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膏肓之穴疗膏肓之疾_冷历史

以膏肓之穴疗膏肓之疾_冷历史

时间:2023-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膏肓之穴疗膏肓之疾_冷历史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病入膏肓”中膏、肓的所指,然而在中医里,还有着专门的“膏肓穴”之说。由之可见药王孙思邈的见解,当时医者若能够找到“膏肓穴”并加以悉心治疗的话,晋景公的“膏肓之疾”并非无药可救,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病入膏肓”的词义也要跟着改变了吧。

以膏肓之穴疗膏肓之疾_冷历史

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病入膏肓”中膏、肓的所指,然而在中医里,还有着专门的“膏肓穴”之说。

膏肓穴在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疾的要穴。据中医经脉理论所言,膏肓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腧穴,其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腧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气为主要特征,而膏肓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肓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腧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腧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肓”。

中医里的“膏肓穴”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位置。

我国的医学自古十分重视膏肓穴,很多中医典籍都对其加以推崇。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明朝龚居中的《痰火点雪》卷四“《千金方》论取膏肓穴法”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针灸歌赋中也有言:“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症的治疗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www.guayunfan.com)“《千金方》论取膏肓穴法”也提到了晋景公的病症,“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针药所不及,即此穴也。孙真人笑,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难遣,若能用心得而灸之,无疾不愈矣。”由之可见药王孙思邈的见解,当时医者若能够找到“膏肓穴”并加以悉心治疗的话,晋景公的“膏肓之疾”并非无药可救,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病入膏肓”的词义也要跟着改变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