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无从谈起。它具有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只有每个个体都健康,社会才是健康的。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主要受到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制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贝克尔从医学的角度将健康定义为:“一个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特征是机体正常的功能,没有疾病”,通俗地说就是“无病即健康”,这一医学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人们广泛认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从躯体健康的维度来解释健康未免太过狭义,并不能代表健康的全部内涵。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所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 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 infirmity)。这个定义包含了3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破了“无疾病即健康”狭隘的、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这里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这一概念强调了应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或者说三维健康模式来评价人的生命状态。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自我觉察到的明显不适感;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稳定,自我意识良好,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社会适应良好是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正常,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三维健康观的提出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完善了健康的内涵。1989年,WHO又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认为“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层次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是最新的最具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表述。他们认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作用于人体的健康。当发生躯体疾病时,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反过来,社会适应能力差,也必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长期的不良情绪也可能会诱导躯体疾病的发生,道德不健康则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在社会适应方面也极易出现问题,所以这四个维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从以上人们对健康含义的不断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看出,健康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集合而非一方面的独立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只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积极增加健康储备,才能使有机体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若其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