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口才是现代人才的必备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开放的时代,是人际交往日益广泛和频繁的时代。时代召唤人才,而人才又需要口才,拥有好口才已被人们视为现代开拓型人才所必备的语言能力。诚如我国一位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任职的教育专家所言:“国际上以知识、技能、态度、心理四个方面来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强调21世纪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中,首要的便是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是口语交际的力量,这种力量和人的其他力量相比具有决定性的性质。中国的大思想家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社会也正是在这种人与人的交际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是靠群体的力量获得的。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也是靠群体的智慧实现的。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趋势,促使科技人才必须经常参加有关的交际和交流活动。如:研讨会、报告会、聚餐会、茶话会、科学沙龙等。在这些活动中,不管是学术思想的传播、科技信息的交流、还是科研合作的达成,要使学术切磋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这就要求我们的科技人才必须善于辞令、精于口语表达。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专业技术与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人才起飞的两翼。如今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阐述自己的主张,需要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宣传教育和说服群众,开展多种社会公益活动;需要处理公共关系,提高工作的效益。这些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才。教师、作家、律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务员,他们的口才如何,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话务员、服务员、售货员、推销员、采购员、信息员、导游员,他们的口语表达效果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尤其是领导人才,要宣传所持主张,要直接处理各种疑难问题,要亲自做复杂的思想工作,若具有良好的口才,会使他们在组织、指挥、疏通、协调工作时,更得心应手,权威性也就会更高。
成熟的领导人才,应该是既要有危难关头的大智大勇,又要有贴近群众的平实真诚;既要有洞幽烛微、爬罗剔抉的理论见识深度,又有扶肩搭臂、田园共话的群众生活实践。如果他们在言语态势上:豪气干云,气势磅礴,足以使人们仰其恢弘;缜密严谨,井然有序,足以使人感其遒劲;俗语雅言,平易交心,足以使人觉其亲近;纵横捭阖,诙谐幽默,足以使人服其睿智,就会达到权威性与平易性的和谐统一,就会赢得更多的尊敬与信任。相反,如果真理在手,满腹“经纶”却说不出,遇到诘问不能迅速准确地解答,在公共场合不能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怎能除旧布新,开拓进取?甚至一句几个“啊”地折磨听众,又怎能有效地组织动员群众,富有成效地工作?
古今中外有作为的人,包括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专家、教授以及各类有成就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都是非常出色的。如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创年代里,为了动员群众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曾深入工厂、农村、军队发表讲话三百多次,有效地把人民团结起来,与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试想,如果一个革命家(或经理)在动员群众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是依靠秘书起草的讲稿照本宣科,或者是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语病百出,群众会心服口服吗?再者,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也都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才能,且口才越好,其成就越突出。口语表达才能突出者,一般都能在社会生活交往中独占鳌头,小至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大至造福于群众、社会、民族和国家。美国有人在21世纪初就提出:一个人专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仰仗其业务技术,另外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而这85%的成功因素,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一个人的口才好坏。
值得令人忧虑地是,在今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却不善言谈。有些人在全国或国际的某种比赛上获奖,面对记者的采访竟连一句有实际意义的话都讲不出来;有的人参加演讲,会把已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更有人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不敢开口、忸怩腼腆,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这难道是种族遗传下来的弱点和毛病吗?当然不是。历史上,孔子运用口语艺术开展教育;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蔺相如“完璧归赵”……到了近代和现代,也出现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陈毅、闻一多等许多能言善讲的大师巨擘。他们的口语,或出言有序,如更壶滴漏;或滔滔不绝,似大河奔流;或旁敲侧击,如曲径通幽;或不盖不遮,似单刀直入;或妙语绝句,如吐珠泄玉;或句无单出,如芙蓉并蒂;或信口出之,似草木共生……真如春光中的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如今,文化教育空前普及,各种人才急待开发,而许多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非常欠缺,其症结何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都与我们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讲能力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关,都是因循守旧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弊端。
说到演讲,有人认为是“耍嘴皮子”,仿佛不屑一顾。其不知,在崇尚强者文化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演讲早已盛行,演讲已成为人们生存和竞争的一种必备工具。在通往“白宫”的道路上,更是时时伴随着演讲,只有在演讲中脱颖而出的候选人,才有可能登上总统宝座。西方国家,无论商界和宗教界,尤其是政界,要想有点“作为”,那是非学习和掌握演讲的技巧与艺术不可的。所以,演讲、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专业”,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都开设有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
几年前,我国有几位专家学者赴美考察,这是第一次以看美国教育部门是如何重视演讲与交际为目的的出国考察。他们了解到,美国各个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都把演讲与交际作为必修课开设,小学有口语训练课。他们所到的院校都有演讲大厅和设备完善的演讲练习室。各院校经常开展演讲、辩论比赛和各种口语表达活动。美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很重视口才和交际能力,其中最受尊重、能赚大钱的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授、牧师、商人和医生等几种人都具备出众的口才,善于演讲和交际。再者大家都知道,“9·11”恐怖事件发生的当天上午8点40分,美国总统布什正坐在一所学校的演讲厅里,很有兴趣地听小学生讲故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难怪他们把口才列为“三大法宝”的第一位。美国马瑞塔学院把毕业之后工作不久和毕业之后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两部分毕业生请回学院进行测验,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你在学校里学的哪一门功课对你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怎样走向事业成功。
其实,早在公元前2080年,埃及一位年迈的法老就告诫即将继承王位的儿子麦雷卡:“当一个雄辩的演说家,你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舌头是一把利剑,演说比打仗更有威力。”18世纪,拿破仑也说过:“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我国汉代学者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指出,“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意思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言语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身家性命甚至兴邦灭国。例如: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还过着穷日子。有一天,一位苦朋友从很远的乡下来到京城里求见皇帝朱元璋。一见面,他就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直通通地说:“你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来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泼在地上了。你只顾在地上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卡在喉咙口,痒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拍揉了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进肚子去了……”还没等他说完,朱元璋就恼羞成怒,嫌他太不顾体面,连声大喝:“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这件事被另一位苦朋友知道了,他暗暗一笑,心想这位老兄太不会说话了,我必须如此这般,才能混个官做。于是他也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之后,他说:“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非常好听,既把过去的事点了出来,又把自己描绘得威风凛凛,心里很高兴,便立刻封他为御林军总管。同样一件事,同样的意思,说得不好招来杀身之祸,说得巧妙能如愿以偿。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是助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阶梯。根据2005年《演讲与口才》杂志“说坊快报”讲: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派出人员,随机采访了98家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调查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结果显示,在列举的12种素质要求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口头表达能力(97.41%),个人实际能力(97.03%),社会实践经验(85.93%),专业方向(83.33%)。而个人学习成绩名列第8位。口语表达能力位居招聘要求之首,这就向毕业生传达了一个信息:口才是成功求职的关键因素。
又据有关专家对当代500名成功人士分析,有下列9种基本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最为重要:①抓住机遇;②专业功底与才华;③信念;④良好的口才;⑤敬业精神;⑥特殊个性;⑦人际关系;⑧善于表现自己;⑨承受力。在这9个要素中,良好的口才占第4位,而且“人际关系”和“善于表现自己”也需要以良好的口才为基础。可见口才对事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大学生是社会中素质较高的群体,既应该掌握先进技术,也应该掌握先进文化,更应该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毕业后可能会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但要想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领导必须具备激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发挥与口才有极大的关系。古今中外无一不把口才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应该抓住智力发展的这一高峰期,在口才训练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气质、风度的优化,加快个性的成熟,促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2.好口才是净化社会环境的清洁剂
言谈讲究温文尔雅,崇尚语言优美,一向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礼记·祭仪》说:“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返于身。”意思是我们尊重别人,不用不文明的语言去伤害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不会用不友好的话来对待我们。用文明优雅的语言去待人,能让人感到人际间的温暖与友爱,使听者受到安慰和鼓励。热忱礼貌的言语,使人如坐春风,粗俗恶毒的言语会使人心底透凉。如果说话粗野,语言污秽,出口伤人,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会引起人际间的矛盾和隔阂,甚至会导致对抗和冲突。因此,加强口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口语素质,对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好口才是沟通人际感情的桥梁
好口才是维系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是沟通人际感情的桥梁。一席情真意切的话语,可以让人体验到人性的善良和温馨,可以使反目的夫妻破镜重圆;可以使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重新燃起,也可以使同志间的隔阂和怨恨化为云烟;可以使一场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使失足青年迷途知返。优美的语言如春风化雨,使消沉者奋起;优美的语言如一剂良药,使罪恶者忽有良心的发现。物质金钱不能代替一切,精神的美好享受仍需要语言春风的和煦吹拂。俄罗斯有个谜语: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能征服人心?谜底是语言。
4.好口才是打开经济效益大门的金钥匙
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第三次经济浪潮,来势汹涌,激荡澎湃,奠定了21世纪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当前形势下,任何人都与市场经济有着摆脱不了的干系,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论是在繁华城市、通都大邑,还是在县城村镇,围绕着市场而进行的生产管理、经贸往来、产品介绍、交易洽谈、追踪采访、媒介宣传、售后服务、接待应酬、展销致庆、沟通联络等,无不充斥每个角落。而这些活动最重要、最直接的媒介就是洽谈。洽谈同其他谈判一样,不仅是言语技巧的较量,更是集知识、智慧、信息、修养、风度等多方面能力才干于一体的语言艺术的展示,当然最终是经济利益的争夺。因此,我们说,好口才是打开经济效益之门的金钥匙。一位生态园的总经理说得好:“我认为作为一个服务工作者,口语表达才能很重要。语音标准(讲普通话),表达准确,口齿伶俐,语气亲切,语调柔和,加上和蔼的态度,这样就会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任,顾客是企业的上帝,感动了‘上帝’,才能出经济效益。”简单的话语充分揭示了口语表达与经济效益的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