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食用菌小常识
蔬菜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此外还有少数木本植物的嫩芽、嫩茎和嫩叶(如竹笋、香椿、枸杞的嫩茎叶等)、部分低等植物(如真菌、藻类等)也可作为蔬菜食用。蔬菜的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的食用蔬菜(包括野生和非野生的)达200种以上,而且在同一种类中有许多变种,每一变种又有许多栽培品种。我国有良好的蔬菜栽培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是盛产蔬菜的国家,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质量优良。
蔬菜的种类要知道
一般按照蔬菜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食用器官的不同等,可将其分为十几大类。主要有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绿叶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真菌类、藻类等。而从大众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将蔬菜分为叶菜、果菜、根茎、孢子和其他等。
叶菜是以肥嫩的叶片及叶柄作为食用或烹调部位,其又包括普通叶菜,如小白菜、菠菜、苋菜、芹菜等;结球叶菜,如结球甘蓝、大白菜、结球莴苣等;香辛叶菜,如葱、韭菜、芫荽等;鳞茎状叶菜,如洋葱、大蒜、百合等。
叶菜是蔬菜品种最多的一类,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钾等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根茎菜是以植物肥嫩的茎杆或肥大的变态茎作为主要食用部位,品种较多,在蔬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根菜主要包括萝卜、胡萝卜、牛蒡、山芋、豆薯等;茎类又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品种包括马铃薯、慈姑、藕、马蹄、姜、莴苣、茭白、芦笋、山药、竹笋等。根茎菜颜色不一,形态有别,大多含丰富的糖类、淀粉和蛋白质等,相比叶菜类,根茎菜含水量少,原料表皮较厚,容易贮存。
果菜是以肥硕的果实或幼嫩的种子作为主要食用部分,又分为瓠果类,如南瓜、黄瓜、冬瓜、瓠瓜、苦瓜等;浆果类,如茄子、辣椒、番茄等;荚果类,如扁豆、刀豆、豌豆等。瓠果类蔬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糖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浆果类蔬菜主要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还含有机酸等;荚果类蔬菜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
孢子(菌类)是菌类、藻类、地衣、蕨类、苔藓植物的总称,属低等植物,不形成种子和果实,通常以植物全株或嫩叶供食用。主要品种有中国蕨、茶树菇、草菇、滑菇、猴头菇、金针菇、口蘑、蘑菇、平菇、香菇、榛菇、银耳、竹荪、海带、紫菜、石花菜、裙带菜等。孢子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含量很低,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
其他是指除了上面已经介绍的蔬菜外,其他可作为蔬菜原料烹调食用的品种,或者为家庭中不常食用的蔬菜品种,其主要包括花菜类、甘蓝类、多年生蔬菜、芥菜类、野菜类等,品种有朝鲜蓟、枸杞、花椰菜、茴香、黄花菜、芥蓝、青花菜、食用大黄、香椿、雪里蕻、紫甘蓝等。
蔬菜中的营养素
蔬菜的食疗功效
●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预防心脏病有很好的效果。除了维生素外,蔬菜中还有一种重要物质——番茄红素,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物质,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番茄红素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中,其中以番茄、胡萝卜中含量较多。另外,蔬菜中广泛存在的叶绿素,也可以强化心脏功能,对预防心脏病有益处。
●有助于预防癌症
蔬菜抑制癌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阻止致癌物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蔬菜中的叶绿素,可不被肠腔中的酸碱破坏,有抑制癌症作用;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硒,对致癌物质可产生化学抑制作用,并可增加肝脏的排毒功能。但在研究中也发现,蔬菜防癌治癌还不是普遍奏效,其治癌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但蔬菜确实能治癌。
●可减肥
减肥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经济实惠的方法莫过于蔬菜减肥法。多吃蔬菜,尤其是不含糖分的绿色蔬菜,可减少人体热量的摄入,但新陈代谢的速度不会下降,且蔬菜含有的食物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对减肥非常有效。蔬菜中减肥效果较好的品种有黄瓜、萝卜、冬瓜、韭菜等。
●可以降低血压
蔬菜中含有微量元素钾,而研究发现,钾可以降低血压。研究人员认为,健康人群少食盐,多吃富含钾的蔬菜,如马铃薯、番茄、南瓜、豆类、海藻等,可保持血压正常。此外,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可降低心肌梗塞性猝死的发生率。
●有助于延缓衰老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褐质色素(老年斑)在体内越积越多,并使人逐渐衰老。研究发现,蔬菜中的硫质和必需维生素,能有效地减少色素的产生和聚积,使机体保持洁净,延缓皮肤老化。其中效果较好的蔬菜品种有洋葱、萝卜、菠菜、芹菜等。
●有助于健脑益智
蔬菜中含有的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还有含量较多的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促进大脑发育和提高智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调查研究发现,蔬菜可改善大脑供血状况,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应多食蔬菜,以保证大脑的正常供血。
蔬菜的四个等级
根据蔬菜所含各种营养素的情况,营养学家把蔬菜的营养价值概括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类蔬菜:主要富含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钙、纤维素等,这类蔬菜营养价值较高,主要有小白菜、菠菜、芥菜、苋菜、韭菜、雪里蕻等。
乙类蔬菜:营养价值低于甲类蔬菜,其又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含核黄素,包括所有新鲜豆类和豆芽;第二种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较多,包括胡萝卜、芹菜、大葱、青蒜、番茄、辣椒、红薯等;第三类主要含维生素C,包括大白菜、包心菜、菜花等。
丙类蔬菜:含维生素较少,但含热量却远远超过甲类和乙类蔬菜,其中包括红薯、山药、芋头、南瓜等。
丁类蔬菜:含有少量或微量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低,品种有冬瓜、竹笋、茄子、茭白等。
蔬菜的生食与熟食
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出发,蔬菜以生食为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许多蔬菜中都含有一种干扰素诱发剂,它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进而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而这种功能只有在生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抗病毒蛋白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又能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生食蔬菜还有助于口腔及牙齿的保健。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同时还能增强口腔的自洁功效。
蔬菜熟食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深绿色和黄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以熟食为好,可显著地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率。
蔬菜熟食维生素C虽易被破坏,但蔬菜中还有其他比较稳定的营养素,如钙、铁和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不会因加热而损失,仍然能对人体健康发挥作用。
此外,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水土、环境的污染,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的侵害,有毒物的污染在所难免。而蔬菜经过加热烹调后食用,在卫生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这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蔬菜烹调之窍门
蔬菜适宜先洗后切
蔬菜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易于溶解在水中,尤其是维生素C。经过测定,切好的蔬菜用清水洗,其维生素C可损失60%。此外,切后再洗蔬菜,很容易使蔬菜表面的泥沙粘在刀口上,反而洗不干净了。因此,为了保证蔬菜营养素少丢失,食用蔬菜更卫生,蔬菜应该先洗净,再改刀成形。
干菜要用热水浸泡
干菜,如我们常见的茄子干、豇豆干、扁豆干等,在食用前要用热水浸泡,而不要用冷水。因为用冷水浸泡,容易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有害的。而用热水浸泡干菜,由于杀灭了干菜中的污染物,基本上不再产生亚硝酸盐。因此在泡发干菜时,千万注意不要用冷水浸泡。
烹制绿色菜,不必放酱油
黄瓜、芥兰、菠菜、韭菜等绿色蔬菜色泽翠绿,脆嫩鲜美。用这些原料做菜时,您不必放酱油。用酱油调味,绿色蔬菜会变得暗淡黑褐,失去原有的色泽。而且浓重的酱油味也会遮盖蔬菜的清淡、爽嫩口味,影响了菜肴的整体质量。
烹调蔬菜要旺火速炒
一般来说,新鲜蔬菜在烹制时要用旺火爆炒,而不宜用微火慢炒。其原因是,用旺火爆炒可以保护蔬菜中较多的维生素少受损失。蔬菜在加热过程中,本身所含的营养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旺火速炒可大大降低维生素的损失率。其次,用旺火速炒由于温度高、速度快、时间短、翻动勤,可以保持蔬菜色泽美观、质地脆嫩、口感适宜。
焯菜不要放碱
焯菜时加入少许碱,能使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芹菜等)色泽碧绿,使原料组织膨胀,易于煮烂,从而缩短烹调时间。但是,从营养角度来说,这样做会破坏原料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严重降低了菜肴的营养价值。所以,在焯制蔬菜时,尽可能不要放碱。
蔬菜炒制不宜用油过多
在家庭炒制蔬菜时,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以适量为宜。如果炒菜时用油太多,蔬菜外部会包上一层油膜,调味后滋味不易渗入,食用后消化液不能完全与食物接触,不利于消化吸收。此外,常吃油多的菜肴,也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体健康不利。
焯过的蔬菜存放时要拌些色拉油
焯煮后的蔬菜,如果不能立即烹调使用,稍作存放时要拌点色拉油,原因是蔬菜经沸水焯煮后,质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放不当极易变色、枯萎。如果拌点色拉油,则能使蔬菜色泽鲜艳美观,不变色,又能隔绝空气,防止氧化,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防止水分蒸发枯萎。
蔬菜焯水后要立即过凉攥干
蔬菜经过焯水后含有极大的热量,如果不能迅速地用冷水降温、过凉,时间一长,蔬菜中的叶绿素会继续受热量的影响,变成黑褐色,失去光泽;维生素也会受到热量的破坏,直接影响菜肴的质量。焯制后的蔬菜迅速过凉,能保持原料质地脆嫩、色泽鲜艳,并且还能保住原料的鲜味,起到定色和保鲜的作用。
蔬菜过凉后还要攥干,因为蔬菜本身含水分较多,不利于烹调。攥干后能除去部分水分,符合烹调要求,烹制时易于着色入味。
叶菜巧去叶酸
叶类蔬菜含有较多的草酸,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能影响人们对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烹制叶类蔬菜时,需先放入沸水中稍烫片刻,用冷水过凉后再烹制,此法可除去大部分草酸,且能保持叶菜的营养成分。
豆类蔬菜要煮熟
对于一些豆类蔬菜,如四季豆、扁豆、豇豆等,必须煮熟后食用。因为没有煮熟的豆类中含有皂甙和血球凝集素等毒素,人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所以必须彻底加热、煮透,以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