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与食物五味
味道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的就是菜肴的味。味是一种感觉,又称味觉。中国菜以滋味胜出,味是中国菜的灵魂。古人把甜、酸、苦、辣、咸定为五味,并有“五味调和百味鲜”的说法。当然,这仅仅是大致的划分,有人认为鲜味、涩味也应该归入“基本味”,还有人认为苦味不宜列为烹饪中的五味之内等。可见味的种类很多,“五味”包括什么内容还可以加以探讨。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尽相同,因此有“众口难调”“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等说法。如同样一只蟹,有的人喜欢原料的本味,简单清蒸后上桌食用;而有的人喜好浓厚的味道,将蟹制作成“怪味蟹”“香辣蟹”等。
对于什么味道最美?这是一个关于味觉审美的问题。蔡澜先生曾言:真正的美味,在于味道的千姿百态,在于“知味”,在于“品味”。而对于做菜的人而言,能够做到“五味调和”已经是很高境界了。
所谓“五味调和”,应该包含下列几层意思:一是每一种菜肴应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对一桌筵席来说,各种菜肴的味道,应在总体上协调平衡,各尽其美;二是烹饪技术离不开调味品;调味品不是要多多益善,要各尽其所能,投放量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先后次序,都可以促使菜肴的滋味发生千变万化,因此调和滋味是烹饪成败的关键;三是应该善于掌握人们的口味习惯,在安排菜单和烹饪调味中灵活变化,忌刻板划一。
五味
咸味
咸味是百味之首,是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味道,在烹调中作为调味中的主味使用,咸味也是各种复合味的基础味。一般的菜肴,大部分都要先有一些咸味,然后再配合其他的味。如酸甜口味的菜肴,也要调上少许咸味,吃起来才会酸甜带香。氯化钠(即食盐)是产生咸味的主要物质,此外具有咸味的调味品还有酱油、酱类、咸鱼、咸肉等。
甜味
甜味在调味中的作用仅次于咸味,可增加菜肴的鲜味,并有特殊的调和滋味的作用。食物中有甜味的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即单糖、双糖及多糖。单糖是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糖类,如葡萄糖、甘露糖等;双糖称为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不能直接为人体吸收,必须经过酸和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单糖后才能为人体吸收。双糖是我们日常烹饪中最广泛应用的,其中最为普及的为白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去水组合而成的,如淀粉、植物纤维、动物淀粉等。
酸味
酸味是很多菜肴所不可缺少的味道,它不但可以单独构成菜肴的口味,还有较强的去腥解腻作用,并可以促进原料中钙质的分解。酸味是由有机酸和无机酸盐类分解为氢离子所产生。祖国医学认为,酸味有滋养肝脏的作用,少食有益,多则反蚀伤肝,使肝气偏盛。
辣味
辣味是具有辛辣物质的香辛调料对味觉、嗅觉器官产生刺激所生成的感觉,可分为热辣和辛辣两种。热辣是指主要作用于口腔中,能引起口腔烧灼感、痛感,而对鼻腔无明显刺激的感觉,代表种类为辣椒、胡椒等;辛辣是指不但作用于口腔中,同时又对鼻腔产生刺激的感觉,其代表种类有葱、蒜、韭菜、洋葱等。
苦味
苦味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味道,《本草备要》说:“苦者能泻燥火。”中医认为,苦味入于心经,有泄心火、燥湿和坚阴作用。多食苦味食物有除湿利尿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苦味物质主要有生物碱、配糖体、苦味肽、尿素类、硝基化合物等成分。如苦瓜中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类中的奎宁;啤酒的苦味是酒花产生的;茶叶中则含有咖啡碱。
人之饮食,各有适味,而人体的五脏与五味也相互对应。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