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芝麻官”成“四川好人”
小时候看戏,知道中国古代有“七品芝麻官”,为县令,我以为是最小的官了,后来知道还有“九品芝麻官”。据资料,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范围行政村总数为691510个。而我有幸要去采访其中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不知道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是不是官,是多大的官。估计不是七品、八品,就是九品了吧?反正是一个“芝麻官”。我要采访的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镇三村村。他的大名叫黄家才,2007年被公推直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因带民致富、改变全村面貌业绩突出,被民众和官方评为“四川好人”。
我翻看官方提供的材料,“四川好人”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黄书记被归为了“敬业奉献”类。
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5月开展至今,共发掘推荐好人好事20余万件,中国文明网已发布“中国好人榜”62期,6410人光荣上榜,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各地已举办112场,参加推荐、评议和票选“身边好人”的群众达10亿多人次。每月四川推荐的好人候选人经四川省文明办审核,择优评选为“四川好人”,并推荐到中国好人榜。龙泉驿区历年来共15人上四川好人榜。由此可见其难度,万里挑一都不止。没有过硬过人的实力、魅力、竞争力是根本上不了榜的。
关于黄书记敬业、奉献的事迹,我们得慢慢来了解。
三村村印象
黄土镇那个地方我很早就有印象,是交通不畅通的农村。虽说离龙泉驿很近,离大成都也不远,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仍然落后,居民生活仍然贫困。最近一些年三村村搞现代化产业经济很成功,产日本草莓——丰香,我吃过,口味不错。听说每到节假日、周末,成都的市民就会带着孩子自驾车蜂拥而至,亲自到农民的地里去采摘草莓。“看起哪个摘哪个”,红艳艳、鲜灵灵的草莓惹得那些大娃细崽兴奋地尖叫,欢喜得不得了。地里的草莓比市场上卖的草莓贵,农民不出门,在自家地里就把钱挣了。
我想去实地看看,于是,我一个人乘坐久违的公交车,缓慢地进入了黄土镇。正是人间四月天,满眼郁郁葱葱的葡萄、柑橘、丰水梨、枇杷等果树一片接一片,人们正在田间地头三三两两地默默忙碌着。公交车在三村村村委会门前停下,我悄然进入村委会院坝转了一圈,处处干净整洁,宣传栏里贴着时事政治的简报。卫生间的便器是抽水式的,洁白无味,洗手台纤尘不染。看得出,这个村的当家人是善于治理的一把好手。
村委会是一栋三层小楼。上得二楼,黄书记正在和班子成员谈事。他们是客家人,讲的客家话,谈的什么我听不懂。我问那些我第一次见面的人:“黄书记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四川好人噻。”
“何以见得?”
“他本来不会种草莓,但为了带村民致富,他硬是把自己逼成一个标准的土专家了。”说话那人是村主任,说完“标准的土专家”几个字,自己笑一笑,补充道:“是噻,土专家,还不是有标准的。”我注意到他用了一个词:逼。黄书记自己逼自己,把自己逼成一个标准的土专家,目的是带民致富。
黄书记开着他的私家车带我穿过村道,去村民的草莓基地里看看。这条村道叫“穿心路”,从全村中间穿过,把村子一分为二,路两边是农家小院和他们的种植园。没有路可不行啊,太制约农村的发展了。看着漂亮的村道,黄书记一路介绍着,现在农民出行和进行农产品交易太方便快捷了。不觉来到一片草莓地,见一对60岁上下的夫妇正在采摘草莓,田坎上已经摆了几篮子按大、中、小分类的草莓了。新鲜红艳,秀色可餐,令人心动,我立即购买了一篮,捧在手里好喜欢,还真舍不得吃哩。草莓的主人姓廖,我问他今年收成好不好?他直说:“亏了亏了。”黄书记说:“那你就不要种草莓啦。”廖说:“我偏要种。”黄书记说:“你看你亏了还要种,这不是矛盾么?”原来他们是在开玩笑!一旁廖老伯的老伴告诉我,今年他家两亩草莓收入6万多元。还说同村14组的廖长兴家每年草莓收入十几万,供养着一个大学生哩。村民们现在生活很幸福。
三村村位于龙泉驿区黄土镇东南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全村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3228人,党员87人,耕地3900亩,全村人均耕地仅0.8亩,多年来以种粮食、果树为主,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区。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增收的步子迈得很慢很慢。生于斯,长于斯的黄书记对这片土地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他心里明白,老百姓发展现代农业意识淡薄,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必须自己要带头致富,再来帮助乡亲们变富。哪来的资本呢?于是,他外出打工,在一个亲戚的公司里干了好几年。这几年,他通过接触外面的世界,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会,也挣了一笔钱。
2007年被公推直选为党支部书记
这一年,村上要找黄家才回村当干部。从这块贫瘠土地上走出来的硬汉子,早先经历过5年的军营历练,造就了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思念和牵挂,他毅然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然而家乡的基础条件实在太差,乡亲们的生活依然那么艰难,这些他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暗暗发誓:就是脱层皮、掉身肉也要让三村村在自己手中彻底改变,让这方土地上的老百姓生活过得幸福而有尊严。他正是靠着一股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的坚毅和执著打动了父老乡亲。2007年黄家才通过公推直选正式当选为三村村党支部书记,他凭着勤奋、执著、胆识、魄力和一股闯劲带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他关心百姓疾苦,倾听并向上级反映群众呼声,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种草莓、丰水梨和养殖鱼、鸭等种养殖业为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排解民忧’。”黄书记如是说,行动上也是这么做的。
带民致富,一年上一个台阶
2007年秋,黄家才看到双流县发展冬草莓帮助群众实现了增收,回来后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发动大家种植冬草莓,但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没有人响应,因为大家以前没种植过,怕投入进去了不但不能增收,还要亏本。对于村民的想法,他无法改变,但他并没有放弃这条致富道路。“对,有困难,干部先上!”黄家才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积极动员每位村干部出资,率先试种草莓50亩,当年便实现亩增收2000元。
2008年,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探索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草莓基地”的发展思路。为了能够引进先进的草莓种植技术,把全村建成龙泉无公害草莓种植基地,他先后自费到双流、华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了用塑料大棚种植冬草莓技术。同时,他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争取到了30余万元的草莓基地启动资金。为了调动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他鼓励5名村两委党员干部共同出资10万元,同时动员本村13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农户,以每户3.2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和每户0.8万元现金入股筹集资金28万元,组建成立了“龙泉惠民草莓合作社”。几年来,他以惠民草莓合作社为抓手,带头流转土地做示范,带动了三村村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惠民草莓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68户,示范带动农户种植草莓850亩,吸引到其他业主规模流转土地、种植草莓250亩,草莓基地规模达1200亩,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发展草莓种植1000亩。三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特色村,其探索出了“业主租赁”种植新模式,成为成都市“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现场教学点之一。也是这一年,公共服务项目资金实施以来,黄书记带领村组干部进院入户,挨家挨户地宣传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范围,挨家挨户地收集群众意愿,征求群众意见,保证了该村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利用合理化,共改建水泥道路850米,修建沟渠2670米。他主动争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改造尹家河2800余米,整治沟渠9900余米,向农民发放有机肥460余吨,发放农用具等生产资料;他争取资金160万元,对草莓基地园区1400千米道路进行水泥路面改造;他争取资金50余万元,对活动中心进行改建、扩建;为了让广大村民用上天然气,他主动争取资金10余万元,使全村800余农户户户通天然气;他争取资金20万元,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目前,三村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09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6982元。草莓亩收入达到13000元,平均每亩增收4400元,基地社员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合作社普通社员中涌现出了廖伦兴、刘云开、廖敬兴等一批草莓种植大户,他们平均种植草莓5亩以上,家庭年增收5万元以上。示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宗旨。从而既优化了三村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效益,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还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令三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特色村。草莓合作社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到三村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黄家才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多年来,三村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超过10000人次。
201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819元。草莓亩收入达13000元,平均每亩增收5000元,基地社员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2010年12月3日,全市农业工作现场会在惠民草莓基地召开,来自各区市县农发局、统筹委等相关负责人共计130余人到现场参观,对草莓基地“业主租赁”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党支部和合作社的不懈努力,“芳好”草莓商标入选龙泉驿区十大地方特色名牌产品;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成为成都家乐福有限公司的草莓直采基地。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326元,较全区平均水平高出326元,95%的农户购买了机动车辆和彩电。
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027元。连续几年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
一年上一个台阶,在黄家才的带领下,三村村农民种植草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村民越来越富裕了。
黄家才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
辛苦为民
有着28年党龄的黄家才书记从抓支部自身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个战斗力和凝聚力强、能打硬仗和胜仗的村党支部班子。党支部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科技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农业实用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学科技、用科技,党员干部都成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担任村支书7年来,黄书记始终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心系群众,争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来不及查看自家的房屋等财产损失情况,在第一时间赶到村上,组织村组干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全村的抗震救灾工作。在全镇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中,他慷慨解囊,带头捐款1200元,全村募集善款35000余元。全村灾后恢复重建开始后,他进村入户,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全村48户维修户高质量完成了维修任务,14户重建户全部建起了新房,搬进了新居。同时,他建立了对“两老一困”党员和贫困户关心、慰问制度,每年投入5万元,在“七一”、春节等特殊节日,他都要带领村两委班子对五保户、特困户、“两老一困”党员等进行慰问。村民有困难,他比自家的事还着急。三村村12组的江云文的妻子因患精神病走失,他主动派村委会人员帮助其回家;13组的甘泽文的妻子因患病没钱医治,他个人支持1000元;1组的五保户何全三的房屋破损了,他找人为其维修加固;7组村民张世权是黄家才帮扶的贫困户之一,为了让他早日脱贫致富,黄家才手把手地教张世权草莓种植技术,并为其多方筹集资金5000元,帮助他种植草莓3亩,当年亩均增收8000元,不到1年的时间,张世权不仅还清了家里的欠款,还有部分存款……黄家才究竟帮过多少村民,没有谁说得清,究竟为村民做过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也没有人说得清。
黄家才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办法,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村群众精神富足,人心思进。村上多方筹集资金,用5万元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同时,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小康家庭”“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三村村先后荣获黄土镇2010年度村级目标绩效考核第一名、“龙泉驿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安全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我们有理由相信,身为一个战斗在基层一线的老党员的黄家才,凭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敬业奉献精神,凭着对一方百姓炙热的情感,三村村今后的发展道路,将会在他的脚下不断延伸。
黄家才是军人出身,在部队历练过,虽50岁了,身体已有些发福,但还是看得出他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他说部队是一座大熔炉,自己在那里受到的军事化正规教育,使他受益终身。30年过去,他现在的作息时间还是军队的规律,每天早晨六点过起床,把老婆的早餐做好,自己就在村子里转一圈,权当锻炼身体了,顺便看看自己左右邻舍的乡里乡亲,逢人就聊上几句,把村情民情也都了解清楚了。关于给老婆做早餐,他是这样说的:“人家也很辛苦也不容易,我起得早,给她做做饭不是很应该吗?人,要将心比心。哪怕两口子都是这样。”他说,人都有私心和贪欲,做村干部,最不能有的就是这两样。如果你凡事都想着自己、想着自己的亲戚,那就弄不好。听其言观其行,感觉黄书记是一个靠谱的人,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懂得奉献同时又严格约束自己行为的人。
当村干部10年来,黄书记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让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奔走不息,操劳不止。他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他认为,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通过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三村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信任我,党的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在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组织的同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好书记。三村村10组一直是一个低电压、用电难的村民小组,黄家才努力为百姓争取,承诺解决10组电压低的难题。在2011年,通过与供电站的共同努力,10组低电压的难题得到了解决,使三村村成为目前黄土镇唯一一个全村家家户户通天然气的村,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基础设施,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10组的老百姓对黄书记兑现了“诚实守信,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尤为有感。
黄家才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2011年获得“成都市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这都是他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体现。
如今,三村村是以产业作支撑的、龙泉驿区确定的7个“幸福美丽新村”之一。
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我不禁想仿写一首《小官铭》,送给黄书记及其如他一般的“芝麻官”。
有道是:官不在大,有为则名。职不在高,有位则行。斯是小官,唯吾实干。满园蔬果鲜,遍地草莓香。谈笑有乡亲,往来皆群众。可以谈天气,聊收成。无私欲之折磨,无特权之劳形。学习焦裕禄,模仿孔繁森。百姓云:何小之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