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压力的危害

职业压力的危害

时间:2023-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殊不知,这种无形的压力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由此,导致他们恣意挥霍精力,透支健康,对不断出现的危险信号漠然视之,其结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泽,甚至过早坠入死亡的深渊。据陈逸飞的好友透露,除了老毛病胃病外,陈逸飞的肝脏功能也存在着隐患。

1.职业压力对职场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都想在社会这个大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逐利的进程中,企业自身发展的压力会无情地转嫁给企业员工,加班、熬夜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一个任务的完成又会有新的任务接踵而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作为普通员工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为了力争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或者出于个人事业发展的考虑,他们通常会“卖命”工作,即使感到“压力山大”也会继续干下去。殊不知,这种无形的压力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就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包括肾上腺素等的激素。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当这些荷尔蒙流到心脏、肺和肌肉的时候,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就悄然发生了,具体表现症状为: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急促,肌肉紧张并准备行动,视觉变得敏锐起来,胃里打鼓,思维敏锐,开始出汗,心中不安,严重时会恶心、呕吐。紧张不安和焦虑保持在身体中并随着遇到的每一件能引起紧张情绪的事情不断积累上升,最终导致了不良结果。过劳死或猝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据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面对这一串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一位医学专家一语道破玄机:“他们缺乏健康智商!”由此,导致他们恣意挥霍精力,透支健康,对不断出现的危险信号漠然视之,其结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泽,甚至过早坠入死亡的深渊。日复一日的紧绷,生命琴弦猝断,结果令人惋惜。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过劳死的事例,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2005年4月,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先生突然病逝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一片震惊。据陈逸飞的好友透露,除了老毛病胃病外,陈逸飞的肝脏功能也存在着隐患。逸飞先生生前曾向好友透露年轻时留有肝硬化的病根,有专家分析陈逸飞的死因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去世之前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浙江富阳赶拍新片《理发师》。拍摄过程中曾因胃出血住过两天医院,但当病情稍稍得到控制后他就回到富阳拍摄现场。陈逸飞的驾驶员告诉媒体,“陈逸飞先生玩命地干,常常连续几日不休不眠。他前段时间就曾发生过胃穿孔,后来又一直感冒发烧,但他一直坚持,前天实在挺不住了,才进了医院。同样,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与苹果前CEO乔布斯(已逝世)一样也是个工作狂人。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李开复说,他手握5亿美元基金,投资了50多个创业团队,布局着移动互联网,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3个小时。李开复的女儿曾经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够休息?”李开复回答:“2月30日。”创新工场旗下知乎创始人黄继新曾惊叹,“开复简直不需要休息,他一天里做的事情,几乎需要我两天才做得完!”翻看了李开复的微博,认为他患癌症或许与他作息有关。微博认证名为柯国宁的网友昨日在微博上称,刚翻了李的微博:①前两年,李常熬夜、早起,每天只睡几小时;②空中飞人,全球各地飞,生活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③一万多条微博,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和遭受辐射;④搜索跑步、运动、游泳等关键词,微博里很少涉及,估计不常运动;⑤几个月前转发相关微博,也许早知自己患癌………。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所以给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休息,还曾天真的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吧”,“拼命”,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导致了恶果的发生,真有些得不偿失。从以上几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长期的过度劳累、超负荷工作会给机体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让我们从压力中走出来吧,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才能够使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2.职业压力对职场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积极的内驱力,它可以促使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水平,成为提高工作绩效的催化剂和推动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应激事件,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使人陷入焦虑、烦躁、抑郁之中。若压力持续时间过长而不能得到有效释放,很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我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也就是这个道理。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乐天派。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当患者因为疲劳、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的折磨,交感神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增加了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危险,发展到一定程度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2.1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于所处环境或对所遇到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应激反应。在一定范围内,焦虑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动力,它促使人们萌生摆脱目前糟糕境况的主观愿望,激发个人面对困难、奋勇直前的勇气,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被迫”的提升,同时也磨练了意志,使人格逐渐走向成熟。但超过一定程度就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所谓的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常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患上焦虑症是件很苦恼的事,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焦虑症的产生和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很大关系,那些谨小慎微、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受到焦虑的困扰,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总是往坏的方面想,担心失败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应该感到焦虑,因为有些事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结果是自己不能够控制的。所以,对结果不要过分担心,应采取平和的心态欣然接受。

2.2抑郁症

在现代社会,受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抑郁症患者比例不断提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对人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他们经常会用主观臆断去思考一些问题,往往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却会感到忧心忡忡,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同时患者一般还伴有失眠的症状,抑郁会导致患者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胡思乱想,而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人精神不振、体质下降、让抑郁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虽然患者体验到了最为痛苦、恶劣的心境,经常处于无明显原因的悲观情绪中,但很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外人很难去给予他们真正的帮助。最为要紧的是,抑郁症也是导致自杀行为的高危因素。据统计,临床患者中大约有10%的人最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香港著名演员张国荣、韩国明星安在焕等都因抑郁症而自杀身亡。他们自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以及个人情感的纠葛,最终扛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不归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