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热菜调味方法及应用

热菜调味方法及应用

时间:2023-09-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重用白糖与醋,以菜肴的甜酸味突出为量。这些调味品在此味中地位较重要,均应满足菜肴的需求,用量以菜肴烹调后能略呈各自的香味为度。糖醋味醇厚而清爽,和味除腻作用较强,但过量时亦可发生背味的现象,在复合法之间的安排中应恰当,以发挥此味的长处。料酒除异、提鲜并渗透调味,用量适当。干红辣椒段增加菜肴的香辣味和提色,用量满足菜肴的需要,应辣而不燥。

第四节 热菜调味方法及应用

一、鱼香味

此味系四川菜的特殊风味。因源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之法,成菜后其味似烹制鱼味,故名。制法有二,分述如下:

(一)鱼香味之一

1.特点咸味酸辣兼备,姜葱蒜香味浓郁。

2.调味品精盐、泡红海椒、姜、葱、蒜、酱油、白糖、醋、味精。

3.调制方法配制中,精盐给原料码味(即码芡时上味),使原料有一定的咸味应恰当。泡红海椒使菜肴带鲜辣味,加入生姜、葱、蒜增香压异味,用时均宜较大,白糖和醋所组成的甜酸味应在菜肴食用时有明显的感觉。味精提鲜,用量恰当。此味烹调后应是,泡红海椒使菜肴色红亮而味鲜辣清爽,姜、葱、蒜香味突出,咸味恰当,甜到呈荔枝味感为佳。

烹调时,精盐与原料码芡时上味。酱油、葱、白糖、醋、味精兑成滋汁,锅内混合油烧至六成热投入原料,散籽后加入泡红海椒(剁茸)和姜、蒜,炒香上色,原料断生烹入滋汁,收汁亮油起锅。

4.运用此种鱼香味虽浓厚但清爽,亦香亦鲜,可与多种复合味配合,四季皆宜。

(二)鱼香味之二

1.特点鱼香味醇厚而浓,香鲜可口。

2.调味品郫县豆瓣、酱油、精盐、白糖、味精、醋、姜、葱、蒜。

3.调制方法配制中,郫县豆瓣决定菜肴咸味和香辣,用量应根据菜肴的需求;酱油提鲜、增色并补足咸味;精盐码味,用量恰当。生姜、葱、蒜除异增香,在此味中主要还是增加菜肴的香味,这是鱼香味的关键。加入白糖、醋所组成的甜酸味和豆瓣的香辣味,经烹制使其突出复合浓郁的鲜香味。味精提鲜用量恰当,烹调后此味应是,豆瓣使菜肴色红亮而味醇厚香辣,姜、葱、蒜香辣突出,甜到咸味呈荔枝味感。

其烹调工艺是先将酱油、白糖、醋、葱、味精兑成滋汁。锅内混合油烧至六成热投入码好芡的原料,散籽后加入豆瓣炒香上色,加入生姜、蒜炒出香味,原料断生烹入滋汁,收汁亮油起锅。

4.注意事项在烹调鱼香味中,不论豆瓣或泡红辣椒都应炒香上色,生姜、葱、蒜要炒香,白糖、醋、精盐、酱油组成的香、辣、甜、酸味均应兼备,以菜肴在食用时各味都有明显的感觉为好。否则,影响鱼香味的味感。

烹调时,可根据菜肴的数量,醋亦可在菜肴收汁时加入,亮油起锅。

二、糖醋味

糖醋味在菜肴的烹调中应用较广,令人喜爱。在具体烹调上,因烹调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制法有二,分述如下:

(一)糖醋味之一

1.特点甜酸味浓,鲜香可口。

2.调味品精盐、酱油、白糖、醋、葱、姜、蒜、味精、胡椒末、料酒。

3.调制方法烹调中,一般原料都要经精盐、料酒码味后再码芡,放入油锅炸至外酥内嫩起锅入盘,然后将炸油滗出,另加混合油烧至六成时,加入姜、葱、蒜稍炒香,将酱油、精盐、白糖、味精、醋、料酒、胡椒末兑成滋汁烹入,收成二流芡,味正后起锅淋于炸好的原料上即可。

配合中,精盐定味,酱油提鲜增香增色,辅助精盐定味,用量以二者所组成的咸味恰当为准。在此基础上重用白糖与醋,以菜肴的甜酸味突出为量。葱、姜、蒜、料酒能增香、提鲜、除异,料酒还有渗透入味的作用。这些调味品在此味中地位较重要,均应满足菜肴的需求,用量以菜肴烹调后能略呈各自的香味为度。味精提鲜和味,用量恰当。

4.运用此种味一般适用于炸溜的菜肴,如糖醋脆皮鱼、糖醋里脊等菜肴。糖醋味醇厚而清爽,和味除腻作用较强,但过量时亦可发生背味的现象,在复合法之间的安排中应恰当,以发挥此味的长处。糖醋味四季皆可,以夏季应用尤宜。

(二)糖醋味之二

1.特点甜酸味浓,香鲜爽口。

2.调味品精盐、酱油、白糖、醋、姜、葱、花椒、熟芝麻、料酒。

3.调制方法烹调时,原料用精盐、料酒、葱、花椒码味。待其浸渍入味后,上笼旱蒸或水煮至熟(鱼类可直接入锅),再上油锅炸至外酥内熟时,捞起除去葱、姜、花椒不用,将油锅中的炸油滗出,倒入原料,掺鲜汤适量,加入适量的酱油(以色泽金黄、基础咸味恰当为准)、醋(主要提鲜味,数量以能发挥为度),待水分将要收干时,加入白糖、醋收干水分,糖醋味正后起锅,晾凉后撒上熟芝麻即可。

配合中,精盐一般用于原料码味,使菜肴有一定咸味基础。酱油和味、提鲜、增色并辅助精盐定味,用量恰当,二者的用量以组成的咸度适当为准,在此基础上重用白糖和醋,用量以菜肴糖醋味突出为宜。料酒、姜、葱、花椒增香除异提鲜,还能渗透调味,用量上均应满足菜肴的需要,以菜肴烹调后香味浓郁为宜。熟芝麻增加菜肴香味,用量以拌入菜肴后既不影响美观而又利于味道为量。

4.运用此种味适合于炸熟的菜肴,如糖醋排骨、糖醋鱼块。

5.注意事项烹调糖醋味菜肴时,精盐和酱油所组成的咸味只能做糖醋味的基础味,菜肴食用时首先应感觉到的是甜醋味,咸味感觉应微弱,只在回味时才有感觉,这样既不会乏味,又能突出糖醋味的风格。换言之,无咸味则糖醋味不正,无糖醋味则风味全无。

糖醋味之二亦可用红糖代替白糖。

三、荔枝味

(一)特点

甜酸鲜香,回口微咸呈荔枝味感。

(二)调味品

精盐、白糖、酱油、泡红辣椒、味精、料酒、姜、葱、蒜、胡椒末。

(三)调制方法

荔枝味的调味原料和调味方法,基本同于糖醋味,只是甜酸味的程度不同而已。糖醋味一进口就明显地体现出甜酸味的味道,而咸味微弱,只在回口时表现出来,咸味仅是糖醋味的基本味。荔枝味则不同,其特点是甜酸味和咸味并重,也就是说甜酸味和咸味在食用时,都会同时表现出来。掌握上,荔枝味的甜酸味较糖醋味的甜酸味在程度上淡一些,荔枝味的咸味较糖醋味咸一些,至于姜、葱、蒜、泡红辣椒的香味基本相同。另外,一定程度上,荔枝味的酸味,感觉上要先于甜味,也就是要有先酸后甜的味觉过程。

(四)运用

荔枝味清淡而鲜美,有和味、解腻的作用,而且自身不会出现背味现象,能与其他复合味配合。此味四季均宜,用于下酒、佐饭的菜肴。荔枝味在实际运用中,有时甜酸味的浓度低一些,但都属于荔枝味的范围。

(五)注意事项

调制荔枝味时忌与糖醋味配合。

四、麻辣味

(一)特点

麻辣味厚,咸鲜醇香。

(二)调味品

精盐、花椒末、辣椒末、酱油、豆豉、味精、蒜苗。

(三)调制方法

烹调中先将豆豉剁茸,辣椒末炒香上色,掺鲜汤,放入原料烧沸入味,放入酱油、味精、蒜苗提味,收汁,浓味起锅,撒上花椒末即成。

配合中,精盐定味,决定菜肴的基础咸味,酱油和味、提鲜、增香,豆豉提鲜,增加菜肴的香鲜,二者的咸味辅助精盐定味。精盐、酱油、豆豉三者组成的咸味,要满足菜肴的需要,咸度以辣椒末、花椒末不至于产生空辣空麻,而是麻辣有味为度。辣椒末提色、定香,用量以菜肴香麻突出为量。味精提鲜和味,是连接咸与麻辣的桥梁,用量较大,以菜肴在食用时进口有感觉为度。蒜苗在此味中增香并点缀风味,用量以菜肴成品嗅出香味为佳。总之,以上各种调料在烹调后所组合的复合味呈咸香、麻辣、烫、鲜兼备即可。

(四)运用

此味一般运用于“麻婆豆腐”的调味,运用此味型时还应以牛肉或猪肉碎粒与好鲜汤提味。此种麻辣味虽性烈而浓厚,但麻辣有味,香鲜俱备,适应四季的酒饭佐味,与其他复合味配合均可。

(五)注意事项

辣椒末、花椒末、酱油、豆豉均宜选择上品,否则影响味感;如掺和一定比例的郫县豆瓣,其味更加醇厚鲜香;川菜中的“水煮肉片”“麻辣肉干”等,也是属于麻辣味的不同类型,调料也有所不同。

五、糊辣味

(一)特点

麻辣而不燥,兼具荔枝味感,咸鲜香醇厚。

(二)调味品

精盐、味精、酱油、醋、白糖、花椒、干红辣椒段、姜末、葱末、蒜泥。

(三)调制方法

配制中,精盐用于原料码芡时上味,使菜肴有一定的咸味基础。酱油提色增鲜,并辅助精盐定味,用量以菜肴色泽金黄、咸度适当为准。料酒除异、提鲜并渗透调味,用量适当。干红辣椒段增加菜肴的香辣味和提色,用量满足菜肴的需要,应辣而不燥。花椒增加菜肴的香麻味,用量要与干红辣椒段的用量相适应。白糖、醋和味提鲜,决定菜肴在咸味基础的甜酸味,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时体现出如荔枝的酸甜味为好。蒜、葱、姜主要增香除异,用量以能表现三者的香味,但又不压菜肴的鲜味、辣味、花椒的香味为好,味精提鲜和味,用量恰当。

调制时,先将适量精盐、酱油用于原料码芡时上味,再将精盐、酱油、蒜泥、姜末、葱末、白糖、醋、料酒兑成滋汁。炒锅内等油烧至六成热时,投入干辣椒段、花椒炸至棕红色放入原料炒至散籽断生,放入姜、葱、蒜炒出香味,烹入调好的滋汁,收汁亮油起锅即成。

(四)运用

此味一般用于“宫保鸡丁”等类菜肴的调味。糊辣味风味独特,辣而不燥,浓厚清淡兼之,与其他复合味配合都较适合,互不冲突,互不压味,是四季皆宜的复合味。

(五)注意事项

辣椒、花椒不能炸焦,否则影响味感;植物性的菜肴如“炝莲白”“炝莴笋”“炝菜头”等属咸鲜味的调味,也是属麻辣味的另一类型。

六、咸鲜味

烹调中运用广泛,按其运用上的不同,在具体调味时制法有三类,分述如下:

(一)盐水咸鲜味

1.特点咸鲜宜人,清香中口。

2.调味品精盐、味精、香油、料酒、姜、葱、胡椒末、花椒。

3.调制方法配制中,以咸鲜为主,因此,精盐与味精用量都应满足菜肴的需要。但应注意精盐用量应“咸而不减”,既突出相适应的咸度,又不能压原料鲜味。味精只能辅助原料的鲜味,不能掩蔽原料的本鲜味,以菜肴进口有感觉为度。香油、胡椒末、料酒、姜、葱、花椒,在烹调中提鲜、增香、除异,以不改变此味的清淡咸鲜为准。

烹调中,将葱挽结,姜拍破与洗净的原料(如鸡、鸭)投入水中,汆出血腥味捞出,趁热蒸至成软熟,取出用湿纱布盖着晾凉,砍条装盘,另将原汁滗出,加味精调匀,在食用时淋于原料上即可。

4.运用此味极平和,有和味解味的作用,适宜做夏秋季的下酒菜肴,但不宜在冬季运用。此味一般用在本味鲜美的鸡、鸭等原料。

5.注意事项此味汁属清淡,最宜“咸中有鲜,鲜中有味”,否则全失风味。在烹制过程中,不能污染其他异味,才能保证菜肴的口味质量。原汁中应将花椒、姜、葱余渣除去,以免影响菜肴的整洁。

(二)白油咸鲜味

1.特点咸鲜可口,清香宜人。

2.调味品精盐、胡椒末、味精、姜、葱、蒜、料酒。

3.调制方法以上各种调料在烹调时,除应突出咸鲜的主味外,其余各料均应满足菜肴的需要,以菜肴进口均有味感为好。

用于炒、熘、爆的菜肴的调味。在烹调时先将适量的精盐、料酒在码芡时上味,使原料有一定的咸味基础,再将精盐、味精、胡椒末、姜、葱、蒜调成滋汁,化猪油入锅,炒时应将油温烧至五至六成热;熘时烧至三至四成热;爆时烧至六至七成热,放入原料,散籽断生后烹入滋汁,收汁亮油起锅即可。

4.运用此味一般用于炒、熘、爆的菜肴,如“熘肉丝”“白油肉片”“熘鸡片”“爆肚头”的调味。此味平和清淡,有和味、解味的作用,与其他复合味配合均较合适。四季适宜,尤以夏季佐味最佳,用于下酒佐饭的菜肴均可。

5.注意事项油脂的优劣,对调味的影响很大,使用时宜选择新鲜上品;菜肴中如白油肝片、白油腰花等是属于白油咸鲜味的另一类型。

(三)本味咸鲜味

1.特点咸鲜清香,本味突出。

2.调味品精盐、胡椒粉、味精。

3.调制方法配合中,在突出原料本味鲜美的基础上,要求咸鲜有味,精盐、胡椒末、味精应满足菜肴的需要。配合相宜,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时就有味感为宜。烹调时,原料在烹制的恰当时机,相宜地加入调味品充分调和即可。

4.运用此味一般都用于各种糁、蒙、贴、酿等制法的菜肴,清汤和奶汤的菜肴或白汁咸鲜菜肴等的调味。此味极清淡平和,四季适合,尤以夏秋季运用最佳,和味解味的作用较强,与其他复合味配合均较适宜。

5.注意事项调味时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其他异味。咸鲜味的重要特点是:烹调时所用的调味品只能是辅助原料的本鲜味,应突出原料的本鲜味,作为此类复合味的调味所佐味的菜肴原料,都应质地细嫩、本味鲜美,否则不宜采用。

七、咸甜味

(一)特点

咸甜鲜香,醇厚爽口。

(二)调味品

精盐、冰糖、冰糖色、料酒、五香粉、花椒、胡椒末、姜、葱。

(三)调制方法

配合中,精盐定味,用量以咸度恰当为准。冰糖和味、提鲜,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时进口带甜为量。糖色提色不可太浓,以银红色为度。五香粉、花椒、姜、葱除异增香,用量适度,如要求菜肴清淡鲜美,则用量宜小,不宜过大,否则要压菜肴的需要。胡椒末、味精除提鲜味感为限。

(四)运用

此味清淡醇厚兼之,四季适宜。一般用于烧菜类调味,用于下酒用饭的菜肴均宜。

(五)注意事项

1.若无冰糖可用白糖代替,无冰糖糖色用白糖糖色代替,无料酒用醪糟汁代替。

2.葱、姜使用应分别拍破,挽结投入。这样使其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溢出其味,使菜肴增添鲜香味,待菜肴成熟后便可将余渣捡去,使成菜美观整洁。

3.此味品所佐味原料,一般都应焯水后再行烹制。

八、咖喱味

(一)特点

咸鲜辛辣,有咖喱的特殊香味。

(二)调味品

精盐、咖喱粉、胡椒粉、料酒、味精、姜末、蒜末、葱花。

(三)调制方法

配合中,精盐定味,味精主鲜,二者结合的咸鲜味应醇厚。在此基础上,突出咖喱粉的香味,胡椒粉、料酒、姜葱蒜除异提鲜,渗透入味,辅助咖喱增香,使其有多种反复的香味,其用量以不影响咖喱味为准。烹调后应达到色泽黄亮,咸鲜醇厚,有咖喱特殊的辛辣香味的要求。

烹调时,先用精盐、料酒将原料码味,再用蛋清豆粉上浆。精盐、料酒、味精、胡椒粉与湿淀粉调成芡汁。锅内油烧至三成热,放入原料熘散至断生捞出,锅内留油适量,放入咖喱粉,姜葱蒜炒出香味,再放入原料炒匀,烹入芡汁,收汁亮油,簸匀盛盘。

另一种方法是:先将咖喱粉在油内炒香,放入葱姜蒜炒出香味,加入半成品原料炒匀,再加入鲜汤、精盐、胡椒粉、料酒烧沸入味至熟,用湿淀粉勾芡,加入味精推匀盛盘。

(四)运用

此种复合味咸鲜醇厚,微辣鲜香,咖喱味浓郁。与其他复合味均可配合,助餐佐酒,四季皆宜。适用于炒、熘、烧、烩类菜肴的烹调,常用于鸡、鸭、鹅、猪肚、牛肉、土豆等原料烹制。

(五)注意事项

1.若调制汤菜,可将咖喱粉炒出香味掺入鲜汤或鸡汤,调好口味,加入原料烧沸入味即可。

2.控制好炒咖喱的火候,以炒香不糊为佳,否则影响味感。

九、家常味

(一)特点

咸辣兼备,醇厚鲜美。

(二)调味品

郫县豆瓣、精盐、蒜苗、酱油、豆豉、味精。

(三)调制方法

配合中,精盐增香渗味。使菜肴原料在开始烹调时,有一定的基础味,用量宜小。郫县豆瓣定味并具香辣,在咸度允许的幅度内,用量上尽量提高咸辣浓度和醇香度,突出家常味的风味,豆豉增香用量恰当。蒜苗增味配色,点缀家常味,用量满足菜肴的需要,以成菜后蒜苗香味突出为好。

烹调时,一般家常味是在炒锅内将油烧至六成热,放入原料炒散,加入微量精盐,炒干水气至亮油,加入豆瓣、豆豉炒香上色,放入蒜苗炒出香味,加入适量酱油,推匀起锅即成。

(四)运用

此味浓厚醇正,咸鲜香辣,四季适宜。一般用于川菜“生爆盐煎肉”的调味。此味用于佐酒用饭的菜肴均宜,在与其他复合味的配合上,除豆瓣味外,与其余复合味配合均较适宜。

(五)注意事项

1.在烹调此味时,豆瓣一定要炒香上色,蒜苗要炒出香味。在调味的用量上,应使香辣、咸、鲜兼备,否则,风味全无。

2.菜肴中,如熊掌豆腐、回锅肉、小煎鸡、家常海参都是属于家常味的不同类型。

3.一般肉类的菜肴多用豆瓣,鱼类菜肴多用泡红辣椒。

十、豆瓣味

(一)特点

咸鲜香辣,微带酸甜,醇厚不燥。

(二)调味品

郫县豆瓣、酱油、精盐、料酒、白糖、醋、蒜、葱、姜、味精。

(三)调制方法

配合中,豆瓣用量宜大,但以不压菜肴的鲜味为宜。精盐辅助豆瓣决定咸味。白糖与醋的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时甜酸味恰当为度。料酒入味并除异味,用量应满足菜肴的需要。酱油和味提鲜,用量宜小。姜、葱、蒜增香除异味,用量宜大。此味烹调后呈豆瓣味醇厚,甜酸味鲜,姜葱蒜香味适度的复合味,才是最佳的调味效果。

烹调时,精盐用于码味,豆瓣剁细炒香呈红色,加入姜、葱、蒜炒出香味,加入鲜汤,再加入醋、料酒、白糖、酱油、原料,经清炸后或直接放入,烧沸入味至熟,盛于盘内,收汁浓味后,再放入醋、味精、葱花,味正后淋于原料上即成。

(四)运用

此味醇厚,味虽浓而不压原料的本来鲜味。此种调味一般用于鱼类,如“豆瓣鲜鱼”等菜肴。是四季适宜、佐以酒饭菜肴均佳的复合味。此味不受其他复合味的影响,但对荔枝、鱼香、家常味等有抵消和压味的作用,复合味组合时应做好安排。

(五)注意事项

无料酒用醪糟汁效果亦佳。第一次放醋的主要作用是除腥提鲜,用量上要掌握恰当。

十一、酸辣味

(一)特点

酸辣清爽,鲜美可口。

(二)调味品

精盐、胡椒末、醋、酱油、化猪油、料酒、姜、葱、香油、味精。

(三)调制方法

配合中,精盐定味,酱油和味提鲜,用量上应注意“盐咸醋才酸”。两者所组成的咸味应较一般菜肴高些,醋提鲜、除异、解腻,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时进口酸味适中为度。胡椒末提鲜辣清香味,用量宜大,以菜肴在食用时进口就有胡椒末特有的清香鲜辣味为宜。料酒除异提鲜,用量适当。姜、葱增香除异,辅助胡椒末的清香味,用量宜小,以香味不压胡椒末为限。化猪油、香油滋润菜肴,提鲜香味。味精提鲜和味,但对醋的酸味有压抑作用,用量应适宜。烹调后,应有咸鲜酸辣突出,清香醇正可口的风味。

烹调中,炒锅内猪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肉粒炒至酥香,和其他原料炒匀后,掺入鲜汤,加入精盐、料酒、姜、胡椒末烧沸出味,用湿淀粉勾薄芡,放入酱油、醋、味精、盐、葱,味正后盛入碗内,淋香油适量即成。

(四)运用

此味咸酸鲜辣,清香醇正,风味颇佳,有刺激食欲、解腻醒酒、和味提鲜的作用,与其他复合味均可配合。

(五)注意事项

此味一般用于酸辣蹄筋、酸辣蛋花汤、酸辣虾羹汤、酸辣海参等菜肴。

十二、甜味

甜味复合味,一般都用于纯甜味菜肴,单独使用白糖或冰糖,红糖应用较少。

甜味除单独用糖外,还有加玫瑰、橘红、桂花等各种蜜饯,以及加各种鲜水果、果汁、各种干果仁的甜香味等,使甜香鲜美有味,风味别致。在应用甜味时应做到“甘而不浓”,浓度适宜,不要使人感到发腻或背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