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族的饮食风味,其源头始于较早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自元代开始,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与发展。明清时期,在饮食原料的不断发展与增加下,加之烹饪上注重吸收汉族的烹饪之长,最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蒙古族风味饮食。
蒙古族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清中叶以后,便开始习于农耕种植。目前,大多数人已经定居,其产业以农业、牧业为主。
蒙古族的饮食风味,其源头始于较早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自元代开始,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以成吉思汗创制的锄烧、铁板烧最为著名,既富于特色,又声名远扬,几乎风靡全球。
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膳正要》等书籍,都记载着蒙古八珍和诸多蒙古菜肴,已颇显规模。明清时期,在饮食原料的不断发展与增加下,加之烹饪上注重吸收汉族的烹饪之长,最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蒙古族风味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风味所具有的特点:一种是以羊肉、牛肉以及奶类原料为主,配以面、茶、酒等,形成了食品饮食中的“红食”(肉制品)和“白食”(面制品)两类;一种是以烤、烧、煮为主要烹调方法的饮食,蒙古族的风味名菜大多是以此种方法来烹调食物的;还有一种是调味以咸鲜为主,辅以奶香、烟香以及甜辣味,味道厚重,重视食料的本味。
在蒙古族的众多菜肴中,以烤全羊、烤羊腿、大炸羊、手抓肉、阿拉善烤全羊为主要代表,其奶制品也很有特色,如馅饼、包子、新酥饼、哈达饼、炒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