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总的趋势偏向于营养型、天然型、多功能型,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提取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源头。
使用食品添加剂,其重点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外观、风味,特意在烹调中添加一些物质。比如,膨松剂能使面点变得膨松,着色剂能使菜点上色等,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所赋予的功劳。
一、膨松剂
在菜品的制作过程中能够促使成品的膨胀、松软,或是酥松;在面点中能够起到助胀发、去酸味;比如,在面点中加入碱性膨松剂,有利于中和醋酸菌等产生酸味,使面点达到纯正口味,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中变得多孔、膨胀等,较为常用的膨松剂分别是碱性膨松剂、生物性膨松剂。
1.枧水
枧水,又称“草木灰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疏松剂,是在草木灰中提取,经过化合来制成的。枧水与苏打相似,但气味较香,因此粤菜大多以枧水代碱。
2.泡打粉
泡打粉,又称“发酵粉”、“焙粉”。泡打粉属于一种复合疏松剂,是由碱剂、酸剂和填充剂组成的。泡打粉有很好的发酵作用,不会受到酵母发酵时的条件限制,面粉中有油、糖相混合,也是能够进行有效地涨发,但是用量过大会产生苦味。
3.碳酸钠
碳酸钠,又称“食用碱”、“碱面”,以白色粉末或是细粒状呈现,没有臭味,碱味,容易溶于水中。
用了泡打粉的馒头
碳酸钠在烹饪过程中是作为面点中的发酵面团,能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面条面团的弹性、延伸性。
另外,碳酸钠也能用于干货原料的涨发,是碱发方法中的核心涨发原料。比如,乌贼鱼干、鱿鱼干等。
4.食粉
食粉,又称“碳酸氢钠”、“小苏打”,港粤人称为“食粉”。
食粉属于一种疏松剂,白色结晶、或是粉末,味微咸。烹饪过程中能够代替碱的应用,但碱性温和,通水后能够生出二氧化碳,具有膨胀性的特性,有利于烹饪原料的吸水,使之脆嫩。
5.臭粉
臭粉,又称“碳跋氢氨”、“重碳酸氨”、“臭碱”。
臭粉,是一种疏松剂,白色粉状结晶。通常在粉糊中使用,能够增强脱水后表层所带的脆度。
6.嫩肉粉
嫩肉粉,对动物性原料具有软嫩滑润的作用,不会损伤肉纤维弹性的烹调佐料。
嫩肉粉,是一种白色、呈粉末状的物质,不含防腐剂和人造化学成分,属于纯天然制品,不会对入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嫩肉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木瓜浆汁中来提取的一种疏松剂,配上糖、盐、淀粉等填充剂,含有扩张动物性原料的纤维组织,能使其产生柔软的特性,渗透性较大,在腌制体积较大的禽肉类原料时,速度较快。
需要注意的是,嫩肉粉的使用不可超量,否则会使肉质变得酥烂、失去原有的弹性。尤其对于形态较大、或是较小的原料一定要掌握好数量。其用量为1%左右。
此外,在使用嫩肉粉时,要用适量水将其溶解后才能投入原料中,不可直接洒入原料。一般情况下,在60℃左右的环境中,肉嫩粉的使用效果最为明显。嫩肉粉带有咸味性,因此在烹调时咸味调料要适量。
7.老面
老面,又称“面肥”,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属于酸味发酵面团,是一种传统的膨松剂。
老面馒头
老面,大多是由厨师自行制作,他们会特意留下发酵面团,加入适量面粉和匀,盖好盖,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来使用。
通常,老面会用于馒头、或是其他发酵制品进行发酵,因其含有乳酸菌、醋酸菌等生酸微生物,面团发酵以后会产生酸味,所以还需要加入食用碱去中和一下酸味。
8.酵母
酵母,是酵母厂用纯酵母菌培育的。酵母可分为鲜酵母、干酵母和液体酵母。较常用的有鲜酵母、干酵母。鲜酵母的颜色为淡黄色,没有酸臭味,不会粘手,没有杂质,具有酵母的特殊气味;干酵母为粉粒状,干燥,没有杂质。
酵母大多用于面包与馒头的发酵。它的发酵力较强,且发酵速度较快,效果很好。由于酵母不含醋酸菌、乳酸菌,因此不会产生酸味,无须加碱进行中和。
二、着色剂
着色剂,是菜点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可分为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要比人工合成色素可靠,不会影响入的健康。人工合成色素的用量,应低于规定的最大使用限度。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使用天然色素。
1.叶绿素
叶绿素,是存在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用于制作面团和肉丸。
2.红曲
红曲,又称“红曲米”,是我国的天然食用色素。红曲的制作原理是用籼米、或是糯米经过浸泡后蒸熟,然后来添加的红曲霉菌,是通过发酵培育得到的红曲米。
红曲米为什么会是红色?这是因为红曲霉菌凭借蒸熟的米粒为营养来源提供繁殖机会,是红曲霉的菌丝分泌出的红色素把米粒染成了红色。
红曲的色泽,有利于酸、碱的稳定,耐热性较好,着色较强,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天然色素。
红曲米大多加工成粉末使用,用于制作“卤鸭”、“樱桃肉”等菜肴。有的面点在上色时,可以使用红曲米,能使菜肴的色泽更加红润光亮,风味更加独特。
红曲米容易受潮变质,应注意保持干燥,以防虫蛀。
3.姜黄
姜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用其块茎,形状犹如圆柱形、纺锤形。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4.姜黄素
姜黄素,取于姜黄根茎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二酵,也能够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中。姜黄素主要用于咖喱粉颜色的增色。
5.苋菜红
苋菜红,是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呈紫红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却难以溶于油脂。对于苋菜红的使用,我国有明确的规定:最大使用限度为0.05克/千克。
6.焦糖
焦糖,又称“酱色”,是常用的一种色素。其制作方法是把白糖、或是冰糖等糖类物质与适量植物油在160~180℃的高温下经过加热使其焦化,加入适量开水稀释而成的。
焦糖的溶液为红褐色、黑褐色,能够溶于乙醇溶液,耐高温,不会轻易变质,味略甘、微苦;略带焦味。
合理使用焦糖溶液,能让菜肴的色泽变得红润光亮,风味别致。焦糖被广泛应用于炸、烧等菜肴中。
7.柠檬黄
柠檬黄,是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呈橙黄色粉末状,没有臭味,耐光、耐热。适用于烘烤食物。我国有明确规定:柠檬黄的最大使用限度为0.1克/千克。
8.日落黄
日落黄,是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呈橙黄色颗粒、或是粉末状,没有臭味,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油脂,耐光、耐热、耐酸。我国有明确规定:最大使用限度为0.1克/千克。
9.靛蓝
靛蓝,是一种人工合成色色素。呈暗蓝色颗粒、或是粉末状,没有臭味。我国有明确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1克/千克。
10.肥脂红
肥脂红,是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呈红色、杨红色的粉末,没有臭味,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油脂,耐光、耐酸。我国有明确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05克/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