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烹饪美学的色彩运用

烹饪美学的色彩运用

时间:2023-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烹饪美学不仅是为了让食物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刺激人的食欲。只有这样,才能使烹饪艺术真正符合美学的标准,以此增添美食的诱惑。食物的烹饪最好不要用那些含有化学成分的色素,人们食用之后,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青岛菜肴“睡莲初放”,其中的莲花瓣是用虾脑液和鱼茸调制而成。

我们生活的世界,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色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能感受到色彩带给我们的美。生活中的众多美学,都讲究色彩运用,如绘图、绘画、装饰等,不同色彩的搭配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烹饪美学不仅是为了让食物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刺激人的食欲。它作为食者视觉和味觉的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作为艺术品的食材,除了造型和构图精致外,食物也要做到良好的色彩搭配。只有这样,才能使烹饪艺术真正符合美学的标准,以此增添美食的诱惑。

在烹饪食物中,如何运用好食物的色彩,尽管范围很广、难度很大,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只要找准其规律,就能很好地掌握。烹饪美学中的色彩应用是一门综合学问,在具体操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比较独特的问题,单纯依靠一点色彩方面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烹饪技术的熟练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食品色彩的可变性

每种食物都有其天然的颜色,各不相同,尤其是植物类的食物原料,其色彩的区分表现得更加明显。在植物性原料中,果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们体内含有的番茄素、叶绿素、叶黄素、椒红素、花青色素、紫苏色素等非常丰富,常因含量的不同,使原料体现出不同的颜色。

植物性色素与动物性肉色一样,表现得非常不稳定,会因季节、地质、气温、气候等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摘一个生番茄,起初还是青绿色,放在屋子几天后,就会变成红色;原本青色的脆枣存放几天,就会变成褐红色。所以,厨师要熟练掌握食物原料色彩的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到烹饪中,点缀菜品,锦上添花。

1.植物性原料

植物性原料有很多种,大部分均含色素。这种色素存在着不稳定性,经过加热、加口等处理,或在氧化、酸碱、光线等的作用下,其原来的颜色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要数叶绿素。比如,用盐腌制的黄瓜条,颜色比原本的重很多;用水焯过的菠菜,会变成浓绿色;用醋泡过的大蒜颜色会变成灰色;氧化的土豆会变黑;鲜红的番茄加热后,颜色变得浑浊,等等。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为了使蔬菜的颜色得以保存或变得更加鲜亮,厨师们往往会把稍许碱放入烧开的热水中,然后倒入蔬菜。经过这样的处理,蔬菜的色泽鲜亮,能刺激用餐者的食欲,使其胃口大开。

在对植物性原料进行加热或加工时,有一条规律必须要清楚,即时间的掌握。经过加热或加工的食物,其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食物中含有的叶绿素会被破坏,色泽会变暗,时间越长破坏越严重。

综上所述,由于蔬菜原料色素的不稳定性,要想菜肴色彩鲜亮好看,厨师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对植物性原料色彩的变化规律要熟悉掌握,并能在烹饪实践中运用自如。

2.动物性原料

动物性原料主要是一些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食物经过加热后,颜色大多会由原来的深色变为浅色,有的甚至变成了洁白色。研究证明,如果禽畜类的肉质松软、细嫩,熟了后的肉色均会变成白色,只是深浅程度不同而已。而且,由于动物性原料不同的部位,经过处理成熟后,颜色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原本为粉红色的猪通脊肉熟了之后会变成洁白色;生的猪前腿、外裆等部位的肉是深红色,熟了颜色会变浅,成了浅红色;鸡鸭的腿肉因肉质粗糙,还有肉筋,熟了后会由深红变成浅红。鸭、鸡、鹅的里脊与脯肉,原本的肉色是浅黄色,半透明状,熟后变成了白色;牛、羊、猪的外脊肉质紧凑细密,分子均匀分布,熟后会粉红色变为白色。生的鸡蛋清是半透明的,熟后变成了固体状,蛋清也变成了洁白色。

水产品原料的色彩变化与禽畜类似,也因自身所含成分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青灰色的大对虾和绿褐色的海蟹体内,因分别含有虾黄色素和蟹黄色素,熟了后会变成朱红色和黄色;青灰色的扇贝熟后会变成白色;淡青色的生鲍鱼,熟后变成了淡黄色,等等。

总之,只有熟悉动植物原料的色彩变化规律,才能在具体烹饪过程中合理地搭配使用,使成熟的食品的色彩效果以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菜点的色剂应用

食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因而各自的颜色也不一样,特性、功能、构成要素及口味口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任凭自己的意思,搭配食物原料,不仅可能使菜肴在色彩上显得单调,也会缺失一定的美感,让人没有食欲。想要使食物色彩的搭配效果和谐,经常在那些无色或是浅色食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色素丰富的原料汁来调和,使原料本色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新的色彩。这个过程即调色,那些色素丰富的原料汁即色剂。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色剂有:

1.红色剂

在色彩中,色度最亮、色感最强的是红色,让人觉得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和欢乐轻快。一般来说,人们常常用糖色、蟹黄汁液、虾脑液、红曲米、什锦果酱、番茄酱等原料来制作红色剂。有时,红色剂也会以赤色素为原料。食物的烹饪最好不要用那些含有化学成分的色素,人们食用之后,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

在菜肴、糕点等食物中添加红色剂,要依据其口味及原料本身的特性来定,具体方法是:

(1)在生的原料中放入一些茸泥状原料调配,然后加热制熟,这时便会使原料的颜色变色。因原料不同,红色的深浅程度也不会相同。这种方法大多出现在面点的制作过程中。比如,上海糕点“硕果粉点”,有透红的苹果、鲜红的草莓等多种颜色的面制“水果”,其中各种红色都是因为面粉在不停搅拌过程中,添加的食用红色剂量不同造成的。青岛菜肴“睡莲初放”,其中的莲花瓣是用虾脑液和鱼茸调制而成。

(2)在原料加热时放一些红色剂进去,使色剂和菜肴在水中溶解,形成菜品汁液,然后附着在原料表层,菜就变成了红色。比如,“番茄鱼片”,先把淡黄色鱼切成片状,然后把以番茄酱为原料的红色剂放在勺中翻炒,炒匀后,趁热倒在鱼片表层上,这样鱼片就变成了橘红色。又如,青岛名菜“葡萄虾仁”,先把白色的虾仁串起来,看上去像一串葡萄,随后把炒好的番茄汁浇在上面,虾仁很快会变成红色。

番茄酱

(3)在煮沸的汤汁中加入红色剂,等红色剂溶化其中后,再把食物原料倒入汤中,煮上一段时间后,原料自然就变成了红色。比如,山东“糟乌鱼”,把一定量的水倒入红曲米中烧煮,等汤汁变成红色后,再把已经处理过的乌鱼板放入汤中,用小火慢炖,直到汤被熬干为止,这时乌鱼就会呈现出鲜红色。

2.绿色剂

绿色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绿色是植物的色彩,给人自然清新的感觉,因其中性偏凉,会促进人的食欲。特别炎炎夏日,在食品中加入一定的绿色,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绿色剂原料常常用油菜或菠菜等绿色菜叶的汁液制成。面团、动物性茸泥原料中加入适量的绿色汁液,会调和成深浅不同的绿色食品。其中,菠菜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且质地松软,味道自然,没有任何怪味,因此,提取色剂率较高。

使用方法是:先将洗净的菠菜制泥,然后用力将菠菜泥中的绿汁挤出,再将这种绿汁倒入其他的原料,使其溶解。比如,如果把不同计量的绿色汁分别倒入鸡茸、鱼茸或蛋白中,会发现这些原本洁白的食物分别变成了鲜绿、深绿、粉绿。北京的“翡翠羹”是绿色剂加入软原料中产生了“翡翠”效果;或把茸泥原料浇在绿叶菜丝的表面,使其颜色变绿色。

3.黄色剂

在烹饪美学中有五种原色,其中一种便是黄色。黄色具有刺激效果,明显突出,让人一眼就看到。在烹饪食品中,黄色原料占据的比重很大,粮食类有黄豆、小米、黄米等,瓜果类有杨桃、柚子、橙子、金橘、柠檬、佛手、枇杷、芒果、菠萝、木瓜等;蔬菜类有竹笋、南瓜等;水产类有黄鱼、黄鳝等。

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人用栀子将食品染黄。事实证明,在动物性原料中,各种禽蛋的蛋黄是最好的,最适合做黄色剂。

如何使用黄色剂,有以下几种:

(1)烹饪好的鸡蛋成品制成

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油,待油烧热后,再把搅拌好的鸡蛋液倒入锅中,用小火把鸡蛋液摊成鸡蛋皮;或选用蒸锅,把鸡蛋液蒸成鸡蛋糕,把糕切成细丝或细末;然后把鸡蛋皮裹在原料外,或在原材料上,撒上切好的鸡蛋糕丝或末,这些步骤完成后,再进行烹制,这样就会让菜品变成黄色。

(2)鲜鸡蛋液调和

在原料中加入鲜鸡蛋液,搅拌调和,熟了后的食品便会出现黄色。比如,在鱼茸、虾茸、鸡茸、面粉等原料中,倒入适量的鸡蛋液,便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色。

(3)鸡蛋黄直接和糕点、菜肴调和

在原料中,直接加入生蛋黄液,蒸熟后菜肴自然会呈现黄色。

4.黑色剂

在烹饪美学中,黑色的菜肴也很常见。黑色让人觉得庄重,特别是在统一色里,如果有一抹黑色,反而可以对色调起到调节作用,使原本看上去沉重烦闷的食物变得清晰明快。

在菜肴中,黑色剂常用的原料是黑芝麻、发菜、黑木耳等,或把它们直接裹在茸状原料上,或剁成碎末撒在食物上,或把其进行调味,直接摆在原料周围,用以装饰和点缀。比如,一种名叫“熊猫”耳朵的菜,就是在“熊猫”头上放黑木耳,“熊猫”四肢裹着海参或发菜碎末等看上去黑白分明。另外,乌饭叶也是一种常用的黑色剂,染了乌饭叶的米变成了黑色,被称为乌米饭。

5.白色剂

白色,给人一种纯洁清雅的感觉。在烹饪色彩中,白色多用白色瓷盘来呈现,与深色菜肴形成鲜明的对比。白色剂的原料主要是淀粉、面粉、鸡脯肉、鱼肉、猪通脊肉、蛋白等。如果用淀粉调配白色剂,可以先把水倒入淀粉中,搅拌调和成汁液,当菜快要出锅时,再把淀粉汁慢慢地均匀倒入汤中,一边倒一边搅拌,汤汁就会变成乳白色。生的鸡脯肉和猪通脊肉剁成细茸泥,然后蒸煮熟后会变成白色,放入其他原料中进行搅拌,食物就会呈现出一种粉色,优美淡雅。

白色剂也有液体装的,禽蛋白和牛奶是最好的原料,特别是鸡蛋清,因用起来方便,被人们广泛使用。只要是有色原料放入鸡蛋清,或被鸡蛋清包裹,都会变成粉色。例如,在蛋白中倒入虾脑汁,蒸熟后,虾脑汁会由暗红色的变为鲜美的淡红色。鸡蛋清蒸后,质地细密,口感松软鲜嫩,色泽纯净纯白,作为白色剂再好不过。

烹饪中那些清净淡雅的色彩,大部分都是因为加入了白色剂。例如,菠菜汁中的绿本身很浑浊,用餐者看了都很讨厌。但是,假如调和一定量的用鱼茸或鸡蛋清、鸡等做原料的白色剂,那效果就会大不同,浑浊的绿色会变色鲜美淡雅。可见,用白色作为调和剂,同其他颜色调和,那这些颜色的色相和色度就会减弱,变得柔和,呈现出一种素净雅致的感觉。

6.褐色剂

褐色,是一种复合色,是用红色和绿色调配而成的,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有一点暗淡,给人以庄严和谐之感。目前,在凉菜中,将加糖的咖啡粉放入原料中调和,菜肴就会变成自己想要的褐色,鲜美可口。例如,北京糕点“小酥合”中的褐色葡萄叶,是可可粉所调制,加之有浅红色粉糕的映衬,看着优雅耀眼。青岛甜菜“什锦花篮”,用枣泥和山药调和,制成了褐色的篮边。“梅雪争春”是山东的一道名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洁白的底盘上放蜜汁香蕉片,蛋黄牛奶粉团糊盖在上面,在蛋清粉团糊放入一些白糖制成白雪,用番茄酱调制成红梅,然后用而番茄酱、绿菜汁、蛋泡糊调配成褐色的枝干。整个造型看上去,红色的梅花和褐色的枝干遥相呼应,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优美清新,香甜可口。

在整个菜肴的色彩搭配中,褐色的深浅程度要根据所占的面积灵活调整,当面积大时,褐色要适当浅一点;当面积小时,褐色可适当加重,从而刺激用餐者食欲,使其大饱口福。

小酥合

7.各种色剂的调和使用

所谓调和,一种是把差别很大的几种事物通过调整和搭配,使之和谐;还有一种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和组合,使之出现多样化,产生新的事物,丰富种类。具体到色剂的调和,有时烹饪中所需要的色彩不只是五种基本原色,还有更多的色彩使食物看上去丰富多彩,因此色剂的调和就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烹饪美学中的色彩原理,在5种原色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调和,或和其他原料相调配,在色相、明度、纯度之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复色,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丰富多彩的感觉。

5种色剂互相调配产生的复色,具体如下表:

而在5种原色基础上调配成的复色,再与基本色进行调和,还会出现其他不同的颜色,如淡茶褐、淡橘黄、土黄、乳黄等色彩,根据各自比例的不同,调和出来的色彩颜色也不尽相同。因此,掌握了色彩调配的规律,既可以使食品色彩斑斓,又和谐统一,从而刺激人的食欲。

总的来说,色剂为烹饪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平台,丰富了食物的色彩,使食品色彩在运用中不局限于5种原色之内,种类更加充裕,范围更加广泛。色剂也为美食开拓了一条新路,使食物的色彩在微妙的变化中,迈向更远、更高的领域。

三、菜品中的统一色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务、家庭、朋友聚餐等宴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针对宴会的菜肴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一道菜要想吸引人的眼球,首先要美观。什么是美观呢?那就是要求菜肴的色彩搭配合理。

色彩对于一道菜的制作很重要,对于一桌宴席更重要。菜品色彩如果搭配合理,安排协调,能刺激人的食欲,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有时,因受宴席的主题、客人的喜好、菜肴的品类等的影响,整个宴会的设计,要求呈现一种淡雅素净之感,那选用的食品原料尽量是一些颜色相近的统一色。比如,淡黄、白色、橘黄等色,黑色与褐色,橘红、红色、鲜红、朱红等色,这几类色调的分别组合,就是统一色。统一色在菜肴中的运用,会呈现一种清雅柔和之美,使人轻松和谐。

一般来说,在宴会上,人们会吃很多油腻的食物,或者菜品颜色很重的,过后就想要吃一些清淡爽口、色彩淡雅的菜改善口感,因此食物原料要口味爽脆、色泽雅淡。如“油爆三素”一菜,原料有3种,都是统一的浅绿色调,分别是淡绿色的莴苣、淡黄色的冬笋以及鲜绿的芸豆,不仅色彩统一,而且口味清淡;养生菜百合炒虾仁,先用的原料鲜虾仁、鲜百合色彩相近,再配以白果、清新的绿色豆角等加以点缀,使鲜嫩软滑,清爽适口;“口蘑扒油菜”,其中的口蘑和油菜分别是淡黄色和青绿色,色调相近;“掐菜炒龙凤丝”,3种白色的原料烹制后变成了银白色,看着更加显清新淡雅。

淮扬菜系中的平桥豆腐,将内脂豆腐切成大小相同的菱形小块豆腐片,再用鸡汁调味,用鲫鱼脑起鲜,配以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整个菜品颜色素净,豆腐洁白细嫩,味美汤浓,深受人们的喜爱。

家常菜土豆炖冻豆腐,先用的原料土豆和冻豆腐,颜色都泛黄,放入热锅中翻炒几下,倒入足够淹没土豆豆腐的水,盖上锅盖焖煮几分钟后便可食用。冻豆腐咬一口,满满的汁水,吃起来味道爽口不腻。

养生小菜金针炒掐菜,是一道官府菜,以色彩素雅、口味清甜、制作精细著称。原料主要以金针菇,再配之以颜色相近的生姜丝、掐菜(豆芽)。

潮州菜青瓜煮鱼肚,炸过的干鱼肚发生膨胀,变成淡黄色,在辅以爽口的青瓜,不仅菜色诱人,吃起来也很不错,尤其是在夏天,更加开胃。

土豆炖豆腐

另外,为了配合筵席中的菜肴,在面点中也会使用统一色。例如,水果蛋饼卷,蛋饼卷色泽黄色,而装饰则采用奇异果、哈密瓜、凤梨和苹果等深浅不同的黄色水果,均匀地放在饼皮上,或把水果摆置在饼皮旁边,以一定的图案作为点缀,用餐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还有一种视觉享受,感觉洁净、淡雅。相反,如果菜肴中不是热烈的红色,就是沉闷庄重的黑色等深色系,不仅太过俗气,还会影响人的心情,胃口也不见得很好。

总而言之,如何运用统一色是一门学问,要学会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求微妙的变化,合理利用,获得理想效果。

四、菜点中的对比色

对比色即两种明显差异的色彩,是构成色彩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色彩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在服装、家居、美术等设计中,对比色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烹饪美学也不例外,也被厨师们广泛运用到了具体菜谱中。

在烹饪美食时,要想菜肴的颜色有对比效果,可以在一份菜点中,交替使用几种色度、色相有着明显差异的颜色;或是把适量色积的对比色掺入统一色中,会使菜品看起来引人注目。例如,在红色色积占据主要地位的菜盘中,如果能以几点翠绿作为点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平淡的色调增添了一点活力和生机。

一般来说,对比色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黑白对比、凉热对比及色相对比。

1.黑与白的对比

在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选取上,黑与白占据的比重非常大。而在色彩对比中,黑白对比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经典的,没有黑白对比,色彩便会黯然失色。黑白对比不仅能让人在视觉感觉清晰,也能其明显的差异,更加耀眼,引人注目。因此,在宴席中的花坛、糕点和菜肴摆设和色彩搭配中,常常使用黑白对比。

在宴席花坛中,人们常常会摆设出“翠松与仙鹤”“银塔与树丛”“紫玫瑰与白天鹅”等图案,都是利用了黑白对比的色彩原理。

冷菜在作为“宴席上的门面菜”,其原料色彩是否能合理搭配,直接关系到菜品的好坏。因此,在冷菜的对比色中,运用得好并能给人以鲜亮色彩效果的多是黑白对比。如凉拌黑白双耳,主要原料就是有着明显色彩区别的黑木耳和银耳;江南冷菜鲜蚕长寿耳,黑白木耳配蚕豆,色彩对比明显,色相清凉;厦门小吃蚝仔煎,选黑耳白肚的“珠蚝”,在原料的选择上就呈现了强烈的黑白对比,等等。黑白对比在餐桌上非常醒目,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凉拌黑白木耳

黑白色同时出现,互相补充,通过对比,产生强烈的色差效果。如果菜肴中只有其中的一种颜色,那菜色就会显得单调俗气、没有生机。就像仙鹤的高雅,是黑色脖颈与洁白的身躯所对比,产生的效果;熊猫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可爱,圆滚滚、胖嘟嘟的身体只是其一部分原因,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通体黑白的明显对比色;斑马之所以个性和美丽,和它那黑白相间的条纹是分不开的,这就黑白对比产生的功效。

2.凉色与热色的对比

凉色以青、蓝、紫色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为主。说起凉色调,人们马上能想到蓝天、海洋、蓝天、冰雪等,给人以凉爽、冷静、暗淡的感觉。如果在炎炎夏日,人们身处凉色环境中,会感觉到舒适清爽。因此,在菜肴的制作中,若能将凉色运用地恰如其分,能促进人的食欲。一般来说,植物性食物大多是凉色食品,尤其是瓜果蔬菜,更能让人觉得清爽,如黄瓜、菠菜、芹菜、西瓜、葡萄、蓝莓等。

热色以红色、黄色、桔红等系列的色调为主,是一种给人以温暖、热烈感觉的颜色。在宴席菜肴中,热色是被当作主色调的,特别是在喜庆的宴席场面中,热色菜肴更是重中之重。而且在寒冷的冬季,热色象征着太阳和火焰,因此热食能给人们送去屡屡温暖,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热色食品中,植物性原料有樱桃、草莓、辣椒、胡萝卜、番薯等;动物性原料中,具体来说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的肉都是红肉,还有海蟹、大虾、叉烧肉、酱肚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热色食品。

通常情况下,在宴席菜肴的制作过程中,不会单一地只有热色食物,也不会只上一些凉色食物,单纯地避开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而是会将凉热色食物交替呈现、互相搭配。这样做,不仅能使菜品更具色彩感,还能让冷暖组合搭配,让宴席充满人情味。

食物的冷热平衡搭配是有讲究的,根据食物与食物、食物与气温、食物与人体质之间的关系,做出适当的组合,以选择适宜自己的食物。例如,炎热的夏天,可以喝一碗冰凉的绿豆汤解暑;严寒的冬天,可以喝一碗红豆汤驱寒;吃涮锅的时候,可以配一些凉性的白菜、豆腐等,等等。

而凉热色的对比又有调和与强烈两种对比形式。

1.调和对比

调和对比是一种让人感觉优美柔和的对比效果,所选用的主料、辅料色度相近、色相较弱,即色相中基本色相相同的邻近两色,其组合效果是统一协调。例如,“糟溜三白”的原料是三中白色深浅程度不同的鱼片、鸡片、冬笋片,色泽相似,明静清淡,简朴素雅。

(2)强烈对比

强烈对比选用的食物原料色度、色相有较大的差异,搭配在一起,会形成强烈的对比。以鲜明的对照,浓郁的色调,强烈的感官刺激获得独特的效果。如“炒白鱼片”,以洁白的鱼片为主料,再辅之以黑亮的香菇片、翠绿的青椒,白、黑、绿三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色感,丰富了味感。

3.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在美术术语中被称为补色对比。即在同一个空间里,把红、蓝、黄中的两色相互并置,使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如鲜红与青色、金黄与蓝、纯黄与紫、酱紫与黄、金黄与墨黑、鲜红与翠绿、黄与紫,青与橙等。其中,对比最强烈的要数墨紫与黄色。

在烹饪美学中,如果将均等的红色和绿色、紫色和黄色放在同一个洁白的盘子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刺眼对比,两种补色在对比之下,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黄的更黄,紫的更紫。这就要求厨师能掌握色相对比的规律,并熟练应用于具体的烹饪工作中,使两种色彩的食物互相映衬,以达到强烈的效果。如紫薯蛋挞,深紫色的薯肉点缀在金黄色的蛋挞内,使深紫色、金黄色形成强烈对比,对人的味蕾产生了“致命”的诱惑。香煎叉烧酱鸡腿,将绿色的生菜叶铺在盘子上,把酱红色的鸡腿肉均匀地摆放在生菜叶上,使红与绿显得十分醒目清晰。这便是色相对比的功效。

五、菜肴的色积处理

在色彩构成中,色积的占用与合理搭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构图有着紧密的联系。画家喜欢用色彩表现生活,在画纸或画布上填充色彩,让人直接感受色彩之美。早在古代,我国绘画中就有了对色积的相关论述,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诗人和画家一样,也喜欢在诗词中运用色彩,通过对色彩的描写,烘托气氛,增强诗情画意。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其中就包含了色积的对比,白色的鸟在碧波上更白,红花在含黛的青山中更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绿相间,肥瘦相映。大片的绿衬托些许的红,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凄凉之景。

在宴会菜肴中,凉热对比和黑白对比都涉及到了色积。在具体搭配过程中,菜肴色彩的面积要根据不同的原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即使原料的对比色相同,因各方要求的不同,各原料的色积所占比重也不尽相同。

冷菜是宴席上的常见菜,也是与用餐者最早见面的菜品。因此,冷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用餐者对宴席的印象。在冷菜的搭配过程中,菜肴的摆设美观程度不仅和原料的造型有关,色积比例是否恰当也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冷菜系的“红心鸭蛋”,白酒浸泡过的蛋黄变成了红心,点缀在蛋清之间,使鲜红的蛋黄和洁白的蛋清,不仅有凉暖对比,还有色相对比。常见冷菜皮蛋豆腐,原料是黑色的皮蛋和洁白的豆腐。盘子中央是切成小块状的豆腐,对称一个正方形。将瓣状的皮蛋以莲花散开状摆在豆腐周围,围成一个圈,皮蛋量少而松散,从而使白色更洁白;假如将皮蛋密密麻麻地围成一个圈,使黑白比例不协调,显得沉闷而不舒服,头重脚轻,毫无食欲。再如,冷菜“蒜茸羽衣甘蓝”,挑选紫色的甘蓝为主菜,使甘蓝像一朵花一样,摆在一个圆形的深碗中。再在“花”的中间,零星地点缀上洁白的蒜蓉,当作“花蕊”。在搭配中,紫色和白色色积为1∶9,既突出了紫色的鲜亮,也给人以浪漫的感觉,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热菜也很讲究色积搭配。湘菜“过桥豆腐”,将洁白的豆腐搭成一条十字路,在路与路中间的位置间,各放四个金黄的蛋黄,豆腐如河中的白石,蛋黄如月映小河,色泽清雅,美不胜收,集色泽、味道与文化内涵于一碟;汉族传统名菜“苦瓜酿”,在空心的苦瓜中,放入用肉、鱼、香菇、糯米等制成的糯米团,在浅绿色的外皮中,镶嵌着白色的圆心,显得格外突出和明快;“山楂鸡翅”,在一盘淡黄的鸡翅上加上几颗鲜红的山楂点缀,就显得特别清新;而家常菜“香菇菜心”,油菜心的香菇的色积均等,绿黑各占一半,因其合理的布局,使得整个菜品看上去既整洁和谐,又赏心悦目。

可见,色积的比例与食用原料、菜肴造型、整体布局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灵活应对,根据食用的原料色泽,以1∶9、2∶8、3∶7、4∶6、5∶5等多种色积比的形成呈现出来,使整个菜品达到和谐美的效果。

六、菜肴的色界运用

色与色之间的界限被称为色界,多采取点线或条状,用线分割,作为形与色的边界线。

在菜肴设计中,依据菜肴对色调的需求情况,在各个原料之间,加入一道特殊的色线,把它们区分开来。即在单调的菜肴中,寻求一个和谐的变化,使菜肴看上去既分明,又有层次感。

一般来说,若菜肴为统一色,则多用色界以间隔。有时,为了满足人们的口味,厨师在搭配食物原料时,会将几种口味相同、颜色相近的原料放在一起,使菜品色彩单一、死气沉沉。因此,为了使菜肴的色调丰富,色界清晰,就需要在各个食物原料之间,人为地设置一道分界线,将某种对比色原料放在原色中,这样整个菜肴就会呈现出不一定的感觉。

家常小凉菜“香油莴笋片”,主要原料是青笋,色彩清淡,如果在盘子中把青笋一层层地堆成一个圆,不管搭配的方式如何巧妙有层次感,刀工怎样地讲究,菜品也是暗淡无光泽的。如果在每一个层次的分界处,放置一圈红色的辣椒碎块,那整个菜肴的色调就会立刻醒目起来。“红枣百合蒸南瓜”,将削皮的瓜馕摆成一个南瓜碗状,在碗心放上洗尽的鲜百合,如果只是这样的摆设,只会让人觉得造型单一、色调相近。但是厨师采用了巧妙的设计,在鲜百合外又围了一圈红色的枣,形成一个圆形分界线,使整个菜肴变得鲜亮生动起来。淮阳名菜“狮子头”,在四个浅色的大狮子头中间,各以一条绿色的油菜作为分界限,使菜肴色泽鲜明、色彩丰富起来。

香油莴笋片

可见,在烹饪美学中,色界对菜肴的搭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色界并掌握其规律,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厨师的必修课。

七、宴席菜点的色调

色调是烹饪美术学的重要内容。它与绘画色调不同的是,为了保持和创新菜点的形态,刺激人的食欲,厨师将各色烹饪食材进行了有意识的组合,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一样的新的色调。菜肴的色调不同,整个宴席的效果和氛围也会显得不尽相同。

在烹饪美学的五种原色中,红色是一种鲜艳的颜色,分为大红、朱红、深红、橘红、粉红、桃红、玫瑰红、橙红、猩红、鲜红、枣红、绯红、殷红、紫红等多种,以红色为主调的宴会,象征着喜庆、热烈、奔放等气氛;黄色属于暖色,有淡黄色、金黄色、杏黄色、乳黄色等。以黄色为主调的宴会,多给人以欢快、明亮、有活力之感;绿色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颜色,有浅绿、橄榄绿、茶绿、墨绿、深绿、青绿、蓝绿、黄绿、中绿、嫩绿等多种类型。以绿色为主调的宴会,代表着绿宁静、自然、环保、生机、希望等;白色明度高,无色相,常被人认为是“无色”的,有象牙白、米白、乳白、纯白、苹果等类,以白色为主调的宴会,会让人觉得朴素、雅致和纯洁;黑色是一种很强大的色彩,可以分为炭黑、棕黑、藏黑、墨黑、蓝黑等类。以黑色为主调的宴会,可以很庄重、高雅,突显其他色彩,也可以很沉重,让人觉得压抑。

在色调的搭配过程中,除了考虑宴会的主题外,还涉及到食物原料的多样化、菜肴造型的美观度、菜品色调的需求量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宴会色彩的设计上,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色彩调和规律,选择一些统一色、对比色和中间色等,按照适当的色积比例,在和谐统一中寻求一定的变化美。

当宴会的主题基调确定好后,厨师们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菜谱,挑选原料,烹饪出一桌服务于主色调的各类顺色菜点。所谓顺色菜点,即让同一色系中深浅、明暗程度不同的色调相配,如深红配浅红;或是两个色调接近的颜色互相搭配,如红色配橙色,从而使整个宴席和谐优雅。

一桌宴席,因气氛不同、渲染的主题不同,那色调的搭配也是不同的,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如果宴席的气氛是喜庆的,那菜肴就要以暖色调为主,适宜的菜谱可以是红亮的“糖醋油虾”、鲜红色的“鲤鱼跳龙门”、金黄的“大漠风沙鸡”、大红色的“乳猪拼盘”、橘黄色的“金橘银耳”、白绿色的“鲜百合芦笋”、淡黄色的“咖哩豆沙酥”、黑色的“清蒸鲟龙鱼”和橙黄色的“避风塘炒蟹”、绿色的“清炒广东菜心”等。丰富多彩的菜肴色彩,营造了一种欢喜、愉悦的氛围。

如果宴席的主题以和谐、宁静、庄重、优雅为主,那所设计的菜肴色彩就应以清洁素雅的色调为主,适宜的菜谱可以是白中镶黄的“赛螃蟹”、银白色的“鸽蛋燕菜”、雪白的“芙蓉干贝”、淡黄的“海蟹豆腐”、白绿相间的“龙井虾仁”、白中透黄的“山水豆腐”、乳白色的“奶扒蹄筋”、白黄相间的“墨鱼卷烩杂蔬”、清素洁白的“藕元子”、乳白晶莹的“清蒸白萝卜”及清澈见底的“鸳鸯干贝汤”等。当然,并不是说一桌菜完全是以一种色调呈现,也会有其他色彩穿插其中,在主色调内增加几样不一样色调的菜,会使单调的菜点变得丰富多彩,更加有氛围。

另外,菜肴自身也有一种色调。如,“文蛤蒸蛋”是一种鲜亮的金黄色调,“清汤鱼丸”,是一种淡雅的洁白色调,而“四川烧白”,则呈现了一种酱红色调。

因此,在设计宴会菜肴时,厨师要根据宴席主题、客人的要求和喜好及季节的不同等,烹饪出不同色调的菜肴,并互相搭配组合,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令顾客满意。

八、菜肴色彩跟口味的关系

烹饪美学是一种膳食艺术,通过对食品的加工处理,使食物看上去更诱人、更可口。一道好的菜肴,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为了使菜点看上去精致美观,使菜点质量有所提高,厨师们便将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到了烹饪之中。所以,烹饪美学的色彩运用是建立在食用的基础之上的,在菜点口感极佳的条件下,使色彩的艺术功效能尽情发挥。也就是说,烹饪色彩的价值体现在实用美上。

在烹饪美学中,烹饪原料是丰富,色彩是五彩斑斓的,因此,要想最终呈现的菜肴在色彩和口味上达到和谐统一,取得理想效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种类繁多的食用原料中,也许你觉得这种食材的口感非常合适,但是色彩上却差强人意;也许你很喜欢原料的色彩,但是在烹饪时,很难使食物的口感达到理想效果。可以说,适合的原料在色彩和口味上,并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的统一。

在菜点搭配组合中,要想使原料满足色彩、口味双重标准是很难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当色彩很难和原料口味相匹配时,要对原本的色彩设计做出一定的调整,在满足口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可以替代的食材作为替补,凭借一定的烹饪方法,最终呈现出理想的效果。比如,如果需要打造的是一组以动物造型为主、色彩淡雅的艺术菜,而菜肴所需的原料又尽量以素食为主时,就需要根据菜单,选择面粉等,以糕点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设计,面粉捏出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为了使面团捏出来的动物造型色彩效果鲜明,可以将各种色剂涂抹或拌入面团中。之后,将捏出的面制品蒸熟或烘培,便形成一件色彩艳丽、形象生动、质地松软的艺术菜。

在烹饪美学中,一道色彩美观的菜肴,是通过原料美来衬托色彩美的,进而实现口味美。例如,鲁菜“九转大肠”,以浓重的深红色调,呈现肥肠的色泽红润,质地软嫩;川菜“香辣虾”,在金黄色的虾中透出一股汁浓、麻辣味浓的诱人美味;闽菜“清蒸龙虾”,以大龙虾耀眼的金红色散发出鲜香美味;淮扬菜“眉炸梅卷”,在油黄闪亮中透出香脆可口;粤菜“鲫鱼豆腐汤”,通过鲫鱼的黑灰色来体现汤汁的洁白,而灰白相间的白,又映衬出了汤汁的浓稠、咸鲜可口的口味;浙菜“拔丝珍珠苹果”,在色泽黄亮中散发出鲜香味美;湘菜“换心蛋”,以洁白的色泽给人以清新爽口之感;徽菜中的“金沙南瓜片”,以淡绿的色泽让人对其香甜脆嫩的口感回味不已。这数不胜数的艺术菜肴,集原料、色彩及口味于一身,最终呈现给用餐者以美的享受,在满足其物质的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饱眼福的精神享受。

香辣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