳从身后摇转到体前下落触地时,两脚立即起跳让绳通过脚下,随后落地屈膝缓冲,如此连续跳跃则为正单摇双脚跳。摇绳方向相反则为反单摇双脚跳。

(2)单摇双脚交换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两臂自然弯曲置于体侧,将跳绳置放于体后,以手腕为轴从体后向体前摇绳。当绳从身后摇转到体前下落触地时,两脚交换跳过绳.即原地跑步跳绳,这种跳绳为正单摇双脚交换跳。摇绳方向相反则为反单摇双脚交换跳。

(3)单摇交叉脚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两脚交叉站立,即右脚(或左脚)交叉放在左脚(或右脚)的前方,两侧摇绳,绳摇至脚下时双脚仍保持着交叉状态,以前脚掌蹬地跳起,绳过脚后交叉落下,这种跳法为单摇交叉脚跳,也叫“绞跳”。

(4)单摇打脚跳

①正打脚跳:

运动要领:两手握绳把,两脚左右开立预备,正摇跳起在空中时两脚相碰,即迅速做脚打脚动作,然后再左右分开落地,依此连续摇跳。

②侧打脚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左腿支撑,右腿向右侧摆起成预备姿势。正摇绳,第一摇跳起在空中时,左腿向右摆起并打右脚,绳过脚下后,仍是左脚落地支撑。第二摇跳变为右腿支撑跳,即右脚跳起在空中打左脚。按以上方法连续摇跳,跳起在空中完成两侧打脚的动作。

(5)单摇交叉跳

①开合交叉单摇跳(活编花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直摇跳一次,再摇时,两臂在体前顺势交叉摇绳,即编花摇法,依此一摇一交叉摇绳跳法,叫开合交叉单摇(活编花跳)。熟练后两臂交叉可交换上下位置,即一次摇绳交叉时左臂在上,下次摇绳时右臂在上。开合交叉单摇跳根据摇绳的方向可分为开合交叉正单摇跳和开合交叉反单摇跳。

②固定交叉单摇跳(死编花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把,以手腕用力固定做交叉摇绳,依此一摇一跳即为固定交叉单摇跳。固定交叉单摇跳根据摇绳方向也可分为固定交叉正单摇跳和固定交叉反单摇跳。

2.双摇跳基本技术

双摇跳又叫两摇跳。其技术动作为跳跃一次,摇绳绕身体两回环。双摇跳技术通过改变摇绳的方式和方向,以及脚跳跃时的方法,可衍生出不同的跳绳技术动作。在此仅介绍几种基本的技术。

(1)双摇跳技术

①双摇双脚跳

动作要领:双手持绳将绳置于身后(前),以腕关节为轴,用前臂和腕部力量发力向前(后)快速摇绳,双脚同时高跳,每跳跃一次摇绳两回环。摇绳向前的为正双摇双脚跳,摇绳向后的则为反双摇双脚跳。双摇双脚跳的技术关键在摇绳与跳跃的配合,高速快摇有利于完成动作。

②双摇单脚跳

动作要领:双摇单脚跳摇绳技术同双摇双脚跳,跳跃时以单脚跳起,通过摇绳两回环并以单脚落地。摇绳向前为正双摇单脚跳,摇绳向后为反双摇单脚跳。

③双摇两脚交替跳

动作要领:双摇两脚交替跳摇绳技术同双摇双脚跳,跳跃时左右脚交替做双摇跳。摇绳向前为正双摇两脚交替跳,摇绳向后为反双摇两脚交替跳。

④交叉双摇跳(编花双摇跳)

a.开合交叉双摇(活编花双摇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双脚蹬地跳起一次,摇绳两回环,第一摇做直摇,第二摇在胸前做交叉摇绳,这种先直摇后交叉摇的跳绳方法则为开合交叉双摇。先交叉摇后直摇的跳绳方法则为合开交叉双摇。

b.固定交叉双摇(死编花双摇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双脚蹬地跳起一次,摇绳两回环,两摇均做交叉摇绳,即为固定交叉双摇。

⑤空双摇跳

动作要领:同双摇双脚跳,但绳子绕身体两回环时不触地,绳圈触地则为失误,即为空双摇跳。

⑥蹲双摇跳

动作要领:两臂外展摇绳,以蹲的姿势跳起,直摇两回环过身体。蹲双摇跳难度较大,不容易配合好,但能锻炼节奏感与腿部肌肉力量。

⑦摆动落地双摇跳

动作要领:在地上画一条与身体横轴垂直的直线,预备时持绳站在线上。动作要领同双摇双脚跳,第一个双摇跳脚落在线的左边,第二个双摇跳脚落在线的右边,如此连续摇跳,绳圈触地的落点也随之左右移动。

(三)场地及器材

1. 场地

(1)计数赛场地

5米×5米;3分钟10人长绳“8”字跳绳项目要求两名摇绳运动员间距不少于3.6米。

(2)花样赛、表演赛场地12米×12米。

2. 器材

(1)绳

绳的长短、粗细、结构和重量不限,应与服装和地板的颜色呈明显反差,不得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绳具(手柄除外)。

(2)手柄

手柄的长短、粗细、颜色、形状、结构、材料和重量不限,也可使用不带手柄的绳具。

(四)主要规则

1.竞赛项目

(1)计数赛

30秒单摇跳绳、30秒双摇跳绳、3分钟单摇跳绳、4×30秒单双摇接力跳绳、4×45秒双绳交互摇接力跳绳、3分钟10人“8”字跳绳、连续三摇跳绳。

(2)花样赛

个人花样跳绳、2人花样跳绳、4人花样跳绳、4人双绳交互摇花样跳绳。

(3)表演赛(5~14人)

多人、多花样以及队列变换技巧的团队比赛。

2.犯规及罚则

(1)踩线或出界犯规

计数赛(除连续三摇跳绳外)时,运动员踩线或出界(包括3分钟10人“8”字跳绳的3.6米线),计数暂停,主裁判令其回到规定场地继续比赛,累积计数,记犯规1次;连续三摇跳绳运动员踩线或出界,比赛即告结束;花样赛与表演赛踩线或出界犯规每出现1次,由主裁判扣除0.2分。

(2)时间犯规

花样赛比赛时间若不足45秒或超过75秒,视为犯规,主裁判在运动员的应得分中扣0.2分;表演赛比赛时间若不足3分钟或超过6分钟,视为犯规,主裁判在运动员的应得分中扣0.2分;连续三摇跳绳比赛时,若运动员在听到开始比赛信号后10秒之内未能开始三摇跳,将由主裁判从成绩中扣除次数5次。

三、跳竹竿

(一)跳竹竿

跳竹竿又称竹竿舞,起源于我国的“京族三岛”。小伙子与姑娘们在欢庆节日和闲暇娱乐时,在海滩上拿起晒渔网的竹竿在地上敲打,在竹竿上欢快地跳来跳去而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于一体,令人欢快而陶醉的运动,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跳竹竿节奏铿锵有力、欢乐奔放,随着竿杠的节奏,用轻盈的步伐可单人、双人、多人徒手跳练习,也可手持红绸、头戴彩帽在竹竿上做各种动作表演。人们随着或快或慢的打竹竿节奏,时而用单脚,时而用双脚,时而做出各种旋转和舞步,自如轻快,灵巧跳跃,能促进人视觉、腿部、身体灵活协调性。而且跳竹竿形式多样,除徒手外,还可进行持花扇、舞狮等花样技巧,“穿山过海”“遨游八卦阵”“飞跃龙门阵”等多种形式组合演练,动作简单易学,富于节奏,姿态优美,热烈欢快,趣味无穷,可达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目的,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广泛参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跳竹竿以其独特的传统民俗风情,形成一种民族体育竞技文化,已走进了国际大舞台,深得国际友人的青睐。如云南、海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跳竹竿与游客互动,促进旅游业发展。广西武鸣壮乡每年举办“三月三”歌圩,展演的“千人跳竹竿”活动声势浩大,“千人竹竿阵”景象壮观,别具风格,激发众多学生和体育爱好者参与互动,人们通过跳竹竿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跳竹竿象征着一种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其独特的健身、娱乐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对增进民族间交流、友谊、合作,繁荣民族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跳竹竿的基本技术

跳竹竿的基本技术分为打竿和跳竿,打竿者一般由8~10人组成,跳竹竿者人数不限,可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或多人组合跳。

1.打竿技术

打竿者两人一组,分立竹竿两边,或蹲或坐,两人对持同一副竹竿,握两竹端,用平碰法或提敲法,按统一的节律打竿,发出有节律的、铿锵清脆的响声;打竿的技术可分为打竿姿势、握竿、打竿方法、打竿节拍等。

(1)打竿姿势

①坐打。两腿盘腿而坐,即两脚交叉立于细竿的竹端,屈膝盘腿而坐,两腿盘于体前。由一人做节奏指挥。

②蹲打。单膝跪蹲,即两脚前后开立约40cm,左右相距约20cm,后腿屈膝跪蹲。

③站打。在蹲打的过程中,当跳竹竿跨到细竿间时,打竿者站起来碰竿,或者握竿(两竿紧贴)站起,将竿举起,左脚(同伴用右脚)为轴转体360°,使两根细竹竿逆时针(同伴为顺时针)在空中转动。

(2)握竿

根据打竿的方法不同,握竿可分为全握法和半握法。

①全握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虎口朝前,掌心向里,拇指与其余四指扣曲握竿。

②半握法。四指并拢,掌指朝下,拇指前伸,掌心向里,其余四指扣曲握竿。

(3)打竿节拍

打竿的节拍是关系到跳竹竿的节律及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跳竿者必须按打竿的节拍来跳竿,否则就会踩竿或被夹着。如果打竿节拍紊乱,跳竿者就无法完成跳竿,导致动作失误。

①2-2拍为基本跳的打法。每组打竹竿者所持的两条细竿,分敲两次后再合敲(或平碰)两次。周而复始,形成“嗒嗒—嗒嗒”的节律。

②3-1拍为区分竹竿间表演拍法。外敲三次后再合敲(或平碰)一次,周而复始,形成“嗒嗒嗒—嗒”的节律。

③2-1拍为较快跳节奏法。分敲两次后再合敲(或平碰)一次,周而复始,形成“嗒嗒—嗒”的节律。

④3-3拍为初学者慢节奏法。分敲三次后再合敲(或平碰)三次,周而复始,形成“嗒嗒嗒—嗒嗒嗒”的节律。

⑤打空竿为迎贵宾法。打竿过程中,两竿在分别竹竿位置,原地连续不断地按节奏敲击粗竿。让练习者消除被夹脚的顾虑,选择自由自然跳。

2.跳竿技术

跳竹竿动作有单腿跳、双腿并跳、转体单腿跳、分腿跳及翻跟斗等,再结合手上舞姿,按不同的节奏,在竹竿上轻松欢快地左跨右跳。

(1)二拍跳法

①腿跳向左脚前跳1拍,右脚越竿前跳1拍。

②腿进退左脚前跳1拍,右脚越竿前跳1拍;左脚越竿前跳1拍,右脚越竿后跳1拍。

③转体180°跳进左脚跳进1拍,右脚越竿跳进同时左转180°;右脚跳进1拍,左脚越竿跳进同时左转180°。

(2)三拍跳法

①换腿跳。左脚跳进1拍,右脚原地跳1拍。左脚越竿跳进1拍,右脚越竿跳进1拍。左脚原地跳1拍,右脚越竿跳进1拍。

②脚连跳。左脚跳进1拍,右脚越竿跳进1拍,右脚原地再跳1拍。

③单双脚。连跳左右脚分别各跳进1拍,双脚越竿原地跳1拍。

④分腿跳。双脚跳进1拍,双腿分腿原地跳起1拍,左脚越竿跳进1拍。

(3)四拍跳法

①踢腿跳。双脚跳进1拍,原地右踢腿跳1拍。越竿跳进1拍,原地左踢腿跳1拍。

②脚跟点地跳。双脚跳进1拍;右脚原地跳1拍,同时右脚跟右前点地,上身右倾;双脚越竿跳进1拍;左脚原地跳1拍,同时左脚跟左前点地,上身左倾。

(4)双人变换式

①内侧腿跳进的同时举起牵着的双手,外侧腿向前踢,头转向观众。

②外侧腿落地跳的同时双手牵着下压,内侧腿后抛,头低下。

③内侧腿越竿跳进的同时双手牵着上举,原方向不变。

④外侧腿落地跳,转体的队员向右(左)转90°,另一队员方向不变,成面对背的位置关系。

(5)集体跳法

集体跳是在个人动作基础上,要求全队统一动作。齐跳表演有:

①纵向排列式。队员以纵队,从后排向前方向一个接一个整齐跳出。

②并排式。以两人或三人等形式手牵手跳进,做上举下摆动作。

四、风筝

(一)风筝

唐朝时开始出现“风筝”这一名称,大都用于军事,具有示警与传递信息的功能。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裱糊风筝。元明两代在风筝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比较特殊的时期,受到统治者政策的影响,放风筝活动有所衰减。到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地方风筝体系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潍坊为代表。北京风筝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扎制精美,构思奇巧,造型多样,具有宫廷风筝高贵华丽的特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潍坊风筝达到兴盛期,出现了风筝世家。当时民间风筝赛会很多,而由官方主办、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到了现代,风筝比赛又有传统风筝和竞技风筝之分,参与人数剧增,至2009年,潍坊举办了26届国际风筝会、五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可见,风筝活动已成为一项流行的休闲活动。

(二)风筝的基本技术

风筝运动可以分为传统风筝和竞技风筝。由于风筝类型、结构和形式各异,操纵的方法不同,风筝放飞技术有一般放飞技术和专项放飞技术之分。

1.一般放飞技术

一般放飞技术是掌握放飞风筝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掌握一般放飞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放好各类风筝。一般放飞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放飞技术和调整技术。

(1)技术原理

放飞风筝首先要使施放者了解风筝的扬力和受力两个原理。在晴朗、有风的天气里,放飞风筝需要有一定的风力来使风筝受到扬力飞向天空,风筝本身必须有迎风的倾斜度,还要有来自放飞的牵引力,使风筝有了受力才能保持空中的稳定度。

2.放飞技术

(1)环境

放风筝前要先了解风的方向和速度强弱。

(2)单人放风筝

在风力适当时可单人放飞风筝。自己拿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跑,随时注意风筝飞升的状况,当感觉风筝向上爬升时,可停下来慢慢放线。当风力不济时,快速向后收线,给予人工加风,如感觉风筝线有拉力时,就要把握时机放线。若风筝有下降的趋势,有时需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

(3)风向风力变化时的处理方法

如果风筝飞翔稳定时,可把风筝线系在树干或物体上,任其飘浮;而在风向及风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则必须随手操纵。当风力突然转强,风筝摇摆而倾斜度过大时,将有翻转栽落的危险,这时有如下两种控制方法。

①迅速放线。

②迅速往风筝方向奔跑数步,可缓和其势。有时风力停顿,风筝向下坠落,将风筝轻抖数下或迅速向后奔跑,如果后退无路,则可用迅速收线的方法处理。

(三)比赛器材、基本原则

1.竞技风筝器材

(1)运动风筝

运动风筝分为双线风筝、多线风筝和串风筝;串风筝必须由3个或3个以上的风筝组成。

(2)打斗风筝

打斗风筝是用特制的放飞线(单线)联结的有骨架风筝,规定面积不得超过40厘米×50厘米,颜色不得为纯白色。

(3)盘旋风筝

盘旋风筝为有骨架、单线控制的风筝。盘旋类风筝的面积不小于0.6平方米。

2.传统风筝器材

(1)龙形风筝

龙形风筝头部须制作成龙头形状,结构可多样化。

(2)硬、软板及硬、软翅风筝

风筝的面积不小于0.6平方米。

(3)硬、软翅串形和硬、软板串形

风筝的面积不小于0.6平方米,每串风筝必须5节以上。每增加一节加0.3分。

(4)立体形风筝

风筝受风面的面积不小于0.8平方米,将骨架制作成立体结构。

(5)软体性风筝

此为无骨架支撑的风筝,包括局部气体支撑。

3.规定风筝器材

规定风筝为组织者提供的或组织者规定的某一品牌或厂家同类、同型比赛用风筝。

4.放飞线

(1)放飞线规定

放飞线不得使用金属线、包金属线。

(2)定长标志

风筝放飞线的定长标志要求醒目。

5.放飞线轴

放飞用线轴统一为传统手拨式。

五、跳皮筋

(一)跳皮筋

跳皮筋是我国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又称跳橡皮筋、跳橡皮绳或踩跳。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用来踩跳。跳皮筋是在伴有一定节奏感的儿歌或民谣的情景下,以下肢跳跃动作为主,辅以手臂动作和身体的前倾、侧倾、后倾动作进行踩跳的活动。跳皮筋有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跳皮筋的基本动作包括点、迈、顶、绕、转、掏、勾、踩、跨、摆、压、踢等10余种,跳时可以把几个基本动作编排成联合动作,跳出无数的花样变化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跳皮筋的动作花样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集体跳的形式和图案上,从跳直线发展到跳两三根皮筋组成的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边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难度也越来越大。

跳皮筋由于不受场地、器材、季节、人数等限制,跳的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跳的过程有儿歌或民谣相伴,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效果,深受儿童喜爱。跳皮筋以下肢跳跃活动为主,可促进少年儿童的骨骼生长,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能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进而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跳皮筋的基本技术

跳皮筋的基本技术有点、迈、顶、绕、勾、掏、转、擦、踩、摆、压、踢等,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跳法。

1.点

站在皮筋的一侧中间,两手叉腰或两臂侧平举,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脚随之跳起用前脚掌点地。点也是每个踩跳动作的预备姿势。

2.迈

两臂侧平举,一脚自然弯曲从皮筋一侧迈到另一侧。

3.绕

两臂侧平举,一腿原地或迈过皮筋一侧后,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绕皮筋,绕几次不限。

4.转

一脚原地跳一次,另一腿迈过皮筋,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绕皮筋,然后随身体转动跳出皮筋。也可两腿同在皮筋的一侧,身体触着皮筋,两脚交替地向左(右)转动。

5.掏

将绕在腿上的皮筋掏出来,向前掏还是向后掏要看绕在腿上皮筋的方向。如果右腿从里向外绕皮筋,就由左脚在右脚后踩住皮筋,右脚由里向外掏出来,绕几圈就掏几次。

6.摆压

两臂侧平举,身体稍侧屈,用力摆起腿,用小腿胫骨部位将皮筋压下,然后用前脚掌点地。

7.摆勾

两臂侧平举,一腿摆起,用脚尖或脚面部位将超过头高的皮筋勾下。

8.踩、摆踩

在皮筋一侧站立,两臂侧平举,一腿摆起,用脚将较高的皮筋准确地踩下。也可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腿迈过皮筋,然后两脚踩着皮筋向左或向右移动。

9.踢

一般在第三高度上做,一脚将皮筋勾下,另一脚迈过皮筋,用脚面把皮筋踢起来。

六、叼羊

叼羊是一项人与马力相结合比赛骑术的少数民族马上休闲娱乐活动。“叼羊”运动在新疆游牧民族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都会在庆典和重大庆祝活动的时候举行“叼羊”比赛。不仅在我国新疆,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等国家的游牧民族中也广泛开展着“叼羊”这项体育活动。

关于叼羊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认为起源于战争的,也有认为起源于狩猎活动的。

资料显示,“叼羊”运动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突厥汗国时期。在《新疆图志·礼俗志》中记载着节日庆典时进行叼羊运动的场面。在柯尔克孜族民俗传说中,相传在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与卡勒玛克人战斗时,发现敌人用飞马传递的方法抢掠妇女、儿童及财产,为了克敌制胜,玛纳斯将自己的40名勇士分作两队,用一只羊羔训练破敌之法。他们有攻有守,有争有夺,经过40昼夜的训练,终于练出了超过敌人的本领,将敌人抢到手的人、财、物又夺了回来,取得了胜利。从那时起,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和玛纳斯的聪明才智,人们将这一练兵之术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叼羊”运动。

在哈萨克族中,“叼羊”是一项很有群众基础的竞技体育和娱乐活动,活动中参加者不分年龄大小,只要有力气都可以参加。“叼羊”活动在哈萨克族中源于古代的叼狼活动,哈萨克语“叼羊”(kokpar)就是“灰狼”之意,这个名称可能是古代突厥人崇拜狼的习俗中遗留下来的。狼对于古代游牧民族从事牧业生产的人来说危害最大,因此,打狼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当打死或猎获一只狼时,为了表示庆祝,人们便兴高采烈地将狼驮于马背上奔跑,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涌上来争抢,这就是最初的叼狼活动。后来,随着游牧民族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的转变,叼狼活动逐步被叼羊活动所替代。因为在需要举行娱乐活动的时候,找到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用带头羊、羊羔代替狼成为此项活动最为现实的办法。

“叼羊”的形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两人叼。一人抓住羊的一端,奋力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二是分组叼。在旧社会里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获胜者为部落的光荣。三是集体叼。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这只羊能扔到某一家的毡房里,谁就是胜利者。

集体叼在开始时,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接着,主持人献上一只两岁左右的割去头蹄、扎紧食管的山羊,放在草地上,宣布比赛开始。主持者先将这只宰了头、扒掉内脏的“阔克拉合”(即青灰色的山羯羊尸体)放在场子中央,各路骑手便在周围排成两队,雄赳赳,气昂昂,整装待命。当主持人一打响开始的枪声,英勇的骑手就疾驰出发,绕场一周,瞬息间,骏马喷着鼻子,直立后腿,猛烈地向场子中心扑去⋯⋯一场惊心动魄的叼羊搏斗就这样展开了。领先的骑手迅速地把马鞭咬在口中,双手丢开鞍缰,跃身抓住羊尸,飞箭冲出人围,摧马向着目标处奔驰,其余的骑手则快马加鞭,急起直追,观众们欢呼雀跃,呐喊助威。后来者紧追上去,抓住羊尸一端,使劲进行争夺,时而几人相持,难解难分,时而一人抢去,甩掉了对手。就这样你争来、我夺去,众多骑手在交锋,英武的骏马在助威,互不示弱,各不相让。一边叼,一边跑,直到把羯羊尸体上的皮毛剥尽,由最后叼到手的骑手提着羊尸环绕目的地一周,再飞马回到人群中,将羊尸放到原处,才算真正的胜利者。这种胜利是以力量和速度得来的,牧民们无不拍手叫好,心悦诚服。

但是,整个活动并没有结束,叼羊的胜利者还要把叼来的羊尸随意从别人家的毡房顶上扔进去,这时毡房的主人就认为是莫大的吉庆和皆大的欢喜,便组织全家人剥皮煮肉,用手抓肉、奶疙瘩等上等佳肴,热情招待前来恭贺鸿喜的所有客人,待客人们奶足肉饱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进行通宵达旦的娱乐活动。

叼到羊的骑手是自豪的、光荣的,大家纷纷给他披红挂花,进行嘉奖。而吃到这只叼羊肉的人也是自豪的、幸福的,因为根据哈萨克族人的传统说法,吃了这只叼羊肉的人不仅会避过灾难,而且还能交上好运。哈萨克族人的叼羊游戏每年都定在金秋节日举行。这一方面是为了庆贺当年牧业丰收,预祝明年牧业增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牧民们精心饲养马匹,培育优良马种,锻炼英勇骑手,提高马上战术,发展畜牧事业。因而,这项运动深深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世世代代地继承了下来。塔吉克族叼羊有别于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叼羊需用手鼓、鹰笛伴奏。当骑手把山羊叼到马上的时候,就奏起“托木拜克”曲调;当驮着山羊来回绕行时,则奏“维勒瓦来柯克”曲调;在马群密集、争夺激烈时,奏的又是“君去格尔”曲调。有节奏的音乐激励着骑手,使叼羊场面十分壮观。

七、跳板

在美丽富饶的朝鲜族地区,每当端午节来临,到处可以听到古老的伽椰琴和筒霄的优美声音,它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意境,身着彩裙的朝鲜族少女伴随着有节奏的踏跳,优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转、空翻等各种动作,这就是生活在松花江畔的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跳板。

跳板是节日里朝鲜族妇女非常喜欢进行的一项传统活动。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可见其所受重视与喜爱的程度。跳板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从文献上来看,朝鲜族跳板和荡秋千最晚起源于13世纪。压跳板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朝鲜族老年男子受冤,无辜被打进牢狱,一去不回,他心爱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殷切思念,为了能高过一堵阻挡她视线的高墙,灵机一动,想出了压跳板这一方法。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古代朝鲜族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闷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也只有这样,小伙子们才有机会看到禁锢在高宅深院里姑娘们的俊容。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跳板旧时多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举行,成为妇女们的娱乐游戏。随着时间的流逝,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都要举行盛大的跳板表演,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朝鲜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这种朝鲜族独特的运动形式,表达了朝鲜族人民热爱生活、富于创造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是朝鲜族代表性的体育运动形式,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跳板运动是一种健康的传统体育运动,历来深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参加跳板运动不但需要胆量,而且需要智慧和技能。跳板对增强腿部的弹跳力、锻炼空中控制身体的能力和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以及健美形体均有显著作用。观看跳板运动则会令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随着跳板项目的不断发展,有更多的体操动作被引入,使跳板项目难度更大,表演更精彩,成为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更强的运动项目。

(一)跳板基本技术

1.跳板技术

跳板类似于跷跷板,用木架支住一块长木板中心,两人分别站在木板两端,彼此轮流跳起,借一方跳起后下落的重力,将另一方弹起腾跃空中。这样反复地一起一伏,参加者奋力向上跃起,不断增加腾空的高度并做出各种花样动作。无论是“抽线”还是“表演”两种项目,基本技术都是各种跳跃动作。

(1)“抽线”

就是在跳板两端各置一线团,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时间内,借助对方的反弹力,自身做出各种直跳、屈腿跳、空翻等空中动作,将线拉出,越长越好。

(2)“表演”

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①规定项目是将规定的几种动作连接起来表演,有直跳,即蹬离板后两腿伸直跳;屈腿跳,即人体腾空后弯曲大腿跳;剪子跳,腾跃后将腿伸直前后分开跳;空翻跳,即腾跃后向前或向后空翻一周跳。②自选项目要求参赛者创造性地编排和完成各种连贯动作、技巧姿态。例如,有腾空而起,翻滚而下的动作;有跃身屈体,双腿伸开,落地垂直的动作;有挺胸展臂,双腿叉开,落地合拢的姿态;还可以不断做出劈腿、弓身、钻环、跳绳等十分优美的造型动作。跳板靠两个人的协调合作进行,有时边跳边唱,一个唱一个和。表演者为了衬托出姿态的优美和动作的灵巧,还可以手持扇子、花环、铁圈、手鼓、彩带等物进行表演,比谁的动作最符合标准,谁的动作难度大,谁的动作更优美。

2.跳板技术练习

(1)平地进行各种跳跃练习,增强腿部力量。

(2)在老师或教练员的保护下,在垫子上做跳起劈腿、空翻、屈腿、旋转、剪子跳等技巧动作。

(3)借助踏跳板和蹦床为辅助器材,做各种腾空技巧练习,不仅能提高腾越高度,而且有利于空中姿势的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利用踏跳板和蹦床练习,能增加起跳后的腾越高度,克服空中腾跃的畏惧心理,有利于掌握技术动作。

(4)模拟比赛进行“抽线”练习。

(5)模拟比赛进行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练习。

(二)跳板基本规则及裁判法

1.比赛场地

比赛可在空地上进行。

2.比赛项目

(1)抽线。

(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3.比赛器材

跳板器材主要由木板、板垫两部分组成。木板选用坚韧而有弹力的木料加工制作,长度为5~5.5米,宽度为30~40厘米,厚度为5~6厘米;板垫高度约30厘米(多用稻草捆,用草袋装满土亦可),垫在跳板的中部,加重物固定。

4.比赛办法

(1)抽线

抽线是在跳板两端各置一线团,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线的长度决定胜负。

(2)规定动作

规定项目是将规定的几种跳跃动作连接起来表演。

(3)自选动作

自选项目要求参赛者创造性地编排和完成各种连贯动作、技巧姿态,可手持器物。

5.比赛胜负

(1)抽线比赛

抽线比赛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比拉出来的线的总长度,以抽线的长短定胜负。

(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比赛

裁判员按所做的空中动作难度、完成质量和技巧、姿势优美的程度进行评分。裁判员一般为4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