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或特发性高血压,系指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血压高为主要特征,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生理、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人体内的动脉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由于脂肪颗粒等堵塞,造成管道狭窄,水流不畅,引起血管壁的压力增大。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同样,肾脏内也有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内毒物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即引起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其中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医学界众所周知,这些问题是可以在发现高血压之初进行预防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但当这些问题发生后,对医生或病人及家属来讲,不论是从所花费的精力、财力、体力上都将是徒劳而无益的。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前者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后者与体重因素、饮食因素、吸烟饮酒、缺少锻炼和精神因素等有关。体重指数(BM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同时,高血压也是诱发脑中风的危险性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卒中死亡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由于本病致死、致残率高,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危害极大,其幸存者超过50%的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
2.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据相关文献报道,各种影响因素归纳起来可达200余种,但是真正能成为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因子的大致有十余种。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学者Framingham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评价了有关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生中所占的地位,其中与冠心病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职业、饮食与遗传等。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的三大危险因子。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80%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有关,其中34.9%归因于高血压,31.9%归因于吸烟,11.4%归因于高胆固醇血症,3%归因于糖尿病。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的Ⅰnterhear t研究发现,8种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紧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来正逐渐升高。近年来有加速趋势,已跃居至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前列,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冠心病的危害很大,症状开始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而后会逐渐蔓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常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冠心病的危害还表现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且还有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之为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目前,由于冠心病而导致的猝死事件也越来越多。
3.糖尿病是一种涉及社会、行为和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因素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合理的膳食行为都将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其并发症可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1992~2002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和97.2%。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不但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WHO的糖尿病大血管病研究方案在我国北京、天津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3倍。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糖尿病的危害还在于可能产生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另外,糖尿病还可能对肾脏造成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