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恰当的火候给予支持,只有让火候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烹调出美味十足的菜肴。可见,火候是烹调出一道美味菜肴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操作,才能准确把握火候的操作呢?其实,在实际的烹调过程中,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烹调方法,至于如何烹调,应该根据不同原料与不同菜肴的有关要求,以对症下火候的方法,采用合理的火力与时间,这样,才能把美味的、优质的菜肴完美地呈现给顾客朋友。
一、火候的操作方法
火候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法。通常,在烹调一道菜肴时,其火力是大、是小,应该依据菜肴的基本情况来定。在烹调菜肴的过程中,火候又有大小与强弱之分,人们较为常见的有武火、文火、文武火、微火。
1.武火
武火,又称“大火”,是烹调菜肴中常用的一种火候。这种类型的火,适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炒菜、炸菜、爆菜、熘菜、氽菜、烹菜等菜肴的烹调。烹调出的菜肴,具有爽口、脆感、软松、酥感、鲜味等特点。
2.文火
文火,又称“小火”。这种类型的火,其运用范围也很广泛,是一种较慢速的烹调菜肴的方式。适用于熬菜、煎菜、贴菜等不同类型的菜。制作出来的成品菜肴,具备软熟入味的特点。
3.文武火
文武火,又称“中火”。这种类型的火候,其使用范围也不可低估。据实践证明,该种火候在烧菜、煮菜、烩菜、扒菜等诸多菜肴的烹调中较为常用。
4.微火
微火,又称“弱火”。这种类型的火,也有其独特的表现领域,尤其适用于长时间来烹调菜肴。在煨菜、焖菜、炖菜等诸多菜肴中,深受欢迎,能使烹调出的菜肴,具有酥烂浓香的特质,往往给人以可口美味的享受。
二、油温的热度
食物的烹制离不开油,所以要求在日常烹调操作中,既要懂得适当掌握火力与加热时间,又要学会去看油的热度,这是作为厨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把握好油温,才能烹调出可口的菜肴。
1.识别油温的方法
一般来说,油温分为三类,即温油、热油和旺油。
(1)温油
温油就是加热到三四成热的油,以油面没有青烟,微动为佳,此时的实际温度大约在90~120℃之间。这个温度一般适宜用来进行上浆原料的“拉油”,也适合一些用雪花糊包裹的原料的烹炸。
(2)热油
热油就是加热到五六成热的油,油面会冒出少量的青烟,并出现了明显的跳动,它的实际温度大约在150~180℃之间。此时,非常适合用于食物的上粉和挂糊,如茄盒等就需要在这种温度下进行烹制。
(3)旺油
加热到七八成热的油称为旺油,适合炸制体积较大的生鱼或者生鸡爪等。此时的油面上有大量的明显青烟出现,有明显的跳动,温度保持在210~240℃之间。
2.运用油温烹调应注意的关键
能够准确辨别油的温度之后,还要学会充分运用油温。在烹调中,油量和火力的大小,材料的数量都各有不同。所以,在运用油温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1)油温、油量、火力的关系
油的温度和火力作用密切相关,在相同的油温条件下,油量的多少和吸热量成正比。在油量和油温相同的情况下烹制菜肴,如果锅下的火力大,那么油温就相对生得快些;相反,锅下的火力小,油温也就升得慢。
因此,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厨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油温、油量与火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2)油温与原料体积、质地的关系
由于各种原料的体积、质地各不相同,所以在走油时也需要不同的油量和时间。在通常情况下,材料的体积越大、质地越鲜嫩,就越需要用大火热油,烹制的时间也短,如在炸制整条鱼时,就需要这种方法。
但是,如果材料的体积比较大、质地稍老,就应该选用中火温油,烹制的时间也要相对延长一些;对于体积小、质地坚韧的原料,如排骨等,就需要采用中火温油慢慢烹制,时间也要相对长一些。
对于一些体积较大,但是质地坚韧的原料,由于炸制比较费时费力,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一般都选用煮或卤制。
(3)油温与原料数量的关系
原料炸制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对油温的要求。在锅下火力相同的情况下,原料的数量越多,就越需要高的油温。如果原料中有冷原料,则对油温的要求更高,因为冷原料会使油温迅速下降,油温一时没法恢复到之前的温度,所以,必须提高原料入油时所需要的温度。
同样,如果下油炸制的原料数量较少,就需要在油温还没有达到原料所需要的温度时放入。因为原料的数量少,直接导致了油的降温幅度比较小。即使刚下入锅时油温低于所需要的温度,但是锅下的火力会及时地提高油温,满足原料对温度的需求。
综上所述,厨师在运用油温烹调时,要将火力的大小,油温的高低,油量的多少,原料的数量、体积、质地等综合进行考虑,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揣摩和体会总结。
3.原料下油的三种方式及其操作要领
原料下油的方法主要有爆锅、拉油、炸制三种,每一位厨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这几种方法,以便做出好的菜肴来。
(1)爆锅
爆锅又称炝锅,就是在热锅中放入少量的油,充分将葱末、姜末、蒜茸等调料爆香,然后在放入原料。在爆锅时,需要尤其注意:
①火力不宜过大
由于在爆锅时,锅中只保留了很少量的油,如果火力过大,就会导致油温过高,从而将一些细小的爆锅调料爆糊,出现很不雅观的黑点,直接影响到菜肴的整体质量和美观。在爆锅时,应先选用中火,爆锅后,可以再适当加大火力烹调。
②锅温不宜太冷
如果锅温太冷,也会影响爆锅的效果。想要达到爆锅的最佳效果,就要在中火、热锅的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爆炒出调料的香味。
③油温不宜过热
爆锅时,还需要等待底油变温热,这时,如果放入调料,调料就会在温油中浸热片刻,从而溢出香味。如果底油过热时,则可能出现变糊的情况。
(2)拉油
拉油又称为划油。通常情况下是将已经切好的动物性原料上浆,一般将动物性原料切成丁、条、片等形状,待油温升高之后,将上浆的原料放入划散至热,然后再烹调。
拉油时,需要厨师掌握以下几种要点:
①锅中油的数量和原料数量的比值为2∶1,油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原料下锅之后的滑动。
②拉油前,一定是热锅,锅要充分进行加热,否则就可能出现原料粘在锅底的情况。
③在原料拉油时,最好采用较大的火力。需要拉油的原料一般都是冷原料,油量不需要太多。当冷原料下锅之后,会迅速降低油温,所以,如果火力不大,原料无法成熟,从而影响了质量。
④如果需要拉油的原料对火力有特殊的要求,如热锅凉油,就是先把锅放在大火上加热,等烧热、烧透之后倒入适量的油。等约有一成热以后,就可以将原料放入油中,接着,用锅铲轻轻铲动食材,随着火力、油温的增高,细嫩的原料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熟、定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料的嫩滑。
⑤如果需要拉油的原料数量较多,就应该选用热锅温油、大火力的方法。由于数量本身就比较多,如果再放入凉油中,就会降低油温,之后即使火力再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油温,影响拉油的效果。
(3)炸制
炸制又称过油,就是将之前上粉、挂糊好的原料,放入大量的温油中烹炸,使原料直接成为菜肴半成品的一种操作手法。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六个要领:
①热锅凉油,即将锅烧热之后再放入油,等油温达到要求之后再放入原料。如果油温达不到或者过凉,即使之后油烧热了,原材料也会粘在锅底,出现糊锅的情况,直接影响原料的形状与质量。
②炸制时,需要大量的油。一般来说,油量和炸制原料的比例是4∶1。如果油量过少,上粉、挂糊后的原料就会随着油温的升高而逐渐膨胀变大,容易造成原料的受热不均,最终对菜肴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③控制好火力和油温。如果火力太大,油温就会很高,当原料入锅之后,原料表面的水分就会瞬间蒸发,造成热油迸溅,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④原料在炸制过程中,如果火力和油温不合适,就应当立即将原料捞出,等到油温升高后再将原材料放入,以保证符合原料的火候质量要求。
⑤原料下油时,一定不要将原料放入油的中央,尤其是已经挂糊的原料,更不能这样做。正确的做法是将原料贴着锅边轻轻地放入,以防热油迸溅,烫伤手指。
⑥原料下油后,要及时将其打散,避免粘连,使其均匀受热。如果没有及时打散,原料就会互相粘连,位置始终保持在固定位置,原料容易受热不均。
另外,炸制原料时,也应该事先将搅动、翻动工具在油中浸热,避免糊浆粘在上面。
油温的控制非常难,但是却是厨师必须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在实践中多摸索、多总结、多借鉴,逐步提高自己的控温能力,从而提高厨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