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时间:2023-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6月,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为四川省高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办学7年来,共招收学生1000余人,已毕业学生85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0%,专业对口率为80%,广泛分布于四川省内外基层新闻传媒、影视制作、媒体营销、广告策划等相关行业。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一、发展沿革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成立于2008年,目前已招生7届,有在校生300余人,专业负责人母华。该专业2013年11月成为“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成为入围该项目的唯一一个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2014年6月,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为四川省高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

二、教学情况及教学改革

该专业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媒体新闻传播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主要面向基层新闻单位,培养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网络媒体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刊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拍摄、编辑、评论等岗位工作;次要面向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培养从事宣传报道、创意策划、广告文案、品牌传播、媒体公关营销、网络舆情监测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为归宿,突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新闻媒体的融合,实施“三能四阶、岗位先导、校媒合作、学训交替”的全媒体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体现全媒体新闻采编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并向多种传媒职业岗位拓展。主要开设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现代汉语、新闻报道口语表达、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与排版、新闻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新闻策划、出镜报道、网络信息编辑、融媒体新闻报道实训、新闻评论、新闻政策与法规、新媒体营销、广告实务、网络舆情概论等。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紧贴新闻传播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注重新颖性和时效性;并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关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使其直接对接新闻行业工作岗位要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立足于培养全媒体新闻采编应用型人才,构建了对接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全媒体新闻工作流程,以任务为载体,任务由初级到高级,由模拟到真实的“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阶梯:参观见习类实训,增强学生对全媒体生态的认知;第二阶梯:校内校外实训,提升全媒体新闻采、写、编、制等核心职业技能;第三阶梯:校内校外实训,提升对新媒体信息的分析、评判能力;第四阶梯:校外顶岗实习,提升媒体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专业的“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整体运作机制,充分调动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管齐下的立体互动式实训,发挥了实训形式的联动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全媒体采编播制职业核心能力和全媒体新闻工作适应能力。

为保证实训教学体系的有序运行,该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心,模拟全媒体新闻采编发布平台打造全媒体新闻采编实验中心,下设新闻摄影摄像实训室、新闻编辑实训室、电子排版实训室、新闻演播实训室、网络多媒体实训室,整合成为能让学生全程体验多媒体新闻采集发布的仿真实训环境。在校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一体”的办学特点,积极与多层次、多类型媒体展开合作,目前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十余个。

三、师资力量及招生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实力较强的校内外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内教学团队成员9人,其中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6人,拥有“双师”素质的7人,占校内教学团队的80%。该专业还从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社、新华网四川频道等新闻媒体聘请了资深记者、策划、编导、编辑等业务骨干20人建成教学和实习指导兼职教师库。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办学7年来,共招收学生1000余人,已毕业学生85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0%,专业对口率为80%,广泛分布于四川省内外基层新闻传媒、影视制作、媒体营销、广告策划等相关行业。

四、科研情况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课题“四川省广播影视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课题编号:2007024),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现已结题;主持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新闻传媒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研究”;主持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全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与制作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度重点课题“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天府新区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目前在研。

主持横向联系课题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巴蜀诗歌文化与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目前在研,预计2015年12月结题。

专业教师参研的省级以上课程主要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四川突发性事件中网络传播的正向引导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课题“基于现代传播体系下蜀文化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语言学视野下的李白诗歌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校本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四川旅游诚信构建研究”等十余项。

五、获奖情况

专业教师肖砚凌参与写作的专著《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2014年12月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六、今后发展方向

立足于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紧跟省内外新闻行业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专业为主体,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校媒深度融合,形成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多方资源优势,构建专业多向交流、多向服务、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开发项目等长效运行机制,彰显办学特色,努力对接市场。

通过引进、培训、进修、深造、到企业顶岗实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重点推进该专业“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教师赴新闻一线工作锻炼的常态机制。完成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拥有至少30名熟悉行业工作的人才长期或轮换担任兼职教师,并深入参与到专业建设的相关领域,成为专业发展中重要的师资力量。

进一步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核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进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引入信息化理念,搭建新闻专业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平台。

立足专业优势,推动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扩大专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以该专业的建设带动新闻传播类专业群建设。

(熊江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