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小菜这样做
用于佐粥的食用小菜有很多种,从食材上,有畜肉、禽蛋、蔬菜、豆制品和水产品等,而从烹调方法上加以说明,更能突出佐粥小菜的特色。一般用于佐粥小菜制作的主要方法有凉拌、熏酱和腌渍三大类。
清新爽口凉拌菜
凉拌是冷菜的一种烹调方法,是将生料或熟料,经加工成为较小的丁、丝、片、块、条或特殊形状,用调味品拌制而成。凉拌菜具有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味型多样、品种丰富、开胃爽口、增进食欲等特点,为佐粥小菜中使用比较多的烹调方法。拌菜又有生拌、熟拌、温拌、混拌和炝拌等多种方法,其选料非常广泛,除了常见的蔬菜、豆制品外,各种畜肉、禽蛋和水产品原料也可以制作凉拌菜。
凉拌菜秘诀大公开
● 拌菜在刀工上要美观,如切条时长短要一致,切片时厚薄要均匀,切丝时粗细要相同。这样既能入味,又能令人望而生津,增进食欲。
● 生拌菜必须十分注意卫生,因为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沾有农药等物质,应冲洗干净,必要时要用开水和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此外,还可用醋、蒜等杀菌调料。如系荤料,更应注意排除寄生虫的存在可能。
● 拌菜要避免菜色单一,缺乏香气。如在黄瓜丝拌海蜇中,加点海米,使绿、黄、红相间,甚是好看;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看上去清淡素雅,再加入少许芝麻油,便可达到色香具佳。
● 制作拌菜所用的厨具要严格消毒,菜刀、菜板、擦布要生熟分开,不得混用。厨具要经常用热水烫或盐水刷洗,以消除细菌。
● 醋是拌菜中的主要调味品,由于醋酸的作用,过早加入醋会使鲜绿蔬菜变成黄色,所以在凉拌蔬菜时最好在上桌时再调入醋。
● 味精是鲜味调料,要趁菜热时加入才有鲜味。拌菜在使用味精时,先要用热水化开,再倒入菜中,未经溶化的味精效果不佳。
● 有些原料要先用盐腌一下再制作成拌菜,如黄瓜、胡萝卜等要先用盐腌一下,再挤出适量水分,或用清水冲去盐分,沥干后再加入其他材料一起拌匀,不仅口感好,调味也会均匀。
● 肉类拌菜在烹制熟后要放在密封容器里,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防止与其他食物接触造成交叉污染。
拌菜分类全接触
我们知道拌是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熟原料,切制成小型的丁、丝、条、片等形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然后调拌均匀的做法。拌制菜肴具有清爽鲜脆的特点,拌制菜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简单为生拌、熟拌、温拌、混拌、炝拌等。
生拌
生拌是利用可生食的原料,经过洗涤、改刀后用各种调料拌制加工而成。生拌由于只要洗净即可拌食,十分方便,营养价值也较高。用此方法可作生拌白菜、生拌西瓜、生拌黄瓜丝、生拌哈蜜瓜、糖醋萝卜丝、生拌水果沙拉等菜肴。
生拌的技巧主要应用在制作生鲜的蔬菜上,由于菜比较生,所以调味的材料如葱、姜、大蒜、红辣椒、辣油、麻酱、芥末酱等,味道放得应比较重,以便祛除食材本身可能带有的苦涩或生腥味,吃起来香辣爽口,相当过瘾。
混拌
混拌是利用可食性生鲜原料和经过熟制的各种荤料,经过刀工处理后放在一起,加上多种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做拌鸡丝粉皮、拌肉丝粉皮、拌酱肉黄瓜、拌蟹肉黄瓜、拌蛰头、拌鸡丝洋粉、拌鸭胗等菜肴。
混拌菜肴具有原料多样、口感混合、软嫩清香的特点,是凉拌菜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拌法,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具有滋补保健功效。
熟拌
熟拌是先把生原料经过水焯、汆烫或其他技法加工成熟,晾凉后改刀成形,加上其他配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做熟拌肚丝、熟拌粉皮、熟拌百叶、熟拌莴笋片、熟拌鸭丝、熟拌海蛰丝等菜肴。
熟拌的菜肴特点在于菜细肉薄,每种材料均切细丝或薄片,入锅烫熟后盛在盘里,加盐或辣椒油等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也有部分菜肴采取“生熟拌”的做法,即将生的菜和熟的肉一起搭配调拌,口味多半是咸、酸、辣,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一样清爽开胃。
炝拌
炝拌就是把经过加工制熟的原料放在盘内,再取炒锅放些油,在热油里放入花椒、蒜片、葱花等炝锅,待调料香味充分散发后捞出,将油趁热淋在菜上,再拌制成菜。用此方法可做炝拌菜花、炝拌腐竹、拌茭白、炝拌虾仁、炝拌鱼丝、拌百叶等菜肴。
炝拌是拌菜的一种方法,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料中的水分和异味,使原料入味,并使原料具有特殊的质感,炝拌菜肴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家庭采用。
温拌
温拌又称热拌,是原料经洗涤、改刀后,先用沸水或温水烫一下,取出沥干水分,趁热加入辅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用此方法可做拌西兰花、拌荷兰豆、拌黄瓜条、拌苔干菜、拌佛手瓜、拌杏仁、拌芦笋等菜肴。
温拌属于生熟拌法的演变,但菜色及口感融合了“熟拌”的特色,带一点油水而又不太油腻,食物的温度比熟拌的菜要热一些,很爽口。
拌菜中的调味品
根据原料特性调整调味料用量
不同性质的菜有不同的作法,比如对于海鲜、鸡鸭或蔬菜类原料,烹调时味道要淡一些,才能保持原有的鲜味,太甜、太咸、太酸、太辣都不好;但对于腥臊臭味较重的牛、羊类原料,在拌制时就必须多加一些调味料才能去除异味。
根据季节不同调整调味料用量
夏季出汗多,凉拌菜肴最好清淡、不油腻,而冬天需要祛寒及保暖,香浓、肥美的凉拌菜肴较受欢迎。因此调味品的选用及添加份量,往往会因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而异,甚至一天早、中、晚三餐,各人对食物口味也有不同的需要。
根据对象不同调整调味料用量
常见的情形是,同样一份糖醋酱汁,对老人来说太甜,对小孩儿来说却太酸;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对口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可见菜肴的调味比重及味型的选择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应视对象来调整。
醇香浓郁熏酱菜
熏和酱是两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其中酱是冷菜中不可缺少的制作方法之一。酱是把各种香料、酱油、精盐、绍酒等放入锅内煮制成酱汁后,下入原料进行酱制而成的。熏菜一般是把熏味料(如糖、茶叶、松柏等)撒在锅内,再放上铁箅子,摆上要熏的原料,盖严盖,用火烧锅几分钟,锅内的熏料由于没有空气,会溶解发生炭化,浓烟四起,几分钟后将锅离火,再焖几分钟,拿下锅盖,让烟散尽,然后将熏过的原料取出,摆在瓷盘内,将香油刷在表面(以防风干)即成。
熏酱菜秘诀大公开
● 酱制前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如焯水和初步加工等,以免影响酱液的色泽以及成品的色泽、光滑及口味。
● 在酱制过程中,要注意血污及浮沫等,应及时撇净,酱完后锅底有沉渣、杂物,也要及时过滤,以保持酱液的清澈。
● 酱制后如发现酱液表面有浮油,应用手勺撇去。否则下次再用,开锅后酱液会变得浑浊不清,酱液也容易变臭。
● 发现酱液发霉、变质、发臭、发酸等情况时,证明酱液已坏,不能继续使用,应该把酱液全部倒掉,重新制作酱液。
● 熏菜必须先入味而后熏,其主要特点是改变原料的色泽和特有的香味,一般没有口味和鲜味的变化,所以熏的原料应该在熏制前作到原料熟、有口味、无色或浅色。
● 熏菜原料必须是无色或本色的,因为熏的特点就是色美,如果原料带有比较重的颜色,再进行熏制,成品就会发黑。此外,熏制时色泽也不要过重,如果过重,存放后会发黑,熏时颜色稍浅一些,冷却后会变得正好。
● 熏的原料,在放入锅内熏制时,不能有水分,否则色泽上不均匀,锅更不好刷。应把原料上的水分擦掉,再摆放在铁箅子上熏。
● 熏料中糖是关键,糖的投放量一定要恰倒好处,糖放多了,色重,存放后发黑、口感有些发苦;糖少了,色泽不好看,口味也没有烟熏的香味。
健胃消食腌渍菜
腌渍菜又称酱腌菜、腌泡菜等,是指以蔬菜或其他适宜食材为原料,经过腌渍、浸泡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品统称。我国腌渍菜的分类很多,酱菜、腌菜、泡菜和酸菜等均可称为腌渍菜,比较常见的分类为酱菜、腌菜和泡菜三大类。
酱菜是将新鲜蔬菜适当晾干(或先用盐预腌制成盐坯),经脱盐后再浸于豆酱、豆瓣酱、甜面酱或酱油中而制成—种别具风味的加工品。腌菜就是我们常说的咸菜,是产量非常大的一种酱腌制品,也是佐粥的佳品。泡菜是利用低浓度的食盐溶液和各种辛香料搭配混合,腌制各种鲜嫩蔬菜以及没有腥膻气味的禽蛋和水产品等。
腌渍菜秘诀大公开
● 腌渍菜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工具,特别是容器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腌渍菜的质量。选择腌菜容器时,如果腌制的数量大,保存时间长的,一般用缸腌制,如果腌制半干咸菜,一般应用坛腌制。对于腌制数量极少,时间短的腌渍菜,也可用小盆、盖碗等。
● 盐是腌渍菜的基本辅助原料,而盐的用量是否合适,是能否按标准腌成各种口味腌菜的关键。腌菜用盐量的基本标准是最高不能超过原料的25%,就是说如腌制100斤蔬菜,用盐最多不能超过25斤;而最低用盐量不能低于原料重量的10%,此外腌制果菜、根茎菜,用盐量一般高于腌制叶菜的用量。
● 必须注意和保持腌渍菜的清洁卫生,腌菜的主要原料蔬菜,本身残留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有毒的化学农药,所以腌制前一定要把蔬菜彻底清洗干净,有些蔬菜洗净后还需要晾晒,利用紫外线杀死蔬菜的各种有害菌。
● 一般蔬菜中都含有硝酸盐,不新鲜的蔬菜硝酸盐的含量更高。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如亚硝酸盐长期进入血液中,人就会四肢无力。刚腌制不久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又下降至原来水平。此外腌渍时盐含量越低,气温越高,亚硝酸盐升高越快,一般腌制五至十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上升到高峰,十五天后逐渐下降。二十天后即可无害。所以腌渍菜一般应在二十天后食用。
● 在制作酱腌菜时要注意按时倒缸,倒缸是酱制产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倒缸就是将腌器里的酱菜上下翻倒,这样可使原料所处的位置移动,以便酱液均匀,避免原料由于吸附色素不均匀而造成“花色”现象,使酱菜形成良好的色泽和口味。
● 在制作腌渍菜,尤其是泡菜时加少许白酒,也会让腌渍菜变得更香更可口。因为白酒与腌渍菜里的乳酸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特有的乳酸乙酯,而这种物质有一种独特的香气,使泡菜香气迷人。不过白酒的用量也不能多,一般500克原料最多不超过10克白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