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儿童肥胖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肥胖的儿童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打呼噜”。过去人们认为,“打鼾”是大人们的事,只有成人才会出现,但现在在儿童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这种症状,特别是肥胖儿童占较大比例。患儿因其口咽部位的软组织过于肥厚,影响呼吸时空气的进出。入睡之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氧摄入不足,浅睡期增多,睡眠质量欠佳,表现为白天持续的困倦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同时肥胖还可能造成其他的并发症:包括脂肪肝、胆石症以及青春期发育异常。极度肥胖的青少年还会因皮下脂肪过度增厚,限制自身胸廓和横膈的发育与运动,致使肺通气不畅,甚至会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躯体症状。
肥胖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肥胖儿童的总能量、脂肪、食盐和谷物摄入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值。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F-Ⅰ)、ⅠGF结合蛋白3(ⅠGF-BP3)等脂肪细胞因子。脂肪代谢紊乱是肥胖相关并发症和胰岛素抵抗的核心环节。肥胖儿童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与敏感性下降。有研究表明,胰岛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对大多数肥胖儿童而言,β细胞功能受损可能处于早期阶段,若能有效地控制肥胖可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长期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细胞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由此造成性激素的分泌紊乱,严重者可导致男性女性化、女孩男性化,成年后导致性无能以及对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对内脏功能的影响
肥胖妨碍儿童有氧能力的发育,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其运动能力。因皮下脂肪过度增厚,使肺通气不畅,稍微活动就会感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等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现象。超声检查发现,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室各腔径、心室肌厚度和心肌重量明显大于同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原因在于肥胖儿童心脏每搏输出量明显增高,以满足个体较大需氧量的需要,持续性的心输出量增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当受到意外打击、创伤、手术、疾病及剧烈运动等应急刺激时,肥胖儿童的心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失代偿。另外,肥胖可使全身脂肪分布过多,肥胖儿童的血液中会出现高胆固醇、高血脂等,从而导致全身各种代谢性障碍,为成年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埋下极大隐患。部分肥胖儿童会因肥胖导致性发育障碍,男孩出现隐睾、乳房膨大等性器官和性征发育问题,女孩则出现性早熟或月经异常,导致其成年后性功能障碍和生殖无能。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头型发育,出现愚蠢型倾向。有研究结果报道:肥胖易合并非酒精性肝病。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高胰岛素水平,抑制脂肪氧化,使大量自由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并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增加了肝脏的负荷。大量甘油三脂在肝细胞中蓄积,最终造成脂肪肝。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肥胖程度与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线性关系。如不控制,脂肪颗粒的堆积会导致肝细胞脂肪性变性和肝功能异常,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儿童脂肪肝中,无症状有肝功能损害的检出率相当高,非酒精性肝病是成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这种潜在的危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肥胖儿童自5岁起就可能出现自卑心理,进入青少年时期其自卑感会更加明显,常表现出沮丧、进食障碍(贪食症或神经性贪食),在学校中出现行为不良等。由于肥胖,青少年的动作往往不够灵活,行动迟缓,在参加球类、做操等集体活动时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斥,这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负性影响,致使身体自尊降低,自我效能感丧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如果学习成绩又不是很好,就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更为内向、孤僻,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不愿与人交往,也可能会因为形体问题刻意去躲避一些活动,严重的话甚至引起“自闭症”。另外,青年时期是人格、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问题。青年男女最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追求体形美。体型肥硕,体态臃肿、动作笨拙等对青年男女,特别是对胖姑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她们往往为此烦恼和苦闷,不敢去接触异性,对于自己没有信心,从而引发长期的性压抑、精神抑郁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下,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育及个性的形成,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这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