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见味碟及厨房派生调料
一、调味中的单一味
(一)咸味
咸味,是烹调味中的主味。除了咸鲜菜品以咸味为主,其他味如酸、甜、辣味中也离不开咸味。甚至以甜香口为主的汤羹与糖水甜品类,若微加咸口,则其甜度温和而不腻口。咸味有对比增味、提味的作用,有消杀、减味、撤味功能,以及调理、调和其他烹调味的能力。呈咸味的调料有食盐、酱油、咸菜、咸鱼、咸肉等。
(二)甜味
甜味,是烹调味中仅次于咸味的主味。甜味有味的转化、对比增味、消杀减味的功能,能够调谐强刺激味的刺激程度,对酸味、辣味、油腻味的缓冲作用最为明显,因此,甜味除了用于甜品菜、糖醋菜品以外,一般还用于增加菜品的鲜味,调和各种不同的烹调味,增香、解腻,并使复合味增浓,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烹调中注意用量不要过度,过了反而会压了其他味,破坏了菜肴本身的鲜味。呈甜味的调料有白糖、蜂蜜、果汁、果酱、饴糖以及甜味添加剂等。
(三)酸味
酸味,是一种强刺激的烹调味。陕西、山西、贵州等地方风味多用此味。在某些菜品中,酸味有着特殊的地位,比如鱼类菜尤其多用它。酸味有对比提味和消除异味、杀灭病菌的作用,它能缓冲膻、腥、臊、臭、苦、涩、腻等味。呈酸味的调料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大红浙醋、米醋、白醋、醋精、柠檬酸、酸梅酱、乌梅汁等。
(四)辣味
辣味,是一种强刺激的烹调味。可分为热辣味、火辣味、辛辣味三种类型。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新疆等地的许多风味菜品多用此味。辣味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菜品中也离不开辣味。辣味有独特的芳香味,具有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能。辣味除有对比提味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有消除异味、杀灭病菌的作用,它能缓冲腥、膻、臊、臭、苦、涩、腻味,达到调味的目的。呈辣味的调料有辣椒及其制品,胡椒及其制品,姜、蒜、芥末、葱及其制品等。
(五)苦味
苦味,是一种特殊的烹调用味。同辣味、酸味一样,不能单独使用。苦味有着对比提味的增味作用,也具有缓冲、消除异味、杀灭病菌的减味作用,能够减掉腥、膻、臊、臭等异味。因此,在烹制某些菜肴时,略有一些带有苦味的调味料,可使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鲜滋味。呈苦味的调料有陈皮、杏仁、茶味、柚皮、白豆蔻以及蔬菜原料(如苦瓜、凉瓜)等。
(六)鲜味
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烹调味。鲜味主要来自原料自身蛋白质分解成的氨基酸(核苷酸、琥珀酸、肌苷酸等)以及其他物质。鲜味在味觉的感受中较弱,极易被甜味、辣味、酸味等压抑,只有得到咸味的对比提味后,才能更加明显地体现出诱人的滋味。呈鲜味的调料主要有鸡汤、鸭汤、牛肉汤、肘子汤、鱼汤、黄豆煮制的素汤,以及各类味精、牛肉精、鸡精等。除汤和味精以外,呈鲜味的调料还有蚝油、鱼露、虾子、蟹子、蟹黄、酱油等。
(七)香味
香味,也是人们喜爱的烹调味,香味种类繁多。嗅觉器官对香味的感受最为灵敏,有对比提味、消除异味、杀灭病菌和减味的功能。呈香味的调料最为广泛,有脂类、醇类、酚类等挥发性物质。呈香味的调料有麻油、黄油、酒糟、九江双蒸酒、黄酒、五香粉、葱、姜、花椒以及水果、桂花、茉莉花、荷味、茶味等。此外各种烹调油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香味的调料品。
(八)麻味
麻味,是一种特殊的烹调用味。麻味刺激感甚强,同辣味、苦味一样不能单独使用。四川地方风味菜肴多用此味,它具有强烈的刺激人的味觉器官的特性。此味与辣味配合使用尤为奇妙,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味觉刺激。呈麻味的调味品有花椒。
二、常见味碟配制
(一)花椒盐味碟
味型香咸。传统加工方法是:先将花椒的梗和籽去掉,而后与净芝麻同放在铛(或锅、烤炉盘、砂锅)中在火上焙制,待焙至焦黄时,取出擀碾制成细末;另将炒锅上火,投入细盐,炒至盐的水分蒸干,能够粒粒分开时取出;最后将花椒、芝麻、细盐调兑拌均匀即可。简易花椒盐不放芝麻。花椒盐的比例为花椒比盐是2∶1,芝麻(或小茴香)适量。加葱的花椒盐味碟可称为“葱椒盐”。花椒盐味碟多用于炸菜的佐餐调味。
(二)三合油料碗
纯三合油是将酱油、醋、少许香油依次投入料碗中调制而成。因酱油、醋的品种、菜品以及人们口味的不同,三合油的配方比例也不尽相同。比如配食松花,多以4份酱油配6份醋的比例为宜;配食海蜇以3份酱油配7份醋为宜。其味型可分为三类:咸酸味、酸咸味、咸酸持平味。三者共同点是香油均少,其特点是咸酸适宜,香酸味美。加料三合油,是指突出三合油主味并加入味精或姜汁等调味料的三合油。三合油多用于炸菜的佐餐调味,也适用于冷荤中的凉拌菜,比如“干炸里脊”“拌粉皮”“拌海蜇”“拌肚丝”等以及各种蔬菜的拌制。
(三)花椒油料碗
炒锅(炒勺)上火,烧热后将猪油(或花生油)100克和香油50克投入锅中,待油热后投入花椒25克,将其炸至糊时倒入容器中即可。根据食者需要可分为带花椒上桌、不带花椒上桌两种料碗。加料花椒油的制法是:炒勺上火入油(用油及比例同上),旺火烧热后,依次下入25克花椒、25克葱花、25克姜丁(片),待葱花炸成金黄色时,把花椒、葱、姜捞出,余下的油即为加料花椒油。花椒油料碗多用于冷菜的佐餐调味或加工中的调味,也适用于热菜中的调味,还适用于面点小吃的佐餐调味。比如,“肉丝拌豆腐”“花椒油面条”“扒糕”“烹土豆丝”等。
(四)姜醋汁料碗
姜醋汁是辛辣酸香为主味的佐餐调料汁。主要用料是姜、醋、香油。因各地使用的原料品种不同,各地区人们口味不同,所以,使用的姜醋汁用料的配方比例一般以姜为1,醋为4为宜。姜醋汁的制法是:将鲜姜洗净去皮切成末,炒锅(勺)上火,放入醋和姜末,熬开后加入少许香油,将其倒入碗中,即为姜醋汁。可加入少许糖以减其酸味。加料姜醋汁,是以姜醋味为主味,加入其他调料制成的姜醋汁。常见的制法是:将净姜去皮切末或剁成茸状,用热汤激散,再加入盐(或酱油)、醋、味精、料酒、白糖等调料,将其调制均匀,即为加料姜醋汁。姜醋汁料碗可用于“清蒸鱼”“清蒸螃蟹”“赛螃蟹”等热菜以及“松花蛋”等冷菜的佐餐调味。
(五)蒜瓣味碟、蒜片味碟
北方地区人们喜爱这两种佐餐调料。为了满足这些食客喜食生蒜的习俗,可随菜品上此佐餐调料。蒜瓣的加工方法是:去皮、洗净,切去蒜根蒂而后放入味碟即可。蒜片的加工方法是:净蒜瓣切片入碟即可。
(六)蒜米醋料碗
这是北方一些地区喜食的佐餐调料。加工方法是:将净蒜剁成蒜米(不是泥茸),放入装醋的料碗中,再滴上几滴香油即可。蒜米醋料碗可随菜品、面点、小吃一起上桌。蒜米醋佐餐调料多用于“麻酱面”“水饺”“蒸饺”“包子”“蒸而炸”“锅贴”“褡裢火烧”等面食小吃。
(七)蒜泥汁味碟
蒜泥(茸)汁制作方法是:将蒜去皮洗净,切去根蒂,放入钵中,再加上少许的盐,砸成泥茸状即为蒜泥。盛入味碟中,再滴入几滴香油即是蒜泥味碟。加料蒜泥汁,是在基础蒜泥味的基础上,根据地区风味特色,再加上其他调料而形成的佐餐调料汁。各地区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例一:将蒜泥20克,加入清汤10克,放入盐1克,味精3克,调拌至溶解,再加入酱油10克,香油10克,醋25克,糖3克,调匀即可。此配方具有浓郁的湖南风味特点,咸鲜香浓,酸辣突出。例二:优质酱油10克,蒜泥25克,白糖3克,红油5克,香油5克,盐1克,味精3克,调制在一起,即为具有四川特色的蒜泥汁,咸鲜香辣,微有甜口。蒜泥味汁原则上要突出蒜泥主味,而咸、甜、酸都是辅佐味,不可喧宾夺主。蒜泥味汁适用于冷菜、热菜、面点的佐餐调味,如“蒜泥白肉”“蒜泥拌茄泥”“蒜泥麻酱面”等。
(八)面酱味碟
将甜面酱加少许白糖(或蜂蜜)和香油,上锅蒸15分钟~20分钟即可。此味碟多用于烧烤类的菜品,比如“烧鸭”“烧鹅”“烤乳猪”“烤肉”等的佐餐调味。
(九)麻酱料碗
先将芝麻酱用香油或者水调解,而后逐步边加油或水边搅拌,至半流体的稀稠状时,加少许盐,再搅拌二三下至呈稠糊状时即可。也可将水与油混合来和制芝麻酱。麻酱和制有三法:油和法、水和法、水油和制法。麻酱料碗是“涮羊肉”的佐餐调味之一,也适用于其他一些菜品的佐餐调味,还适用于面点、小吃,如“面条”“扒糕”等。
(十)红油味碟
四川风味著名佐餐调料之一。是由四川红油、酱油、白糖、香油、葱、蒜等调料调制而成。盐、糖的比例多为1∶0.3~0.7,其中酱油的量,已折合成盐量(5克酱油可折合1克盐)。此味碟的味型,突出红油味,以咸鲜香味辅佐,其中辣味要比麻辣味型轻一些,甜味则比家常味略重一些。适用于冷菜、热菜、面食、小吃的佐餐调味,如“红油水饺”“炸里脊条”等。红油汁也适用于菜肴制作中的调味。
三、厨房派生调料
(一)厨房派生调料的分类与概念
1.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外购调料和自制调料两类,其中自制调料又分前堂调料和后厨派生调料两类。
2.派生调料的概念伴随着各地区风味菜品的不断产生、发展、创新与改革,烹调师为了在制作菜品时方便使用风味调料,不断地派生、研制出许多市场上没有的调料,比如炸汁、花椒水、咸面(盐、白糖、味精的混合)、芡汤、葱油、糖色等,这些专用于烹调菜品的派生的厨房调料,简称“厨房派生调料”。随着烹饪事业不断发展,其中有些派生调料在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比如红油、咖喱油等。各地区、各风味餐馆都有自己常用的派生调料,比如四川风味善用的红油、广东风味善用的芡汤、天津风味善用的咸面、山东风味善用的葱油、上海风味善用的咖喱油等。
(二)常见厨房派生调料
1.葱油
(1)纯葱油将猪油或鸭油、植物油300克加热至140℃左右时,投入葱白200克,炸制呈金黄色时捞出葱白,余油即为葱油。
(2)糊葱油(加料葱油)油500克烧热,投入葱段100克,姜片75克,蒜片50克,炸至呈金黄色,再下葱段100克,炸焦后,将以上原料捞出,余油即为糊葱油。
2.葱姜油鸭油或花生油200克烧热,放入葱丝、姜片各50克,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余下的油即为葱姜油。
3.葱椒油猪油或鸭油500克烧热,先放入花椒10克,再入葱段50克,姜片10克,炸至呈金黄色时,全部捞出,余下的油即为葱椒油。
4.红油
(1)川式红油又称“川式辣椒油”。四川著名的厨房派生调料之一。现市场也有出售。加工红油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干辣椒100克~150克剁斩或绞制成辣椒面,用凉油拌制一下或用温水润制一下,放在耐热的容器(调料罐)中,放在安全处(不要放在木质器具上面),而后用160℃左右的热油500克一边浇沏,一边用铁筷搅拌,晾凉即成。也可用热油先炸干辣椒、姜片、葱段,再浇入装有辣椒面的容器中。注意:油不宜过热或过凉,过热辣椒面易黑糊,过凉沏不成红油。大量使用的红油可按比例制作。
(2)素式红油京式红油之一。制作方法是:将芝麻油500克入锅用微火烧热至120℃左右,油煸胡萝卜丝250克,以煸出红色为度,将胡萝卜丝捞出,余下的油即为素菜风格的红油。多用于北京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此油也可用于荤菜的制作。
(3)番茄红油又称“甜酸味京式红油”。用植物油炒番茄酱,余下渗出的油即为红油。此红油可用于甜酸味型菜品的调色调味。
5.蒜茸豆豉料将豆豉剁碎,用植物油同蒜米一起炒,炒香、炒透后装罐即可。也可加入姜米葱花一起煸炒。豆豉市场上有售。豆豉本身也是厨房派生调料。自制豆豉的方法:将黄豆泡发、煮透、晾凉,用布包起来,放在高温地方发酵,然后装入罐内,加入花椒粉、姜末(也可加辣椒粉),用煮豆汤调匀,存放一周后即成。
6.姜汁一法是将姜洗净去皮切末或丝,加入清水浸泡在调料罐中,其汁即为姜汁。二法是将50克去皮净姜捣碎放入调料罐中,加入100克清水,浸泡出姜味,用时去渣取其汁即可。
7.五香粉纯五香粉是由花椒、大料、小茴香、胡椒和丁香五种香料碾末制成。加料五香粉是在上述纯五香粉原料基础上,再加上姜、豆蔻、甘草、桂皮等共同碾末制成。
8.花椒水有两种制作方法,以沏泡法为佳。将25克花椒装入容器中,用开水浇沏、浸泡,以出花椒香味为宜,至少浸泡15分钟。急用时可用煮制法,也可再加入适量味精。
9.糖色炒勺上旺火,倒入白糖50克,凉水50克,烧开后用手勺搅炒一两分钟,待水分炒干时,将炒勺移到文火上继续炒搅,直到糖成红黑色将要冒青烟时,立即倒入100克开水,搅匀后即成糖色。
10.葱姜汁又称“葱姜水”。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法是葱、姜各50克,捣成泥茸状,加水50克调开,然后用洁净布挤出汁即可。二法是葱白25克切段拍松,姜50克拍松放入调料罐中,加清水250克,浸泡1小时,捞出葱姜,其汁也为葱姜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